曬鹽?
“他這裡沒說到曬鹽,說的是淤曬後的沙子挖來當建築材料,......”
李建國又重新仔細認真地看了一下,“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爲這樣這些沙子蓋的房子可以有別的用途。曬鹽的話好像也可以,內蒙是不是缺鹽?”
“當然缺了。”
王真笑道,“越往內越缺啊!遊牧民族缺鹽茶,你是說現在對吧,現在不缺是因爲有供應了,唔....所以這相當於提供了鹽礦。”
“那就是...曬鹽是個用處。”李建國拿起筆做了個標記,那臭小子就喜歡賣關子,“我還沒曬過鹽,它這個......”
“我覺得,是用來醃肉。”希賢同志開口說道。
大家看他。
“醃菜醃肉,用泥就可以了,不用把鹽再曬出來。”他接着說道,“做菜也不用再放鹽,不是說鹽吃多對心臟不好嗎?”
衆人失笑,過了一會點點頭,也對,這應該纔是李一鳴的本意了。
“那這麼說,可能這鹽湖還對人身體有好處。”李建國補充了句。
“處理得好不會大面積鹽鹼化,畢竟當地肯定要有土壤工廠。”
“可能也是分階段實施的工程,那個風車提水,感覺提不了多少,除非這風車特別大,也不對......”
“那就是讓我們找人去計算了,這個可以試一下。咦,這竹子去青是刮皮的意思吧?”有人問李建國。
“我也不知道,可能得試下,”
李建國苦笑搖頭:“以前是拿刀把皮削下來,那個是單獨可以做東西,這個可能也是,我覺得不會是單單刮一下,那有點浪費,畢竟這麼長途運輸,去一點也輕。他特意說江西,是因爲江西毛竹多,其實我們那也多,但交通不方便,要出海再走海路。
如果是走海路,那應該是夏季了,利用海流還有季風,海水還可以殺掉這些木頭裡的害蟲,他準備從東南亞運木頭,也考慮到樹上會帶着一些蟲子蟲卵,水泡幾個月基本就不要緊了。”
大家嗯嗯點頭,竹子本來就輕,裡頭又是空的,弄成竹筏子到海里,那就是一個個浮島,前面弄個輪船引一下,一路上說不定還可以看風景養點東西。
這孩子把艱難的工程都弄成了很有樂趣的東西。
“這個就是走京杭運河了。”
“對,這也是個比較大的轉運工作。”
“這個值得試下,現在選的地方本來就是鹽鹼地,有的都成沙漠了,光靠人都不知道得幾十年才能弄好。”
“毛竹是特別好用的建材,如果不用它,用別的,成本就會很高,塑料管一個是貴,還有腐蝕和污染問題。”
“前面不是提到說有蠟蟲可以吃塑料?”王真聽到這時,問了句。
“吃的可以吃,但沒必要,畢竟竹子生長得很快,這是天然工廠,只要我們種好它。”李建國說道。
“倒也是。”王真點點頭,嘀咕嘆了口氣:“可惜北方長不出來毛竹。”
“江浙還是可以長的,但這種竹子成林也不是一兩年,應該砍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能把山一下砍光了。另外也是可以試一下,弄些竹根過來種,在溫室裡種出來再移到外面去。”
“竹子是好東西,南山有勁草,說的就是這個......”
王清走進來時,看到了共和國最高級的組織生活現場,李建國翻看資料,首長們一邊閒聊一邊打圍脖,這玩意是毛線活裡最簡單的一種。
那邊對着幾個像電視的東西,是電視監控器,今天裝到了好幾個地方,有個上面顯示的是信息中心的辦公室,還有一個是攝錄室,另外還有幾個看到的是會議室。
她的領導李國慶正在看一堆文件,倒還算是認真工作,但需要這麼多首長盯着嗎?
她第一次看到首長們打毛衣時感覺好親切,然後就很快想到這些畫面出現在電視上,被全國人民看到又會引起多大的討論。
你們是不是覺得首長們總是拿着文件拿着筆在批示?
不對,他們是一邊打毛衣一邊聽彙報,解決全國的發展問題,然後他們還經常打錯針,露出可愛的小表情。
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你們還打錯,可別讓人誤會國家方針也會弄錯啊!
“什麼事?”
“攝製組那邊從音樂組那邊挑了幾首歌,其中有一首天天向上,他們覺得很不錯,歌詞在這裡。”王清捧着本子。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錄了個歌曲小樣,李谷一唱的。”王清從口袋裡摸出磁帶,李建國接過。
兒子拿過來的那些旋律大全,好多作曲家跟瘋了似地不眠不休作曲,今天又加進來好些會作詞的,可以說每一分鐘都有一首好歌面世。
那個工作區李建國也去過,沒做什麼指導,因爲那工作太專業,他是不識譜的人,不會亂指點,回頭看詞聽歌就好。
桌上就有三用機,李建國把卡帶放進去,按下播放鍵,裡頭開始沙沙響,然後出音樂,旋律很好聽是意料中事。
然後是李谷一的聲音。
小樣就是清唱,沒有伴奏,但歌手好到自帶伴奏的感覺。
我們天天向上不慌不忙,天天向上乘風破浪,一起哦哦哦哦哦哦~溫暖歡笑飛揚
我們天天向上散發着光,天天向上向着太陽,一起哦哦哦哦哦哦~不離不棄大聲唱
一曲完畢,王清看看大家表情:“請首長們給意見。”
大家看了看李建國:“好像還行吧,有衝勁挺好聽,這詞也積極向上。”
李建國點點頭,能送到這裡,那肯定不知道多少人聽過看過評判過了,首長們可能是想兒子那麼多歌,用別人的好不好。
“這歌短了點,是考慮到...首長們可能在節目裡也要唱。”
“先做出來吧,節目裡頭應該會用到很多歌,”李建國說道,說時還看了眼前面這些人,“短點好,先接受,朗朗上口,......”
這事三言兩語就定了。
王清看他一眼:“另外攝製組在找資料遇到了點問題,”
“臺本裡涉及到要介紹手工針織毛衣的歷史,這方面瞭解得不太多,想寫起源於我們中國,但也不太確定是不是國外傳進來的,所以申請打幾個電話問下。”
王清說完等着回答。
首長們相互看了幾眼,他們要上節目不是今天就放,因爲今天還有很多地方沒收到電視機,有些事也沒辦法想得那麼快。
但這樣的節目他們也得好好準備,定過的調子就是大家都得做這些手工活,編一個簍子打一件毛衣,做一頓飯,炒幾個菜,中間唱唱歌,說幾個笑話。
“他們想打電話到哪裡?”
“故宮和文化部,讓他們查下資料。”
這話一說,幾個首長各自停下。
讓編導組寫臺詞是爲了把節目做好,以前首長們的發言稿都是秘書起草,滿滿嚴肅,現在的節目風格要嚴肅活潑,每句話都得經得起推敲,更不能犯錯誤。
“我記得我當年去法國留學的時候聽到過一件事,一戰的時候英國人就號召大家都打毛衣....”希賢同志緩緩說道。
陳去點頭也開口:“我知道歐洲中世紀就有編羊毛製品的,羊吃人也是因爲用了機器之後,對羊毛需求量變大。”
“中世紀啊,那我們明朝以前有沒有打毛衣的記錄?”
“這個不知道,郭沫若挖了那幾個明陵,也沒看到有毛衣出土吧?我記得是沒有。”
“馬王堆出的是紗衣,錦帛,這種雖然是手工製作,但好像不是用毛線針......”
“國慶,你說呢?”王真看向李建國,有外人的時候,都叫國慶。
李建國愣了下,兒子可從來沒提到這個事:“一般說來,如果不確定,那就說是起源於我們沒錯的,總能找到證據。”
“他們是想說得明白點,比如說哪個文獻裡頭提到過,這樣可以...用到首長們的話裡,他們想到遊子吟裡頭有臨行密密縫,但那個是縫衣,不算是織衣服,然後手裡資料又有限。”王清說道。
她說的時候使勁看着李建國,李國慶同志是她的領導,她是萬萬沒想到,在這些首長面前,這同志說話能這麼不嚴謹。
“如果文獻沒有,那就從神話裡找,像女媧,那就是最厲害的焊工,能補天,對吧?對了,織女,織女肯定會織毛衣。”李建國接着又說道。
王清都聽呆了,反而大家哈哈大笑,王真笑得尤其歡快,滿室笑聲。
“那我去問下。”紀朋飛站起來,帶着王清出門。
+++++++++++.
“老爺...”
管家福叔送進來一個紙袋,“東西拿來了。”
李福兆點點頭,打開看了眼,口中淡淡說道:“你去外頭等着,一會帶這位陳先生去看那房子,這房子就給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