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

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

一五計劃的重點是西部開發,從1900年開始,東非對西部城鎮和礦山,農業的投資顯著增長,尤其是卡賓達,羅安達,本格拉,金沙薩,班吉等城市獲得的實際政策遠高於雷聲大,雨點小達累斯薩拉姆市城市圈,或者東方省自籌的大蒙巴薩計劃。

“在一五計劃期間,在西部將新設城鎮二百多座,尤其是沿海到中部之間的真空區域,也就是開塞省,隆達省,奧卡萬戈省等地區,計劃引入大量人口到當地定居和工作。”

“同時對卡賓達,羅安達等重要城市的人口規模進行補充,在一五計劃期間,至少在西部建成兩座人口破五十萬的新興城市,用以平衡東部的達累斯薩拉姆市和蒙巴薩市。”

不用說也知道,這兩座城市肯定是羅安達和卡賓達,卡賓達對應蒙巴薩市,而羅安達對應達累斯薩拉姆市。

可以將東非新西部開發類比爲美國對西海岸的開發,或者俄國對遠東地區的開發,當然,東非西部在自然條件上優於美國西部,而俄國對遠東帝國的開發建設投資很大,實際上很難起到成效。

“在過去十年間,我們在原安哥拉殖民地基礎上,對安哥拉地區的產業和原本基礎設施進行了重新修整和建設,在數百萬黑人勞工和四百多萬東非民衆的努力下,如今安哥拉整體交通,水利等已經全面完善,與之相對的則是當地人口的不均勻分佈,尤其是相對中,東部而言人口過於稀少,地廣人稀的狀況十分嚴重。”

四百萬人口(不計算黑人),這個水平甚至不如俄國的西伯利亞,在上一次1897年,俄國人口普查中,俄國西伯利亞總人口都有五百多萬,接近六百萬。

所以恩斯特說道:“在一五計劃期間,安哥拉地區總人口至少破千萬,這樣才能擔起全國經濟建設新支柱的重任。”

“合理利用西部地區的海陸優勢,重點發展裝備製造業和電力產業等工業,尤其是推動城市化建設,將東非東部的農業人口,在此地轉化爲城鎮人口,推動東非城市化進度。”

毫無疑問,目前東非政府的重心已經徹底轉入工業化建設階段,所以東非對提升西部農業不太重視。

因爲這個時間段,就算東非較發達的中部和東部地區,也在積極開展去農業人口化的工作。

所以在安哥拉的建設,迥然不同於過去東非移民和開發流程,過去東非都是先農業再工業,但是如今東非農業生產活動已經接近峰值。

當然,去農業人口化,並非不發展農業,而是不再發展勞動密集型農業,而是推動機械化農業,從而減少農業人口需求。

雖然農業建設對東非人口增長具有正面意義,但持續高增速人口增長的趨勢,東非也吃不消,如今東非人口已經突破八千萬(不包括黑人),在世界上僅次於俄羅斯,並且依舊處在高增長階段。

如果不適時對東非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大力發展工業,那東非很有可能陷入經濟增速被人口增速拖後腿的惡性循環。

實際上東非政府已經感覺到壓力,在醫療,教育等社會性支出大幅度增加,而農業生產活動是無法支撐這些開支的,因爲農業利潤遠不及工業,就算東非農業銷路暢通無阻,可收益也只會持續走低。

一方面,世界各國對本國或者其殖民地的開發,使得糧食,乳畜產品,經濟作物產量和品類持續增長,進一步加劇了在世界農業的競爭。

典型的就是阿根廷的乳畜產品大幅度上漲,勢必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乳畜市場造成衝擊,阿根廷地廣人稀,氣候條件優渥,海運成本也不高,其出口乳畜產品質優價廉,至少東非的畜牧業是難以同阿根廷在海外競爭的。

東非農業的優勢在於熱帶經濟作物,這個領域,東非毫無疑問綜合實力世界第一,但是巴西,印度,南洋,加勒比海地區同樣也在發展,技術門檻又不高,所以也面臨着較大的競爭壓力。

如果東非人口只有兩三千萬,或者四五千萬,並且穩定在這個數值,那農業利潤還是很有前途的,但是東非人口即便在世界上也僅次於歐美和亞洲國家,在人口高速增長,且農業利潤持續走低的情況下,發展工業是目前東非目前唯一的出路。

這很好理解,在類似面積和人口大國中,東非可以參照的對象只有美國和沙俄,英,法,德等國家雖然人口數據不差,但是面積太小,不具備參考意義。

而沙俄毫無疑問是農業大於工業的國家,而美國已經是工業比較發達國家,前世兩國的未來處境也很清晰,那就是沙俄國內危機日益嚴重,最終政權更迭,而美國則接手世界霸權。

雖然,後來蘇聯橫空出世,帶領原俄國地區成爲了世界霸權中的一級,但是彼時蘇聯和美國差距已經拉的很大,兩國之間差距至少是四五十年時間,即便蘇聯模式下蘇聯經濟增長迅速,但也很難抹平差距。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數據就是兩國城市化率水平,到了20世紀八十年代,蘇聯城市化水平也才勉強達到百分之六十,而其他發達國家普遍在百分之七十以上。

所以把握好20世紀初的經濟發展窗口,對於東非而言十分重要,包括利用經濟危機和戰爭等機遇。

在前世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各國原本的生產活動完全轉向軍事工業,爲投入到戰爭的無底洞之中,要知道在戰爭之前,歐洲是世界工業最發達的地區,而歐洲民用工業生產活動因爲戰爭原因停滯,讓出的世界市場份額也是最大的。

而前世這些因爲戰爭原因讓出的世界第一大市場,幾乎被美國一個國家吃掉,對於美國工業和社會的提升無法估計。

而世界大戰對於東非而言,毫無疑問同樣是巨大的機遇,但是想要把握好這個機遇,那東非必須先打造好本國的工業基礎,在這種情況下,才能大發戰爭財。

所以在20世紀的頭十年裡,恩斯特對於東非工業建設是全力以赴,只有工業發達,且處在歐洲區域之外的國家,才能更加舒適的享受到戰爭經濟的紅利。

這就要提到遠東帝國,前世遠東帝國經濟其實也享受到了一戰的紅利,在這一時期,民族資本主義得到跨越式增長,或者說喘息的機會,但是因爲本國工業基礎薄弱,吃到的戰爭紅利甚至比不上日本。

畢竟歐洲因爲戰爭原因對各類物資的需求幾乎是無限的,而歐洲外的工業國,才能吃到戰爭紅利的大頭。

而前世世界歐洲之外的發達工業國只有美國和日本兩個國家,而這一時空,因爲東非異軍突起的原因,應該是三個,東非工業水平和歐美國家或許有差距,但實力遠在日本之上,並且因爲地理位置的原因,東非比美國更容易兩頭通吃,美國和歐洲的貿易完全依賴大西洋,勢必會受到英國的限制,而東非能通過大西洋和印度洋向兩大陣營輸送資源。

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844章 魯道夫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1097章 三五計劃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261章 威脅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840章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38章 開墾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238章 三把“刀”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28章 “圈地運動”第1340章 準備干預歐洲戰爭第1261章 試圖拆分第581章 “火車頭”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1155章 震怖第596章 壓迫感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43章 行政區劃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596章 壓迫感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441章 回國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18章 遠洋貿易第1038章 資源城市問題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633章 “故”人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1354章 瘟疫來了第595章 鼓動第792章 條件第792章 條件第1316章 對話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837章 颱風第1182章 中間商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248章 海因裡希第867章 推銷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1255章 林業資源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72章 菸草種植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525章 血清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958章 巴拉圭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424章 奔逃第82章 麪粉廠第28章 “圈地運動”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1165章 抵押物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847章 畜牧業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137章 補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