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大殺器”

第103章 “大殺器”

瘧疾,是瘧原蟲感染人體,引發的一種寄生蟲病,是東非殖民地開發面臨的最大難題。

東非殖民地白天氣溫常年維持在二十度左右,沿海地帶更是時常維持在三十多度左右。

非常適合蚊蟲生存,而瘧疾就是通過按蚊叮咬人體傳播。

所以蚊子比較猖獗的地區,瘧疾也就傳播的越廣,尤其是這個時代,人們還不知道瘧疾是由蚊子傳播。

無法從根源上阻斷瘧疾的傳播,從熱帶到亞熱帶地區,瘧疾廣泛存在。

早期,東非殖民地開發,移民可謂受盡了苦頭,即使在東非政府的強制命令下,對衛生和居住環境,大規模改造。

也沒有什麼成效,因爲早期東非就是一大片荒地,草木茂盛,尤其是雨季,天氣溼熱,蚊蟲滋生迅猛。

而移民初來乍到,人數還少,想改造生存環境自然速度快不了,所以許多人中招,被瘧疾和其他熱帶病帶走的也不在少數。

好在,能在遠東活下來,而且渡過大洋,一路奔波的移民,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

就像通過奴隸貿易去往美國的黑奴一樣,都是被自然和人爲篩選的黑人裡身體健壯的那一部分。

而能夠活着到東非的遠東移民也差不多是這個意思,當然爲了保證移民的生存率,其運輸船隻的條件比黑奴強上不少。

而後,隨着移民的慢慢增加,和東非城市村落的開發,東非的生存條件也在慢慢改善。

受恩斯特命令的指揮,東非開展了大規模的消滅蚊蟲運動,這項運動從東非殖民地開闢之初就一直進行着。

對定居地點周圍的草木,進行焚燒,填平水窪,減少蚊蟲的生存環境,對殖民地的水體進行生物防治,大規模養殖魚類和蛙類,縮減蚊子幼蟲數量。

隨着殖民地開發初見規模,殖民地的生存質量也大幅提升,尤其是依靠蚊蟲傳播的瘧疾,登革熱等熱帶疾病,因爲殖民地滅蚊運動的開展,也大幅減少。

而且殖民地強制要求移民講究衛生,對殖民地的水源加強管理,嚴禁污染水源,不喝生水,或者對部分水體進行簡單的過濾和消毒。

糞便也統一集中處理,每個村落都新建一批公廁,滿足移民需要。

對於可能傳播疾病的野生動物,管理更是嚴格,早期由於糧食不足,還允許移民狩獵補充食物,等到殖民地糧食生產展開後,就禁止此類行爲。

恩斯特一直認爲前世非洲,許多疾病完全是非洲人自己作出來的,就比如艾滋病,就是非洲人吃當地靈長類動物造成的。

不管這種說法對不對,東非的所有靈長類動物(當然不包括人,如果是土著的話另說。)算是遭了殃,只要是在移民活動範圍之內(農田,道路附近都算),出現的狒狒,猴子,猩猩全部慘遭毒手,被殖民地用火槍物理消滅,然後用火燒成灰,最後掩埋(偏遠的山地,森林和大草原深處不在此列,留着未來當生態保護區)。

這麼做就是爲了防止有些人去食用,畢竟移民以前都是餓過來的,土和樹皮都吃過,過夠了苦日子,就害怕有人偷偷摸摸給自己加餐。

在這種嚴防死守中,東非殖民地的居住條件自然大大提升,衛生狀況比同時代任何地點,包括歐洲都要好。

而後續奧匈帝國和巴拉圭移民到來時,東非已經初具規模,他們都被分配到華人移民已經開發出來的城市和村落,用來稀釋華人數量,防止未來形成利益集團(比如民族)。

加上越來越多華人和白人女性通婚(亞美尼亞,巴拉圭等),潛移默化中東非政府就融合了各個民族,只要未來通過祛除各國移民除了德意志文化之外的文化特徵,人口融合就完成了。

雖然當前東非殖民地的生存條件大爲好轉,熱帶疾病被壓縮在同緯度非常低的水平。

可想徹底滅蚊是不可能的,而蚊子又是最重要的疾病攜帶者,所以繼續加強衛生整治活動外,通過科學手段驅蚊滅蚊也不能少。

還是那句話,當今時代的人們對蚊子作爲疾病傳播者的認知那是根本就沒有。

19世紀末,歐洲的科學家才發現蚊子是瘧疾等熱帶疾病的傳播源,展開了對蚊子的研究。

所以現在,整個世界只有恩斯特和東非殖民地的人相信蚊子是瘧疾等疾病的傳播者。

倒不是恩斯特自私,不向全世界宣佈,問題是自己也是通過前世知道的,自己也不是這方面的研究人員和權威,說出去估計會被人笑掉大牙。

東非就不一樣了,文盲遍地,輿論掌握在恩斯特自己手中,隨便編幾個不存在的專家,讓手下人按照自己的指示去實行就可以了。

初期,可能人們還不情不願,畢竟一切都是強制實行,可慢慢的,隨着衛生和環境的改善,瘧疾等疾病真的就減少了,移民也就樂的改變(畢竟誰也不想死)。

而早期使用華人移民的好處就展現出來,服從性強,反抗意識弱,受到遠東政府文化薰陶,即使有怨氣也先憋着,所以東非殖民地政府強制實行的衛生改進運動順利實行。

而等到其他國家移民到來,這套模式已經成熟了,成爲了東非殖民地的常態和日常,而新移民畢竟開始人數少,只能照着做,這樣注重衛生就變成了東非殖民地的鐵律,所有人都要照着條律做。

馬上,來自德意志地區的移民就要到來東非了,而黑興根財團又傳來了好消息。

由恩斯特資助,與德意志各大學合作,共同研究的成果,除蟲菊酯被提煉出來。

只要後續,按照前世的蚊香,照葫蘆畫瓢,聘請專業人士設計生產蚊香的機器,就可以量產蚊香這一熱帶地區蚊蟲“大殺器”了。

這無疑將再次提升東非殖民地的生活條件,進一步減少瘧疾等疾病的傳播。

而且蚊香生產可以給黑興根財團帶來一筆新財富,而且東非本身就是除蟲菊生產地,可以進一步形成完美的產業閉環。

(本章完)

第1247章 五萬平方公里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1119章 對奧斯曼貿易第379章 黃金葉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請假第925章 造船業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234章 兄弟拉扯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684章 黑人力量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1212章 奔向自由世界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564章 貴人第898章 太特市第1141章 學習第77章 “貨物”到港第204章 “流放”?“潤”!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1280章 達沃市第513章 抉擇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1114章 抉擇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347章 開飯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505章 提速第1285章 挖坑第10章 各國反應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704章 底氣第1276章 酒精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964章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1137章 領土交易第942章 宣戰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135章 休整第1168章 法國前線第1018章 磋商第778章 跨海作戰第55章 到東非去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14章 王國的野心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1325章 卡塔爾第1164章 爭議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1258章 君臣對話第194章 迎接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1368章 魯道夫的人口計劃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867章 推銷第945章 空軍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938章 換血第164章 肉類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847章 畜牧業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837章 颱風第1137章 領土交易第1155章 震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