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深入合作

第884章 深入合作

阿比西尼亞帝國在文化和社會層面全面投入東非懷抱,雖然因爲宗教等因素兩國略有不同,但相對於區域內的其他國家,阿比西尼亞帝國在東非眼中就順眼多了。

北非全是阿拉伯文化地區,相對而言阿比西尼亞的主流宗教同樣屬於基督教分支,同時該國在經歷過多年動盪之後,日後註定無法成爲大國,甚至是區域強國。

一無出海口,二則國土面積狹小,就算人口放在歐洲也只能算作中等國家,三則該國自然資源匱乏。

當然,這個資源匱乏只是和東非相比,實際上阿比西尼亞帝國的優勢礦產資源儲量並不算少,第一次工業革命所需的煤,鐵在國內均有分佈,更是重要的黃金產地之一。

但是沒有出海口這個難題,未來會一直困擾着阿比西尼亞帝國,除非奪回被意大利王國侵佔的紅海殖民地沿岸。

但是這個希望渺茫,而今的意大利王國並不像二戰時期心比天高,反而更加務實,如今紅海殖民地的意大利移民已經達到至少九十多萬,未來該區域就算獨立也存在大量移民人口,不可能在迴歸阿比西尼亞帝國。

而這正是恩斯特希望看到的,如果有了紅海沿岸出海口,那阿比西尼亞怎麼能一心一意攀東非的高枝。

爲了更進一步的控制阿比西尼亞帝國,在1894年3月19日這一天,東非駐巴赫達爾大使雷蒙斯就兩國進一步深入問題,再次在巴赫達爾皇宮同約翰尼斯四世會面。

從東非駐阿比西尼亞帝國外交人員級別,就能看出東非對阿比西尼亞帝國的重視,像阿比西尼亞同級別的落後國家,除歐美(洲)外大部分國家東非只派駐公使級別外交人員。

東非大使館的區域在巴赫達爾十分顯眼,距離巴赫達爾皇宮距離不到七百米距離,而除了東非以外目前只有埃及和意大利公使館設置在巴赫達爾。

“約翰尼斯陛下,東阿兩國雖然一直以來關係和睦,但是爲了我們兩國長遠發展考慮,阿比西尼亞帝國應該儘量避開同東非之間的直接競爭,實現錯位發展,這樣才能在不同賽道上發揮各自的優勢。”

雷蒙斯在巴赫達爾皇宮裡直接開門見山的說道,這番話也吸引了約翰尼斯四世的興趣。

他問到:“雷蒙斯大使,不知道你所言的錯位發展是怎麼一個錯位法?”

如果能避免和東非在一些領域的直接競爭,對於阿比西尼亞帝國自然是好事,畢竟東非不是阿比西尼亞帝國可以戰勝的。

當然,如果是一些無法割捨的利益,約翰尼斯四世自然也不會讓步,阿比西尼亞帝國雖然落後,但阿比西尼亞帝國也是有傲氣的。

對於這一點恩斯特很清楚,作爲前世非洲少有堅定抵抗殖民者的國家,這一點上阿比西尼亞帝國也贏得了恩斯特的一定尊重。

就像同意大利戰爭中,阿比西尼亞帝國從始至終都沒有動搖底線,堅決抵抗到底,雖然最終以失敗告終,但阿比西尼亞帝國的勇氣是值得一提的。

雷蒙斯說道:“東非和阿比西尼亞同處於非洲大陸,同時都是大陸上以高原爲主的國家,在自然氣候上雙方大同小異,這就使得兩國農業發展上不可避免的存在趨同性。”

“嗯。”約翰尼斯四世頗爲認同的點點頭道:“這一點確實如此,尤其是我國在喪失大量東,北部國土之後。”

阿比西尼亞帝國喪失的領土中,除了東南地區有耕種價值以外,北部和東部其他區域主要以沙漠爲主。

當然,北部雖然屬於沙漠地區,但也有較爲完善的水利設施,以及高原地區的多條河流注入,所以農業條件其實還算良好。

要不然提雷格地區也不會在古代一直是阿比西尼亞帝國的核心領土,本身提雷格地區就屬於阿比西尼亞帝國經濟最發達的區域。

可惜現在大部分已經被意大利拿下,這就造成提雷格人往阿姆哈拉人的地盤遷徙,原阿比西尼亞主要有三大族羣,分別是提雷格人,阿姆哈拉人,奧羅莫人,提雷格人則在阿比西尼亞帝國內長期處於統治地位,約翰尼斯四世就是其代表之一。

因爲東非的原因,南部奧羅莫人勢力被大量流放西非,或者進入東非勞作,所以奧羅莫人在阿比西尼亞帝國的政治版圖中註定不可能像前世一樣影響阿比西尼亞帝國政治(前世奧羅莫人佔據全國百分之二十七的人口)。

所以現在阿比西尼亞帝國的主要人口是提雷格人和阿姆哈拉人,阿姆哈拉人一直是阿比西尼亞第一大族羣,但是長期屬於提雷格人附屬勢力。

不過隨着提雷格人勢力南下,未來兩個族羣融合,估計會形成阿比西尼亞帝國的主要族羣,這對於阿比西尼亞帝國的未來是一個好消息。

而今阿比西尼亞帝國中央省,就是前世阿姆哈拉州,而提格雷人大量遷入勢必與當地勢力通婚融合,這是大勢所趨。

前世埃塞俄比亞有八十多個種族矛盾,種族矛盾十分嚴重,尤其是東南部索馬里地區,北部提提雷格地區,分裂意圖最爲顯著。

提雷格雖然是阿比西尼亞帝國文明的主要締造者,在近代卻失勢,尤其是在遷都亞的斯亞貝巴後,

要知道提雷格地區雖然面積小,人口少,但經濟總產值卻佔到全國的四成以上,並且在阿比西尼亞帝國曆史中長期扮演征服者姿態,所以提格雷人的分裂傾向最爲嚴重,有些類似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

而今在東非和意大利,埃及的共同努力下,阿比西尼亞帝國實際喪失了除提雷格人,阿姆哈拉人之外其他主要族羣,包括奧羅莫人,索馬里人,阿爾法人,奧莫山谷原始部落等族羣,這實際上是減少了阿比西尼亞帝國的種族矛盾。

而如今兩大族羣,阿姆哈拉人和提雷格人實際上同種同源,阿姆哈拉人實際上也是出自提雷格地區,是提雷格人勢力南下後形成的,所以兩大族羣融合起來不會有絲毫阻力。

而阿比西尼亞帝國的整體穩定,是東非樂見其成的,東非不是美國,會蓄意在自己周邊盡幹些損人利己的行爲,畢竟區域穩定也有利於東非邊境穩定和經濟發展。

“阿比西尼亞帝國全面轉向高原經濟,這也就意味着未來阿比西尼亞帝國必然會和東非在農業上形成一定的競爭,所以爲了兩國之間的協同發展,我們打算和阿比西尼亞帝國進行農業上的分工協作,就比如阿比西尼亞帝國種植一些和東非不一樣的熱帶經濟作物,這樣一來兩國農業生產合作大於競爭,對於兩國而言都是好事。”雷蒙斯說道。

換句話說,東非是打算從根本上把阿比西尼亞帝國的農業發展改造成東非需要的樣子,融合進入東非經濟中,爲東非提供廉價農產品,然後同世界上其他熱帶地區形成競爭力。

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8章 普奧聯動第444章 到家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345章 援助團第9章 接觸戰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3章 在柏林第904章 卡賓達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595章 鼓動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407章 軍事改革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1263章 《東荷再協議條約》第381章 國禮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1147章 貿易繁榮第46章 船隊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第991章 抵達第240章 大借款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1150章 羅德斯公司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97章 日常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539章 鄰居論第102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259章 意大利:這次該輪到我上場了吧!第735章 廓爾喀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71章 海底電纜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992章 入籍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496章 交戰第1099章 鋼鐵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1214章 四五規劃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56章 平衡第1171章 新達爾馬提亞王國第841章 大國使團還在審覈……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379章 黃金葉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51章 坦噶港第1199章 討論第1321章 羅馬尼亞加入同盟國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511章 輸血第1027章 合金鋼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96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