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1章 “萊茵帝國”

第941章 “萊茵帝國”

康斯坦丁對恩斯特的說法見怪不怪,畢竟自己兒子從小就想法迥然不同於常人,要不然也不可能打下一片基業。

“恩斯特,雖然你說的有一定道理,可得不到國際社會的認同,那東非的所謂皇位,和英國女王的印度皇位一樣,可能容易被外人暗地裡說道。”

恩斯特笑着對父親打趣道:“如果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把首都遷往孟買,那她這個皇位不就名副其實了!而且我們東非和英國完全不同,東非如今的體量比絕大多數王國都要強大,所以帝國才更符合目前東非的發展狀況。”

“至於歐洲的議論,如果我們爭的是歐洲皇帝,那自然會讓人貽笑大方,但是這裡是東非,所以我們建立的帝國是非洲歷史上史無前例的龐大國家,自然也要稱爲東非帝國。”

黑興根王國畢竟屬於歐洲的政治體系,所以黑興根王國是無法冠以帝國稱謂的,畢竟黑興根原來只是神聖羅馬帝國下的一個小邦國。

而神聖羅馬帝國這個稱呼,恩斯特當然也眼饞,但是其他德意志國家根本就不可能答應,尤其是德國,東非如果自稱神聖羅馬帝國,那德意志成了什麼?

當然,對於恩斯特的注意,康斯坦丁是不滿意的:“東非帝國這個名字不好,雖然我們確實在非洲,但是這個非洲這個名字早就讓人污名化了,一說非洲我就能聯想到貧窮,落後,野蠻。”

康斯坦丁如此說也是事實,而今東非雖然高速發展,但是歐洲各國對非洲的刻板印象並沒有絲毫改變。

主要還是北非和西非拖了後腿,這些地區是歐洲國家的殖民地或者勢力範圍,所以他們在對非洲描述中,依舊以這些地區爲藍本。

“那父親,你的想法是?”恩斯特問道,其實他感覺東非帝國這個名字還算不錯。

“你想一想,如今東非的主體雖然依舊是大陸東部,但是通過數次擴張之後,我們東非實際上整體在地圖上,更符合南非這個稱呼。”

康斯坦丁如此說道,當然,南非這個名稱,東非更不可能用,除了依舊和非洲沾邊以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英國的南非殖民地已經佔據了這個地理稱謂。

在南非戰爭結束以後,英國對南非地區的殖民地進行了整合,將納塔爾殖民地和開普敦殖民地徹底一體化,政府統稱爲南非殖民地政府。

所以現在南非主要指的是英國在非洲最南端的殖民地區域,東非自然不可能重複使用這個名稱。

“依照我看,不如從德意志地區的文化要素中進行篩選,然後用作東非的新國名,其中我最中意的就是萊茵和施瓦本。”

萊茵自然來自萊茵河,而施瓦本則是黑興根王室的發家之地,原黑興根親王國,也就是現在德國的霍亨索倫行省就在施瓦本地區。

恩斯特恍然大悟:“對呀!我怎麼就沒想到用萊茵作爲東非的國名,這不是現成的麼!”

當初建設萊茵市的時候恩斯特就沒想到這一點,還是父親的想法靠譜。

至於施瓦本這個名稱,恩斯特根本就沒考慮,東非雖然有施瓦本省,但是施瓦本歷史上真是一個國家,也就是神聖羅馬帝國下的施瓦本公國,如今符騰堡,黑興根,錫格馬林根,巴伐利亞等地區的全部或者一部分都是該國範圍,東非標準德語的採集地就是施瓦本地區。

不過施瓦本這個名稱雖然歷史淵源深厚,但是和萊茵對比就完全沒有可比性。

恩斯特直接說道:“到時候我們東非就叫萊茵帝國,而父親就是萊茵帝國的第一任皇帝。”

康斯坦丁搖搖頭道:“我本來就打算退位,讓你正式接任,所以還是你來吧!而且我可不想到時候在加冕儀式上受苦受累。”

一般而言,國王都是終身制,但是康斯坦丁卻並不願意一直擔任東非國王,畢竟自己早就閒雲野鶴,不問政事,而且自從恩斯特在東非政府搞了官員退休制度以後,康斯坦丁的這種想法更加強烈。

恩斯特否定道:“父親,你是國家的壓艙石,就算要真退位,那也應該在落實皇帝頭銜之後。”

對於康斯坦丁的想法,恩斯特是不太情願的,他接着勸說道:“至於加冕儀式,我之前就說過,不會像歐洲那樣臃腫和複雜,到時候只要搞幾個大場面,你就是隨便走走過場,加冕儀式就完成了。”

“簡化儀式,對於我們而言並不是難事,實際上連外賓都不需要邀請,畢竟東非變成帝國,那也是實力到了,自然而然的事情,而不是一定要得到其他國家的認可,更重要的凝聚國內的人心。”

“像歐洲那種馬車什麼的,我們根本就不用,到時候你坐在汽車裡和民衆招手就行了,我們在萊茵市修建的道路完全是瀝青路,一點也不顛簸,其他過程也可以省略簡化。”

“現在畢竟是19世紀了,歐洲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相關的制度也應該做出相應的改變。”

像英國皇室加冕時,又是黃金馬車,又是大石頭(命運之石)的,在恩斯特看來,即受罪又搞笑,當然,現在也只有恩斯特這麼看。

恩斯特接着說道:“加冕儀式肯定是怎麼舒服怎麼來,我也不希望繁文縟節約束後面的接班人。”

“而且說句不好聽的的,君主制在世界上已經呈現衰落趨勢,所以我們黑興根王室也要想辦法融入國家之中,而不是和民衆徹底割裂,尤其是階級上,至少不應該分的太清,未來隨着科技和社會的思維發展,王室成員最好低調行事,這樣才能減少麻煩。”

康斯坦丁也點點頭,對於兒子的話他是比較認同的,如果是以前,作爲老貴族,康斯坦丁一定不這麼認爲,但是隨着時代的發展,有些事情不是裝作看不見,他就不存在的。

即便威廉二世和尼古拉二世這種極力維護皇權的君主,也很難改變這種局面,至於奧匈帝國那已經是一潭死水,現在奧匈帝國雖然經濟依舊不容小覷,但是軍隊的戰鬥力正在迅速下滑,這是東非的直觀感受,在同東非軍事合作中,奧匈帝國軍隊素質下滑的厲害。

所以奧匈帝國現在處在十分危險的境地,槍桿子都不硬,那奧匈帝國就有隨時解體的風險,現在弗朗茨真的淪落爲糊牆匠,對着衰老的帝國縫縫補補。

實際上,奧地利政府不是不想恢復奧地利帝國的榮光,但是匈牙利戰鬥力強悍,通過議會鬥爭,一方面在匈牙利地區堅決推行馬扎爾主義,一方面不斷壓縮軍費,這就使得奧匈軍隊得不到新鮮血液的補充,所以衰落在所難免。

第1258章 君臣對話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964章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39章 利薩海戰第1134章 奧匈帝國內部爭議第394章 硬氣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1331章 巴達維亞第1347章 危機意識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802章 爭論第12章 戰場間隙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347章 開飯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537章 過去的七十年代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513章 抉擇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1330章 選定地點第903章 萊茵宮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58章 密謀第300章 掠奪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1256章 貿易重心南移第1279章 溫斯頓的計劃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102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12章 戰場間隙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258章 夜襲第1243章 東非自導自演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343章 屯田第570章 投降!第563章 熱心腸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76章 應許之地第1340章 準備干預歐洲戰爭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345章 援助團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976章 開始第74章 “整肅”運動第1013章 站隊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608章 會面第523章 旱情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1011章 借錢第574章 服軟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403章 撤資第1321章 羅馬尼亞加入同盟國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832章 押解第1222章 會面第1113章 大借款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1012章 萌芽第404章 暴富第732章 雙輸第934章 兩步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