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章 站隊

“殿下,現在應該是表現我國態度的時候了,根據我們整理的各種情報來看,基本可以判定沙俄和日本終有一戰,而且這場戰爭雙方都正在做出準備。”菲利克斯說道。

“俄國內部透露出過對於日本戰爭的想法,根據小道消息,俄國政府早就斷定和日本會在1903年到1905年之間發生戰爭。”

“所以,對於戰爭的態度,並不是突然萌生想法,而是俄國蓄謀已久的大事,我們從歐洲和遠東收集來的情報也指出,最近俄國政府正在加強遠東地區的兵力。”

“所以俄國流出的戰爭消息顯然不是空穴來風,他們很有可能率先對日本發動攻擊。”

對於菲利克斯的推斷,恩斯特基本上是認同的,但是,前世日俄戰爭的開端是日本偷襲俄軍開始的,不過菲利克斯也不可能想到日本這個“小”國,如此不講武德。

當然,恩斯特沒有打斷菲利克斯的話,反而是讓他繼續說下去。

“同時,日本也在積極備戰,尤其是和英國簽署相關協議後,兩國軍事合作日益頻繁,日本背後估計還有美國和遠東帝國勢力的支持。”

英國和日本的合作想不頻繁也不可能,畢竟日本艦隊大部分艦艇都來自或者仿製英國。

而遠東帝國支持日本也不足爲奇,這並非東非官員胡亂臆測,而是有真憑實據的,雖然沒有官方表態,但是已經有很多遠東帝國的重要人物和日本有所聯繫,這背後顯然有遠東帝國現政府的指使。

不過這也可以理解,雖然兩國發生過戰爭,可現在沙俄對於遠東帝國的威脅遠大於日本。

而今沙俄太平洋艦隊就駐紮在旅順,並且有不少軍事力量非法進入遠東帝國境內,所以光從明面上來看,沙俄已經對遠東帝國的核心利益造成了嚴重侵害。

當然,在19世紀到20世紀初,“任何國家和沙俄做鄰居估計都這麼提心吊膽,因爲沙俄的紙面數據過於誇張,以現在人的角度來看,俄國光是放在那裡就挺讓人害怕的。

恩斯特這時也說道:“現在俄國和日本爆發戰爭的可能性至少在百分之九十以上,而且很有可能在今年或者明年之內爆發,現在日本海軍擴張已經接近尾聲,等到日本政府的六六艦隊計劃徹底完成,距離戰爭也就不遠了。”

“而根據我們情報人員的估算,六六艦隊計劃應該在明年就可以徹底完成,而日本政府也不可能養着這支龐大的軍隊,他們只有通過發動戰爭來維持本國的運轉。”

“所以最遲明年,日本一定會發動戰爭,而日本能錨定的對手無非是沙俄或者遠東帝國,在兩國間,沙俄的機率最大。”

日本一直走在輕兵黷武的道路上,所以根本不可能收手,至於俄國就不太好確定了。

不過只要兩國有任何一個國家下定決心,這場戰爭就無法避免,所以恩斯特判定戰爭在明年爆發的概率超過百分之九十,而且必定是日本先動手。

因爲現在俄國纔開始四處借錢,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俄國對日本戰爭態度上的猶豫,這種猶豫也是前世俄國失敗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凡俄國將對日本的重視程度提高一點,就可能改變戰爭走向,不過,從現在恩斯特獲得的各項消息來看,俄國極大概率重返前世覆轍。

思維特問道:“那殿下,我們應該在這場極有可能發生的戰爭中扮演什麼角色,是支持俄國還是支持日本?”

恩斯特說道:“不過日俄,誰勝出,對我們幾乎沒有太大影響,而且在我看來,日本獲得戰爭勝利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即便站在勝利者一方,我們東非也不可能成爲第一贏家。”

“如果是俄國勝出,獲利最大的無疑是法國,如果是日本勝出,那獲利最大的是英法兩國,所以我們東非沒有必要輕易站隊。”

“現在對於我們而言,那就是在不影響本國經濟發展的前提下,儘可能從這場戰爭中積極謀取利益,而在日俄兩國中,我們在俄的利益最大,所以要儘可能從俄國撈取利益。”

俄國是東非的最大市場之一,並且資源十分豐富,加上俄國黑海能夠直達東非東海岸,這使得俄國成爲東非重要的經濟合作伙伴。

所以與日本相比,俄國對東非而言更加重要,所以在兩國之間下注,恩斯特必然要選擇俄國,即便俄國極大概率會在戰爭中失敗。

“俄國是我國農產品和工業品的最主要市場之一,尤其是汽車和電力等高等工業品消費名列前茅,而在日本,我們的利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日本經濟主要被英,美兩國操控,就算我們在努力,也不可能擠進去,而且日本也很難拿出讓我們心動的籌碼。”

“最後,不管是俄國還是日本,他們在遠東的擴張都有可能最後損害我們的利益,所以俄國和日本如果能兩敗俱傷,那對我們而言是最好的消息。”

在恩斯特看來,俄國戰敗的可能性最大,畢竟俄國海軍屬於空有其表的存在,而日本海軍雖然沒有俄國海軍規模大,但在遠東地區不輸任何國家。

而這也更堅定了恩斯特對俄國進行有限支持的態度,對於世界很多國家而言,俄國是很不受待見的。

但對於東非而言卻恰巧相反,至少在現階段,東非和俄國經濟上的互補性極高,這使得兩國關係因爲利益問題一直比較和睦。

所以東非斷然不可能得罪俄國,反而要支持俄國,而這種支持又不能讓俄國獲得戰爭的勝利,只是讓俄國失敗的慢一點,多消耗日本的潛力。

所以恩斯特說道:“和沙俄政府進行交涉,我們可以在資金等領域給予俄國一定的支持,不過俄國也需要拿出誠意,讓我國工農業商品更容易進入俄國市場,同時俄國應該加大和東非的貿易範圍,尤其是讓石油等產品進口,更加通暢。”

俄國石油成本是比較低的,現在俄國已開發油田主要位於裡海沿岸,只要通過一段陸地運輸就可以通過黑海,地中海,紅海等最後抵達東非。

雖然羅馬尼亞和奧匈帝國石油在運輸成本上更具優勢,但是產量相對較低,並且競爭對手較多,這也使得俄國石油資源在東非進口石油中的佔比不斷增加。

而東非石油工業和內燃機車輛的發展,使得東非對石油資源的需求日益旺盛,這些都使得東非不可能不重視俄國石油資源。

而石油只是一個典型資源,東非對於俄國的其他產品需求也比較突出,包括優質小麥,燕麥等等,兩國農業互補性很強,一個熱帶國家和寒溫帶國家,使得兩國優勢作物剛好不衝突。

而且俄國農產品的質量,尤其是穀物,口感和營養都是超過歐洲其他國家的,更是比東非要強的多,目前東非穀物除了水稻以外,更多向着工業生產原材料方向發展,就是因爲質量和口感上已經無法滿足本國民衆需要。

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354章 電報第967章 奧拓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936章 軍售第1099章 鋼鐵第469章 鯨灣港第1057章 軍火生意先行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949章 戰敗第1243章 東非自導自演第822章 卡賓達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172章 擴張和移民問題第1147章 貿易繁榮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62章 激戰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1355章 鐵血總統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343章 屯田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524章 幸福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1081章 消耗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809章 事後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211章 集中營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925章 造船業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88章 衝突升級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555章 羞辱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924章 海洋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1141章 學習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402章 妥協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1253章 印太路橋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837章 颱風第1211章 集中營第1099章 鋼鐵第1361章 影響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1265章 新世界第1314章 非洲之角戰爭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784章 自己人第547章 登陸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673章 象牙第316章 萊茵盾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1097章 三五計劃第924章 海洋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