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

波西米亞自立門戶不要緊,問題是奧匈帝國大部分工業都位於波西米亞,尤其是軍事工業,失去波西米亞地區,奧匈帝國基本上就徹底淪爲二流國家了。

東非的波西米亞省(津巴布韋),名稱實際上就來源於奧匈帝國的波西米亞地區,象徵東非工業最發達的地方,當然,原馬塔貝萊省工業也被一分爲二,部分工業隨着布拉瓦約併入洛林省。

而且除了波西米亞工業區以外,東非其他地方工業也不弱,發展出了多個核心,就算某個工業區受到致命性打擊,也不會對東非工業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

東非工業上的分散,實際上和東非工業發展資源的不集中有很大關係,在東非境內,其實也有像美國東北部,奧匈帝國波西米亞或者德國魯爾區那樣工業資源高度集中地方,也就是前世南非的德蘭士瓦和奧蘭治。

如果東非全力發展該區域,那毫無疑問,南非地區的工業將迅速崛起,但是東非出於全國戰略考慮,對其他地方的工業建設投入更大,不要說南非,就是東非工業最發達的達累斯薩拉姆市和蒙巴薩,如果東非集中資源發展,也不至於到現在東非沒有人口過百萬超大型城市。

東非的工業建設,不僅僅是爲了工業增速考慮,還要爲區域協調發展考慮,從而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以及全國性的工業體系,分散工業同樣有利於制衡地方一家獨大,畢竟東非是典型大政府國家。

恩斯特根據後世工業發展呈現出的各種問題,儘量讓東非工業體系更加合理,避免極端化,說更明確一點就是儘可能的實現“可持續發展”。

反映在東非船舶製造業上也是如此,過去十幾年東非船舶製造業在西海岸以及莫桑比克沿海遷移,短時間內東非船舶製造業幾乎翻了三倍多。

而造船業規模擴大,分工也更加明確,這使得東非船舶製造業成本進一步壓低,同時造船技術不斷提高,加上國內市場保護,使得東非造船業進入良性發展階段。

而造船業高速發展,也爲東非海軍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沒有這個大的前提,就算東非提出雄心勃勃的海軍造艦計劃,也無力完成,只能求助於其他國家,像日本等國家那樣通過從英國,德國購買軍艦。

布魯斯對着埃裡希說道:“我國的造船業幾乎都是國有企業,所以在得到中央首肯以後,各個軍工造船廠能整合大部分資源,從而我們海軍有能力制定雄心勃勃的發展計劃,而奧匈帝國顯然並非如此,兩國的國情不同,加上貴國海軍並不受重視,所以發展艱難。”

奧匈帝國造船業發展其實是比較快的,不過這種現象在正常國家都是如此,就算奧斯曼和遠東帝國通過一定的改革,造船業也取得了不俗成績。

但是自由化經濟在軍事產能擴張上顯然無法和東非這種計劃經濟對比,說不好聽點,東非的計劃經濟在戰爭爆發時稍作改動,和戰時經濟基本沒有區別。

也幸好東非計劃經濟的主要目標是提高全國工業化水平,如果真像蘇聯前兩個五年計劃那樣以發展國防工業爲核心,那東非的計劃經濟基本上和戰時經濟沒有太大區別。

畢竟蘇聯進行工業化建設初期,面臨的外部環境比東非惡劣百倍以上,雖然都是準備戰爭預防西方武裝干預的。

東非沒有這樣的煩惱,自然不會圍繞國防工業爲核心制定五年計劃,雖然說二五計劃中,東非國防工業是重要發展目標,可佔比絕對達不到蘇聯那種程度。

這一點從東非工業投資上就可以看出,在二五計劃期間,東非至少有百分之四十的工業資金要用於輕工業發展,再去掉一批和國防工業不相關的重工業以後,真正用於發展國防工業的資金實際上並不算多。

主要是國防工業和重工業牽扯比較深,界限模糊,就拿拖拉機制造業來說,拖拉機制造廠是能生產坦克的,但當下東非二五計劃中拖拉機制造業屬於絕對的民用工業,除了能提高東非國防工業水平以外,同樣能對交通,運輸,農業等和民生息息相關的產業產生重大有利影響。

對於東非的經濟制度,埃裡希也是略有耳聞,沒有什麼好指摘的,畢竟在外界看來東非是萊茵皇室的私有物品,本質上是通過殖民掠奪建立起來的國家,而不是蘇聯那種自下而上推翻原有社會秩序建立的國家,所以東非雖然是計劃經濟國家,卻並不會像蘇聯那樣引起域外國家仇視。

反而布魯斯對東非軍工造船業的描述引起了埃裡希的極大羨慕,他說道:“如果帝國海軍也能像東非這樣,獲得優渥的資源,那地中海東部早就成爲帝國海軍的自留地了!”

在埃裡希看來,東非海軍的自主權極大,不像奧匈帝國海軍那樣受到各方勢力的嚴重製約,雖然匈牙利議會是海軍經費的主要攔路虎,可沒有匈牙利議會,陸軍方面同樣會壓制海軍發展。

東非和奧匈帝國國情不同,雖然東非陸地面積廣闊,但是有些優渥的海岸線以及諸多海外殖民地,東非的海外領土雖然不是什麼交通要道,但是戰略地位也屬於中等偏上。

在這種情況下,東非海軍在東非軍隊中的地位,顯然不是奧匈帝國海軍可比的。

而且東非造船工業也能全力爲本國海軍服務,在奧匈帝國想要發展海軍那就需要更多的真金白銀,按照流程,先委託各個造船廠根據軍方需要進行設計,造船資源通過市場採購,而物價變動隨時都有可能讓原本的預算大打折扣,而在東非通過指令和計劃,就能實現全國物資的調配。

這種情況下,如果東非是輕兵黷武的國家,國家工業足以支撐東非政府像俄國那樣建立起龐大的軍隊規模。

當然,埃裡希對東非海軍的瞭解也並不全面,即便在資本主義國家中,奧匈帝國的二元制都是相當奇葩的,如果解決這個問題,奧匈帝國海軍也不是不能更進一步,不說像德國海軍那樣發展,至少也不會受到現在這樣的巨大阻力。

埃裡希說道:“現在我國海軍就處在一個尷尬的境地,你們和英國新戰列艦的橫空出世,讓我們正在建造的拉德茨基號,已經落後於時代,如果不能做出調整,這艘戰列艦就算下水恐怕也難堪大任。”

最尷尬的並不僅僅是這種前無畏艦的落後,而是奧匈帝國海軍的預算,奧匈帝國海軍預算本來就比較緊張,而新軍艦的大改又要花一大筆錢,而拉德茨基號原本設計方案,臨時改造的話恐怕也達不到效果,畢竟其原本設計就是典型的前無畏艦,就算改造,也頂多變成“準無畏艦”。

在這種情況下,奧匈帝國海軍自然只能走捷徑,那就是求助東非,東非本身有一艘“準無畏艦”巴加莫約號,同時有世界第二艘“無畏艦”毅力號。

如果能通過東非獲得相關數據,那對於拉德茨基號的改造計劃無疑要順利的多,當然,這樣一來,奧匈帝國肯定也要從東非購入相關的零部件和裝備,就比如無畏艦的蒸汽輪機,無畏艦的火控系統等等,目前也只有英國和東非有成品。

第1092章 菜市場第865章 高原省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1099章 鋼鐵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1129章 火藥桶上跳舞第1153章 雷霆手段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144章 貿易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164章 肉類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840章第136章 道路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34章 動員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992章 入籍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1168章 法國前線第1166章 體驗第953章 新家第968章 分歧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1233章 抓捕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271章 新海軍基地選址第220章第616章 行蹤第1139章 三色旗落下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595章 鼓動第354章 電報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802章 爭論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925章 造船業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315章 清倉第18章 遠洋貿易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714章 伊林加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1222章 會面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898章 太特市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