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7章 軍火生意先行

而在恩斯特看來,德國的外交形式本不應該如此,德國雖然是當前歐洲大陸上最強大的國家,但是對比上法國和俄國並沒有絕對的優勢,至少這是歐洲各國的普遍觀念。

就以法國來說,法國工業和人口雖然已經被德國遠遠甩開,但是法國的軍事實力這些年來一直都在飛速增長,法國軍隊可以說完全是爲德國準備的,不管是數量還是質量都絲毫不遜色德國。

前世一戰爆發前,法國就宣城擁有歐洲最強的陸軍,而一戰爆發後,法國陸軍的表現也確實讓人眼前一亮。

所以光是法國就不是德國能輕易啃下來的硬骨頭,如果再加上英國和俄國,那德國最終還是會被協約國圍剿。

當然,德國盟友質量不行也是主要原因,奧匈帝國內部一團亂麻,軍事上的作爲完全不符合其歐洲傳統豪強的地位,而意大利這個二五仔更是在開戰前直接跳到協約國陣營。

總而言之,如今世界局勢發展已經徹底脫離了恩斯特的判斷,在沒有意大利這個二五仔的情況下,德國能不能發動一戰都是一個問題。

當然,出於本國發展需要,東非自然是希望歐洲各國大打特打的,不管哪一方勝利,東非都能獲得大量利益,估計美國也是類似的想法。

而一戰爆發的關鍵就是德國,想要讓這場戰爭爆發,就必須對德國進行加強,從而讓其膨脹,最終引爆整個歐洲。

所以幫助德國掌控奧斯曼帝國對於東非只是順手而爲的事,而爲了不擾亂德國的佈局,東非在奧斯曼帝國行事就要以德國爲主。

1908年1月,東非外交使團正式和德國在奧斯曼帝國的外交人員進行溝通,對於東非送來的“大禮包”,德國方面積極迴應。

畢竟東非本次行爲主要目的是給英國和俄國找麻煩,並且在扶持奧斯曼帝國這件事上,兩國也有一定共識。

在德國作爲溝通橋樑的情況下,東非和奧斯曼帝國很容易就達成了一些合作,而這些合作的前提基本上都繞不開德國的首肯,畢竟德國影響奧斯曼帝國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在奧斯曼帝國軍隊扶持親德力量。

比如德國幫助奧斯曼帝國軍隊訓練,如果東非沒有和德國商量的話就容易引起烏龍。

德國駐奧斯曼帝國大使就強調道:“目前奧斯曼帝國的軍事訓練,應該由我國教官主導,東非不應該插手過多,即便插手也應該和德國保持一致,最好不要以東非身份進行,而是以德意志人身份進行。”

通過軍事教官和顧問,對一個國家軍隊產生影響,是很常見的事,就比如前世德國和日本,美國在遠東帝國民國政府軍隊內部派遣軍事人員或者顧問。

所以德國並不希望東非以單獨身份和奧斯曼帝國軍隊建立聯繫,在德國已經大量投入資源的情況下,如果東非單獨行動,容易讓人懷疑東非是來“摘桃子”的。

對於德國的要求,東非欣然接受,東非壓根不指望本國能對奧斯曼帝國產生太大影響力,只要奧斯曼帝國能對英國和俄國起到一定的牽制作用,那東非的目的就達到了。

對於東非的配合,德國自然是十分滿意的,而奧斯曼帝國對於東非態度也很友好,經過東非和德國的溝通,奧斯曼帝國誤認爲東非是德國一方的,就讓奧斯曼帝國繼續維持這種美妙的誤會對東非有利無害。

……

相比較於在奧斯曼帝國外交活動的順利開展,東非在波斯的外交活動就比較複雜了。

主要是波斯這個國家實力遠遠無法和奧斯曼帝國對比,面對英,俄兩國,波斯甚至連反抗的心思都沒有。

“我們和波斯政府進行了溝通,只不過波斯常年和俄國以及英國打交道,波斯政府一直都是吃虧的一方,根本不像奧斯曼帝國政府那樣還有進取心,所以很難成事。”

奧斯曼帝國目前當權的青年黨心氣是比較高的,可以看成奧斯曼帝國的“洋務派”,並不甘心一直在西方國家面前低頭做小。

而波斯就完全不一樣了,不管面對英國或者俄國,波斯得表現在東非外交人員眼裡太過“腿軟”。

“波斯得頂層政府毫無進取心可言,而波斯雖然有仇視英國和俄國的政治力量,但是都不入流,所以我們想拿波斯做文章是比較困難的。”

“波斯政府對我們的態度,更多的是警惕,以及利用,用來制衡俄國和英國。”

恩斯特對於波斯政府的這種想法並不奇怪,他說道:“波斯是波斯灣的重要國家,我們想插手當地,就繞不開波斯,既然波斯沒有和英國和俄國對抗的底氣,我們就將底氣送給他們,只要能引起英國和俄國的忌憚,哪怕只有一點點效果,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至於扶持波斯,從來都不是我們的真實目的。”

東非只是想攪混中東和中亞的局勢,並不是真想爲當地發展做貢獻,所以波斯的態度並不重要。

“先拓展當地的軍火貿易市場,只要武器流入波斯灣,那頭疼的就不是我們,而是英,俄兩國,到時候英俄兩國勢必要和我們進行談判。”

實際上中東和中亞過去一直是東非的軍火市場,東非在當地的軍火貿易在七十年代就已經開始,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阿富汗戰爭,東非向當地武裝力量輸出了大量武器,讓當時英國人很是頭疼了一段時間。

而隨着東非本輪軍火貿易擴張,那就不單單是阿富汗一個國家了,而是區域內所有能成爲東非潛在客戶的人,而大量軍火流入,勢必會讓英國和俄國在當地構建的統治發生動盪。

當然,恩斯特除了要攪亂當地局勢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目的,那就是加強東非本國的軍事工業產能。

目前東非軍事工業,因爲軍隊規模的原因並不算太大,尤其是反映在步槍,機槍,火炮等武器上,畢竟東非國防軍總數不超過四十萬,連德國和法國都比不上。

而軍工業在恩斯特看來,短時間內是比較有利可圖的,如果真等到一戰爆發再臨時擴充軍工產能,容易手忙腳亂。

東非本輪軍工產能擴張,除了要增強本國軍事實力以外,主要目的還是爲了能在一戰爆發時大撈一筆,真等一戰爆發,軍工產品絕對十分熱銷,甚至爲了方便兩頭通吃,東非不僅要生存符合本國標準的武器,還要適配市面上其他各國流行的武器。

就算歐洲軍火市場擠不進去,一戰時世界其他區域也會因爲歐洲各國戰爭的原因,暫時失去購買軍火的途徑,所以恩斯特判斷未來軍火市場上會出現一個空窗期,這個空窗期就是東非大發戰爭財的好時機。

而彼時東非主要競爭對手就是美國,美國和東非不同,美國在武器生產上的潛力其實是超過此時東非的,畢竟美國是不禁槍的國家,所以美國槍支製造業可以說百花齊放,而20世紀初武器種類遠不如後世豐富,很多國家對步槍的依賴程度很高,反映在戰爭上也是如此,也只有列強才能玩的起大規模火炮對轟。

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74章 “整肅”運動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293章 入關!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992章 入籍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968章 分歧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492章 靜坐戰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407章 軍事改革還在審覈……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207章 換牌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316章 萊茵盾第545章 孤兒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449章 野心第160章 革新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945章 空軍第330章 跑路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930章 漢薩省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596章 壓迫感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821章 裁軍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41章 衣錦還鄉第265章 戰前準備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647章 準備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261章 威脅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354章 電報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942章 宣戰第783章 馬普托陷落第130章 入侵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1037章 電氣化第474章 討論第1158章 歷史淵源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733章 四面楚歌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258章 夜襲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1123章 東非的顧慮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64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188章 維斯特宮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561章 海軍抵達第129章 西北將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