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2章 新興產業蛻變

萊茵市。

眼看着二五計劃也轉入末尾,加上本世紀第一個十年即將終結,東非在1909年的工作量要遠高於一五計劃結束時。

“二五計劃結束後,我國工業成績肯定能夠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尤其是新興產業層面,通過提早佈局,如今很多已經發展的十分可觀,成爲我國對外出口工業中的成績最優異的一面。”

“像電力,汽車,拖拉機,船舶製造業,鐵路,石油,化工等產業,對我國工業體系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這些新興產業如今正在或者已經成爲世界上的主要產業類型,取代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的部分產業,使得我國在多個工業大類上對其他國家實現了反超。”

一部分新興產業通過二三十年的發展,在東非已經成勢,同時加速了東非工業向着工業強國方向發展。

就拿鐵路來說,鐵路誕生於第一次工業革命,所以鐵路應該也算一種傳統工業類型,尤其是其他國家,目前鐵路尚未發生太大變革,依舊處在蒸汽時代。

但是放在東非情況有所不同,在東非產業升級之後,如今已經鐵路從蒸汽時代向着內燃機時代過渡,內燃機動力已經成爲東非鐵路的主流,而這種變革使得東非鐵路也屬於新興產業,而不是一般的傳統產業,並且東非已經出現了電氣化鐵路,鐵路產業還在繼續蛻變之中。

而鐵路產業上的質變,使得原本東非從鐵路工業弱國,一躍成爲世界鐵路製造業強國。

在蒸汽機車上,東非很難超越英,法,德,美等國,因爲歷史原因,他們將蒸汽機車已經發展到了極致,尤其是最早工業化的英國,在蒸汽機車領域技術獨步全球,並且在遙遙領先的同時還在持續進步。

就像前世遠東帝國發展油車的時代很難超過德國和日本一樣,雖然遠東帝國汽車工業發展速度驚人,但是這並不等於德國和日本的汽車工業是死的,他們牢牢把持着汽車產業的全方位優勢,並且通過各種手段來壓制其他國家的汽車產業。

但是當新能源汽車出現,遠東帝國和美國同時換賽道發展之後,德國和日本就徹底麻爪了。

東非現在就屬於在鐵路產業實現了換賽道發展,內燃機就相當於新能源,至少和蒸汽機相比是這樣的。

在蒸汽時代,東非很難超越英國等傳統工業強國,但是換了賽道那就完全不同了,同時期世界其他國家雖然也有內燃機車在鐵路上形式,但以試驗車型爲主,而東非已經實現了大規模生產和裝備內燃機車。

所以當前世界鐵路可以分爲兩體系,傳統蒸汽機車爲主,或者新型內燃機車爲主,毫無疑問,內燃機車對於蒸汽機車而言是更先進的,未來將會對蒸汽機車大規模替代,這也意味着隨着時間推移,東非鐵路實際上已經領先於世界上其他國家。

這種領先主要體現在技術體系變更上,內燃機車比蒸汽機車效率更高是事實,而東非已經成爲世界上唯一進入鐵路內燃機時代的國家。

這種優勢保持下去,東非鐵路產業至少可以吃大幾十年的老本,畢竟在前世高鐵時代之前,內燃機車都佔據主要優勢。

當然,蒸汽機車和內燃機車還是有些不同,東非肯定屬於內燃機車製造強國,蒸汽機車領域只能排在前列,而蒸汽機車在東非依舊佔據一定市場,沒有完全被取代,所以東非鐵路現在新舊勢力尚未完成徹底交替。

內燃機車和蒸汽機車也不能簡單放在一起比較,兩者機車在一定意義上來說其實就是兩種東西,等到其他國家鐵路開始轉向內燃機時代,才能真正更加明顯的確立東非鐵路製造業強國的地位。

在電力等產業也是如此,電力產業涉及的領域比較寬泛,在電力時代來臨前,沒有相對應的參照物,就比如電力最初的主要作用僅僅是用來照明,對應的就是當時煤氣燈或者蠟燭的作用,但是隨着電力發展,它同樣起到了煤炭作爲工業生產能源的作用,而隨着東非電氣化推進,電力又廣泛應用於家電產品。

總得來說,電力是一種能源,但是明顯不同於煤炭,天然氣和石油,不過隨着電力產業的發展,其巨大威力已經絲毫不遜色於煤炭這種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最重要的基礎能源。

而在東非,隨着汽車產業的發展,石油產業也開始趨向於成熟,其規模也在迅速攀升。

這使得目前東非能源領域煤炭,石油,電力並行發展,而因爲東非政府的推動,天然氣產業也在加速推廣,成爲僅次於前三者的第四大能源。

“新興產業在兩個五年計劃中,已經實現了蛻變,成爲我國工業和經濟中的主要力量,我們不應該再用老眼光看待這些產業,這些新興產業已經發展趨向成熟,完全能承擔國家工業發展的主力軍作用。”

“新興產業的成熟,使得我國很多工業部門實現了彎道超車,二五計劃期間我國工業出口值在這些新興產業帶動下顯著增加,實現了和其他國家工業產品的差異化競爭,成爲東非工業出口的拳頭產品。”

“這是傳統產業無法做到的,因爲在很多傳統產業方面,我們只做到了從無到有,但是沒有做到從弱變強,而且想在傳統產業方面對其他國家進行追趕和反超,需要堅實的積累,不僅僅是資源投入,還需要時間成本,而時間成本顯然是我們東非的劣勢,作爲新興國家,我們本來就比歐美國家晚發展了上百年時間,所以很多傳統工業領域,我們不可能僅有幾十年時間就對那些老牌強國實現反超。”

“但是,隨着東非新興產業在二五計劃期間的泉涌效應,我們貌似找到了打破歐美國家傳統工業市場壟斷的方式,這一點在鐵路和船舶製造業等方面有着明顯體現。”

鐵路和船舶製造業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就已經比較亮眼,所以隨着東非本國鐵路和船舶製造業發展,也更容易看出東非產業升級大局下,工業發生的蛻變。

至少已經提到了鐵路產業上的蛻變,而船舶製造業上其實也是類似情況,只不過在船舶製造業領域,東非並不算特別突出。

在上個世紀前中期,隨着鐵甲艦誕生,也使得船舶製造業發生了巨大變革,船舶製造業從風帆時代開始向着蒸汽時代和鋼鐵時代蛻變。

當然,船舶製造業的蛻變是歐美國家率先出現的,但是東非也算趕上了風口,而這種變局之下,傳統船舶製造業強國如果不積極轉變,那就有可能被取代,不過絕大多數風帆時代的傳統強國都實現了轉型。

即便如此,船舶製造業的變革也給了很多國家重新追趕的機會,東非,德國和日本就在此列。

其中德國表現最佳,憑藉本國強大工業基礎優勢,迅速成爲世界新興的船舶製造業中心,並且助推本國海軍的高速發展。

東非和日本因爲先天不足的原因,所以無法取得像德國那樣輝煌的成就,但是在世界一衆國家中也比較突出,尤其是東非,憑藉國家體量已經實現船舶製造業的質變。

第1376章 地下組織第1202章 家電廚具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98章 遊歷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559章 誣陷第291章 “偷國”第1364章 城市間合作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606章 後悔第57章 探險隊第1358章 海軍比例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483章 新民族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1155章 震怖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716章 突擊檢查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1345章 能源結構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31章 部落衝突第583章 三六九等第276章 “老朋友”第1335章 初級工業強國請假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1347章 危機意識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35章 牛馬第1092章 菜市場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1239章 兵變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778章 跨海作戰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1155章 震怖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1344章 輿論戰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1239章 兵變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694章 訛詐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552章 過往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992章 入籍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1277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998章 貝拉市第802章 爭論第1303章 撤資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13章 國際調停第1368章 魯道夫的人口計劃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1324章 預謀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797章第679章 比屬剛果第449章 野心第1223章 “療養”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第361章 k001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509章 起步第1061章 無畏艦時代第1368章 魯道夫的人口計劃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1349章 犧牲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796章 強硬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