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5章 一戰爆發

而且俄國現在還在積極推動“大斯拉夫主義”宣傳,這樣可以將波蘭人,烏克蘭人,南斯拉夫人團結在聖彼得堡周圍,畢竟他們都屬於斯拉夫人的分支。

而奧匈帝國甚至無法和本國的匈牙利人達成一致,匈牙利還積極推進本民族在帝國境內的各種特權,這進一步分裂了奧匈帝國內部的共識。

魯道夫的一席話也讓美泉宮內的氣氛變得開始凝重起來,包括鷹派的康拉德也在大量事實證據面前不得不慎重考慮。

弗朗茨這個時候纔開口道:“說了這麼多,魯道夫,你認爲帝國應該選擇什麼樣的方案,纔是最穩妥的?”

既然魯道夫說了這麼多,那應該有解決辦法,畢竟不能因爲劣勢太多,奧匈帝國就選擇什麼也不做,就比如塞爾維亞,這樣一個小國在奧匈帝國面前這麼蹦噠,如果不進行懲戒,顯然是帝國尊嚴的折辱。

魯道夫:“按照我的想法,自然是積極擴充軍隊,尤其是提高軍隊財政,先補齊我們和其他大國之間的差距,然後再向塞爾維亞宣戰。”

說了基本等於沒說,畢竟軍費問題不是奧地利能夠單方面決定的,繞不開匈牙利,而如果能說服匈牙利,那也不至於現在這樣舉棋不定了。

康拉德說道:“軍費方面,我們只能先發動戰爭,在慢慢和匈牙利方面交涉,戰爭狀態下一切都不成問題,當然,如果能繞開匈牙利籌措軍費那更好。”

匈牙利作爲帝國核心之一,對於帝國吞併塞爾維亞是肯定持反對態度的,畢竟塞爾維亞加上波斯尼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那帝國政治版圖中,原本的雙核心就有可能產生變化,這等於分攤了原本匈牙利的政治權力。

而康拉德所說的話也就互相矛盾,但這中間有一個因素,康拉德沒有點名,那就是俄國,如果俄國因爲塞爾維亞問題和帝國開戰,那匈牙利就被綁死在戰車上了,畢竟俄國在奧匈帝國東部,匈牙利首當其衝,直面俄國的威脅。

在總結了兩人的觀點後,弗朗茨考慮了很久後終於說道:“既然這樣,那我們還是先向塞爾維亞施壓吧!畢竟向塞爾維亞施壓,並不意味一定要開戰,如果塞爾維亞能夠妥協,或許就不用採取進一步的激進手段。”

弗朗茨的想法很好,但是塞爾維亞這種靠極端民族主義發家的國家,這個時期顯然沒有向大國妥協的習慣,但是,奧匈帝國別無選擇,兩國之間的戰爭也只是早晚問題。

果不其然,在七月份,奧匈帝國藉助薩拉熱窩事件向塞爾維亞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訴求後,塞爾維亞軍政府段然拒絕。

兩國進入緊張關係,這被帝國境內鷹派認爲是挑釁,而極端媒體也加大了對塞爾維亞威脅論的渲染。

本來因爲斐迪南大公沒有身亡的原因,奧匈帝國這一次提出的方案相比較歷史同期寬鬆了不少,但是在塞爾維亞極端民族主義和軍政府的選擇下,事態開始朝着最壞方向發展。

奧匈帝國境內輿論上一次的忍耐,進一步發酵後,徹底爆發,全國主戰浪潮聲勢浩大,要求對塞爾維亞進行嚴懲。

奧匈帝國其實和塞爾維亞一樣,內部民族主義同樣嚴重,但是奧匈帝國內部有匈牙利牽扯,所以難以形成合力,而這次奧匈帝國內部輿論將塞爾維亞塑造成共同的敵人,勉強算是初步整合了共識。

同時,身爲皇儲的魯道夫也前往匈牙利進行遊說活動,藉助母親在匈牙利的影響力,以及部分利益上的交換,匈牙利政府終於做出讓步。

而這是前世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很難完成的,畢竟斐迪南大公本身在奧匈帝國境內風評不太好,尤其是他所倡導的建立三元帝國,將斯拉夫人納入帝國核心的想法,肯定會引發匈牙利人的不滿。

而魯道夫則完全不同,受恩斯特影響,魯道夫本來就對二元制帝國不滿,但是奈何匈牙利早已經成勢,所以魯道夫捏着鼻子也就忍了,但是他絕對不允許帝國境內再出現第二個“匈牙利”,也就是斐迪南的理念,除非匈牙利一分爲二。

對於魯道夫而言,在帝國境內再實施德意志化基本不可能實現,他只能退而求其次,搞一個弱化版的“奧匈帝國化”,即統合奧地利和匈牙利成爲一個新的民族,至少可以在本國形成一個主體民族概念。

這是合二爲一,所以魯道夫不可能再給予其他民族任何特權,防止第二個“匈牙利”在帝國境內出現。

當然,魯道夫的想法也只是想法,畢竟帝國皇帝還是弗朗茨,在沒有掌握權力之前,這些想法只呈現在魯道夫腦海之中。

1914年7月26日。

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下達最後戰爭通牒,兩天後塞爾維亞再次拒絕,並且開始進行最後的戰爭動員。

在28日這一天,奧匈帝國最終向塞爾維亞宣戰,而僅在一天後,俄國宣佈支持塞爾維亞,沙皇政府發佈動員令。

同時俄國先後向奧匈帝國和德國宣戰,將德國也攪入渾水中來,因爲德國對保加利亞和奧斯曼的拉攏將俄德關係徹底降低到冰點。

在俄國宣戰後,威廉二世領導德國並沒有第一時間希望戰爭爆發,而是希望俄國停止軍事動員,但是被俄國拒絕,德國只能選擇向俄國宣戰,隨後,德國又向老對手法國宣戰,英國也緊隨其後於八月四日對德國宣戰。

一場席捲歐洲五大頂級列強的戰爭徹底爆發,其他歐洲國家,除了塞爾維亞,比利時等國家以外,則暫時處於觀望狀態,防止濺自己一身血。

而美國,東非等域外國家則大感興奮,兩國政府假惺惺的勸誡歐洲保持冷靜,並且表達了不參與歐洲戰爭的中立態度。

而東非政府在確認歐洲各大國捲入戰爭後,重啓了本國的海軍擴張計劃,被擱置的海軍建造計劃重新啓動資金同時各個工廠加班加點生產,以應對歐洲戰爭可能帶來的大量訂單。

在歐洲戰爭已成定局的情況下,東非開始將視線瞄準了歐洲以外的世界市場,同時也包括德國的殖民地。

當然,東非政府當然不是想武力侵吞德國的海外地盤,只是在一戰這個風口,德國已經無力保障海外領土的安全,這種情況下,東非政府自然願意做德國的接盤俠。

包括德屬中非(喀麥隆,加蓬),德屬太平洋諸島(新幾內亞、馬里亞納羣島)在內的區域,其中東非對德屬中非興趣最大,至於德國的太平洋領地則能繼續積累東非在太平洋地區的優勢,這樣在太平洋地區,東非的領土就能覆蓋大部分地方,從北部的阿拉斯加一直抵達接近澳大利亞的新幾內亞,使東非在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進一步擴散。

在德國對俄國宣戰當天,東非駐德國大使館立即採取行動,同德國政府進行商討。

而此時德國沒有其他選擇,這些海外領地即便握在手中,也難以保障其安全,還不如拿來和東非政府換取相關支持。

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517章 過剩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80章 農業第1253章 印太路橋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775章 紹奎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287章 西逃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847章 畜牧業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629章 教育第509章 起步第1184章 通吃第904章 卡賓達第608章 會面第1277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240章 大借款第1031章 軍火貿易第976章 開始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680章 緩衝區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84章 消息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請假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256章 貿易重心南移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552章 過往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45章 羅恩羅達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968章 分歧第130章 入侵第936章 軍售第861章 分贓第1170章 奧匈戰場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713章 不畏戰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215章 交涉第161章 檢閱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774章 搬遷第769章 籌碼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407章 軍事改革第93章 姆特瓦拉第547章 登陸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1360章 防疫和經濟並重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283章 特雷西亞軍事指揮學院第438章 倒計時第769章 籌碼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230章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746章 士氣可用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231章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566章 比較第151章 在法國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399章 還是要請爹第1041章 新農業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50章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