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

1914年9月30日。

萊茵市迎來了一批新的客人,自從歐戰爆發之後,華盛頓和萊茵就成了兩大陣營頻繁訪問的焦點。

而這一次造訪萊茵市的使團由奧斯曼,德國和奧匈帝國三國共同構成,在戰爭爆發後,東非對同盟國陣營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尤其是海外物資來源上,東非幾乎實現了對三國貿易中大部分戰略物資的壟斷。

進入1914年,萊茵市的總人口順利突破六十萬,大批企業總部以及政府機關坐落在萊茵市,同時其他工農產業發展呈現出一片勃勃生機,與新法蘭克福市,卡布韋,盧薩卡等城市構成東非中部經濟的又一個核心。

在萊茵市中心,古典和超現代化的建築的交相輝映,錯落有致,城市經濟放開後,大批人口涌入首都,街道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體現着城市文化的深厚底蘊以及蓬勃生機。

這是十分難得的,畢竟東非從來都不是一個有着深厚歷史的國家,但是萊茵市爲首的東非城市,卻通過建築,藝術,設計讓東非看起來和歐洲一些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城市上有着共同點。

並且迥然不同於美國現代化建築的風格,尤其是紐約那種各型各色的摩天大樓,密集鋼鐵水泥森林的誇張建築形式。

東非在一些現代化建築上有着自己獨到的理解,深刻打上了恩斯特對前世遠東城市建築美學的烙印,乍一看遠不如歐美新建築學那樣狂野和充滿藝術性。

這和萊茵市區內的古典建築有着根本性區別,在古典建築上,東非完全是刻板的復刻歐洲古典建築的精髓,可以說做到了一絲不苟。

但是萊茵市的現代化建築,更追求實用性,美觀上的統一,這使得東非新派建築對比如今粗獷發展的歐美新派建築,顯得有些保守,統一,千篇一律,但是又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單個建築看不出來這一點,但是在整個城市建築羣內,就顯得十分融入,自然和流暢。

簡單點描述,就像很多人寫字一樣,目前歐美建築學家追求單個字體上的登峰造極,融入各自的藝術特點,但是排列成句子或者文章後,一些字體會顯得十分突兀,而東非那簡單方正,沒有特色的字體,卻利用城市統一設計,規劃使得整片字體十分賞心悅目。

而這讓頭一次到東非來的梅克倫堡-什未林大公國公爵弗里德里希·弗朗茨四世感到十分心酸。

梅克倫堡-什未林大公國是北德意志的重要邦國之一,雖然普魯士統一了德國,但是下面依舊有很多君主存在,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巴伐利亞王國或者說黑興根親王國。

巴伐利亞是德國境內僅次於普魯士的王國,而黑興根親王國的特殊則在於其名義統治者正是大名鼎鼎的萊茵帝國皇帝恩斯特。

所以作爲梅克倫堡-什未林大公國的君主,如果在排除掉東非因素的情況下,梅克倫堡-什未林大公國理論上是比黑興根親王國重要的,但是現在也不需要糾結了,誰讓黑興根親王國的君主還掛着萊茵帝國的頭銜,兩者根本沒有可比性。

負責接待弗朗茨四世的是帝國皇儲弗里德里希王子,畢竟弗朗茨四世的身份在東非也只有皇室和斐迪南大公一家可以相提並論。

弗朗茨四世的舅舅是沙皇尼古拉二世,而他的爺爺則是曾經德意志皇帝威廉一世的外甥。

弗里德里希皇儲對着連連驚歎的弗朗茨四世說道:“大公閣下,看來你對我們東非的城市建設很感興趣?”

被問話的弗朗茨四世表示道:“這是自然,我這還是第一次來東非,說實話,東非大大超出了我的心理預期,這座城市可以說是我在整個歐洲以外地區,見過最漂亮的城市之一,就像一座藝術品,讓人流連忘返。”

在弗里德里希面前,弗朗茨四世自然只能撿好話說,畢竟弗里德里希不管從任何角度來說,都不是自己這個德國邦國的虛君可以相提並論的。

當然,對東非城市建設的讚歎,也並非捏造,而是有感而發,如今歐洲各國陷入戰火之中,而東非這種和平的地區,估計是僅次於美國的世外桃源了。

繼承父親性格的弗里德里希皇儲則謙遜的表示道:“我們東非和歐美之間還是有些差距的,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畢竟相對於傳統德意志地區,東非發展的歷史還很短暫,東非的絕大部分成績都是站在德國等先發國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傳統德意志地區自然是相對於東非而言,畢竟東非自稱德意志國家,那東非自然就是新德意志地區。

當然,這主要是區別歐洲的大小德意志地區概念,曾經德國統一的兩個方案中,實現的就是普魯士主張的小德意志,而大德意志就要涵蓋奧地利等德意志地區。

不過因爲各種原因,新德意志這個概念暫時沒有得到廣泛認同,而且新德意志可不像新法蘭西,萊茵帝國是當今世界大國,而新法蘭西最輝煌的時候也不過一塊殖民地,更何況如今已經被英美兩國劃分殆盡,只有一個魁北克地區有些影響力。

弗朗茨四世:“皇儲殿下有些謙遜了,我一路上從達累斯薩拉姆市到這裡來,已經對東非的國情有了充分了解,除了人口相對德國有些稀薄以外,東非如今發展絲毫不遜色於歐洲任何地方。”

整個歐洲面積比東非要小一些,人口確是東非的三到四倍,但是歐洲人口分佈也並不均勻,就比如德國五十萬多平方公里國土,卻生活着六千多萬人,所以德國的人口比較稠密,而其他諸如巴爾幹,北歐等地區可能就比不上東非很多地區了。

“如今歐洲各國都深陷戰爭泥潭之中,東非卻藉助這個機會,在世界各地混的風生水起,本國經濟蓬勃發展,實在是讓人異常羨慕。”

雖然精力被牽扯在歐洲,但是不等於歐洲各國不清楚東非和美國等國家的動向,如今東非和美國在全世界賺的盆滿鉢滿,尤其是東非更是在戰前就拿到了德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光是這一點,東非就賺大了。

當然,也就是東非沒有趁着英法兩國忙於歐戰,偷襲兩國海外核心利益,法國不好說,英國肯定會直接退出歐洲戰爭,畢竟德國威脅再大,也比不上印度的安危。

至於經濟上,歐洲各國就只能放任東非和美國在各自海外市場攻城掠地了,當然,這種情況等到一戰後就會結束,只要海外殖民地不丟失,英法就有辦法在戰後把大部分市場份額拿回來,所以當前最重要的還是解決德國和奧匈帝國這兩眼前的麻煩。

而這也正是德國不想看到的,爲了一戰,德國犧牲的已經太多,包括自己的殖民地,所以德國絕對不允許戰爭的失敗,如果不擊敗協約國,哪怕打成平手,德國都算戰略上的失敗。

而弗朗茨四世訪問東非,顯然又是一次代表德國政府對進行遊說活動,實際上德國政府同樣對美國下了很多功夫,但是相較於英國,德國終究難以在美國那裡取得實際突破。

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1153章 雷霆手段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6章 戰爭臨近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1123章 東非的顧慮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832章 押解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1160章 凱波爾首相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1358章 海軍比例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484章 訓練第1330章 選定地點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701章 城市化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958章 巴拉圭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76章 應許之地第991章 抵達第938章 換血第631章 準備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1351章 士兵的“奮鬥”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1173章 結下樑子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446章 災情第924章 海洋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1297章 熬過光明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418章 學徒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844章 魯道夫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1281章 酒館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18章 遠洋貿易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694章 訛詐第238章 三把“刀”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154章 發“貨”第1154章 斷案第371章 生意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1123章 東非的顧慮第53章 土豆種植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383章 引入第8章 普奧聯動第696章 油井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1008章 分析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149章 王位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949章 戰敗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請假第555章 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