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8章 遠東人員

在澳大利亞人員抵達達累斯薩拉姆市的同一天,遠東帝國政府的官方和民間人員也順利抵達這裡。

“那應該就是文明燈塔了!聽說是達累斯薩拉姆市的標誌性建築,我們應該是抵達目的地了。”

“這裡就是達累斯薩拉姆市麼?果然不愧是印度洋沿岸最強大的國家。”

“光是遠遠的看着這座城市的輪廓,就能看出東非這個國家的不俗,我聽說蒙巴薩和達累斯薩拉姆市相差不遠”

遠東帝國人員下船後一路上讚歎連連,可以說達累斯薩拉姆市就是他們這一路下來,遇到過最發達的城市。

雖然諸如東南亞,印度也有一些城市規模不小,但是其城市建設相當混亂,貧民窟橫行,而達累斯薩拉姆市顯然不是這樣。

整個市區現代和傳統建築交相輝映,規劃有序,人人精神飽滿,市場十分活躍,並且城市各項規則運營流暢,這些和印度洋乃至其他遠東國家截然不同。

許多遠東帝國公民還是第一次來到東非,不過相對於五十多年前被東非“哄騙”過來的,猶如沙丁魚一樣擠在船艙裡的華人移民,這次遠東帝國對於東非這個國家自然不會在拿“小西洋沿岸的蠻夷”來理解。

在南非戰爭之後,東非自然而然的成爲一個在國際地位上具有強大影響力的國家,所以1890年開始,遠東帝國也有不少仁人志士前往東非取經學習。

不過彼時,恩斯特並不提倡這種做法,二十多年以前的東非雖然擊敗了英國,看似不可小覷,但在非洲大陸也僅僅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的情況。

當年東非的經濟狀況甚至沒有和日本拉開差距,工業規模也只比遠東帝國強上一線,國內有大量土地沒有得到有效開發。

工業雖然發展到一定規模,但是技術含量不高,除了國防工業初步打好根基以外,幾乎沒有什麼中高端產業,大量技術來源於歐洲或者黑興根財團,是典型的“山寨工業國家”。

所以說那個時候來東非,幾乎學不到什麼東西,從制度層面來說,東非是落後保守的封建君主制,從思想層面來說,東非更是進步思想荒漠,從經濟層面來說,當時以非自由市場爲主的東非,經濟活躍度遠不及歐美國家。

所以除了軍事以外,當時東非幾乎沒有太多可借鑑的東西,到東非留學的性價比遠不如到當時的歐美國家留學。

所以東非政府層面也不支持當時的遠東帝國政府派人到東非求學,反而會推薦他們更多前往德國,或者是奧匈帝國。

畢竟,當時遠東帝國政府還是清政府,同爲封建君主制,他們並不反對本國人員到東非求學,但是想不到東非政府會拒絕。

這種情況直到本世紀初才得以改變,從1901年開始,東非政府正式招收第一批遠東帝國留學生,因爲這個時候東非的產業已經初具規模,並且電力,機械等產業擁有一定優勢,科學技術得到巨大進步,教育領域成果也十分突出,建設了一批高質量大學。

而當時正值東非一五計劃開展,東非經濟和工業進入發展的快車道,鐵路,公路,城市等等飛速發展。

這個時候進入東非才是真正能學到不少“進步”的東西,就拿東非的“五年計劃”來說。

這種迥然不同於歐美國家的工業發展模式,顯然能帶給遠東帝國的仁人志士不同的思考,打破工業發展模式上的威“唯自由市場論”,原來不通過自由市場競爭,工業同樣可以取得巨大發展,畢竟東非的工業發展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同時,東非的全計劃經濟設計體系,也屬於制度上的創新,雖然上個世紀東非也是計劃經濟,但是因爲經濟水平質量不高的原因,並不具備說服性。

而時間來到本世紀初,顯然情況又不一樣了,東非工業已經發展到不容忽視的程度,當時東非工業基本上和很多後發的中等水平工業國相差不多,或許這種發展依舊無法引起歐美國家的重視,但是相對於發展滯緩的遠東帝國意義完全不同。

而東非工業和教育等方面,更是有諸多值得遠東帝國借鑑的地方。

所以在1900年,東非政府正式放開遠東帝國留學生通道以後,大量華人涌入東非進行求學活動。

截止到1915年,在東非留學的遠東帝國留學生總人數已經高達七千多人,這個規模在遠東帝國留學生羣體中,僅次於赴日本留學生數量,畢竟日本距離遠東帝國有距離上的優勢。

而東非留學生數量如此多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距離適中,文化上有相關性,飲食上無太大差異等等。

而在遠東帝國赴東非留學生中,毫無疑問淮海經濟區和珠海經濟特區佔據了大頭,幾乎百分之六十的人員來自這兩個地方,東非是兩地上層子弟的首選留學目的地,而東非也會組織相關考試,從這兩個地方汲取人才。

這次遠東帝國參展人員就是由其在達累斯薩拉姆市的留學生負責接待工作。

在達累斯薩拉姆市留學的遠東帝國學生人數高達六百多人,這個數量僅次於蒙巴薩。

達累斯薩拉姆市理工大學的遠東帝國留學會會長汪海龍,也是達累斯薩拉姆市理工大學的一名在校生,毛遂自薦參與了這次活動。

“張總長,沒想到這次政府會派您來到東非參加這次東非世界博覽會?”汪海龍激動的說道。

張總長:“老朽在今年四月份就已經辭職,所以頂多算個閒人,當不得總長這個稱呼,這次來東非也主要是想過來放鬆一下心情,畢竟我曾經和東非商人打過不少交道,卻從來沒有到過東非,好奇心不小。”

汪海龍:“張總長客氣了,您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寶刀未老,我相信本次來到東非也會讓你心滿意足。”

毫無疑問,張總長曾經是是遠東帝國政府的大人物,而且在遠東帝國內部頗有名望,所以汪海龍十分尊重這位老人。

不過張總長的年齡終究是一個大問題,又漂洋過海,一路顛簸,所以汪海龍更加不敢大意。

“總長,你們請上車,這是東非政府安排的車隊,我們作爲大國,東非方面還是做了不少準備,無需爲這次世博會的花銷擔心,大部分資金都由東非政府提供。”

遠東帝國雖然不是這次東非政府攻略的重點,但是相對應的規格絲毫不比巴西,印度,澳大利亞,阿根廷之流差多少,在展會期間,官方人員的食宿和車輛都由東非政府提供。

張總長看着面前這輛奧拓汽車,內心是相當複雜的,因爲他在遠東的座駕也是一輛奧拓,衆所周知,汽車工業是東非的強項,如今他終於抵達了這個世界一流工業強國來“取經”。

遠東帝國官方人員紛紛坐上汽車,開始了對達累斯薩拉姆市瀏覽,而達累斯薩拉姆市這座世界上都排的上號的發達城市,對遠東帝國的衆人顯然有着極大的震撼。

雖然東非在摩天大樓數量上遠不及美國誇張,但是達累斯薩拉姆市高樓大廈和低矮建築的對比反而更有衝擊力,而搭配上達累斯薩拉姆市誇張的汽車數量,強大的基礎設施,更是讓人感覺眼花繚亂,大家彷彿生活的不是一個世界,就算如今遠東帝國最發達的城市,和達累斯薩拉姆市的差距也十分巨大。

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800章 威尼斯變化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469章 鯨灣港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130章 入侵第688章 巡邏兵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474章 討論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1169章 戰場問詢第926章 機耕路第109章 聖誕節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68章 阿拉斯加第1220章 萊茵人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976章 開始第220章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991章 抵達第177章 放牧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991章 抵達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903章 萊茵宮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228章 留學生第1335章 初級工業強國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1236章 敖德薩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58章 密謀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1013章 站隊第865章 高原省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945章 空軍第1283章 要命的氣候第1154章 斷案第802章 爭論第820章 購艦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1139章 三色旗落下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784章 自己人第545章 孤兒第472章 備戰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1099章 鋼鐵第1152章 黑幫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1276章 酒精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407章 軍事改革第402章 妥協第830章 蓄水池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1351章 士兵的“奮鬥”第1150章 羅德斯公司第1203章 車展第467章 觀察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444章 到家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343章 屯田第811章 送行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1124章 軍隊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