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3章 車展

新經濟政策下,東非國有企業的地位受到極大衝擊,尤其是地方性國有企業受到的影響最大,所以很多地方性國有企業被迫走上改革之路。

對於經營不善的企業,要麼改革成功,要麼被時代淘汰,而佳廚就是這些企業中的成功者,不僅沒有被擊垮,反而更進一步,迅速成爲行業內有名的企業,並且從新法蘭克福市突圍,成爲一家全國性廚具生產企業。

而目前,佳廚正在謀求進一步擴大自身的市場版圖,而恰好此時東非世博會的舉辦,給他們提供了這個平臺,可以省去不少功夫。

當然,像佳廚這樣的成功者終究是少數,很多規模不大,且技術積累不足,管理不善的地方性國有企業大多破產重組,或者直接被東非政府變現。

不過這絲毫不影響東非國有企業在國家經濟中的主導地位,畢竟基本盤穩定,看起來來勢洶洶的新經濟政策反而進一步優化了如今東非國有經濟的健康發展,百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一部分國有“資產”也意味着負擔。

相較於私有企業,本次東非世博會的主力軍毫無疑問是東非那些國有企業巨頭們,尤其是涉及到高科技產品。

在斯威特宮前的市中心廣場上,東非車企的展區,就給了廣大亞非拉地區和國家的參展人員帶來了極大震撼,各種花裡胡哨的車型,擺滿了廣場。

卡爾斯皇子也在車展區瀏覽,而東非第二汽車廠的銷售部門經理卡爾正在陪在皇子身邊作爲解說。

“聽說美國人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福特汽車公司直接將整套的汽車生產線佈置出來,做了展示,我們的車企爲什麼沒有這麼做?”卡爾斯皇子作爲這次東非世博會的主持者,對於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情報是瞭然於胸的。

東非世博會在這個時間段故意和美國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撞車,反映了兩國在世界市場上的激烈競爭,所以東非世博會可以看做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競爭對手。

卡爾說道:“皇子殿下,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我們沒有必要這麼做,福特汽車將自己的生產線拉出來,主要是爲了向投資者展示其產能上的優勢,其是美國第一家採用流水線生產的汽車企業,靠着這種優勢迅速成爲美國最大的汽車企業。”

“但是,我們東非則完全不同,畢竟世界巨大多數人都知道我們東非是世界最大的汽車生產國。”

“尤其是這次前來參加世博會的參展人員和遊客,他們踏入達累斯薩拉姆市一瞬間,就能感覺到我們東非強大的汽車產能,城市和道路上飛馳的汽車,就是最好的廣告。”

正如卡爾所說,只要踏入東非的土地,那基本就能見識到東非道路上車水馬龍的繁華景象,根本不需要展示生產線,其他國家人也能感受到東非汽車工業的強大。

隨着時代的發展,汽車產量已經不是東非汽車企業的唯一追求,反而更關心差異化和個性化,從而帶來更好的銷路,所以這次東非世博會上很多車型都被東非各大車企拉過來。

卡爾斯點點頭說道:“你說的不錯,我們東非的汽車產能確實不需要這麼做,就能體現出來,畢竟任何人到了東非,只要眼不瞎,耳不聾,都能感受到汽車在東非的龐大規模。”

隨着東非汽車數量的增加,汽車造成的一些噪音問題也開始呈現出來,就算蒙着眼,也能在東非城市聽到不絕於耳的各種車輛鳴笛聲和飛馳的聲音,這也是卡爾斯如此說的原因。

在卡爾斯和卡爾說話的時候,車展上的外國人,乃至東非本國不少人都發出各種驚歎聲。

雖然在東非,汽車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物,但是像世博會這樣各種頂級豪車齊聚一堂的的場景,一般人也很難見到。

很多第一鎮,達累斯薩拉姆市,巴加莫約市亦或者東非其他地區的國民也不辭辛苦的前來參與這場盛會。

“爸爸,這輛車汽車太帥了,我們家也買一輛好不好!”一個只有五六歲的小男孩坐在一個成年男子的肩膀上指着一輛斑馬汽車說道。

“克萊森,這輛汽車的顏值確實比較出挑,不過價格太昂貴了,把爸爸賣了恐怕都買不起,所以只能以後你自己努力,說不定爸爸還能沾你的光。”男子對着兒子開玩笑的說道。

“啊!爸爸,你那麼重,難道還賣不了一個好價格麼!”克萊森小朋友童言無忌的說道。

男人將克萊森從肩膀上卸下來,換成抱在懷裡,拿他那扎人的鬍子,對着自己兒子的臉蛋就揉了上去。

一邊揉一邊說道:“好啊!你這沒良心的不孝子,還真打算把爸爸賣了?把爸爸賣了以後誰給你買糖果吃,誰把你舉高高……”

克萊森只感覺老父親的胡茬格外扎人,只好求饒道:“爸爸,我錯了,你的鬍子太扎人了,我的臉都在被弄壞了!”

父子兩人的對話引得周圍的人一陣哈哈大笑,世博會上有不少人都只是東非普通民衆,而克萊森父子就是第一鎮市本地居民。

爲了舉辦好這次東非世博會,第一鎮市專門放了兩天假,所以有不少普通市民也有空閒時間閒逛。

而這次世博會車展是相當成功的,很多新車型剛剛一亮相就被財大氣粗的外國人搶購一空。

東非汽車的體驗度和舒適度這些年都取得了很大進步,設計上也更加人性化,所以除了極個別車型,大部分車型都很受歡迎。

在會展的第一天,當天汽車成交量就高達四百多輛,這也是顯示出了亞非拉地區強大的消費能力,當然,這種消費能力顯然和普通人無關。

畢竟能萬里迢迢趕到達累斯薩拉姆市參加世博會的人,顯然都是其所在國家,地區或者殖民地的權貴和富人,一輛汽車在他們看來或許只是一輛普通的新玩具罷了。

在這些國家各地區裡,最出人意料的是,印度商人購買的最多,雖然參展的南美國家和地區最多,但是他們的消費能力加起來都不如印度商人。

由此可見,印度強大的消費能力,不過這也很容易理解,印度三億人口,養肥了一大批英國殖民地官員,王公貴族以及一些印度本土的資本家,就算處在金字塔頂尖的階層,人數也不會太少,畢竟其人口基數大,底座也就越大,即便是金字塔尖的人口,單獨劃分出來也足夠和歐洲一些小國人口相提並論了。

就像前世,印度十幾億人口時,印度媒體鼓吹本國中產階層高達六億,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恩斯特相信幾千萬應該是有的,而幾千萬人口都抵得上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人口了。

當然,印度商人消費多,可能也和其位置有關,這次世博會地點在東非東海岸舉辦,印度商人羣體到來容易的多,與之相比,南美一些國家可能就不太方便。

不過毫無疑問的一點是,印度的消費能力確實出乎了東非政府的預料,也難怪印度能成爲大英帝國霸權體系的中流砥柱,如果英國能一直維持印度的殖民統治,怎麼也不可能跌出世界大國行列。

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42章 移民熱潮第1258章 君臣對話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925章 造船業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215章 交涉第1370章 節水農業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1348章 二次和平會議第71章 海底電纜第1345章 能源結構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752章 軟柿子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976章 開始第953章 新家第1084章 底氣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199章 結款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136章 道路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74章 “整肅”運動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1368章 魯道夫的人口計劃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1383章 局勢糜爛第1211章 集中營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769章 籌碼第1142章 莫斯塔爾議會第1169章 戰場問詢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390章 勸離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330章 跑路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230章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1151章 東非人打過來了!還在審覈……第1219章 先兵後禮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62章 激戰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189章 佔領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1273章 尼古拉二世下臺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672章 危與機第1290章 戰略要地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809章 事後第259章 意大利:這次該輪到我上場了吧!第1141章 學習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