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8章 內陸水運貝爾港

第1228章 內陸水運——貝爾港

在大湖區東北方向進行移民工程的時候,大湖沿岸的城市,尤其是港口城市也沒有閒着。

目光轉移到1916年4月份的坎帕拉和恩德培兩市。

坎帕拉如今的東非北大湖省省府所在地,而恩德培則是前布幹達王國的首都,現在東非北大湖省第二大城市,距離坎帕拉僅有二十多公里路程。

至於北大湖省的第三大城市,則並不在大湖沿岸,而是前世艾伯特湖沿岸,北大湖省的衆多,除了前世最出名的維多利亞湖,艾伯特湖,基奧加湖,瓦馬拉湖等等,單憑藉水域面積的話都是世界上能排上號的大型湖泊。

只不過在東非大湖羣中衆多出類拔萃的巨型湖泊面前顯得有些泯然衆人矣罷了。

所以以前世烏干達領土爲核心的北大湖省絕對算的上是東非的“魚米之鄉”,湖泊,河流,平地,丘陵和山脈交相輝映,放在農耕時代找不出比這裡更好的土地。

而坎帕拉和恩德培兩座城市就處在這處肥沃和富饒的土地上。

就拿坎帕拉市來說,前世烏干達被英國人被稱爲東非高原上的明珠,而坎帕拉則被稱爲“明珠中的明珠”。

雖然因爲英國人說的太多,導致明珠的含金量貶值嚴重,但是雙重認證也能證明英國人對烏干達這片土地所寄予的厚望。

其實考究歷史淵源的話,坎帕拉曾經也做過布幹達王國的首都,畢竟坎帕拉和恩德培市距離很近。

坎帕拉市,貝爾港。

東非內湖港口研究院工程師,羅布克茨正在指揮工人對貝爾港進行改造。

這位在東非有着二十多年港口建設和改造經驗的中年人,拿着圖紙對工地的各個負責人進行着指導。

“明年七月份之前要完成對貝爾港的全套改造,趁着興國水庫還沒有開始蓄水前,將原本港區外圍的淤泥清理乾淨。”

“所以大家要積極行動起來,這可是一個大工程,挖掘機和拉土車的協調工作要做好,先將湖底和沿岸的淤泥,乾土清理出來。”

貝爾港也就是坎帕拉市港口的名稱,距離坎帕拉市區只有十公里左右距離。

而興國水庫建設建設勢必會導致原本大湖水位擡升,這樣一來,原本東非不少大湖港口都會受到影響,甚至東北部的一些小漁港可能被湖水淹沒。

所以貝爾港的改造,一方面是坎帕拉市貨運物流增長的需要,另一方面則是爲了應對興國水庫建設後的水位變化。

羅布克茨接着說道:“前期工作總結一下,就是挖深,拓寬,加大,打造好未來貝爾港的雛形,從而建設成大湖沿岸的優良深水港。”

“並且港口將增添集裝箱吊機等先進設備,對港口進行集裝箱化物流系統改造,這樣一來,能極大增加貝爾港的物流效率。”

“提升坎帕拉市在大湖區的核心交通樞紐地位,貝爾港的上一次建設還是1898年,而今貝爾港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坎帕拉市的物流和航運需求。”

“畢竟上個世紀,我們也想不到如今東非經濟會增長這麼快,並且物流系統會發生集裝箱革命這種事件。”

“如今國內的大部分港口可以說都已經到了必須改造的情況,從而來適應新時期技術和社會生產的變化。”

“根據省政府的指示,貝爾港這一輪擴建,要按照最高標準執行,保證未來乃至三十年內能夠維持港口的正常作業情況。”

這裡可以看出東非政府的勃勃雄心,大湖(維多利亞湖)向來是東非水運最發達的區域,而沿湖經濟帶的發展,顯然也是以大湖爲核心,通過水運將沿岸城市緊密的聯繫在一起。

而港口建設正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藉着興國水庫建設的機遇,大湖水位擡升,整個大湖水位都會上漲兩到三米不等,而這也將進一步加強大湖區的航運條件。

當然,大湖區的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並沒有直接出海口,需要通過鐵路從蒙巴薩市出海。

而這顯然也在東非政府的算計之中,那就是全國運河計劃,全國運河計劃中,已經打通了大湖(維多利亞湖)和索倫湖(坦噶尼喀湖)水網的聯繫,而通過索倫湖往東的人工河道可以直達東非東部沿海。

雖然繞了一大圈,這也意味着從大湖出發船隻完全可以暢通無阻抵達印度洋。

而事實上藉助全國運河系統,大湖區的船舶在未來也可以抵達大西洋。

毫無疑問,東非的全國運河計劃是相當瘋狂的工程,而完成這種工程的代價就是1915年以後,東非的黑奴僅剩下八十餘萬,數百萬黑奴爲東非的運河計劃命喪黃泉,而算上早期東非大運河計劃,以及東非全國水利工程建設,“可能”有近五百萬黑人爲東非在水利建設上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事實上東非官方統計數字是二百六十萬左右,不過爲了完成進度,以及執行差異,數字應該遠超東非官方的統計。

單從這方面來說,恩斯特的“豐功偉績”已經不是隋煬帝再世可以評價的了,而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種成績也就前世的利奧波德二世和,美國人,葡萄牙人,法國人,西班牙人,英國人……可以相提並論。

這麼一說好像列強以及歐洲很多國家就沒有幾個無辜的。

本時空裡利奧波德二世沒有操作空間,不過死於其手的土著應該也有百萬計,至於美國人,恩斯特還是相對差一點,畢竟整個美國境內幾乎看不見多少印第安人的影子,其他列強自然也不需要多說,手上沒有數以萬計的人命,根本就不可能在19世紀成爲工業強國。

而且恩斯特的性質和他們還是有些區別的,利奧波德二世和美國人等列強那是真正意義上的“屠殺”,而東非這“僅僅是”正常的工程損耗。

這些工程就算不讓黑奴來執行,那東非本國人肯定也會損失巨大,這就是發展的代價,所以說“正常”損耗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只不過在東非有人代替東非本國公民承擔了這些代價。

不過現在東非也算“自食其果”了,再利用完黑奴之後,如今東非的工程基本上只能有本國公民承受。

不過區別還是很大的,待遇上就不需要多說,羅布克茨手下的工程隊可以說裝備十分精良,挖掘機,推土機,吊機,運輸車輛樣樣不缺。

而這些近些年涌現出來的重型工程裝備也是東非在“四五”期間,敢於徹底淘汰黑奴的真正底氣所在。

隨着汽車和機械工業的發展,加上恩斯特在大方向上的引導,以及東非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很多前世工程裝備自然也更早的出現在世界上。

就拿挖掘機來說,早在上個世紀末,恩斯特就已經開始佈局液壓式挖掘機的研發工作,通過長達近二十年的努力,如今液壓式挖掘機終於實現了可以大規模生產並且用於實際生產。

而僅這一個小小的工程機械的出現,對於工程建設方面可以說完全是一場技術革命,至少在恩斯特本人看來,其重要性絲毫不遜色於內燃機,電力等技術的變革。

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46章 船隊第215章 交涉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1331章 巴達維亞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10章 數據第822章 卡賓達第1008章 分析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1169章 戰場問詢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1027章 合金鋼第183章 到達第1012章 萌芽第289章 教學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560章 記者會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973章 籌備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740章 古戰法第1204章 茶葉市場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1212章 奔向自由世界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938章 換血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572章 停火線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14章 王國的野心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368章 插曲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99章 岸防炮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304章 調停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973章 籌備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12章 戰場間隙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1257章 東荷再協商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304章 調停第1298章 別列佐夫卡匪幫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701章 城市化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1145章 機遇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513章 抉擇第504章 借人第86章 咖啡第389章 易手第1044章 缺大德的東非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475章 出手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564章 貴人第1240章 分險平攤第850章 移民第865章 高原省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1364章 城市間合作第1章 穿越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488章 情報戰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316章 萊茵盾第291章 “偷國”第1364章 城市間合作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35章 牛馬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782章 近衛師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