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肉類

第164章 肉類

姆萬紮水產品加工廠。

工人正在把剛剛收購過來的鮮魚倒入木桶,送往車間進行下一步處理。

這是個純靠人力堆積出來的工廠,主要製作的產品是鹹魚幹。

鹹魚幹既可以長時間保存,又方便運輸,甚至可以充當軍糧攜帶。

在這個保鮮技術尚不成熟的時代,東非目前水平也只能生產這種傳統的產品。

罐頭倒是具有一定可行性,但是成本太高,罐頭需要金屬或者玻璃等材料作爲載體,而這兩樣東西東非都沒有生產能力,只有後續鐵廠和玻璃廠建成後才能考慮。

而且這還只是第一步,畢竟有了材料,還要考慮機器和其他工藝。

這個時代,任何金屬,甚至骨頭都是重要的材料,歐洲許多地方都是要回收的,東非也不可能財大氣粗的給移民提供罐頭。

生產出來需要成本,而回收材料又需要成本,回收後還要消毒或者回爐重造,真是不合算。

想要利潤,還是要在歐洲地區售賣,但是歐洲本身競爭就非常激烈,而且罐頭不被大衆所接受,只在軍隊裡比較流行。

而各國軍隊都有穩定的罐頭供應商,現在恩斯特插手不進去,除非遇到戰爭期間,軍需品供不應求,軍隊大規模採購纔有機會。

黑興根財團目前在歐洲出售的主要農產品,就是麪粉,原木等初級農業產品。

這個年代,想靠機器處理魚肉基本上是幻想,光是第一步處理魚鱗就是難題,所以東非殖民地生產的鹹魚幹實現了完全手工作業,沒有任何機器參與。

每天姆萬紮水產品加工廠都會從漁民那裡收來一大批當天捕撈的新鮮淡水魚。

水產品加工廠的工人,先用工具祛除魚鱗等雜物,然後下一道工序的工人將這些魚開膛破肚,祛除內臟和魚鰓,然後用水沖洗乾淨表面,將魚碼放在大缸裡,用鹽醃製,最後穿在杆子上晾曬風乾。

樸實無華的加工手段,只不過規模比較大,所以產能比較可觀,姆萬紮水產品加工廠,目前有工人五百多,是東非最大的鹹魚加工廠,產品主要供應東非內陸和乾旱地區。

在東非殖民地禁止了野生動物的食用後,肉類來源替代品就顯得格外重要。

在東非政府對野生動物進行單方面屠殺,同時圈地,造成動物活動範圍急劇縮減,大量野生動物被消滅。

而東非移民從事體力勞動需要蛋白質和補充,解決方案有三,一是開發東非的水產,二是飼養牲畜,三是種植大豆。

這三者中水產是現成的,東非水域面積廣闊,尤其是湖泊衆多,不管是淡水還是鹹水,漁業資源都比較豐富。

牲畜則需要時間繁育,而且規模不大,畢竟進口居多,沒個十幾年時間的繁育和生長,基本指望不上。

大豆是最容易獲得的植物蛋白,東非殖民地也廣泛種植了許多,主要是用於作物輪作,大豆的根瘤具有固氮的作用,一般是和小麥輪作,熱帶高原也很適合大豆種植,但是想完全取代肉類也不太可能。

所以東非移民蛋白質的補充還是主要依靠東非豐富的漁業資源,魚類相較於東非草原上的其他野生動物食用上本來就更加安全。

在經過初步醃製加工後,更是可以有效殺死體內的病菌和寄生蟲。

姆萬紮等地,收穫的大量魚肉,在經過工人手工祛除鱗片和內臟後,用鹽醃製和曬乾,做成的魚乾在東非可以保存好幾個月。

在沿海,沿湖,沿河區域,居民可以獲得新鮮的魚肉,在水域和漁業資源缺乏的地區就只能食用醃製後的魚乾了。

當然,光吃魚肯定解決不了問題,畜牧業(養殖業)纔是未來真正的出路。

東非草原本身就是天然的牧場,雖然不夠優質,但是面積絕對夠大,降水時間上的不均勻分佈,是制約東非畜牧業發展的最大因素,同時牛馬等牲畜,未來一百多年裡不可能被替代。

當然,東非不可能只有牛馬等大型牲畜,雞鴨鵝等禽類肯定佔有重要地位。

但是雞鴨鵝禽類規模養殖並不比牛馬等大型牲畜更容易,散養和家養反而更安全,不容易生瘟,所以東非禽類養殖主要依靠移民自己進行。

在東非還有一種特色家禽,即珍珠雞,也被東非政府推廣。

這玩意曾經被奧斯曼帝國帶到歐洲,被稱爲“土耳其雞”,肉質還不錯。

最主要的是作爲非洲少有的本地品種,抗病性要強的多,而且珍珠雞見到火光就會鳴叫不止,可以用來預防火災。

這一點這對於東非殖民地來說就非常重要,尤其是旱季時,天乾物燥,很容易引發火災。

家禽養殖,在東非佔有重要地位,但是主要依靠移民自發進行,其需要的穀物等也需要移民自行解決。

所以,養殖規模被限制在家庭之中,養的多,吃的多,雖然東非確實有許多荒地來種植飼料。

但是,每個移民都需要先完成東非殖民地安排的田地裡的任務,纔有時間打理自己開發的荒地。

東非殖民地每個移民分配的田地不是小地塊,十幾畝地,即便使用奴隸,完成也很費功夫。

所以完成這些黑興根財團所有的田地後,移民基本沒有多餘精力去開荒。

並且,開荒的土地,移民是沒有產權的,東非殖民地政府可以隨時收回,也就是現在東非殖民地最不缺的就是土地,所以放任移民自行開發。

不過,移民想開發荒地,基本只能依靠家中的婦女來完成,女性在東非分配的工作相對而言比較輕,所以可以擠出時間爲家庭額外增收。

家禽的養殖和菜地打理基本上是家中的婦女和孩子來完成。

說回水產品加工廠,目前東非稍大的湖泊和大海附近基本都建有此類工廠,爲整個東非提供肉類補充。

按照就近原則,負責本區域內的肉類供應,搭配上其他東非允許的肉類來源,基本上可以滿意東非移民對肉類的需求。

(本章完)

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930章 漢薩省第220章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1189章 邀請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1092章 菜市場第1030章 加入海軍競賽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774章 搬遷第1254章 錫礦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1220章 萊茵人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1200章 電氣化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320章 雙標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1256章 貿易重心南移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967章 奧拓第930章 漢薩省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300章 掠奪第1226章 世界第一人工大水庫第867章 推銷第1364章 城市間合作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1章 穿越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327章 南下第713章 不畏戰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1271章 燎原之火第559章 誣陷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1224章 收網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968章 分歧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284章 連環計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53章 土豆種植第184章 談判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1228章 內陸水運貝爾港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132章 躍躍欲試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308章 滲透第865章 高原省第1322章 新絞肉機南線戰場第1170章 奧匈戰場第574章 服軟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615章 交流電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390章 勸離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1202章 家電廚具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783章 馬普托陷落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284章 連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