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德國誕生

接手馬約特島的同時,東非對馬約特島附近的大科摩羅島、昂儒昂、莫埃利四個主島和諸多小島也虎視眈眈,其中昂儒昂島蘇丹是科摩羅羣島名義上的統治者,東非王國準備和昂儒昂島蘇丹談談心,將其部分國民送到桑給巴爾蘇丹國,未來科摩羅羣島就是東非的科摩羅羣島。

現在肯定不行,移民還沒有到位,所以東非海軍先負責穩住昂儒昂島蘇丹。

在馬約特島穩定下來後,東非海軍立刻向着昂儒昂島方向而去,在斐迪南大公和東非海軍的親切訪問下,昂儒昂島蘇丹隨即和東非簽訂了條約,科摩羅羣島成爲東非保護國。

這時的昂儒昂島實際上已經對其他三座島嶼都失去了統治,但是東非只是取得大義和藉口,藉着昂儒昂島蘇丹的名義對剩下兩座,大科摩羅島和莫埃利島上的土著進行鎮壓。

科摩羅羣島上勢力混雜,除了馬約特島完全被東非控制外,其他三個島嶼由非洲黑人,阿拉伯人,馬來人構成,其中阿拉伯人處於統治者地位,島上盛行阿拉伯文化。

好在熱帶雨林氣候的科摩羅羣島人口不多,東非控制起來也不算困難。

……

1871年1月18日,威廉一世在巴黎凡爾賽宮的鏡廳宣佈就任德意志帝國的皇帝。

就在去年年底,藉助普法戰爭大勢,南德意志四個邦國正式加入德意志聯邦,德意志地區已經完成統一。

南德意志地區向來是德意志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所以吞併南德意志地區後的德國其實力,取得的效果是一加一大於三,光是巴伐利亞王國就擁有歐洲絕大多數國家不可小覷的實力。

隨着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宣佈德意志帝國成立,德國作爲一個整體也第一次出現在人類歷史上。

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國,擁有4000多萬人口(歷史上爲4100萬),領土面積六十一萬平方公里,一躍超過法國成爲歐洲大陸上最強大的國家。

德國擁有目前歐洲公認最強大的陸軍力量以及廣闊的疆域,其實力遠不是之前的普魯士或者奧地利所能比擬的。

奧匈帝國弗朗茨皇帝聽到德意志帝國成立的消息,心中是五味雜陳,這也意味着奧地利徹底失去了對德意志地區的影響力,奧匈帝國必須轉行了,相反匈牙利方面卻很高興,德國統一,奧地利也就無法藉助德意志地區對匈牙利完成壓制。

德意志帝國成立時東非王國表達了祝賀,但是也僅限於此,如果德國在柏林宣佈成立,恩斯特可能會去湊湊熱鬧,但是在巴黎那還是別去了,不能給東非拉仇恨。

德國統一時東非人口也來達到了四百七十萬人,其中僅德國和奧匈帝國移民的德意志人數量(包括新出生人口)就達到一百八十多萬,加上德意志化的斯拉夫人(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和民族通婚(巴拉圭,華人,德意志人等),泛德意志民族人口在四百四十五萬,剩下二十多萬移民包括新引入的意大利人,俄國人,華人等。

東非整體作爲一個德意志國家是毫無疑問的,是僅次於德國,奧匈帝國第三大德意志國家,剩下的盧森堡和列支敦士登在體量上都不值一提。

同時東非王國國土面積(包括阿拉斯加王室領地)上僅次於英國(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殖民地),沙俄,遠東,美國的世界世界第五大國。

東非並沒有向國際社會公佈過東非具體國土面積,雖然在許多地區和其他殖民者有所接觸,但是這個時代國土和殖民地之間不能劃等號,所以在大多數國家印象中,東非還停留在東非東海岸,原桑給巴爾蘇丹國大陸部分,這些國家和地區裡面不包括莫桑比克以及部分奧地利人。

莫桑比克是真真實實感受到了東非的壓迫感,而奧地利人至少知道東非已經完成了對肯尼亞和坦噶尼喀地區的征服,要不然東非怎麼可能放開肯尼亞地區的投資。

坐擁龐大國土和數百萬人口的東非王國,現在反而是最需要低調發展的時候,只有徹底掌控津巴布韋,贊比亞地區東非王國才能在國際上露面。

所以從1871年開始,東非開始轉變之前的激進擴張道路,除了馬約特島外再也沒有擴張計劃。

在邊境,東非王國也開始低調做人,大力發展同布爾人,葡萄牙人的貿易關係,避免武力衝突。

同時恩斯特開始着手準備黑興根財團部分產業轉移東非本土事宜,黑興根財團發展到今天已經是世界最頂級的大財團之一,擁有整個東非王國做後花園,同時在德國和奧匈帝國擁有話語權,在歐洲其他地區也有產業分佈,所以黑興根財團已經發展到富可敵國的程度,隨便漏點湯,目前就夠東非消化許久。

黑興根財團的核心是黑興根銀行,除了黑興根財團旗下的的企業外,黑興根銀行在恩斯特的指揮下,控股了不少德意志和奧匈帝國的新興企業,主要集中在電力,軍工,食品,機械等領域。

典型的就有奧地利斯柯達伯爵在捷克創立的斯柯達工廠(1869年),黑興根銀行控股百分之十七,此時的斯柯達工廠還僅僅是個機械廠,對於黑興根銀行的投資,讓當時的斯柯達伯爵摸不清頭腦。

歐洲電力領域新秀公司大多有黑興根銀行的投資,食品行業則是通過壟斷來完成的,東非盛產的熱帶經濟作物主要銷往中東歐地區,所以許多中東歐新誕生的食品廠背後都有黑興根財團的身影,沒有辦法,非洲在距離上比東南亞和美洲同行相比就是優勢巨大,等東非咖啡,茶葉,橡膠等產業成熟後,將進一步擠壓原本的市場。

同時黑興根銀行在奧匈帝國東部和羅馬尼亞對石油產業進行了投資,尤其是羅馬尼亞,卡羅爾一世大開綠燈,幾乎讓黑興根銀行在羅馬尼亞石油領域獨佔鰲頭。

東非和黑興根財團作爲黑興根王室產業發展都非常迅速,而東非作爲國家實行的出口策略是典型的薄利多銷,集中在農業領域。

而黑興根財團集中在金融,輕工業和高科技領域,利潤率高,規模也比較龐大。

當前東非最缺的是重工業,這方面二者反而都沒有什麼經驗,需要進一步摸索,沒有重工業就無法提供基礎的工業生產資料,黑興根財團主體就無法脫離歐洲,東非和黑興根財團就無法形成合二爲一的超級政治經濟實體,所以發展重工業是當前東非王國的首要目標。

第336章 東非菜?第1025章 未雨綢繆第189章 佔領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924章 海洋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1320章 東非軍改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475章 出手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1019章 選擇路線第1259章 同意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463章 站隊第10章 各國反應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189章 佔領第48章 訂婚第387章 初交手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1255章 林業資源第70章 蒙巴薩第356章 鐵路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1295章 巴拉諾夫大使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942章 宣戰第64章 一日政治第177章 放牧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284章 連環計第113章 野望第631章 準備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1141章 學習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802章 爭論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1157章 “0”號文件第1074章 市場和矛盾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556章 氣吐血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194章 迎接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236章 “羅馬”之謀。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385章 煽動第733章 四面楚歌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789章 態度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547章 登陸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953章 新家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976章 開始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583章 三六九等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163章 年底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991章 抵達第847章 畜牧業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387章 初交手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