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撤資

開普敦主動選擇妥協,對於恩斯特來說是件好事,現在自己可以脫身南非,去關注一件更重要的事了。

十月份,恩斯特沒有回到第一鎮,而是直接來到了內羅畢。

黑興根投資在內羅畢市的工廠此時已經全部建設完畢,全部進入投產狀態,同時黑興根銀行總部也搬遷到這裡,使得內羅畢單獨開闢了一處新地點,安置黑興根銀行總部,以及一套奢華的基礎設施配置。

“目前在北美的投資情況怎麼樣了?”這是恩斯特來到黑興根銀行總部後問的第一句話。

“殿下,目前我們已經開始第十一輪拋售資產,還有三成固定優質投資在手上,這讓我們回籠了大量資金,並且大賺了一筆,不過根據北美目前的經濟狀況來看,我們本質上還是虧了,那些我們丟掉的資產仍然在繼續增值,整個市場一片火熱。”

恩斯特點點頭道:“貪多嚼不爛,畢竟好事不能全讓我們佔了,歐洲的情況怎麼樣了?”

“根據您的指示,我們在歐洲拋售的資產沒有北美多,但是賺的錢卻比北美更豐厚,因爲黑興根財團旗下諸多品牌營造的良好印象,讓許多人願意以高價接盤,就比如超市這一大項,即便是地理位置不佳,難以盈利的地段都受到了熱捧,不過殿下,這些接盤的人,許多人希望我們授權他們繼續使用以前的名字。”

恩斯特搖搖頭道:“這可不行,供貨渠道我們可以繼續提供,甚至不從中抽成,但是名字可不能讓他們用我們註冊的品牌名稱,這是信譽問題,當然,如果是加盟形式的品牌可以介紹給他們。”

供貨渠道是黑興根財團旗下各個超市品牌生存下去的最重要的支撐,作爲全能型選手,在輕工業和電力工業領域,黑興根財團廣泛經營,是整個德意志獨一無二的超級巨頭,重工業則剛剛起步,但是重工業投資大頭部署在東非,至於歐洲和北美,黑興根財團也擠不進去。

豐富的產業鏈,使得黑興根財團旗下的超市可以獲得種類豐富的商品供應,最主要的是東非的農產品也可以藉助超市渠道銷售出去。

這次經濟危機不知道有多少家企業和公司要破產,黑興根財團可不能和它們扯上關係。

恩斯特接着說道:“還有,現在開始清理掉銀行的壞賬,把存在風險的資產乘着市場火熱,全部拋售出去,還有接下來提高我們的貸款門檻,把所有經營存在問題的公司以及不切實際的項目拒之門外,所有支行開始以回籠資金,要保證儲存金不會出現問題。”

“殿下,這樣我們銀行恐怕要少賺一大筆錢。”

“照我說的做就可以了。任何一家想要長久經營的企業都不能對自身存在的問題視而不見,盲目追求短期利潤,選擇無視風險,都是不能堅挺的,損害的是企業長期的健康,而且之前積累的口碑也要重新建設,這也是巨大的浪費。”

在恩斯特的一頓操作下,黑興根財團把可以賣掉的都賣了,不斷進行瘦身,不過這也帶來一些負面作用,因爲許多產業被出售,一些投資者和儲戶認爲黑興根銀行存在運營風險,最有可能是資金鍊出現問題,要不然怎麼會出售那麼多“優良”資產,現在的市場帶給了全世界帶來了空前信心,就是賣空氣,只要吹的好都能大賺,而黑興根財團這種反向操作,與主流完全背道而馳。

所以許多投資者和儲戶轉而把錢投入其他銀行或者目前最火爆的鐵路產業,黑興根銀行迎來一波小擠兌潮,不過來的快,去的也快,黑興根銀行本來現金流就充沛,加上出售了大批資產,回籠了大量資金,根本有恃無恐。

隨後黑興根銀行對這些子虛烏有的抹黑進行了闢謠:銀行目前正在優化投資產業結構,並不存在所謂運營風險。

不過,闢謠效果差強人意(褒),在德意志憑藉多年積累的信譽和財團控制的媒體和報紙,穩住了儲戶信心,在其他區域就差一些意思。尤其是黑興根銀行的競爭對手,無所不用其極的抹黑興根銀行,倫敦多家金融機構把黑興根銀行評爲高風險等級企業。

黑興根銀行完全控股的《太陽報》發聲闢謠,結果倫敦市民更相信了,《太陽報》什麼成份大家還不清楚?搞搞顏色和擦邊還可以,你也配談什麼金融。

不過倫敦作爲金融帝國中心,銀行和金融機構多如牛毛,黑興根財團在這裡沒有多少市場份額。

一些盲目跟風的儲戶,看到自己的錢被兌換出來,資金鍊斷裂之說也就煙消雲散,又把錢重新存了進去。這樣也好,一些定期存款因爲被兌換,黑興根銀行可以少付不少利息。

這場小風波完全沒有影響到恩斯特,在對黑興根銀行做出指示後,恩斯特就參觀起內羅畢市的多家紡織工廠。

“殿下,目前我們在內羅畢的投資紡織業產能大約可以滿足東非百分之七十的需求,剩下的百分之三十則由遠東工廠提供,德意志地區的工廠則已經轉手,不過遠東工廠在對歐洲出口上佔據大頭,人力成本起了很大作用,如果之前不拆分遠東的紡織工廠,那我們肯定可以獲得更多利潤。”

總體上黑興根財團在遠東膠州投資的紡織工廠被拆分成三部分,一部分賣給了晉商和徽商,一部分則繼續營業,藉助成本優勢出口東非和德意志,一部分則被遷徙到內羅畢。

遠東市場確實很香,一是規模大,需求多,不過利潤比不上歐洲。二是生存成本極低,其人力資源過於豐富,原材料也相當充沛,三是事少,作爲外資企業,膠州紡織工廠不用受官僚影響,這方面從晉商和徽商就可以看出來,他們經營時除了稅收部分,地方官員也要從中抽成,至於膠州紡織廠,這些問題都是託付給領事館負責,也沒有不開眼的敢到東非領事館找麻煩。

順帶着改善了一下淮海經濟區和珠海通商區的營商環境,就比如前世課本上遠東著名的近代民族企業繼昌隆繅絲廠,已經從南海縣改建在了珠海通商區。

繼昌隆繅絲廠的老闆陳啓源,歷史上本來是在家鄉南海縣建廠,結果出師未捷身先死,受到當地民衆和官僚,士紳聯合絞殺,兩頭不討好,幸好陳啓源能力出衆,纔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中把繼昌隆繅絲廠經營下去,並且能同外國企業競爭。

這一世就不一樣了,在珠海通商區內大部分經濟話語權掌握在香山領事館手裡,本地鄉紳和官僚已經被東非敲打過一次,廣州府也緊盯着當地官僚,可不想上次的衝突重演。

同時入駐珠海通商區還可以獲得東非王國的優惠政策,主要是貸款更加便利,遠東市場是黑興根銀行比較重視的區域,僅排在東非,歐洲之後,和北美屬於同一級別。

恩斯特也不害怕會暴雷,遠東完全是傳統農業國,在這次經濟危機中受到的影響利大於弊,多追加些投資也不會虧損。

這也就造成當前黑興根銀行在全世界收縮,只有東非和遠東是唯一追加投資的區域。

第360章 安排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903章 萊茵宮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563章 熱心腸第1035章 二五計劃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96章 西北悲歌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714章 伊林加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964章第1044章 缺大德的東非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811章 送行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615章 交流電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96章 西北悲歌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1184章 通吃第752章 軟柿子第1058章 英國關注第525章 血清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1230章 水權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525章 血清第68章 阿拉斯加第577章 收尾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1041章 新農業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504章 借人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536章 間諜第1273章 尼古拉二世下臺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467章 觀察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1101章 東非對波斯尼亞的滲透第389章 易手第80章 農業第781章 大環套小環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1329章 兇名在外的劊子手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382章 渡河第9章 接觸戰第991章 抵達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861章 分贓第733章 四面楚歌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47章 聯姻事宜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33章 尋找“光明”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612章 美食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