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會面

費特河是東非和奧蘭治自由邦的天然邊界,除了溫堡這個重要交通樞紐外,整個費特河沿線還有不少軍事據點,特尼森堡就是之一。

特尼森堡在費特河北岸,原爲德蘭士瓦的一個名爲特尼森的農場,東非國防軍在此地修建防禦工事後,改名爲特尼森堡,此地距離布隆方丹也僅有七十九公里路程,戰略地位相當突出。

東非距離奧蘭治自由邦首府距離如此之近,這也是當初奧蘭治人對東非抱有戒心的重要原因之一,不過奧蘭治自由邦面積也不算多大,布隆方丹所處的位置差不多在國土中心,所以遷都也是沒有必要的。

因爲不管是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不是什麼好去處,西邊有金伯利,金伯利在奧蘭治自由邦經濟佔據重要地位,光是金剛石收入就相當豐厚。

而這一財源重地的控制權卻在英國人手中,英國人每年只給奧蘭治政府一點象徵意義的租金。

而且金伯利西側就是法爾河,距離東非的新巴登省(英屬貝專納)很近,所以往西就受到英國和東非的雙重威脅。

至於往東方向,是原萊索托國土,如今東非南邊疆省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是東非重兵屯守的地方,南非高原地形平坦,而像萊索托這樣的山地,放在很多地方都是軍事重地。

往南則是開普敦殖民地,奧蘭治人本來之前就投靠了英國,自然不會再往上湊。

因爲奧蘭治人的本意是藉助英國的虎皮來保證自己的利益,避免德蘭士瓦共和國被滅亡的悲劇在自己身上重演。

不過事實證明奧蘭治人有些想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錯估了和德蘭士瓦人之間的兄弟情義,而德蘭士瓦人對奧蘭治人的怨言更多是奧蘭治人不支持德蘭士瓦人北伐。

二者之間的矛盾被英國人利用,而德蘭士瓦人想北伐就要藉助英國人的力量,同時德蘭士瓦人和英國人一樣,相對於奧蘭治人是外來者,所以兩者有合作的基礎,眉來眼去,自然就勾搭成奸。

對於這種忘恩負義的劇情,恩斯特自然相當感興趣,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對東非有利,分化奧蘭治人和德蘭士瓦人對東非謀劃奧蘭治自由邦而言百利而無一害。

而特尼森堡就成了東非和奧蘭治人聯絡的一處地點,費特河寬不過十幾米,東非國防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情況下,奧蘭治人很容易就帶着貨物過來。

其實就算沒有這次奧蘭治自由邦內亂,奧蘭治商人也不會放棄和東非之間的合作。

不要說奧蘭治商人本來就對東非感觀不錯,就是和東非關係不合的德蘭士瓦人,英國人,他們的商人羣體也不會把東非這麼大一個原材料供應地和市場拒之門外。

至於德蘭士瓦人和英國對東非的矛盾,和他們又沒有太多關係,有奶就是娘,只要東非能帶他們發財,就是出賣國家利益也在所不辭。

只不過現在奧蘭治自由邦爆發了內亂,以前和東非的貿易還遮遮掩掩,現在趁着時局混亂可以更加肆無忌憚了而已。人

三月中旬,國境線上的東非國防軍就接到命令,對奧蘭治人釋放善意,不過準備工作卻進行到了四月份,畢竟奧蘭治人起義是突發事件,這一點東非沒有相關預案。

所以相關援助也就被推遲了一些時間,不過東非也不是什麼都沒做,在政府會議後,東非國防軍在彈藥和炮彈上給予了奧蘭治人一些便利。

奧蘭治人的武器來源駁雜,沒有相關軍事工業,所以依賴進口,其中不乏一些從德意志地區進口的武器裝備。所以東非可以提供一些德意志制式的武器彈藥,雖然不能滿足奧蘭治人的需求,但是可以解燃眉之急。

而這些彈藥主要由前線的東非國防軍從自己的彈藥庫存中勻出一部分,給奧蘭治人使用。

“赫爾巴特將軍,這次多謝東非的幫助,我們才能和英國人還有叛徒周旋一二,不過貴國上次提供的彈藥只夠我們六分之一部隊的使用,這還是在相當節省的情況下,而且我們奧蘭治的德制武器並不是很多,損耗相當高,貴國能不能多提供一些槍支?”奧蘭治人代表猶德利向特尼森堡軍事長官赫爾巴特問道。

“稍安勿躁,猶德利先生,我們知道你們的難處,但是你們也要體諒一下我們東非的難處,不是我們東非不像幫襯你們奧蘭治人,而是這件事發生的太過突然,我們之前又要和政府報告,這一來一去就花費了不少時間。

之前政府才發來電報,同意對伱們進行幫助,可你也知道這裡是邊境,而我們東非的核心在東部,所以準備工作根本不足。

最後還是由國防部下令,從我們這些守軍的庫存裡勻出一部分武器彈藥用來支持奧蘭治人爭取自由的事業,這些武器彈藥可都是我們現役部隊使用的,由此可見我們做出的努力。”赫爾巴特對猶德利解釋道。

猶德利滿面愁容道:“不是我想爲難貴國,而是現在戰爭已經進入了很艱難的境地,我們奧蘭治人雖然驍勇善戰,可面對英德聯軍源源不斷的火力優勢,也很難做到一舉改變戰局,我們手中的物資,本來就不多,現在戰爭發生了已經一個月時間,即便有貴國之前的支援,也所剩無幾,這樣下來之前的準備恐怕會空虧一簣。”

赫爾巴特卻對此早有預見,因爲奧蘭治人起義過於兒戲,當然,這也和布爾人國家的國情有關。

布爾人國家都沒有強力的國家機關,奧蘭治自由邦更是如此,這次起義之所以發起,還是各地大地主相互串聯的結果。

他們之間都是平等關係,而不是從屬關係,所以整體上還是各自爲戰,幸好奧蘭治人的對手人數也不多,否則這場起義早就被鎮壓了,而不是發展到奧蘭治自由邦全境。

不過德蘭士瓦人相對於奧蘭治人還是存在優勢,首先就是有小比勒陀利烏斯這個代表性人物,可以團結原德蘭士瓦共和國的舊臣,並且組建了德蘭士瓦共和國臨時政府,手中還有德蘭士瓦復國軍這樣一支常備武裝力量。

而奧蘭治自由邦中央政府,則被英國人和德蘭士瓦人架空,原奧蘭治自由邦政府的官員,大多數都在德蘭士瓦共和國臨時政府軟禁在布隆方丹,成爲了擺設。

所以奧蘭治人反抗勢力,只能由不滿英國和德蘭士瓦人的奧蘭治地方勢力所組成,但是地方勢力畢竟有侷限性,無法掌控全局和英德聯軍對抗。

北方的奧蘭治地方武裝勢力還好一點,他們背靠東非,能更容易獲得物資上的支持,而南邊勢力很多幹脆還處在觀望階段。

這也是奧蘭治人急於向東非求助的原因,想打開局面少不了東非的支持,不然後面一定會被英國人和德蘭士瓦人清算。

第837章 颱風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474章 討論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1376章 地下組織第789章 態度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第1250章 謠言第1347章 危機意識第1337章 麥哲倫海峽第471章 漏洞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1313章 交易達成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577章 收尾第616章 行蹤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609章 提升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1377章 賄賂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1318章 歐洲形勢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699章 兵役登記第772章 心態第220章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1359章 瘟疫肆虐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867章 推銷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1269章 距離感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1254章 錫礦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364章 燃燒第964章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182章 抉擇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1286章 心生傲慢第701章 城市化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1333章 1919年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7章 擴大生產第681章 金沙薩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379章 黃金葉第113章 野望第594章 矛盾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93章 姆特瓦拉第103章 “大殺器”第800章 威尼斯變化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647章 準備第862章 後續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1037章 電氣化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903章 萊茵宮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1156章 軟刀子第188章 維斯特宮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577章 收尾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298章 香蕉園第228章 留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