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

不過意大利對埃塞俄比亞和厄立特里亞的開發力度確實是相當強的,這還是源自於豐富的外溢人口,歐洲很多國家想學也學不來。

如果意大利沒有因爲奧匈帝國而重新分裂,同時東非也不從遠東吸納人口,意大利在早個十幾年開發非洲殖民地,那和東非相比還真不好說誰會更強。

“好了,既然現在確定不了這件事的利弊,那就先實驗一下好了,剛好可以把德雷達瓦市作爲一個試點,如果成功的話,以後也可以給其他邊境地區提供參考和經驗,失敗了也不會有太大損失,畢竟德雷達瓦市只是一個邊境小城,對我們的整體戰略不會造成太大影響。”恩斯特最終還是結束了這場爭論。

“德雷達瓦市設立爲特別行政市,以邊境貿易爲主要開發內容,作爲東非的試點城市。”

這就讓德雷達瓦市提前重回了其發展軌道,只不過這次德雷達瓦市並不是依靠鐵路而生。

“德雷達瓦市在東非大裂谷帶的南側,德恰塔河從中間穿過,以前的凱菲拉城本來就是當地的農畜產品集散中心皮毛貿易盛行,所以還是有一定基礎存在的,不過德雷達瓦市的位置對於我們東非來說確實很不友好,尤其是交通聯通性很差,這一點就需要北方省和圖爾卡納省重新打通傳統貿易路線。”

從前東非把德雷達瓦市作爲軍事據點,自然不是隨便往地圖上畫個圈就解決的,而是當地本來就有土著定居點,也就是凱菲拉古城,是索馬里諸國和阿比西尼亞帝國之間的一個貿易節點。

德雷達瓦市對於索馬里和埃塞俄比亞高原來說,剛好處在交通要道上,對於東非這個龐然大物來說卻恰恰相反,因爲東非圖爾卡納省和阿比西尼亞帝國之間聯繫很方便。

至於索馬里地區,東非的索馬里地區和傳統意義上的索馬里差別很大,更準確來說東非的索馬里應該是南索馬里地區,而北索馬里地區很多並不在東非手中。

就比如德雷達瓦市所處的阿法爾低地大平原,也就是達納基勒窪地,就在北索馬里地區,北方的法國吉布提殖民地,英屬索馬里蘭殖民地,意大利的厄立特里亞殖民地部分地區都在這裡。

東非佔領德雷達瓦其實對自身意義並不大,即便沒有德雷達瓦市,也威脅不到東非的安全,畢竟東非的核心區域在東非高原以及南部高原地區,而中間廣大的土地以這個時代的眼光來看經濟價值都不算太高。

德雷達瓦市的主要用途還是對外戰略威懾,向東可以挺近亞丁灣,向北可以威脅曼德海峽和紅海沿岸,向西可以通往阿比西尼亞帝國腹地,所以東非在這裡駐軍可以達到多面打擊的目的。

而反過來,其他國家和勢力進攻德雷達瓦市,東非一點也不會受到影響,反而可以在此地消耗其有生力量。

前提是給當地駐軍提供充足的物資保障,這也是北方省糧食優先供應德雷達瓦地區的主要原因。

說的在直白一點,亞丁灣,紅海,曼德海峽,埃塞俄比亞高原的價值都要高於德雷達瓦市,德雷達瓦市折騰的起,他們折騰不起,畢竟德雷達瓦市沒了就沒了,即便是戰毀也可以重建,規模並不大,而以上地區要麼和世界貿易主航線有關,要麼是區域內的重要經濟體。“王儲殿下,特別行政市是什麼東西?”

“你可以理解成爲有重要地位和職能的重點城市,不過這種地位和職能更多是通過行政手段賦予的。”

前世德雷達瓦市就是埃塞俄比亞的特別行政市,這和埃塞俄比亞的國情有關。

因爲埃塞俄比亞是一個相當憋屈的內陸國,厄立特里亞和其分家以後,也就失去了全部海岸線,而且因爲殖民者挑撥和歷史原因,厄立特里亞和埃塞俄比亞之間的關係勢同水火。

所以埃塞俄比亞的對外貿易極其依賴吉布提的港口,而吉布提和埃塞俄比亞之間聯繫只能依靠鐵路來運行,而德雷達瓦市就是這個鐵路的節點,所以德雷達瓦市對埃塞俄比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其遭到破壞,勢必會對埃塞俄比亞的進出口貿易造成嚴重後果,甚至是停擺,所以埃塞俄比亞把德雷達瓦市設立爲特別行政市也就很容易理解。

把德雷達瓦市理解成爲原歷史奧匈帝國的的裡雅斯特即可,幾乎是全國唯一的海洋門戶,雖然德雷達瓦市並不靠海。

當然,東非的特別行政市就沒有那麼高的地位了,德雷達瓦特別行政市只是恩斯特的一個惡趣味,爲了和前世埃塞俄比亞的德雷達瓦特別行政市撞名。

東非的進出口貿易,主要依靠的是東部沿海地區,就算東部沿海行不通,東非西部還有大西洋沿岸地區可以出海,陸上進出口貿易尼羅河行省,南邊疆省等地區的重要性也遠在德雷達瓦市之上,所以對德雷達瓦市的經濟,東非根本不會過於看中。

而德雷達瓦市想要逆襲,除非紅海沿岸經濟繁榮起來,不過這顯然是不太可能的事,光是撒哈拉沙漠就是當地經濟發展的一大阻礙。

當然,埃塞俄比亞高原發展起來也有可能,不說發展多好,達到一般國家水準,那肯定也能助推德雷達瓦市經濟發展,畢竟阿比西尼亞帝國的體量足夠大。

前世埃塞俄比亞人口破億,在全世界都算人口大國,就這個時代阿比西尼亞帝國的人口也在千萬左右,比許多國家體量都要大的多,畢竟像奧斯曼帝國人口也才兩千多萬左右。

東非目前人口雖然已經超越阿比西尼亞帝國,但是兩國人口密度,阿比西尼亞帝國遠勝東非。

所以這也證明了埃塞俄比亞高原確實是一塊好地方,東非和意大利就分別從上面咬下了一大口,而埃塞俄比亞的精華區域依然可以支撐其龐大人口。

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418章 學徒第1069章 德國討論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304章 調停第1074章 市場和矛盾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1211章 集中營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595章 鼓動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論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487章 太特城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469章 鯨灣港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33章 尋找“光明”第1139章 三色旗落下第1031章 軍火貿易第525章 血清第803章 威脅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1081章 消耗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261章 威脅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615章 交流電第128章 打探第903章 萊茵宮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570章 投降!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809章 事後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998章 貝拉市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60章 革新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1157章 “0”號文件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97章 日常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332章 稻種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700章 龍騎兵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1225章 庫區移民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716章 突擊檢查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31章 部落衝突第428章 談論第401章 駁回第564章 貴人第289章 教學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998章 貝拉市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833章 拖拉機第1137章 領土交易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446章 災情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103章 “大殺器”第809章 事後第629章 教育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481章 配合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