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

3月份,恩斯特巡視近衛師部隊,近衛師的主要任務是負責中央省和第一鎮市防務,也是巡視最多的東非軍隊。

這次到近衛師,可以看到該師最直觀的改變就是配備了頭盔,這一點在東非軍隊還是首次。

所以101近衛師指揮官萊得利斯特意向恩斯特介紹了這款軍用頭盔的的來歷和特點。

“王儲殿下,這款頭盔也被稱爲1885式,是爲了應對陣地戰中流彈和彈片給部隊軍人在戰場環境下造成的潛在危險而設計的國防軍用鋼盔。

帽舌採用了德意志傳統方案,使得整個頭盔主體看起來和德意志地區傳統的軍用頭盔——釘盔,整體看上去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恩斯特自然知道釘盔是什麼東西,釘盔是整個德意志地區軍隊的特色,1871年的一項德意志帝國公告規定所有德國軍隊都必須佩戴,警察和消防員也不例外。

而釘盔最主要的特點就是上面那個顯眼的“釘子”,關於釘盔上的尖頂,最主要的說法是古代條頓騎士團等歐洲軍隊用來佩戴懸掛區分兵種的飾物。

也有說是騎兵部隊可以用來當做佩戴羽毛和馬鬃的支架,其次,加一個尖頂,可以有效偏移針對頭部的劈刺,因爲在當時的騎兵作戰中,馬刀互劈是常規戰術。

威廉二世、奧托·馮·俾斯麥和保羅·馮·興登堡等德國軍政界人物,都喜歡戴着釘盔擺拍。

讓恩斯特來看,釘盔的審美是有的,至少放在歐洲軍隊裡大大提升了德意志軍隊的“顏值”水平,看起來十分華麗和威嚴。

當然也有人持不同意見,就比如德國著名詩人海因裡希·海涅認爲釘盔非常浮誇和膚淺,專門寫過一首諷刺詩,把釘盔比作避雷針:“是的,是的,我喜歡這頭盔,它展示了最高的智慧!國王的靈感!我只怕暴風雨襲來時,那浪漫的皇冠,將招來閃電!”

當然,恩斯特對此不予評價,這種細枝末節的問題並不需要討論,作爲實用主義者,恩斯特認爲頭盔的第一作用還是戰場上給士兵提供防護功能。

在殘酷的塹壕戰中,皮頭盔無法抵禦炮彈碎片和彈片,更糟糕的是,閃閃發光的尖刺會成爲狙擊手的理想目標。

所以爲了應對這一點,到了1915年9月份,德國軍方不得不終於發佈命令:新頭盔不再帶釘!

而這一點釘盔是做不到的,前世一直到一戰爆發後,德國前線士兵才驚恐地發現釘盔爲自己提供的保護幾乎爲零。

接下來德軍從1916年開始,釘盔正式被新的德國鋼盔取代,新的鋼盔別看模樣不威風,但能提供更好的頭部保護,免受炮彈碎片的傷害,就這一項變革,使得前線德軍士兵的頭部受傷死亡率降低了70%。

所以說釘盔中看不中用,這和他的材料製成有關,早期釘盔使用皮革爲主要原料,而皮革自然抵擋不了流彈碎片,後來釘盔因爲原材料問題換成了錫合金,不過錫的硬度可以想象也很不理想。

果然,針對這一點萊得利斯做了專門的說明:“我們的鋼盔,和德意志地區釘盔的最大區別就是以鋼鐵作爲主要原材料,硬度相當高,雖然不如釘盔帶着舒適,且外形比較難看以外,實用性更強。”不過恩斯特持不同看法,這個時代的人就喜歡花裡胡哨的東西,畢竟不像前世那樣物資充沛,這個時代的審美就喜歡搞五顏六色,鮮豔亮麗。

就比如遠東帝國“花衣裳”,放在21世紀很老土,在舊社會卻是炫耀的資本。

所以恩斯特說道:“不必妄自菲,在同類型的軍用頭盔裡,我就認爲我們的1885型國防軍用鋼盔最好看,你們不要拿它去和釘盔比,釘盔的觀賞價值大於實戰價值,而我們的第一目標就是爲了實現實戰價值,而且打仗看的就是戰績,從來不是裝飾品。”

因爲東非1885鋼盔在形制上採用了釘盔的外形作爲參考,所以整體上沒有走形,外形和二戰時期的德軍裝備的M35頭盔基本上差不多。

這其中自然有恩斯特的審美影響,所以萊得利斯的吐槽,就是對恩斯特審美的否定。

恩斯特當然不會因爲這件小事給他穿小鞋,而且萊得利斯的話估計也代表着這個時代大多數東非軍人的看法。

不過恩斯特相信隨着時間推移,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接受1885型國防軍用頭盔的樣式,畢竟這是經過前世檢驗過的。

“爲了增加其舒適性,我們在裡襯採用棉麻混合紡織物,結實耐用且更加舒適,材料都是我們東非國產,包括劍麻和東非南方棉花種植園(馬塔貝萊省)的棉花。”

劍麻都優點就是耐用,吸水性好,配合棉花做成的編織物同時結合了柔軟的特點。

不過萊得利斯這樣說,實際上對1885型國防軍用頭盔的舒適度很不滿意,畢竟和釘盔或者以前東非軍隊的軍帽相比,鋼盔光是一個重量讓人感覺不適,而且透氣性非常差。

在東非這種天氣下,頂着鋼盔實際上並不好受,尤其是防區比較溼熱的中央省,如果是高原地區可能更適應一點,那裡的氣候更加涼爽。

而且東非國防軍十幾年來經歷的戰爭激烈也體現不出來鋼盔的優點,畢竟像一戰那樣的塹壕戰東非陸軍基本上沒有經歷過,唯一的實戰還是上一次東葡戰爭,不過當時葡萄牙殖民地軍隊的火力非常弱,不要說火炮,就是步槍都配不起所有部隊,機槍數量也十分稀有。

“1885型國防軍用頭盔,其設計和生產,實際上體現了我軍條件的改善,如果沒有東非鋼鐵產能的爆發,我們的軍隊也裝備不起這種使用鋼鐵爲主要原材料的頭盔,實際包括東非棉花,劍麻產量提升也是如此。”萊得利斯說道。

棉花還好說,劍麻供應軍隊使用,確實是這些年來東非劍麻不斷擴產種植的結果。

因爲東非劍麻是重要的出口產品,亦或者被應用於東非貨幣,商品,特種繩索等較爲高端的產品領域,即便現在也是供應不求的優質經濟作物。

而鋼鐵產能爆發,是東非軍隊裝備鋼盔的主要原因,如果放在十年前,東非根本就沒有裝備鋼盔的基礎,同時也包括東非在鋼鐵冶煉技術和鍛造技術等科技手段的提升,

不過當前1885型國防軍用鋼盔缺點也很多,而且原因還是技術上的不過關,所以良品率不高,產量也比較有限,目前只在近衛師部隊裝備。

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1224章 收網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200章 分裂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81章 煤礦第368章 插曲第471章 漏洞第1333章 1919年第968章 分歧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746章 士氣可用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1330章 選定地點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261章 威脅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924章 海洋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606章 後悔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191章 青檸第472章 備戰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1340章 準備干預歐洲戰爭斐迪南大公第964章第1372章 平原省第1255章 林業資源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777章 聖誕節攻勢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1298章 別列佐夫卡匪幫第1139章 三色旗落下第110章 數據第1326章 野望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1220章 萊茵人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第132章 躍躍欲試第1081章 消耗第752章 軟柿子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561章 海軍抵達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380章 夜談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847章 畜牧業第355章 安卡村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968章 分歧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1293章 肢解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924章 海洋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332章 稻種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1297章 熬過光明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447章 趣談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1021章 海外領地建設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938章 換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