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南非形勢

“鐵路是我們東非軍事通道的核心,圍繞整個鐵路系統,我們可以儘可能的把兵力輸送到想要到達的地點,就和普法戰爭一樣,普魯士通過鐵路把後方兵力源源不斷的輸送到前線,以至於法國人難以應對!”東非總參謀部做出同樣的判斷。

東非陸軍的學習對象是普魯士,雖然現在走的有點“歪”,但是核心內容還是一樣的。

畢竟東非國情和普魯士,甚至整個德國對比,十分不一樣,東非幅員遼闊,註定了現在鐵路系統無法像德國那樣密集。

“實際上,黑森鐵路修建完畢,我們東非的總鐵路里程也才突破一萬五千多公里,這還是算上很多支線和礦區鐵路,還有正在動工的黑森鐵路的結果,也就是說我們鐵路到目前爲止也就和俄國在一個水平。”總參謀長思維特說道。

“達不到,俄國鐵路在1880年就突破三萬公里了,現在可能更多,應該是我們的兩倍。”默爾克說道。

“但是不要忘了,沙俄的國土面積也是我國的兩倍,所以在鐵路密度上兩國處在同一水準,除非是美國那種過度的鐵路建設。”

在1873年經濟危機爆發後,短時間內美國鐵路建設確實遇到了挫折,一時間鐵路公司紛紛破產,股票價格大跌。

但是沒過幾年,美國鐵路建設反而比危機前更加大張旗鼓的建設,到1880年,美國鐵路總里程就突破了9萬公里。

這也是各國應對經濟危機的一個體現,像德國和奧匈帝國就是實行鐵路國有化,然後加快鐵路國家投入,拉動內需,促進上下游發展,保證就業問題,其他國家沒有這麼極端,但是也有類似做法。

所以在經濟危機中後期,反而鐵路建設進度加快了,東非當然也不例外,在經濟危機爆發的同時就開始了大規模鐵路建設。

英國鐵路基本上已經飽和了,德國還有潛力翻一倍,而美國或許還會像前世那樣修建誇張的鐵路網,然後再廢棄掉大部分。

而第二大動脈的北方鐵路總里程是三千多公里,兩者加在一起纔不到一萬公里總里程。

當然,最誇張的還是德國,達到了三萬多公里,是世界第二大鐵路網,但是要注意德國比美國小太多,所以德國的鐵路密度僅次於英國本土,而且值得注意現在英國本土是要算上愛爾蘭全境的,那其鐵路密度其實差不了多少。

但是即使是中央鐵路這種大動脈,也不到五千多公里,算上還在建設中的黑森鐵路也就六千多公里里程。

“還用不到那麼極端,鐵路肯定是要和軍方對接的,但是也不能影響國內的生產生活活動,尤其是戰爭烈度可能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大的情況下。”思維特反駁道。

所以東非的鐵路建設遠不及美國和德國誇張,目前東非鐵路里程僅僅能和英國這樣的“小”島國做比較,英國的鐵路里程剛好是一萬八千多公里。

“我們要把鐵路的優勢發揮出來,就需要鐵道部門的緊密配合,像德國在戰爭狀態時那樣,集中全部運力來應對。”默爾克說道。

只有東非和沙俄屬於同病相連的情況,但是東非財政狀況比沙俄政府強太多,這也是東非鐵路里程迅速追趕沙俄的原因。

到目前爲止,戰爭只要沒有打起來,那東非就不能確定戰爭的規模會向何處發展。

因爲敵人主要分爲三股勢力,一個是德蘭士瓦人,雖然德蘭士瓦人地盤最小,實力最弱,可濃縮的的纔是精華。

德蘭士瓦人比英國人還有葡萄牙人更加武德充沛,而且德蘭士瓦人對東非的恨意最深,畢竟當初東非對德蘭士瓦共和國可是滅國之戰,以至於現在德蘭士瓦人都只能寄存在“兄弟”奧蘭治自由邦的土地上。誠然現在德蘭士瓦人取得了奧蘭治自由邦的主導權,但是爲了復國,所以奧蘭治人依然是他們最主要的拉攏對象。

所以德蘭士瓦人對奧蘭治人是有許諾的,那就是復國以後,德蘭士瓦人會主動把奧蘭治自由邦主導權交還給奧蘭治人。

這可能只是一個“藉口”,畢竟已經吞進肚子裡的東西,再吐出來可就不容易了,而且德蘭士瓦人也需要曾經的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合併。

因爲相比較於英國,東非,葡萄牙人,布爾人的地盤太小了,人口太少,如果還分成幾個國家更不能集中力量和幾大勢力抗衡,那樣布爾人只會重蹈當年德蘭士瓦共和國被東非滅亡的覆轍。

隨着德蘭士瓦共和國和格里瓜蘭共和國被東非覆滅,如今實際上還有兩個布爾人國家存在。

一個就是奧蘭治自由邦,還有一個則是東格里瓜蘭共和國,東格里瓜蘭共和國沒有什麼存在感,但是依舊存在。

東非滅亡的格里瓜蘭共和國,也就是前世英屬貝專納,應該被叫做西格里瓜蘭共和國,在英國納塔爾殖民地的西側實際上還有一個非常小的東格里瓜蘭共和國,也是布爾人建立的國家之一。

不過,現在布爾人這個概念恐怕也只有德蘭士瓦人念念不忘了,首先就是奧蘭治人對德蘭士瓦人已經不可能像當年那樣和睦,二者實際上已經分裂。

其次東格里瓜蘭共和國也不想參與這種“大國”之間的博弈和紛爭,畢竟哪一個勢力都不是東格里瓜蘭共和國能夠招惹的存在,也包括現在的德蘭士瓦人。

當然,這種站隊不是東格里瓜蘭共和國想逃避就能躲過去的,他們早在1879年就和奧蘭治自由邦一樣成了開普敦的“附屬國”。

而東格里瓜蘭共和國能夠倖免於難,還要感謝英國納塔爾殖民地把他們和東非隔離開來,所以沒有和東非接壤。

實際上東非對東格里瓜蘭共和國的土地也不太感興趣,他所在的位置是萊索托東南部,也就是德拉肯斯山脈的山區位置。

東非早就完成了對德拉肯斯山脈,萊索托地區的軍事佈局,北方就在東非控制手中,南部則是納塔爾殖民地,想要居高臨下對東非發動攻擊是不可能的。

至於可憐的萊索托王國,早就被東非,奧蘭治自由邦和納塔爾殖民地三家瓜分掉了。

說罷布爾人,其次是葡萄牙人,葡萄牙人也不像想象中那麼團結,至少被東非隔開的安哥拉和莫桑比克就存在一定的競爭關係。

這主要是雙方在資源上的爭端,兩方都有各自的利益訴求,希望得到王國本土的庇護,免遭東非毒手,所以在這一點上,兩個殖民地都一樣本土能更偏向己方,很顯然安哥拉殖民地目前受到本土的青睞更多一些。

最後是英國人,英國人情況比前兩者好的多,至少英國本土的話還是要聽的,這也是英國霸權的好處。

如果英國霸權沒了,那什麼印度,澳大利亞,加拿大之流早就獨立了,所以現在英國的霸權依然是極其穩固的,本土和殖民地之間合作大於矛盾。

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1182章 中間商第1117章 輿論第525章 血清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600章 嘗試第861章 分贓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537章 過去的七十年代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903章 萊茵宮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385章 煽動第1333章 1919年第67章 大臣路線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24章 籌措資金第1151章 東非人打過來了!第792章 條件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1219章 先兵後禮第1156章 軟刀子第904章 卡賓達第903章 萊茵宮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658章 方針第381章 國禮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199章 結款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304章 調停第453章 借款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617章 行動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330章 跑路第123章 誘拐第1059章 戰爭販子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30章 多多馬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101章 招人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1142章 莫斯塔爾議會第371章 生意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407章 軍事改革第991章 抵達第268章 “愛國者”牛肉土豆罐頭第617章 行動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953章 新家第1024章 監視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207章 換牌第992章 入籍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1234章 戰場均勢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509章 起步第1026章 鋼鐵產業計劃提前完成第210章 小丑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259章 意大利:這次該輪到我上場了吧!第711章 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