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菸草種植

第72章 菸草種植

肯尼亞,中部,馬舒魯鎮。

爲了開發新探索的區域,東非殖民地政府在派人實地考察後,決定在這裡種植菸草。

作爲喜溫喜光照作物,東非絕大多數地方几乎都適合菸草種植,而且東非降水適中,可以滿足前期的生長所需的水源。

馬舒魯鎮,在內羅畢東南九十公里處,境內有一條南北走向的不知名河流。

初到這裡的移民只有三十多人,帶隊的是德意志人安東尼,五名奧地利帝國移民和二十多華人。

望着茫茫無際的草原直連天際,安東尼不禁感慨自然的壯麗和神奇。

曾經在歐洲生活的安東尼,從小到大,見識的就是北德意志地區的農業莊園和森林,充滿秀氣和生機。

而非洲的土地充滿了狂野的天性,而且面積是如此之大,不禁讓人感到內心一片澎湃。

奧地利帝國移民也是如此,他們大多是初次來到非洲,比安東尼更加震撼,奧地利帝國境內是屬於有山有水,尤其是移民們生活的地方,因爲相對落後的原因,還保持着較爲古樸的生活方式。

有的人甚至一輩子沒有離開過自己的村子,可想而知在出海後,先是爲大海的波瀾壯闊所折服,又在東非上岸後,被非洲奇特的熱帶景象所吸引。

華人移民則相對好一些,由於來源的問題,他們在華北見不到如此面積的草原,但是那裡的農田也是一眼望不到邊際。

雖然德意志和奧地利帝國國土面積遠遠比不上遠東大國,但是論到人均土地佔有量,那遠東反而遠遠不及前兩者。

只是遠東面積太大,尤其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和漫長的國土,總是容易讓人忽視其龐大的人口規模,在剔除了人口數據後,確實有幾分地大物博的意思。

……

移民們開始搭建居所,這是用泥土修築的臨時居所,畢竟現在人手太少,還不能太浪費時間改善居住條件。

從坦噶港和達累斯薩拉姆港上岸後,在第一鎮補充物資,由經驗豐富的老人帶領。

這就是馬舒魯第一批移民的來源,生活物資全在兩匹馬車上,農具和口糧。

從天空往下看,三十多人,在茫茫草原上,顯得是那樣渺小,他們的房子就像是一個個火柴盒。

這就是馬舒魯鎮的初始規模,東非殖民地計劃後續再向此地輸送近千移民。

同時期,和馬舒魯鎮一樣的市鎮和村落,在肯尼亞境內快速崛起。

從東邊的沿海地帶到最西邊的大湖湖畔,移民迅速填補當地的生態位。

這一期的移民都是混裝,由德意志人帶領,奧地利帝國移民和華人移民共同組成。

……

經過一個月的發展。

馬舒魯鎮的人口已經達到了四百多人,已經有了一個村落的樣子,田地開發的也有模有樣起來。

沿着無名河畔,馬舒魯鎮的居民,開闢了千畝的菸草種植園。

在一排排田壟上,綠油油的菸草苗,充滿了活力與生機,紮根在紅色的泥土之中。

這些都是黑興根菸草公司未來的原材料供應地。

一直以來,黑興根菸草公司主要從其他國家商人的手中收購菸草,再通過機器加工成捲菸。

這極大浪費了生產成本,因爲菸草的定價權掌握在那些商人的手中。

而東非有面積龐大的荒蕪土地,適合種植菸草,不僅可以爲黑興根菸草公司提供量大價優的原材料,而且品質也相當不錯。

東非殖民地政府就計劃在馬舒魯鎮附近籌建五萬畝的菸草種植園。

一方面可以加快向肯尼亞地移民速度,另一方面又可以創造收益,兩全其美。

等到菸草豐收後,由黑興根菸草公司的人前來收走,送到海邊到蒙巴薩港或者達累斯薩拉姆港,然後運回歐洲。

安東尼看着眼前頗有成績的馬舒魯鎮,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作爲鎮長,安東尼可以算是殖民地德意志僱傭兵裡最後髮際的一批人了。

當年初來東非,整個東非殖民地只有兩千德意志僱傭兵,後來隨着殖民地人口的增加。

秉着主次原則,德意志人就成了天然統治者的種子人選,安東尼的隊友陸陸續續,升爲各地的官員,或者在軍隊裡獲得更多的職權。

而安東尼還在原地不動,這次開發馬舒魯地區,終於輪到安東尼了,他被選爲馬舒魯鎮鎮長。

作爲一名僱傭兵,也是前普魯士士兵,其實安東尼也不喜歡打打殺殺的日子。

相較於戰爭,農民家庭出身的安東尼更樂意於和土地打交道。

在成爲馬舒魯鎮的統治者後,他沒有盛氣凌人的表現,反而像是普魯士地區的農民一樣。

每天帶領着大傢伙,在田地裡勞作,看着充滿勃勃生機的農作物,安東尼心中就越發開心和滿足。

馬舒魯鎮的移民也在這位和藹和親的鎮長感染下,對開荒事業充滿激情。

來自德意志,奧地利和遠東的三個不同人羣,都因爲農民身份反而有了共同語言。

他們在田間勞作中,交流和分享經驗,安東尼將普魯士教育中普及的一些科學知識和二者分享,奧地利帝國移民的經驗也很豐富,尤其擅長一些農業設施的知識。而遠東移民在蔬菜種植和副食研究方面略顯老道。

因爲時常一起交流的緣故,安東尼學會了一些奧地利帝國境內的方言和不少漢語短句,奧地利帝國移民本身就懂一些德語,現在也學會了少量漢語詞彙,而華人在和前兩者的交流中也摸到了一些歐洲語言的門檻。

馬舒魯鎮的居民就像他紅色夕陽下,和鐵紅土地連接在一起一樣,融洽生活。

整個東非殖民地除了從事農業工作的移民,數量最多的就是軍人,所以階級上沒有顯著差異。

這就給不同民族生活在一起創造了條件,在同一口鍋裡吃飯,拿着差不多的收益,因爲歷史和地理原因造成的隔閡和警惕也慢慢被消融。

當然東非的土著不算在這裡,畢竟這些土著連像樣的衣服都沒有,臉上塗滿花紋紋身,看起來凶神惡煞。而且膚色黢黑,不管是從文明的角度還是人種的角度,都難以被普通人接受。

而東非殖民地政府還刻意加強移民心中,土著殘忍,不事勞動,沒有開化,進化落後原始(通過用猩猩和土著進行面部比較,下臉前凸。)的印象。

(本章完)

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1117章 輿論第1224章 收網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324章 珠海通商區第861章 分贓第1053章 波斯灣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1282章 學習營第231章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1266章 富瓦河水庫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779章 登陸成功第58章 密謀第936章 軍售第861章 分贓第992章 入籍第1377章 賄賂第1377章 賄賂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236章 “羅馬”之謀。第1200章 電氣化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361章 k001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810章 海岸線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1364章 城市間合作第222章 體面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閉國家第1314章 非洲之角戰爭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255章 五五開第903章 萊茵宮第1030章 加入海軍競賽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168章 餐具第1035章 二五計劃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211章 “口袋”計劃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1256章 貿易重心南移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1204章 茶葉市場第1037章 電氣化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1290章 戰略要地第925章 造船業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184章 談判第958章 巴拉圭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428章 談論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1031章 軍火貿易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168章 餐具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1352章 戰爭結束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74章 “整肅”運動第1281章 酒館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513章 抉擇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1236章 敖德薩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1169章 戰場問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