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心態調整

實際上當前形勢下,東非的戰爭潛力並沒有被充分發揮出來,就比如東非有數量足夠的預備役隨時可以支援戰場。

而東非政府的心態可以理解爲,既要維持國家正常生產活動和社會秩序,又要保證戰爭的最終勝利。

在前線沒有出現不利於東非局面的時候,東非政府還不用擴大戰爭規模,當然,如果能儘早結束戰爭肯定是東非想要的結果,但是現在東非處於守勢,目的在於消耗敵對勢力的時間,精力,兵力,士氣,彈藥,裝備等等。

而推動總參謀部這樣行爲的根本原因是東非在戰爭中實際處於優勢方,目前戰爭看似聯軍高歌猛進,甚至在部分戰線取得巨大優勢。

但是周邊這些地區,都是殖民地而非本土,布爾共和國是一個例外,但是布爾共和國體量小不說,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農牧業國家。

所以聯軍的武器裝備等等都需要從本土運輸到殖民地後再補充給當地軍隊,而反觀東非,國防工業就在後方,能對前線隨時進行有力補充。

目前對東非戰爭的態勢,遠遠沒有達到聯軍各國的心理預期,尤其是英國陸軍。

沙俄算是一個工業大國,但是也極度依賴西方資本,很多經濟命脈掌控在外資手中,當然,和巴西這種國家相比,沙俄的自主權大的多,一些國民經濟雖然不是很發達,但是掌控在自己手中。

所以對付東非這種硬骨頭,羅伯茨伯爵必須擺正自己的心態,這也是英軍和葡萄牙軍隊所需要的,他說道:“現在我們需要更多的兵力,更多的武器裝備,戰爭不能草率結束,我不相信東非這個只有區區幾十年歷史的國家,憑藉自身國力能同時抵擋住兩個大國的軍事壓力。”

就像巴西,雖然名義上是獨立的,但是經濟掌控在外國資本手中,而這也是英國想在東非這裡達成的效果,就算再不濟,也應該是沙俄那種狀態。

……

“東非是一個相當封閉的國家,這也是我國同東非發生衝突的真實原因,僅以東非的面積來看,那就是近千萬面積的大國,這個面積巨大國的礦產,人口,工農業,市場都把英國排斥在外,說到底是利益之爭,但是東非的封閉性,又導致了我們的情報工作在東非難以開展,戰爭可以說是對東非國力最後的測試,但是現在看來東非人對戰爭的應對能力是極其強大的。”

英國和葡萄牙還有布爾人,他們都吃過東非的虧,所以在戰爭態度上並沒有應付了事,反而做足了準備,當然,他們也低估了東非的戰爭能力。

在來南非之前,羅伯茨伯爵是帶着輕視之心的,畢竟世界對東非的瞭解不多,即便東非是一個獨立國家,大家還是下意識的把東非列爲“殖民地”行列。

而與兩者相比較,東非絕對是一個異類,東非國有化程度高,並且在短時間內就搭建了國家經濟整體框架,雖然各種問題很多,但是總量上升很快,本質上是迎合現在世界上壟斷企業發展趨勢。

羅伯茨伯爵算是說出了這次戰爭的主要原因之一,戰爭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實際上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往往都是所有手段失效後的最後手段。

除了納塔爾殖民地駐軍在羅斯特的指揮下,攻破了圖蓋拉河防線以外,其他地區基本上沒有太大變動,這讓羅伯茨伯爵很是不滿。

“各個部隊上報上來的結果,到處都是‘捷報’,可是除了納塔爾殖民地方向,沒有一個達成我的戰略目標,即然是各種勝利,可敵人的防線怎麼到現在都沒有發生變動!”

不過戰端一開,那也就不是能輕鬆結束了的,尤其是對英國陸軍而言,這種大戰可是難得一求,所以陸軍方面是一定要把戰爭持續下去的,即便這不符合英國的利益。

而且現在戰爭走向雖然出乎羅伯茨伯爵的意料之外,但是整體上沒有超出掌控,無非是把東非當成沙俄一樣的對手,調整心態罷了。

一但聯軍攻擊勢頭削弱,那東非就會進入反擊狀態,而這種情況的出現,必然是聯軍在人員和補給上遇到了嚴重問題。

恩斯特說道:“只要頂住了第一波壓力,那就說明我們在這場戰爭的已經取得了優勢,當然,這個優勢不是我們軍隊驕傲的理由,不要小看英國人的戰爭能力,作爲世界第一強國,南非戰爭打成什麼樣,實際要看英國政府的投入情況。”

聯軍總司令羅伯茨伯爵眉頭緊皺的看着戰報,聯軍的表現讓他很不滿意。

但是現在東非頂住了戰爭壓力,這說明東非的綜合國力遠超其他國家估計,就以現在戰爭的規模來說,如果是應對在巴西身上,恐怕巴西早就頂不住了。

當然,葡萄牙安哥拉殖民地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都已經突破到東非境內,但是安哥拉殖民地駐軍完全由葡萄牙指揮,並不屬於羅伯茨伯爵這個聯軍總司令指揮。

“當然,我們也應該重視東非這個對手,東非的表現,讓我們知道了這個國家和我們以往交戰的對手完全不一樣,我們對這個對手的瞭解遠遠不夠。”

對於羅伯茨的困惑,下屬回答道:“東非人在邊境修建了堅固的防禦工事,而且東非的武器裝備也超出了我們的估算,按照當前東非人的火力,即便放在歐洲恐怕也不落後,所以這場戰爭達不到預期的原因還是我們對東非情報獲取不足導致的。”羅伯茨伯爵說道:“要搞清楚一點,我們到南非來,不是爲了打消耗戰的,一但陷入消耗戰,那說明我國的目標從一開始失敗了。”

“目前看來,敵人還有很大的戰爭潛力,前線敵軍在進攻上依然保持着較高的積極性,同時長達數年之久的備戰,敵人的物資儲備也比較豐富,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來,當前敵人遠沒有達到疲軟狀態,所以我們的整體戰略依舊是以消耗爲主,持續給聯軍放血。”

“東非的軍事實力不容小覷,他們的軍事工業應該和德意志地區有重要相關性,就像戰場上出現的各種新式裝備,還有不落後歐洲的火力,說明東非人同樣是善於學習的,他們並不僅僅是一個位於非洲的閉塞國家,反而擁有廣闊的視野,這一點在軍事上顯得格外明顯。”

“這也就意味着我們對東非的戰爭策略,必須做出調整,不應當把東非當做殖民地國家看待,而是一個類似和歐洲軍事強國不相上下的對手看待。”

第981章 捷徑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183章 到達第379章 黃金葉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404章 暴富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1010章 海軍發展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524章 幸福第847章 畜牧業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811章 送行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925章 造船業第1099章 鋼鐵第1037章 電氣化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298章 香蕉園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172章 擴張和移民問題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1345章 能源結構第77章 “貨物”到港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12章 戰場間隙第536章 間諜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1063章 推力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1024章 監視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430章 客人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1030章 加入海軍競賽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399章 還是要請爹第1378章 欺軟怕硬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449章 野心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1145章 機遇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1320章 東非軍改第616章 行蹤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87章 西北之亂第426章 回歐第1211章 集中營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938章 換血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103章 “大殺器”第1013章 站隊第284章 連環計第882章 出口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58章 密謀第65章 電燈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797章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238章 三把“刀”第369章 送別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1093章 英國的誠意迪拜第1012章 萌芽第14章 王國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