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

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

1892年4月。

第一鎮市。

“在我國現在共有五千多個鎮級行政單位,他們一般包含大約五六個村子,以及一個街道,規模在幾千人或者近萬人不等。”國家統計局局長格爾斯說道。

東非受移民影響,實際上在地方人口比較集中,一個是開荒人口少了肯定不行。

其次是早期東非自然和社會惡劣,土著和野獸都會對東非移民完成威脅,所以村子規模都不會太小,像那種只有十幾人,甚至幾個人的村子在東非是不存在的,至少要在幾百人以上,大的村子甚至能有千人規模。

加上東非地形以高原爲主,整體而言全國地形地勢還是比較平坦開闊的,這樣也就不會形成太多受地形限制的小山村。

而且東非政府爲了便於管理,也會主動將人口集中到一地,在東非人口流動主要還是受到政府的主導。

不過東非的村鎮規模也不算太大,每年東非人口主要在政策扶持下,向內陸或者未開發地區輻散,然後形成新的村落。

這就使得東部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比較高,但實際居住人口並不會太多,因爲一直有人遷出到新的地區生活或者工作。

恩斯特說道:“鄉村是東非主要人口聚集地,我國大約有四千多萬人口生活在鄉村,佔到全國的八成左右,所以提振鄉村經濟,應該以鎮爲核心,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而提振鄉村經濟,應該從教育資源等公共資源入手,這件事早做比晚做好,大學可以向城市集中,但是小學和中學教育沒有必要這樣做。”

“除此之外,醫療資源同理,我們缺乏現代醫學人才,可以在鄉下設立中醫診所,有限的醫療資源向市級以上集中。”

在東非,沒有縣這個行政概念,不過這也僅僅是字面意思,實際上很多市就是縣,當然,省會所在地的市肯定是例外。

東非的人口相對於國土面積來說,並不算太多,沒有太過於細分的必要,畢竟光是省就有二十多個,這還是很多地區暫時沒有劃省的情況下,就比如莫桑比克和安哥拉,西南非洲等等,暫時都達不到設省的要求,三地就是二級行政管理機制。

總體而言,未來短時間內東非的行政區劃依舊不穩定,至於達到整體穩固,至少要等到東非各個區域發展相對均衡以後。

均衡自然不能以經濟爲首要條件,要不然達累斯薩拉姆市和蒙巴薩等東非大城市也有資格,主要看綜合能力,比如經濟,人口,地理位置,基礎設施等等。

實際上東非的一些鎮,經濟等條件絲毫不比市差,甚至要強很多,就比如北方邊境的德雷達瓦鎮,南部莫桑比克的紹奎鎮。

沒錯,紹奎雖然只是一個前葡萄牙小鎮,但是基礎比東非很多市都不差,也就是現在莫桑比克條件不夠,紹奎完全有能力設爲市。

而德雷達瓦鎮則比較特殊,屬於軍事重鎮,周邊沒有其他大規模人口聚居地,所以一直維持着鎮的行政區劃,實際上完全可以設爲北方省的一處地級市。

不過這些行政區劃其實沒有太大意義,因爲東非目前開發程度太低,很多區域的區位優勢並沒有凸現出來,說不定因爲某種原因,就被提升或者降級了,都是有可能存在的真實情況。

就比如西部和北部,早期有許多地級市因爲自然災害等原因而被廢除,也有一些區域因爲交通條件等改變而形成新的區域中心。

當然,東非的大城市還是比較穩固的,因爲很多區域都是恩斯特按照前世非洲行政區劃直接指定的,這一點在原坦桑尼亞境內尤爲明顯。

當然,在一定程度上東非的城市也繼承了原區域文明的影響,這些非洲土著雖說文明程度低下,但在地域選擇上也是經歷了千百年的歷史考驗。

不過這樣的地方也不多,非洲土著以部落爲主要政體,而很多東非部落都以遊牧,狩獵爲主,根本沒有固定居所。

而且黑人抵達非洲各地的時間恐怕也不會太長,就比如南非地區,西非黑人抵達那裡的時間幾乎和歐洲殖民者相同,其中被東非消滅的祖魯王國就是急先鋒。

阿拉伯人曾經在非洲的商業行爲也催化一批東非聚居點的形成,就比如多多馬市原本就是沿岸阿拉伯人深入內陸的商業必經之地。

最後也就是繼承其他殖民者的城鎮和據點,這一點東非乾的太多了,可以說這其中葡萄牙對東非的貢獻最大。

實際上東非大部分南部國土,都是從葡萄牙人手中獲得的,這些地區或多或少都曾被葡萄牙殖民,或者有葡萄牙人的商業活動。

就拿桑給巴爾蘇丹國來說,桑給巴爾蘇丹實際上也是阿曼帝國擊敗葡萄牙後獲得的戰利品。

葡萄牙早期在非洲殖民可以說一家獨大,而在18到19世紀,葡萄牙帝國衰落,使得葡萄牙人甚至被土著從內陸驅趕到沿海,而這就是東非能在非洲做大的主要原因。

換句話說,其實就是在早期葡萄牙在非洲整體戰略收縮,而東非佔據了這個空窗期。

葡萄牙退出,但是其他勢力又不完全知道葡萄牙人的虛實,所以在非洲南部形成了殖民的真空地帶,東非算是趁虛而入,等葡萄牙和其他列強反應過來的時候,東非已經做大了。

“目前東非的鄉村人口分佈,主要集中在中東部,中部稍微差一點,不過也算勉強達到標準,加上中部的城市實力比較強,所以對中部鄉村地區的進一步提升也可以有序進行。”

“就拿教育爲例,在每一個鎮至少設立兩所中學,有實力的可以建設兩個校區,沒有經濟實力的就共用一個校區,至於小學以人口密度爲主要參照物,儘量選擇在交通便利的區域,畢竟小學的生活自主能力顯然不比中學生強,而且他們要就近回家,所以最好選擇在靠中心的位置最好。”

“要將底層教育資源在鎮一級集中,當然,條件較好,人口較多的大型村莊或者農場,種植園也可以建設學校。”

教育資源不能過於分散,也不能過於集中,尤其是基礎教育,過於分散投入大,且教師分配工作也不好開展,而過於集中又不利於偏遠地區學子學習。

當然,這也意味着東非的義務教育模式發生重大轉變,不再下放到村莊之中,其實這和東非目前社會發展,以及未來經濟,交通等因素息息相關。

現在隨着東非畜力的普及,以及道路的修繕,加上治安環境改善,出行成本大大降低,未來隨着汽車等新交通的發展,還會更加節省出行成本,這是東非將基層教育資源進一步集中的前提條件。

而且有利於提升教育質量,畢竟很多村小學教師甚至只有個位數,水平參差不齊,將他們集中起來能提高效率,同時可以加快教師之間的交流,促進教學水平提升。

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524章 幸福第137章 補丁第600章 嘗試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129章 火藥桶上跳舞第784章 自己人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211章 “口袋”計劃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430章 客人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619章 繳獲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374章 熱鬧的南非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464章 勸說第1212章 奔向自由世界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844章 魯道夫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96章 西北悲歌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1015章 市場第1010章 海軍發展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1199章 討論第1237章 角落裡的奧斯曼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29章 艱苦行軍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505章 提速第865章 高原省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467章 觀察第37章 戰爭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356章 鐵路第109章 聖誕節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24章 籌措資金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688章 巡邏兵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240章 大借款第1199章 討論第64章 一日政治第1156章 軟刀子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1045章 教育第505章 提速第1243章 東非自導自演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591章 歸途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