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1章 危與機

第961章 危與機

當然,美國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如今美國已經拿起了當年英國“自由貿易”的劇本,並且大力發展海軍實力。

原歷史上,美國就是在今年九月份搞出了所謂“門戶開放政策”,要求更多“公平競爭”的機會。

而東非暫時還沒有發展到美國這個階段,不過隨着東非工業的發展,過不了多少年,東非也會支持美國的主張。

畢竟如今世界規則是由英,法等傳統歐洲強國制定的,對於打破這個舊的世界體系,其他國家都是比較樂意的,東非也不例外。

“繼續加大和南美國家的外交,文化,政治交流,尤其是要多扶持我們的代理人,如今國際市場幾乎被瓜分殆盡,而想要多吃多佔,就意味着有人讓出手裡的利益,這顯然是不會輕易辦到的,所以我們只能繼續努力,多開闢新賽道,避開直接競爭,或者提升我們的工業水準,提高商品的競爭力。”恩斯特說道。

打鐵還需自身硬,如果東非工業水平進一步提升,這樣東非的工業產品才能正面和其他國家同臺競技,最後還是要看誰的工業實力強,工業水平上來之後,自然會帶動其他領域的發展。

就像美國,其對外政策轉變也是因爲其工業的飛速膨脹,工業發展帶動了美國實力的提升,這是如今美國海軍發展的前提,也是美西戰爭獲勝的保障。

如今東非工業在數量上都還沒有起來,自然無法和其他列強相比,不過隨着時間推移,東非工業也將進入一個新的爆發期。

在1899年,東非之前的工業領域改革基本完成,新建設了大量工廠,遍佈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北部和南部也實現了工業的從無到有。

而在中,東部地區,東非的一批新興產業正在飛速壯大,電力,機械,石油,化工,機械幾個產業都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尤其是電力,汽車等產業不僅規模起來了,還積累了大量技術上的優勢,只要隨着時間推移,未來二三十年內這部分產業的市場,東非是有極大競爭優勢的。

同時,這也意味到1899年,東非之前一輪的工業投資已經完畢,後面就是東非工業投資開始回血的過程了。

而這也是東非積極開發南美等新消費市場的主要原因,畢竟工業產品生產出來後,不可能只由東非國內市場消化,國際市場甚至更重要。

而國際市場,刨除各國殖民地和勢力範圍以後,可供東非選擇的地區和國家本來就不多,南美也是東非唯一還沒有大規模涉足的地區。

所以恩斯特說道:“從出口上來說現在我們的主要市場是歐洲,遠東和中東,歐洲是東非工農業產品的主要市場,而遠東和中東是優勢市場,在這個基礎上,南美就是未來東非貿易的第四大市場。”

“而對新市場的開發,最重要的就是利益綁定,這樣才能在如今高關稅壁壘的環境下取得一定的突破。”

按照恩斯特的記憶,前世20世紀初發生過幾次經濟危機,尤其是1913年經濟危機直接導致了世界大戰的爆發。

所以在整個20世紀初,工業領域競爭只會越發激烈,不過對東非的影響應該不大,一方面是東非本國市場尚未飽和,作爲農業國,東非國內市場需求就是比較旺盛的。

就像拖拉機,電力設備,汽車等,目前東非自產自銷是要大於出口的,而這些產業有賴於新興產業,新興產業應對經濟危機的能力遠比傳統產業強的多。

而東非前一輪的工業投資中,已經完成了一次產業升級,淘汰了大部分落後產能,在其他國家大力擴軍的背景下,東非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技術和設備更新,科研,教育等領域,本身就佔據了優勢。

當然,這並不是說其他國家選擇的道路是錯誤的,如果能夠通過擴軍佔領更多的殖民地和市場自然也能應對經濟風險。

但是恩斯特並不看好這條道路,至少對於目前階段而言,擴軍對於國家發展弊大於利。

目前各個列強國家實力相對均衡,這讓各國很難下定決心開戰,不打仗自然也就無法對蛋糕重新分配,當然,美西戰爭應該算是例外,但是美國獲取的古巴和菲律賓本身體量就不大,對於美國而言只是杯水車薪。

這就和東非購買棉蘭老島是一樣的,棉蘭老島人口少,得不到有效開發,東非暫時也就不能從棉蘭老島獲取收益。

而且目前裝備技術正處於一個飛速迭代時期,尤其是海軍,美國海軍的擴張實際上是早買早享受,而恩斯特的海軍發展路線就屬於晚買享折扣,在無畏艦出現之前,東非海軍這四五年時間裡都不打算大規模擴充軍艦數量。

在恩斯特看來,接下來幾年時間,一直到1905年,東非國家發展的重心就是大力發展經濟,尤其是提升東非的工業實力,而等到1905年之後,再考慮國際形勢變動,制定東非發展戰略也不遲。

當然,20世紀初不斷頻發的經濟危機也確實值得恩斯特警惕,雖然歷史變動了不少,但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應該是不變的,要避免其他國家的經濟危機傳導到東非本土,打亂東非的佈局。

當然,這種擔心有些多餘,其他國家或許僅僅是高關稅壁壘,而東非現在除了沿海城市,大部分地區還是閉關鎖國狀態。

有這個防火牆存在,即便經濟危機真影響到東非,也只會對沿海地區的經濟造成衝擊。

而且經濟危機對當前東非而言並不是壞事,危機中同樣代表着機遇,這樣也更有利於東非獲得其他國家的先進技術和設備。

雖然東非本身工業亮點不少,但僅限於新興產業,傳統產業上和其他國家的差距還是難以抹平的,而經濟危機就是東非的機會。

當然,如今東非再引入技術和設備,就和七十年代大爲不同了,七十年代經濟危機中,東非主要解決的是從無到有的問題,而新世紀東非最重要的是彌補東非工業的短板,對東非工業體系查缺補漏,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區別。

不過這也讓恩斯特頗爲遺憾,那就是在20世紀初,東非無法扮演前世蘇聯的角色,雖然東非經濟體制上和蘇聯有些相似特徵,但是東非已經提前將資金投入到了工業發展上。

不過這也並不是壞事,蘇聯在三十年代經濟危機中確實迅速實現了工業化,享受到了歐美經濟危機的紅利,雖然對於蘇聯本國的工業和科研也是一種衝擊,但把握好度,就可以避免。

而與之相比東非算是採取了截然不同的路線,畢竟恩斯特一直追求的都是穩紮穩打,在恩斯特看來短時間內讓東非工業迅速膨脹未必是好事,不然的話黑興根省的金礦開挖,就能解決東非工業發展的資金需求。

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1239章 兵變第64章 一日政治第441章 回國第1154章 斷案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1281章 酒館第1297章 熬過光明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1169章 戰場問詢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74章 “整肅”運動第904章 卡賓達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561章 海軍抵達第1157章 “0”號文件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677章 公務員制度嘗試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1037章 電氣化第783章 馬普托陷落第837章 颱風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492章 靜坐戰第561章 海軍抵達第769章 籌碼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451章 人口(續)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936章 軍售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498章 和談第811章 送行第10章 各國反應第191章 青檸第1265章 新世界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1018章 磋商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801章 恭賀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49章 疾病防控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65章 電燈第1069章 德國討論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388章 換師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還在審覈……第1123章 東非的顧慮第1158章 歷史淵源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992章 入籍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1272章 犀牛園第1377章 賄賂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624章 要人第58章 密謀第431章 居所第976章 開始第299章 預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