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

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

東非在過去也有和美國一樣的“西進運動”,但是隨着時間推移,西進運動的內涵也在發生變化。

原本西進運動是爲了開發如今的中部地區,包括波西米亞省等工業地帶(贊比亞和津巴布韋,剛果南部等地區),而在南非戰爭之後,東非的地理西部實際已經轉向更西部的安哥拉等區域,所以這是東非版圖變動後的結果。

所以恩斯特補充說道:“如今我國國土的西部已經從南非戰爭之前的中部轉變爲從北包括的烏班吉河流域,剛果河流域,安哥拉地區和西南省,所以原本的西部運動也應該隨着時代發展而變動。”

“西南省也就是原來的西南非洲,雖然納入我國版圖時間相對較早,但是過去受制於交通條件沒有得到有效開發,烏班吉河流域開發時間較早,但一直處在我國國土的邊緣地帶,剛果河流域的出海口地區也是和安哥拉地區一同併入東非版圖的,所以這幾個區域中只有安哥拉的開發程度最高。”

“但是安哥拉地區同東部,中部已經發展起來的區域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所以在未來十年裡,安哥拉爲核心的西部地區將是國家發展的重點。”

“我國已經將首都從東部沿海的第一鎮市遷往如今的萊茵市,所以以萊茵市爲中心,有兩條重要輻射線,分別對應印度洋和大西洋,印度洋沿岸經濟發展水平要高於大西洋沿岸,這是不平衡的。”

“所以如何讓西部在短時間內追趕上東部的發展水平,是我們應該討論的重點關鍵問題,依次我認爲未來東非應該形成三大經濟核心,分別是已經成型的印度洋經濟區,以萊茵市爲中心的中部經濟區,且尚未成型的大西洋經濟區,三大縱向經濟發展地區。”

恩斯特所提出的三大縱向經濟區中,兩大洋經濟區主要依託海運優勢,中部則依託礦產資源和陸地交通優勢。

這個時候思維特才說道:“根據殿下的要求,我們準備在安哥拉等西部地區,發展相關優勢產業,以國家力量和政策對當地工業水平進行大幅度拉昇。”

“其中包括建設大西洋沿岸鐵路的縱深線路,打破安哥拉和烏班吉河流域,剛果河流域,西南省的交通不暢,這是未來安哥拉鐵路交通的重點工程。”

大西洋沿岸鐵路早已建成,但只覆蓋安哥拉沿海地區,如今東非政府的想法是將其徹底變成印度洋沿岸鐵路一樣,能串聯整個西部的大動脈。

“技術難度在於延伸線要穿過熱帶雨林和熱帶沙漠兩種氣候區域,並且涵蓋山地,高原,平原,丘陵,沙漠,雨林,草原,河流等複雜地形地貌,這條鐵路也將是我們東非建國以來建設難度最大的鐵路。”

“一但鐵路建成,從班吉市到金沙薩之間,就不僅僅依賴烏班吉河的水路運輸,烏班吉河雖然可以直達班吉市,但因爲氣候的季節性,並不能保證全年暢通,而鐵路就是對烏班吉河航運的補充,同時該鐵路貫通後,還能將北方鐵路和大西洋沿岸沿岸兩條鐵路大動脈徹底貫通。”

“西南省鐵路延伸線同樣是一個道理,可以使大西洋沿岸鐵路和南方鐵路網串聯,這對於西部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

“尤其是在能源和礦產的運輸上,西部雖然礦產也比較豐富,但是同樣需要南方礦產的支援,尤其是比較缺乏的煤礦資源。”

安哥拉鐵礦目前可以自給自足,在煤礦上就差很多,所以其所需的煤炭資源在本地區礦產勘測工作完成前,還需要從東非南部運輸,而以前安哥拉工業發展所需的煤炭需要通過中央鐵路經過中部地區中轉,這就憑空增加了成本。

雖然東非和日本這個資源匱乏國家一樣,也進口國外的礦產資源來發展本國工業,但不同點在於東非進口礦產在本國工業發展中佔比很小,主要還是依賴中,東部地區的資源。

這其中還有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爲了平賬,東非很多工業品對落後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在沒有優勢市場的情況下,主要通過和當地進行物資上的交換。

很多落後國家和地區,包括一些殖民地地區,本地區因爲經濟水平落後的原因,資金和購買力是不足的。

這種情況下,他們自然無力消費更多的工業品,所以東非政府會依據當地的資源情況,直接進行“以物易物”的貿易形勢,類似前世東方某大國,爲了繞開美元,從而實行的貨幣互換。

當然,東非還沒有發展到某大國的程度,時代也沒有發展到這個層次,就比如很多殖民地地區的貨幣發行權和金融在宗主國手中,當地人沒有自主權,也沒有直接和東非平等交流的條件,所以以物易物反而更容易讓人接受。

就比如東非和印度的貿易就是如此,雖然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但是印度也有自己的下級治理系統,主要是當地王公貴族和本地英國官員,東非就是通過和這些力量交涉,從而繞開了英國本土的干涉。

畢竟東非不可能拿着萊茵盾直接讓印度殖民地政府接受,這要是讓英國本土發現了可就犯了大忌,而貨物就好處理多了,畢竟商品上未必會直接寫明生產地,同時商品價格不像貨幣一樣是固定的。

一英鎊就是一英鎊,但是市面上一英鎊的商品到底賣多少那就不一定了,這就給中間商賺差價提供了空間,而印度殖民地政府就起到中間商的作用。

而且一般來說的商業活動中,商人的目的是獲得更多的貨幣,東非想從其他國家和勢力手中直接摳出一個子都是十分困難的,但是如果是當地不重要的東西來進行交換就簡單了許多。

比如印度的煤礦資源很豐富,而印度作爲殖民地本身工業對煤炭需求量不大,這個時候殖民地政府的貪官污吏,本地的王公貴族就可以將本地的煤炭拿來和東非交換商品。

雖然這樣做效率低,收益慢,週期長,畢竟不像貨幣結算那樣方便,但是卻讓東非的商品成功流通出去,從而帶動本土工業的發展。

這在東非是行得通的,畢竟東非作爲一個國有經濟爲主的經濟體,可以從國家層面對資源進行重新分配整合,而一般國家的商業活動主要通過私人來進行。

試想一下,在19世紀一位英國的抹布商人,他將自己的產品在印度銷售,他所想要的回報,顯然是英鎊,你讓他拉一堆同等價值的煤炭回去,那他絕對腦回路不正常,畢竟英國本土煤炭很豐富,開發多,成本低,他還要多付出運輸成本,進一步提高了風險,除非這批煤炭白送,並且他在本土有銷路。

所以這種貿易形式在其他國家不是不能做,而是必須有實力的人來做,可即便歐洲的壟斷組織,他們也以利潤爲主要目標,不會搞東非這一套,錢肯定可以賺,但是太過費力不討好。

所以東非政府在大西洋經濟區的發展路徑,除了正常的商業貿易活動以外,直接和大西洋沿岸落後國家和地區進行以物易物的貿易形式也會是一個重點,這本質上是對東非在印度洋貿易中的一種複製。

對東非政府而言,這對於當前東非經濟發展是有利的,畢竟作爲後發國家東非沒有傳統的商業路徑。

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1381章 拿下警局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172章 擴張和移民問題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976章 開始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74章 “整肅”運動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099章 鋼鐵第1044章 缺大德的東非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1273章 尼古拉二世下臺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460章 衝突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1254章 錫礦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1375章 《東波友好互助條約》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87章 西北之亂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1200章 電氣化第1320章 東非軍改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259章 意大利:這次該輪到我上場了吧!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298章 香蕉園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474章 討論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73章 消化第99章 岸防炮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385章 煽動第1210章 三大艦隊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23章 誘拐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1261章 試圖拆分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599章 世界“第一”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781章 大環套小環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55章 到東非去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327章 南下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523章 旱情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第300章 掠奪第802章 爭論第1345章 能源結構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12章 戰場間隙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1157章 “0”號文件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862章 後續第837章 颱風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154章 發“貨”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57章 探險隊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1154章 斷案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830章 蓄水池第850章 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