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詰問

哦?

安慶宗有話要說!?

他現在雖然是東平郡王郡王的世子,但是在朝堂之中還沒有任職,他之所以能夠在大朝會的時候,跟滿朝文武一起站在金殿之上,是因爲安祿山的關係,成爲幽州、河東兩鎮節度使府的進奏院留守,要不然的話,都不用人說話,皇城守衛都不能讓他進門。

顯然,既然安慶宗要開口的話,必然是跟安祿山有關係。

果然。

安慶宗挺立在金殿之上,朗聲說道:

“啓稟陛下,幽州、河東兩鎮節度使,東平郡王,安祿山,於天寶十一載二月初二離京返回范陽城,經一個多月的時間,點驗人馬,籌備糧草……

已經與天寶十一載三月十六率兵出塞。”

安慶宗一邊說着,一邊往謝三郎所在的御史方陣甩了一眼,這才繼續說道:

“東平郡王,令我進奏院,向天子奏報軍情。

家父東平郡王率兵出塞之後,爲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效法我朝名將,貞觀朝衛國公李靖,一路長途奔襲,直撲契丹人的王賬。

奏報抵達之日,已然五天狂飆三百里!

算算時間,如今即便沒有接戰,也應該接近了這個契丹王賬!

家父在奏報之中曾言,此戰若能得勝,可保大唐邊疆十年太平!”

李老三聽了,點點頭,沒說話。

倒不是他不關心這一場戰爭的勝負,而是不太明白,安祿山特意讓他兒子跑到大朝會上來說這些,到底是要幹什麼?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大唐立國百年,每一次戰爭,都是政事堂說打,天子同意,中書省制定策略,門下省審查通過,再有尚書省兵部去具體施行,選將,調兵,準備停當之後上報天子,天子拜將,下令出征。

在整個程序之中,無論是天子還是朝堂,除了整體戰略的制定之外,最多負責後勤保障,別的不管。

至於戰爭之中採用哪種策略,如何用兵,那都是前線大帥的事兒。

既然拜將出徵,就是相信你,你放手施爲,打贏了,升官發財,打敗了,降官問責,根據戰爭之中的具體表現,確定戰後賞罰的標準。

別說李老三了,就是貞觀朝唐太宗在世的時候,都沒有對前線指揮官指手畫腳的習慣。

這一次,也是一樣,塞外胡人不穩,李老三命東平郡王率隊出征,軍士,給你了,糧草,給你了,武備,也給你了,剩下的,人家李老三還就真不想管了。

現在,安慶宗說安祿山專門寫了奏章回來彙報軍情,李老三就當安祿山是以此來表達他的忠敬之心了,不過李老三也知道,肯定不僅僅如此。

果然。

安慶宗說完之後,見天子僅僅點頭、不置可否,便繼續說道:

“不過,家父命人送回來的軍情,卻也提到了一個擔憂。

契丹人現在毫無沒有防備,如果奔襲過去的話,必然一戰功成。

但是,家父能夠保證擊敗、擊潰,能保證一舉搗毀契丹人的王賬,卻難以保證將契丹人一網打盡!

畢竟,那裡是契丹人的王賬,附近的地形,他們肯定特別熟悉,驟然遇襲之後被擊潰、擊敗,乃是題中應有之意,但唯恐契丹人利用其對地形的熟悉,四散奔逃……”

說到這裡,安慶宗有意地停頓了一下,隨即深吸一口氣,吐氣開聲,朗聲說道:

“故此,幽州、河東兩鎮節度,東平郡王安祿山,請奏天子下令,由隴右節度使奉信王李獻忠,提調隴右兵馬,前往會戰地點聽用,以便堵住契丹人後退之路,畢其功於一役!”

李老三一聽,明白了,你看看,我就說安祿山父子肯定是有事兒找朝廷,果不其然。

不但李老三聽明白了,大朝會上文武百官一聽,也知道怎麼回事了。

有人不以爲然,安祿山還真是自信心爆棚,仗還沒打呢,就開始瞎琢磨……即便人家契丹已經被大唐收拾得差不多了,早就不復當年逼得太宗皇帝“便橋之盟”的輝煌,但也是北方草原之上響噹噹的盟主,你安祿山帶兵出塞就算把我再大,是不是應該謹慎一點啊?須知兵無定勢,不是紙面力量突出就一定能打贏了這場戰爭的……

當然,也有人在琢磨安祿山的提議,仔細想想,還真有點道理,因爲“便橋之盟”,大唐立國百年以來,對契丹簡直是深惡痛絕,只要國力強盛一點,馬上派兵出塞,別的部族倒是好說,就是見到契丹部族,那簡直是玩了命地揍,一來二去,堪稱把契丹部族就摁在地上摩擦……

但是,契丹就是屢禁不絕!

爲啥!?

就是因爲人家部族的傳承,不靠血緣,只靠武力。

安祿山率兵出塞,奔襲契丹王賬,一戰功成,就算抓了當代契丹王,又能如何!?

契丹王賬,可不是什麼城池,那就是一個草水豐盛的大牧場而已,說白了,就是一片景色優美的草原。

安祿山說的有理,擊潰、擊敗,不難,難的是一網打盡!

到時候,契丹人四散奔逃,等到唐兵一走,再慢慢聚集到一起,即便當代契丹王被安祿山抓走了,難道他們不會重新推舉一個出來嗎?族人死了可以再繁衍,牛羊沒了可以搶奪其他小部族的,不過是換了一個契丹人重新領導部族而已,能有多大影響?只要那片草原還在,契丹就有死灰復燃的可能!總不能讓安祿山把那一片草原搬回大唐來吧?

所以,想要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還真是需要將契丹人一網打盡。

至於如何才能將契丹人一網打盡……

滿朝文武,以及李老三,都在考慮安祿山的提議——讓隴右節度使李獻忠,提調隴右軍士,出塞前往會戰地點,和安祿山組成包圍圈,將契丹人王賬包圍,然後畢其功於一役。

說實話,這個提議,吸引力倒是不小。

安祿山出塞的地點,是幽州方鎮,在大唐邊疆的東北方。

李獻忠統領的隴右方鎮,在大唐邊疆的西北方。

如果同意安祿山的提議,一左一右夾擊之下,還真有可能包圍契丹人的王賬。

既然這樣……

李老三暗自點了點頭,就把目光投向了首相李林甫。

李林甫默默盤算了一番,也覺得沒啥問題,便向前一步,準備開口。

卻不料,正在此時,突然有一個聲音,從御史臺方陣中傳出來。

“且慢!”

誰!?

還能是誰!?

除了謝三郎,誰敢在大唐首相都行動了時候還敢出言打斷。

只見謝直看都沒看李林甫一眼,直接上前一步,向李老三一禮。

“啓稟陛下,臣,汜水謝直,有幾個問題,要詢問幽州、河東兩鎮進奏院留守。”

李林甫面如平湖,毫無被打斷的憤怒,雙眼之中卻怒色一閃。

安慶宗一見是謝三郎出面,臉上不由得閃過一絲慌亂。

文武百官一見,一個個面目古怪,雙眼放光,來了,來了!我就說謝三郎迴歸大唐中樞,怎麼可能不找安祿山的麻煩?看看,這才第一次參加大朝會,就要開炮了!不由得一個個瞪大了雙眼,準備看好戲……

李老三那叫一個糟心,我就知道!我就知道!讓謝三郎回長安,準沒好事!你說你也是,如今也這麼大歲數的人了,怎麼還這個脾氣?知道你和安祿山之間是生死仇敵,也沒指望着你們兩個能握手言和,但是你就不能給我多消停兩天?這才第一次大朝會,就要開始!?我調你回來是查案的,你查明白了嗎就開始折騰?讓我清靜兩天不成嗎!?

謝直彷彿早也知道,李老三肯定不願意讓他開口詢問安慶宗,提了要求之後,趕緊補了一句。

“陛下,事關我大唐軍士出塞作戰之成敗,僅憑安祿山一面之詞,何以服人?有幾個問題,還是問清楚的好!”

李老三能說啥,一揮手,問吧。

謝直見狀,轉向了安慶宗,可就沒有那麼好的臉色了。

“請隴右出兵,和幽州兵一起,包圍契丹人的王賬,好想法!

但是,安慶宗,我問你第一個問題……

這麼好的策略,爲什麼不早說?”

一個問題,都給安慶宗問懵了,順嘴就是一句反問。

“既然是好想法,好計策,那什麼時候都是!早提,晚提,能有什麼區別?”

謝直聽了,直接一撇嘴,看着安慶宗,面露不屑。

“聽說你安慶宗,還曾經做過幽州節度使府的一任左相兵馬使?

現在,我只盼望這你這個兵馬使,是安祿山看在你小子是他兒子的份上纔給你的……

爲什麼這麼說?

我是真怕幽州的其他兵馬使都跟你一個水平!

那樣的話,豈不是安祿山這個幽州節度使,將我大唐的幽州將領全養成了一幫廢物!?”

安慶宗聽了,頓時氣得滿臉通紅,剛要開口大罵。

卻不料,人家謝三郎根本不搭理他了,直接轉頭,對着滿朝文武,大聲說道:

“今日大朝會,安祿山安排麾下進奏院請奏天子,要求隴右出兵,跟他一起合圍契丹王賬……

聽着是爲了將契丹人一網打盡,實則包藏禍心!

別的不說,只說一個最直接的因素,時間!

今天安祿山提出來這個方案,就算天子當堂應允,馬上派人前往隴右通報命令,即便使用最緊急的八百里加急,最少也需要七天時間。

隴右節度使李獻忠,即便接到命令之後馬上籌備,最少也需要半個月的時間才能出兵進入草原,要不然的話,糧草、武備不齊,進入草原之後,都不用契丹人自己動手,隴右軍士自己都能迷失在草原之中。

如此一算,最少需要二十一天的時間,隴右才能做好出徵的準備!

至於出征之後,什麼時候才能摸到契丹人王賬左近,與安祿山形成合圍,那時間簡直沒法計算……”

謝直算過時間之後,轉頭看向安慶宗。

“你剛纔說,安祿山率領幽州軍士,已然到了契丹人的王賬左近,只等奔襲,就能一戰功成?

好,我來問你。

且不算隴右軍在草原上行軍的時間,就僅僅這二十一天的時間,安祿山是準備就這麼等下去嗎?”

安慶宗頓時無言以對。

大草原上,蒼遠遼闊,那真是沒處藏沒處躲的,縱然現在天交四月,草原上草木漸漸豐盛了起來,但是初夏的天時,斷然也不會有青草過膝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讓安祿山帶着幽州軍藏身大草原,足足二十一天,還不想讓契丹人發現他們的蹤跡,可能嗎?

就算安祿山狠得下心來,命令所有幽州軍都趴在草地上,那也沒用——人能趴,戰馬也能趴嗎!?戰馬要是二十一天就臥在草叢之中,等到時間了,也不用打仗了,直接殺馬吃肉吧……

所以說,讓安祿山帶着幽州軍,藏身草原,等着隴右軍出擊,和他們一起合圍契丹人的王賬,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謝直一個問題問住了安慶宗,卻還沒有打算放過他,再次開口。

“安慶宗,還有一個問題要問你。

東平郡王安祿山,乃是幽州、河東的兩鎮節度使,他率領幽州軍出塞,既然有了這樣的計策,不管有用無用,爲什麼不調用河東軍出塞?”

滿朝文武一聽,對啊,是這個道理,爲什麼不用河東軍呢?

須知道,河東方鎮正好在幽州和隴右兩個節鎮中央,正上方就是草原!

與其調動隴右軍出塞作戰,不如直接調用河東軍,一來距離更近,二來時間上肯定比調動隴右軍出塞作戰的優勢更大,三來,河東方鎮本來就在安祿山的統領之下,都不用與朝堂往來文書,直接一紙調兵命令就行……

怎麼多優勢存在,安祿山爲什麼會奏請天子,讓隴右軍出塞作戰呢?

還沒等衆人想明白,謝直就是一聲冷笑。

“難道,安祿山直到此行必然大功於國,不忍心自己獨佔了這份功勞,還要提調隴右軍出征?

怎麼,要把這份功勞分潤給李獻忠嗎?

我怎麼不知道,什麼時候,安祿山竟然如此大度了?”

第346章 關鍵人物第162章 你不配第644章 猜是誰?張瑝!第104章 正直兄弟,老嚇人了第470章 追,追,追!第465章 衝第198章 美娘案第105章 保你一個進士出身第95章 楊銛說跋扈第212章 咳咳,您的好友老田上線第266章 二少爺出事了第629章 安祿山造反的準備工作第616章 清淨長樂驛第569章 覆盤!偵破方向第112章 這是個買賣第675章 常山反正,聲勢大振第106章 好一個熱鬧了得第261章 咱不能讓朋友白幫忙第497章 套路3+1第405章 宰相門前七品官第359章 少女第436章 抵達長安第18章 資源原來是怎麼回事第273章 除惡務盡第492章 你配嗎?第209章 這就拔刀了第588章 大唐律法,不足以定人生死第377章 回城第459章 有人謀反第277章 我給第580章 不和第219章 一切有我第619章 所謂智囊第374章 蜻蜓金簪第306章 楊家女兒第345章 還是不信第380章 意欲何爲第179章 朝廷取士不公第387章 敵暗我明第348章 高大哥第188章 怎麼還不安排我做官?第2章唐律疏議第591章 不給他們機會!第39章 科舉也是需要資源的第563章 覆盤!王鉷,有蹊蹺!第132章 楊九姐真正的身份第175章 舉薦第524章 面帶豬像、心中嘹亮第550章 援兵終於到了第386章 不行第321章 水生之喝茶第157章 你是這樣的李昂第96章 來路不正,犯了衆怒第526章 到底有沒有關係第460章 謝直何在第180章 登聞鼓第502章 真心話大冒險(大唐版)第555章 囂張跋扈第238章 靠水難生(三)(三更補作業)第433章 拿下第165章 王維也在第688章 李老三,跑了……第15章 柳三姨上門第448章 刑訊第182章 謝某要告!第164章 一轉頭一回首第663章 土!他看見……第530章 高下立判第420章 請斬安祿山第565章 覆盤!探查方向第176章 紙堆第5章 懲惡,即是揚善第488章 笑面神第287章 臣推薦謝直……第68章 交差第288章 楊洄第283章 逾此線者,死!第598章 我是他哥!第569章 覆盤!偵破方向第633章 求不來!第200章 咱得謝謝他去第643章 送行第556章 師徒相承第224章 河南縣尉成了角力點第301章 繼續探查第455章 安祿山……被放了……第542章 意外!不方便!第35章 王師第191章 吏部選,就它了!第165章 王維也在第505章 恐怖的技術進步第650章 火!誘敵也是有技巧的第232章 謝公案第694章 錯失良機第501章 我有個提議……第37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第478章 楊加一門之太真第519章 道門火藥第376章 辛評事第661章 土!三笑謝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