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股票?什麼意思?”
崔耕道:“本官准備用今日籌集來的錢財,修建三門峽棧道。既然大家投了錢,那自然就有資格享有這三門峽棧道的部分收益了。這些蓋了本官大印的白紙,就是獲取那部分收益的憑證。”
哈哈哈~~
楊務廉聞聽此言,不禁哈哈大笑,道:“崔轉運使,本官看你是黔驢技窮了,才睜着眼說瞎話。享受三門峽棧道的收益?那怎麼可能!”
崔耕好整以暇地道:“怎麼不可能呢?還請楊刺史教我?”
“這事兒不是明擺着的嗎?”楊務廉道:“其一,你用什麼名義獲取三門峽棧道的收益?買路錢?那不成山大王了嗎?”
崔耕道:“就以水陸轉運使衙門的名義如何?”
“還是不妥。”楊務廉冷笑道:“崔轉運使前腳要彈劾本官擅自收稅,現在怎麼又自己要收稅了呢?”
“並非是稅,而是費。”崔耕解釋道:“若走三門峽棧道,纔會交錢。若是不走這條路,就不用交錢。若是稅收,就該無論走哪條路,都應交錢了。這其中的區別,楊刺史不難理解吧?”
楊務廉想了一下,道:“還是不妥!即便解決了名義的問題,一年運四百萬石的貨物,已經是三門峽棧道的極限了。這些運輸能力,都要留給朝廷的漕運。難不成,你們還敢收朝廷的錢不成?”
“當然不會收朝廷的錢。”崔耕微微一笑,道:“楊刺史以爲,本官這次準備籌多少錢呢?”
“呃……修建棧道,總共大概需要二十萬貫錢。難道你不是要籌到這個數目?”
“當然不是了。”崔耕伸出了五根手指,道:“五十萬貫錢,本官這次要籌集五十萬貫錢!”
“爲什麼?”
“因爲……本官要讓三門峽棧道的運輸能力,突破四百萬石,達到八百萬石!”
“那……那怎麼可能?山勢險峻,你絕不可能將那棧道加寬一倍!”
“本官當然沒那麼大本事,不過,我可以有變通的手段,那就是鋪設木軌。”
“木軌?”人們面面相覷,眼中盡是迷惑之色。
崔耕輕輕嘆了口氣,道:“看來,大家對什麼是木軌一無所知呢。其實,這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兒,在秦朝的時候就有了……”
崔耕說的當然是實話,但是,衆人不知道,也算不得孤陋寡聞。因爲這件事,當世只有崔耕一個人知道。
到了後世,人們考古發掘的時候,非常意外地發現,秦漢時期,人們在某些險要之地,通過木軌,加大運輸量。
簡單地講,就是牲口拉着車,在木製的軌道上行走。
只是經過五胡亂華,這項技術漸漸地不爲人知了。
當然了,木軌的確不如鐵軌好。一是容易毀壞,得經常維護。二是,運輸效率遠低於後世的鐵軌。但是,這年頭,鐵太貴了,木軌是唯一的可行之路。其運輸效率,要遠高於普通的馬車運輸。
原來崔耕制定漕運計劃的時候,還真沒想過,在三門峽用這樣技術。現在被楊務廉麼一逼,就不得不靈機一動,提出了木軌的概念。
“木軌?一年可多運四百萬石?”
“那誰得了這三門峽棧道的份子,豈不是發達了?”
“這哪是木軌啊,分明是金軌啊!”
……
人們聽了崔耕的話,當時現場就沸騰了。
還是那句話,崔耕的名聲太好了。若是別人說什麼“木軌運輸”,大家可能會將信將疑。但是,崔耕一說,無人質疑。
這可不得了。
大家都明白,長安作爲朝廷的首都,裡面的達官顯貴太多了,要做買賣,不去長安怎麼行?
但是,由於三門峽天險的存在,運輸量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就算修好了棧道,也只能通過官府的馬車。怎能不令天下的商賈們扼腕嘆息?
但是現在,竟然憑空多出了四百萬石的運量,就算過了三門峽,不走通濟渠或者渭水,也是大有賺頭啊!
誰擁有了三門峽棧道的份子,可以說,就擁有了可以傳諸子孫的鐵桿莊稼!
楊務廉當然也想明白了這一點,他趕緊瞪大了雙眼,往四下裡望去,寒聲道:“崔轉運使畫的這個大餅雖好,但我們陝州人錢財不多,恐怕拿不出多少錢入股啊!不信的話,你問問他們……”
崔耕輕哼了一聲,道:“楊刺史,你這是想仗勢欺人,不讓大家買本官的股票?”
楊務廉聳了聳肩,笑吟吟地道:“隨便崔京兆怎麼想。總而言之,您這箱子股票,恐怕是賣不出去嘍。”
“哦?是嗎?那可不盡然。”崔耕對在場代表衆人,道:“剛纔,本官有件事忘了告訴大家,這些股票並不記名。換言之,本官的轉運使衙門,認股票不認人。大家要如何買股票,自思自量啊,哈哈!”
“啊?”
楊務廉聞聽此言,不由得面色驟然一變!
股票不記名,也就是可以流通。那可就不好了辦了,自己可以警告那些富人,卻不可能警告所有人。
若是有人買了崔耕的股票,自己怎麼攔?攔得住嗎?沒錯。自己這個令尹是可以滅門,但陝州的亡命徒也有不少啊!
說不定,就有富人通過手下,高價收購那些亡命徒手中的股票,人一多,自己監視得過來嗎?
再者,現在陝州有崔耕坐鎮,自己也不敢做的太過分啊!
一時間,楊務廉額頭上冷汗涔涔,苦無對策。
然而,讓他更尷尬的事兒,還在後面呢。
忽然,院外有個無比粗獷的聲音響起,道:“何必那麼麻煩,不就是五十萬貫錢嗎?俺姓程的包了!別人怕什麼楊務廉,俺可不怕!”
“誒,程兄弟,你不厚道啊!這種好事兒,你別獨吞了啊,咱們得見者有份兒!”
“什麼見着有份兒?我當初豬油蒙了心,得罪了崔轉運使,正想將功贖罪呢,大家都別爭了,這些股票全是我的了!”
“去你的吧,光想着好事兒。”
……
隨着一陣亂哄哄的爭吵之聲,一羣穿紅着緋之人,走進了院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