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二十一章 批示的奧妙

工部胡尚書早就想致仕了,只是朝廷一直沒有合適人選接任,天子心目中的接班人秦侍郎資歷還不夠,所以他才一直拖着當這個尚書。因而他心裡根本不想惹麻煩,今日天子給了“批示”,他也就順手接下了。至於其中門道,想歸想但不願公然頂撞天子。

之所以讓羣臣詫異,同時叫拿着“批示”的胡尚書暗暗猶疑,實在是因爲在報紙上批示並下發這種事太史無前例。

在國朝按照規矩,百官佐理諸事,天子垂拱而治,百官與天子之間的政務聯繫方式是奏章與批答,內閣與司禮監在某種意義上就是爲這個程序背書的。這樣纔是一整套被文官視爲“合法”的程序。

天子對奏章的處理叫做批答,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到,其中有一個答字,其實是很被動的。沒有進奏,就沒有回答,也就是說,先有官吏軍民上書,後面纔有天子批答,正所謂垂拱而治也。

另一方面,天子隨意就政務下發詔令給外朝叫中旨,被視爲亂命,要遭到文臣抵制的。至於胳膊能不能扭過大腿,那就看雙方的本事了,有時能扭過有時不能扭過。

當然現實裡確實也有天子主動用手詔宣示聖意,但前提是手詔要先發到內閣,由內閣簽署並重新草詔後,再次以奏疏形式上奏給天子,然後批答了纔算生效與合法。

這些奏疏程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天子的話語權。比如有些事情,假如能做到全體文臣都裝聾作啞、視而不見,那麼天子即便使盡渾身解數,只怕也難以發出一道合乎自己心意的聖旨。

爲什麼在國朝,司禮監、廠、衛這些法外勢力飽受詬病卻能經久不衰?那是因爲歷代天子需要這樣的左膀右臂來實現自己的意志。不然在制度內和輿論上要受到很大約束。

現在天子給工部尚書胡大人的這個東西。既不是普通的聖諭批答,也不同於一般手詔,聽天子自己起了個名字叫做“批示”。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就成了讓胡尚書發愁的事情。

老尚書忽然想到天子方纔說過的一句話,立刻心頭雪亮了。記起天子說了“要正確對待輿論”,這話很耳熟。仔細想去卻是昨天李佑反覆強調的!

當即他可以斷定,“批示”這種坑人得東西一定也是李佑的主意,也只有李佑纔想得出這種另闢蹊徑的主意!

胡老尚書沒有猜錯,這個主意確實源自於李佑,而李佑則源自於上輩子記憶。雖然以他的短淺見識,一直參不透“領導批示”四個字的原理,但他很清楚,這是很奧妙的法門,值得讓天子學習的。

批示不同於批答。可以管用,也可以不管用;可以想讓它管用,也可以不想它他管用;可以是合法的。也可以是不合法的。

而且該管用時。批示對象若沒當回事,那就慘了;不該管用時。批示對象卻真當回事了,那就更慘。

總而言之,正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也。這種功法再配合有心人制造的“民意”、以及報紙這個平臺,在標榜言路暢通不可侵犯的大明朝廷裡,算是打破奏疏批答體系另造了一個輿論生態圈,太有利於天子反制羣臣了。

只要在位的天子不是蠢貨,都會欣然學之的。故而昨日歸德長公主聽到這個想法後,興奮地用“天才”來稱讚情夫。

胡尚書心裡在考慮,別人心裡也在琢磨。雖然似乎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卻代表着禮法程序,須知風起於青萍之末,故而羣臣皆不敢疏忽。

從權力倫理角度而言,這“批示”來源於報紙民情,並非那發源自天子內心私慾的手詔,臣屬想要抵制和反駁都很不合時宜,法理上也不充分。天子之下都是臣民,沒有大臣敢公然說臣不是民,那是造反。如果將呈送在天子眼前的報紙當做另一種形式的上疏,也未嘗不可。

事情若只是如此簡單就好了,殿中大臣無不是久歷宦海的人物,很多人深入考慮的其實是君臣權術博弈方面的問題。

這《明理報》明顯是現有體制之外的事物,上面可以說自由得很,什麼內容都有,連“豔婦裸屍橫陳”這種東西都出現了。那天子拿着報紙做批示,打着民意的幌子,同樣也自由得很。

報紙畢竟不是奏章,天子可以想批示就批示,不想批示就不想批示,看重的地方就批示,不關心的地方就無視。在這種局面下,而羣臣若要隨着天子的批示而動,那麼豈不相當於天子在輿論和政務中重新掌握了很大的主導權?

對羣臣而言,民意放在嘴上須得重視幾分,其實可以不用太當回事,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但不能不把天子當回事。

有過地方官經歷的朝臣如石祭酒這樣的,此時突然想起一個詞——裹挾民意。

在地方做過官的都清楚,常常會見到縉紳大戶依仗本土勢力來綁架民意要挾官府。而目前天子的這種打着聽取民意旗號下發的批示,就十足十的像是裹挾民意的做派!

堂堂一國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裹挾民意給大臣下批示,聽起來很好笑…衆臣感覺這簡直就是拿着雞毛當令箭,一時間卻想不到什麼好法子應對。

單獨是君上,可以圍攏之,單獨是民意,可以無視之,但君上加民意組合起來呢?只怕就不像以前那般好對付了。

其實羣臣這點心思,說白了都是私心雜念,不好宣之於口,總不能公然跳出來說,天子你重視民意是不對的,你就是爲了打壓吾輩話語權。所以半晌過去,仍沒有人主動出頭,畢竟不是生死存亡之事。

“退朝!”正當袞袞諸公還在左思右想時,聽見內監高聲喝道,天子起身離開了殿中。

羣臣退出文華殿,不免交頭接耳議論今日“批示”之事。有人對胡尚書苦笑道:“大司空!這回你可頭痛了。京師街道乃多年痼疾,絕非一夕之功,誰能一時半刻就辦得滿意。”

胡尚書嘆道:“李僉憲誤我!”

“是極,若非李僉憲辦報,焉有今日之事。”旁人隨口附和道。

五百四十七章 目光如炬四百零一章 禍水東引五百九十章 忠孝節義二百六十一章 爲國爲民第34章 對手不在狀態啊!第60章 父親瞞着兒子下聘第80章 欺男不霸女五百一十九章 內市偶遇二百三十九章 宮中流言四百六十五章 三套人馬四百七十八章 一條道走到黑五百六十三章 誰的店鋪五百六十三章 誰的店鋪四百四十五章 揚州歡迎你六百二十九章 貶低與捧殺上第120章 無題四百六十四章 自毀長城四百六十六章 慈聖宮的後手第200章 無聊與有聊三百五十七章 奇妙的二比一四百二十章 鬧得越大越開心加更五百二十七章 信口開河第173章 笑話不是那麼好瞧的五百一十六章 臥虎藏龍第110章 李巡檢的“遺產”六百二十八章 空城計第100章 老爺雖然品行不端…第163章 才子落水記第108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22章 宴席間的褒與貶第182章 燈下黑的門路五百六十八章 昌平不只有挖沙六百零六章 辦報難題四百四十六章 國公世子五百章 古道熱腸李僉憲三百四十四章 天與弗取反受其咎第49章 着書還爲稻粱謀五百八十七章 驚天內幕五百八十九章 這纔是真戲肉第159章 良辰美景流言天第170章 又缺錢了第172章 院試內幕大揭秘四百三十五章 真是莫名其妙三百三十六章 杜老爺託孤第61章 人不可無志氣!二百七十七章 被打斷的暢想曲五百四十三章 小人物大舞臺二百三十五章 寒夜裡汗如雨下六百零五章 短暫的平靜二百三十九章 宮中流言二百九十三章 區區知縣的排場三百三十三章 美人心計二百八十二章 景和八年的那一天第64章 不能承受之重第158章 扭曲的事態第4章 不抄枉作穿越人第49章 着書還爲稻粱謀三百八十三章 李大人敗給銀子了四百二十四章 氣吞萬里如虎五百九十六章 起復之前第95章 幫你你立個牌坊六百二十三章 羣雄逐鹿第158章 扭曲的事態第87章 令人惱火的陪嫁婢女五百七十三章 你要負責三百一十章 小看了別人二百九十五章 送聲望的來了百年難遇加更三百八十章 彭閣老的災星第56章 盛名之下第39章 非正常的李父第52章 青天是這樣煉成的五百七十四章 君子不奪人所好第163章 才子落水記三百二十五章 李大人是個好官保駕六百三十六章 金百萬的運籌學第41章 李典史擺酒納妾第49章 着書還爲稻粱謀第63章 香甜的誘餌三百八十四章 何員外的詩文盛會五百七十章 人在江湖身不由恥三百七十三章 好大一個陰謀三百一十九章 翁婿的怨念二百五十四章 地勢不同了五百八十一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二百九十七章 巡視縣學求給力第169章 內幕之中還有內幕五百二十九章 坑爹第二彈五百八十六章 沒有心理準備五百三十四章 紈絝偶像五百六十一章 管教四百二十一章 底牌的用法第64章 不能承受之重五百二十章 陸大使進吏部四百六十章 祖制與變通第172章 院試內幕大揭秘五百二十三章 粗糙生硬漏洞百出第62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三百零七章 連連冷笑的李大人五百零一章 兩種心思三百二十七章 你應該是失心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