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西撤

曹保宗被帶下去軟禁起來,他就是一個情報寶藏,從他身上還能得到更多西夏的情報,只是陳慶暫時沒有時間詳細盤問,他要應對西夏軍隊主力隨之而來的西撤。

牛皋跟在陳慶身邊低聲道:“卑職覺得應該先派一支軍隊趕去狄道縣,還要通知沿途百姓躲藏起來,不能讓西夏軍在臨洮府得到補給,這樣他們纔會去阿幹縣。”

陳慶停住腳步,想了想道:“去把李慕清給我找來!”

李慕清是之前臨洮府的兵馬指揮使,不多時,大將李慕清快步趕來,躬身行禮,“參見都統!”

“李將軍,西夏軍很可能會從臨洮府撤軍,我想讓你率本部三千人趕回臨洮府,搶先佔領狄道縣。”

李慕清的三千手下都是騎兵,他們確實能及時趕回臨洮府。

李慕清連忙抱拳道:“卑職可以立刻出發!”

陳慶點點頭又道:“還要通知沿途的百姓躲藏起來,防止西夏大軍得到補給!”

李慕清猶豫一下道:“漢民肯定會全部躲藏起來,卑職擔心洮水西岸的吐蕃人、羌人以及党項人,吐蕃百姓和羌人應該也會暫時離開,就怕党項人會支持西夏軍。”

“他們實在要支持也沒有辦法,但我們要把事情做到位,通知到所有人。”

“卑職明白了,不知卑職什麼時候出發。”

陳慶看了看夜色,四更已經過了,他便道:“立刻回去收拾,天亮之前出發!”

“遵令!”

李慕清匆匆走了。

陳慶隨即又命人把趙小乙找來,責令他率領斥候清除隴西縣西面的敵軍探子,這是爲李慕清西去做好掩護。

天不亮,趙小乙傳來消息,他們已經殲滅隴西縣西面和南面的兩支敵軍探哨隊。

李慕清隨即率領三千騎兵從南城門出發,過了渭河,沿着渭河南岸向西進發。

.........

就在李慕清率先離開隴西縣前往臨洮的同一時刻,西夏軍的探子也從北面回來了。

此時西夏軍大營已由統軍夏連掌控,夏連年約五十歲,身材魁梧高大,滿頭白髮,目光中總是充滿了狡黠之色,他是銀州城統軍,他一直是西夏軍名將,和宋朝西軍作戰多年,實戰經驗相當豐富。

但他的性格和耿直火烈的尚東延不同,他性格比較陰柔,儘管曹保宗很多做法讓人詬病,只是他不想得罪這位背景深厚的世家公子,所以一直隱忍不發。

直到這次曹保宗的愚蠢指揮導致軍隊重大傷亡,夏連才終於忍無可忍,但偏偏他下手晚了一步,讓曹保宗跑掉了,其實這也和他陰柔的性格有關係,不夠果斷霹靂。

西夏軍十分講究資歷,拓跋承慶雖然是副將,但他年紀比夏連小十歲,在軍中資歷遠不如夏連,威望也差得遠,軍隊控制權自然輪不到他。

聽完探子的彙報,夏連眉頭皺成一團,新夏城的兩千軍隊全部跟隨曹保宗走了?按理說不應該啊!怎麼也會留下一兩百人繼續守城,曹保宗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修建的軍城,他不相信曹保宗就這麼輕易拋棄。

旁邊拓跋承慶道:“或許他只是想報復我們,把糧食全部送給宋軍,我覺得應該是他把軍隊帶走了,如果是宋軍所爲,糧食不會一袋不少,還整整齊齊碼放在倉庫內。”

統軍李煌也道:“拓跋將軍說得對,曹保宗就是故意想報復我們,才把軍隊全部帶走,丟下一座空城,通西城估計也是這樣。”

夏連負手走了幾步道:“我只是覺得很奇怪,陳慶既然用計騙過我們,他早就到了隴西縣,那他就不可能不對北面的幾座軍城下手,軍城矮小破舊,駐軍又少,物資豐富,如果是我,我早就動手了。”

另一名統軍馬耀武也道:“夏將軍的疑惑是對的,正確的答案應該是宋軍消滅了新夏城的守軍。”

“那爲什麼糧食不拿走?”拓跋承慶反問道。

馬耀武冷笑一聲,“那有可能是一個陷阱,裡面並不是糧食,而且兩千人如果跟隨曹保宗北撤,也會帶走一部分糧食,不可能整整齊齊碼放好。”

“好了,別爭了!”

夏連下定了決心,對衆人道:“直接北上風險太大,還是走臨洮,命令全軍開始收拾輜重,今晚四更時分出發!”

..........

三更時分,陳慶得到消息,西夏軍準備撤離了。

陳慶立刻趕到了北城頭,目光投向三裡外的敵軍大營,雖然相距三裡,但城頭上也能感覺到西夏軍大營的異常,最明顯就是大營上方的軍旗已經消失了,哨塔上和營門前的燈籠也隨之熄滅。

陳慶隨即下令道:“傳令大軍集結!”

就在宋軍開始集結的同時,西夏大營的西營門緩緩開啓,兩千騎兵率先從軍營內出來,緊接着是一隊隊步兵,沒有了旌旗招展,也沒有了口號吶喊,變得無聲無息,沉默而行。

在隊伍中間是輜重隊伍,所有的攻城武器都扔掉了,幾千頂大帳、數十萬支長矛、盔甲以及其他物資也被迫放棄,他們只攜帶糧草和一些戰略物資,主要是火油和火藥。

另外,每個士兵還攜帶了六天的隨身乾糧,這就是撤退,盡一切可能精兵簡行,所有可帶可不帶的兵器和物資都必須放棄,否則會成爲軍隊的嚴重拖累。

天剛亮,兩萬宋軍也出城追擊敵軍,宋軍士兵只攜帶六天干糧,另外還有一千頭負重駱駝馱運四千石糧食,這四千石糧食足夠士兵食用二十天。

陳慶帶着幾百騎兵來到了軍營,呼延通正帶領士兵整理清單並搬運物資。

帳篷都已拆除,堆積如山,光大帳就有六千頂之多,還有三萬石糧食,十萬擔草料,二十萬只冰凍羊腿,十萬袋酒,三十萬支長矛,十萬把戰刀,十萬副弓弩,兩萬套盔甲,以及幾百架攻城梯。

另外還十幾萬張羊皮、戰鼓、旗幟、藥材等等大量物資,簡直就是讓所有人振奮的大豐收。

呼延通上前向陳慶稟報道:“我們找到了一份倉庫物資清冊,卑職仔細覈對過,除了糧草外,然後就是三千桶火油和五百桶火藥沒有了,應該被他們帶走。”

“除了糧草和火油、火藥外,還帶走了什麼?”

“好像還有一部分羊肉和酒袋,其他就沒有了。”

陳慶點點頭,“將物資全部搬入城內,軍營拆除,這些木頭都是上好的造屋主樑大木,留着吧!”

陳慶大概瞭解敵軍攜帶的物資,便調轉馬頭,向遠處的隊伍追去.........

進入臨洮府不久,便進入了富饒的洮河谷地,李慕清派一百多士兵在洮河兩岸通知百姓轉移,效果不錯,漢人百姓紛紛帶着糧食和家財藏入深山,吐蕃人和羌人百姓也立刻帶着牛羊財物遷徙,他們的財富也是一代代人積攢下來的,沒有人願意被西夏軍隊搶走。

李慕清率領三千騎兵一路北上,幾天便抵達了狄道縣,狄道縣知縣依舊是武宏偉,宋軍暫時撤離,他便組織了一千名民團軍守城。

李慕清率領軍隊返回,着實讓武宏偉以及城內的百姓歡喜異常,他們一直擔心西夏軍隊殺回來,或者擔心湟州的任得敬軍隊殺來,一千民團軍根本擋不住正規大軍攻城。

“宋軍回來了!”

百姓奔跑大喊,整個縣城都沸騰了,數萬百姓走出家門,敲鑼打鼓,載歌載舞,夾道歡迎宋軍返回,着實讓李慕清和他的手下感受到了百姓們簞食壺漿的熱情。

第一百七十章 我詐第七百零六章 南下第977章 疑陣第六百四十五章 機密第六百八十一章 奪權第五百四十六章 斷後第814章 交換(上)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推恩第1173章 病倒第五百六十一章 涇渭第四百二十五章 同步第884章 大同第五百零八章 急令第一百八十七章 屠堡第七百一十五章 告狀第三百四十五章 藉口第1400章 成長第六百一十二章 低迷第二百三十四章 劍閣第1411章 妥協第1182章 交代第1191章 破裂第四百三十九章 意外第1001章 許昌(中)第三百章 承諾第五百七十三章 承諾第912章 意外第二百零九章 圍城第五百六十九章 官司第二十章 買糧第六百二十八章 效呂第804章 報館第五十八章 勇擔第六百三十八章 爭奪(上)第五百七十一章 使者第865章 泉州第1318章 追殺(下)第804章 報館第十三章 天助第1506章 大戰第1216章 讓路第1052章 妥協第七百一十七章 會盟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警報第三百六十章 婚禮(下)第769章 求援第1133章 求援第849章 報館第877章 報復第六百一十三章 攔截第四百四十章 暴亂第843章 抓捕第二百三十章 回軍第1200章 作繭第二十四章 血戰(下)第1045章 巡河(上)第五章 狹路第六百七十七章 靈州第1216章 讓路第四百四十二章 河州第二十五章 重返第四百零二章 萬箭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隱情第二百九十九章 夜殺第886章 兵訊第892章 新官(下)第1511章 圍城第三百二十七章 夷陵(下)第1323章 條件第1106章 小店第1013章 陪練第一百一十七章 軍營第921章 加入第1318章 追殺(下)第七十二章 激辯(下)第821章 趙鼎第1227章 妥協第二百一十八章 再攻第1225章 救急第1244章 棋子第1069章 逛店第五百五十三章 求援第1345章 離間(上)第1133章 求援第862章 反殺第四百一十三章 燈下第四十章 填溝第一百五十章 虎穴第1307章 撤退第1037章 清理第一百六十九章 爾虞第四百八十五章 鹽爭(下)第五百二十八章 改弦第1416章 誠意第一百四十九章 借刀第1022章 救嶽(下)第二百二十九章 危機第1227章 妥協第1296章 軍議第981章 賞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