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村落

bookmark

陳慶對吐蕃人還抱着強烈的警惕,他接受阿桑的長身跪拜大禮,卻一口回絕了舉行篝火夜宴的邀請。

但這種看似無禮的拒絕邀請非但沒有讓對方生氣,反而讓他們更加敬畏,畢竟宋軍殺氣尤在,連最強大的西海部在宋軍面前都不堪一擊,更不用說他們了。

宋軍強大的拳頭將他們征服,阿桑主動提出,送他兒子去成紀縣讀書,陳慶欣然同意了。

至始至終,陳慶都沒有表現出兄弟般的情誼,而是以一種統治者的姿態俯視阿桑和他的隨從,他可不是來拜訪積石部,而是巡視自己的地盤。

當天下午,陳慶正式任命阿桑爲熙河路積石州團練使、撫遠將軍,任命虞秀明爲積石州通判兼積石縣知縣。

陳慶在積石縣沒有久呆,次日一早,便率領兩千騎兵離開積石縣,返回了西寧州。

陳慶奪取湟州和西寧州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爲了獲得河湟谷地,使自己的軍糧徹底得以保障,當年湟州的十萬斤粗銀也是他志在必得的軍費。

從今年以來,川陝宣撫司的軍俸就已經停止撥付了,他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但他必須未雨綢繆,防止朝廷用軍俸來卡他的脖子,他可不想成爲第二個吳階,被文官鉗制得幾乎要窒息。

相比積石州的一日遊,陳慶卻把大量時間放在河湟谷地內。

河湟谷地是由三條大河沖積而成,北面的通河,中間的湟水和南面的黃河,面積數萬平方公里,土地肥沃, 灌溉便利, 還有湟水優良運輸條件,歷朝歷代,河湟谷地無論在軍事上和農業上都有着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

西海雖然周圍地域廣闊,但它是鹹水湖, 不能灌溉農田, 也不適合人畜飲用,再向西都是高原山地, 生活艱辛, 各族人都向往有淡水有水草的河湟地區。

可以說,誰控制了河湟地區, 誰就控制了周圍方圓千里的各民族,令他們臣服、順從。

所以隋唐以來, 中原王朝就和吐蕃激烈爭奪河湟谷地, 大規模的戰爭一直延續了整個唐王朝。

所謂的不斷會盟, 其實就是想用這種方式逼迫對方承認自己控制河湟的法律地位。

宋朝雖然羸弱,但並不代表它沒有戰略眼光, 伍約之戰後, 吐蕃分裂, 青唐王朝的弱小以及親宋使宋王朝看到了機會,王安石變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就是向西拓邊,控制河湟谷地, 從西線對西夏形成巨大的戰略壓力。

陳慶無疑是幸運的,他擊敗西夏後,面對的河湟西羌和吐蕃勢力,卻是千年來最弱小的時刻, 他便採用了殺一儆百的方式, 利用鹽湖爭執屠戮了西海部落,震懾了其他河湟地區各部落。

他現在的當務之急, 就是抓住這個機會,加快加大河湟谷地的開發,儘快牢牢控制河湟地區。

這天上午,陳慶帶領一隊騎兵來到安隴城, 這裡是通水和湟水的交匯之處, 分佈着一望無際最肥沃的土地。

安隴城是一座小軍城位於湟州東部,距離蘭州不遠,這裡之前一直是西夏控制之地,數萬漢奴被西夏人集中在這裡屯田種糧。

之前陳慶進攻湟州經過這裡, 這裡還是荒無人煙的大片麥田,但現在不一樣了,隨處可見白色的帳篷,往往是幾十頂或者上百頂帳篷聚集一起,這其實就是村落的雛形了。

近十一萬百姓離開蘭州城,拖家帶口來到這裡,陳慶的承諾給了他們巨大的誘惑,每戶百畝土地,免稅十年,他們還得到了臨時居住的帳篷,當然可以告別破爛的貧民區,來到這片富饒的土地上重建家園。

春小麥的種子已經播撒了,百姓們開始結成互助組修建房屋,基本上都是幾個或者十幾個大家族聚集成一個新村落,村落都坐落在一條條小河邊。

陳慶在官道上看見了兩裡外有一片帳篷,大約有八九十頂,還有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在樹林另一面,一座座草屋已初具雛形,還有一條小河穿村而過,河裡長滿了水草。

陳慶對百餘名親兵笑道:“看看去!”

他們調轉馬頭,下了一條田埂小路,沿着小路向大樹方向走去。

一隊騎兵的到來早驚動了村裡的百姓,十幾名老者迎了出來,爲首老人忽然認出了陳慶,嚇得他連忙跪下,“小民參見節度使大人!”

聽說是節度使,其他老者紛紛跟着跪下。

陳慶笑道:“各位老丈請起,我就是來看看你們,瞭解一下情況!”

“節度使請去帳篷那邊坐吧!”

“我先看看你們造的房屋!”

陳慶翻身下馬,帶着十幾名士兵在大羣老人的簇擁下來到了正在修建的茅屋前,數十名青壯男子紛紛從屋頂下來,站在一旁。

陳慶看了看牆,是用泥土和麥秸混在一起,再用木頭爲骨架,這座茅屋制式延續了幾千年,看起來很簡陋、省錢,實際上也比較保暖,只是不夠美觀,在江南一帶比較容易漏雨,但雨水不多的西北地區,倒也無妨。

而且百姓們都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尤其漢族農民與自然共存的理念比較強烈,比如房屋距離小河都要有一點距離,這也是爲了防止人畜糞便對小河的污染,再比如房屋院子的大門都開在南面,朝陽。

“每家都一樣嗎?”陳慶指了指院落問道。

爲首老者道:“都一樣,我們事先都商量好了,每家每戶都佔地一畝,基本上每戶都是四間屋。”

“什麼時候能全部修好?”

“再過一個月吧!整個村落就形成了。”

陳慶點點頭,又問道:“村落叫什麼名?”

“還沒有名呢!懇請節度使給我們村子起一個名。”

衆人紛紛道:“節度使給我們村子起一個名吧!”

陳慶笑了笑,指着小河道:“這條小河叫做小湯河,估計很多沿河村落都會叫小湯村,這樣肯定不行,我看小河在你們南面轉個彎向東去了,那就叫湯灣村吧!”

衆人大喜,湯灣村這個名字好聽。

幾名老者又把陳慶請到大帳處休息,陳慶在空地上找一條長凳坐下,周圍都圍滿了村民。

“各位有什麼困難嗎?如果能解決,我會盡量給大家解決。”

衆人面面相覷,其實困難太多了,他們一時不知該怎麼提,這時爲首老者道:“要不我先說兩句吧!”

陳慶見老人頗有威望,估計會是村長,他便笑問道:“請問老丈貴姓?”

“不敢當,小人免貴姓陳,陝西路寧州人。”

陳慶呵呵一笑,“咱們是本家啊!陳老丈請說。”

“我們現在最困難就是燃料問題,官府之前說平原上嚴禁砍樹,砍一棵樹要重罰十貫錢,大家都不敢砍樹了,目前只能燒以前留下的麥秸做飯,但我們覺得只要不動樹幹,砍一些樹枝應該沒有問題吧!”

陳慶點點頭,“大家都是陝西路人,都知道樹木稀少的危害,像秦州和鞏州,渭水兩岸還好一點,北面的甘泉堡周圍一棵樹都沒有,還有鞏州中部也一樣,都光禿禿的黃土地,河流很少,真的是生存都困難。

難得河湟谷地這麼富饒,能看到一片片樹林,像江南一樣,所以官員們都希望保護這裡的樹木,大家應該明白,如果樹木沒有了,小湯河就沒有了,我希望所有百姓都愛護樹木,至於燃料,很容易解決,以後大家都燒煤,很快就會供應。”

======

【今天是大年初一,老高可能來不及寫三更,只有兩更,懇請書友們見諒!】

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倭軍第二百九十三章 雙戰第二百四十六章 虛攻第1096章 南瓜第1453章 包圍第811章 教訓第一百四十九章 借刀第五百八十一章 博弈(三)第七百一十六章 夜報第840章 科舉第六百五十一章 籌碼第二百零四章 試攻第四百二十三章 管家第1084章 對抗第五百六十七章 初寵第五百八十六章 博弈(八)第一百五十二章 交代第1047章 凱旋第五百七十一章 使者第1193章 首戰第七百九十章 歌謠第一百二十二章 競技(下)第1016章 選擇第二百六十三章 壽宴(五)第四百三十四章 臨洮第十九章 軍寨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隱藏第1079章 偷襲第四百二十章 遇襲第999章 歸心第1162章 危戚第五百四十六章 斷後第1170章 請罪第831章 造反第一百八十五章 軍情第1320章 方案第1418章 搬家第1461章 收穫第四百二十一章 將計第1505章 遭遇第1330章 編制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收網第四百五十九章 獵探第七百四十一章 招供第六十八章 綢繆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驚悉第四百二十三章 管家第六百五十八章 窘況第1215章 暴露第二百三十九章 月黑第一百五十一章 追查第二百零一章 搶關第七百三十六章 防禦第七百四十二章 小鎮第十四章 單挑第1217章 火噬第1152章 新兵第六百七十一章 莊園第六百八十六章 援軍第896章 搜城第1084章 對抗第1035章 入城第995章 再貶第1317章 追殺(上)第三十六章 消息第七十七章 爭營第1051章 苦勸第七百三十二章 天攻第四百五十九章 獵探第1259章 勢危第1502章 重歸第1087章 升官第五十五章 考試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申請第1332章 建署第1437章 殺雞第六百九十章 硬戰(下)第四百零八章 搶先第三百九十四章 先機第一百二十九章 激戰第1351章 抗議第六百一十五章 反攻第1403章 再臨(上)第1167章 詢疑第五百六十八章 官商第1082章 交換第一百九十八章 斬首第五百四十七章 決戰第1413章 邀見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敦煌第927章 鬧事第二百八十一章 出事第一百六十章 終南第六十一章 解圍第七百五十章 策劃第1020章 救嶽(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降服第一百五十四章 誘兵第五百三十七章 美色第1032章 木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