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把柄

bookmark

過了八月後,天氣涼快了很多,成紀縣不像江南還有厲害的秋老虎,成紀縣進入八月後,就迅速涼快下來,麥子黃了,秋收時節要到了。

這天上午,陳慶來到一座巨大山坳內,這種山坳在黃土高原上很多,基本上都沒有名字,山坳位於城南二十里外的赤谷鎮,是軍匠署的兵器試驗地,火器火油署的試驗地也在這裡。

山坳本身有十幾里長,狹窄不夠開闊,但裡面有三條支谷,每條支谷都是一個很大的空間,簡直是武器試驗的天然場地。

軍匠署的兵器試驗地在最裡面一條支谷內,支谷深約三裡,寬兩裡,裡面修建了兩排大倉庫。

陳慶和衆將站着方圓五十丈的看臺上,數百步外,一輛巨型投石正在進行投擲演練,這架巨型投石機高達兩丈,長長的拋竿足有四丈兩尺,是用一棵棗樹爲主幹,反覆試驗近一年時間才製成,它最大的優勢就是可將八十斤重物投擲到三百五十步外。

“如果換成五十斤重物,是不是投擲更遠一點?”陳慶笑問道。

首席大匠謝長治連忙解釋道:“回稟都統,並不是越輕投擲越遠,就像大漢投擲羽毛,反而有力使不出,我們反覆調試,發現八十斤最合適,而且如果重量準確, 基本上就是三百五十步, 比較精準!”

精確對熙河軍現在非常重要,他們不是爲了守城,更多是爲了攻城,所以才耗時一年研製這種巨型投石機。

陳慶點點頭, “開始試驗吧!”

紅旗一揮, 八名士兵推動絞盤,鐵鏈將拋竿漸漸拉下, 拋竿另一頭掛着兩千斤重的鐵箱子, 通過槓桿原理,八個人就能操縱了。。

士兵小心翼翼將一個裝滿火油, 重達八十斤的薄皮大陶罐放入投兜,並點燃火油, 士兵們發一聲喊, 鐵鉤脫開, 拋竿瞬間揮出,黑色的火油罐帶着火焰騰空而起, 飛向三百五十步外的仿造城牆, 精準地擊中了城頭, 陶罐破碎,火焰散開, 城頭上頓時一片火海。

看臺上頓時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所有將領都經驗豐富, 他們知道三百五十步外正中城頭是多麼不容易,難怪用了一年的時間研製。

陳慶有點明白了,笑問道:“是不是越簡單越精準?”

謝長治點點頭,“我們最初是韌性比較好的楊樹爲拋竿, 但發現總是會有偏差, 後來決定用沒有韌性的棗木,發現比較穩定了, 一次次反覆試驗,找到了最佳拋竿長度和墜物重量。”

陳慶想了想又問道:“可現在是在試驗場,如果轉到戰場上,會不會就有誤差了?”

“確實有這個可能, 而且我們也不知道精準的三百五十步在哪裡?所以需要工匠現場調試, 大概三次就能調準。”

陳慶欣然道:“多考慮細節,運輸、防護、我甚至建議你們把在運輸輪子上下下功夫,不一定非要木輪子,用銅合金做輪子也可以考慮嘛!”

“卑職一定仔細考慮!”

........

從試驗場出來, 不遠處都是大片麥田,已經完全黃了,風吹麥浪起伏,儼如一片金燦燦的海洋,還兩三天就完全成熟,就可以收割了,此時,百姓們都是全家出動,守候在麥田內,主要驅趕鳥雀。

鳥雀也是成羣結隊在麥田上空盤旋。

陳慶望着即將成熟的麥田,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舒暢,他們有三大產糧區,尤其是河湟谷地的糧食產量將完全滿足百姓和軍隊的需求,甚至還可以從牧區換取羊只。

這時,前面出現一支龐大的駱駝隊,足有四五百頭之多,滿載着貨物,這讓陳慶不由微微一怔,這條向南的道路是一直通往北仙人關,這支駱駝隊是從哪裡過來的?

他立刻命令一名親兵前去打聽情況,片刻,一名中年男子被帶上來,他認識陳慶,連忙跪下行大禮,“小人拜見及經略使!”

陳慶示意士兵將他扶起,笑着問他道:“你是秦州的商人?”

“小人是清水縣人,世代經商!”

“你的商隊是從哪裡回來?”

“從成都府?”

“滿載貨物從成都府回來?”

“正是!”

陳慶不解,又問道:“難道你們經過劍門關時沒有被嚴查?”

“是查得很嚴格,說是官方採辦的貨物不準北上。”

“那你怎麼證明自己不是官方的貨物呢?”陳慶好奇地問道。

“小人在成都府交稅的,檢查時就是以是否交稅爲衡量尺度,而且他們好像有一份貨物清單,小人採辦是綢緞和茶餅,不再清單內。”

“清單上有哪些貨物呢?”

“具體有多少種小人不知,小人只聽說生鐵、糧食、火硝、鹽、明膠、白蠟杆、羽毛這幾種。”

陳慶有點明白了,劉光世既不準熙河路官方採購貨物,但又想收稅,所以限官不限民,而且他限制的貨物基本都是軍需之物。

想到這,陳慶心中又燃起一線希望。

陳慶趕回經略府,立刻讓朱遂去把張曉和蔣彥先找來。

不多時,張曉和蔣彥先匆匆趕來,陳慶請二人坐下,把今天遇到商隊之事說了一遍,最後笑道:“我們可能搞錯了一個方向,劉光世並不是要限制普通商人的正常貿易,而只是禁止官府採辦,禁止軍用物資流入熙河路,如果我們採購之事交給民間代辦,不涉及軍用品,是不是一樣能大量採辦物資?”

“倒是可以試一試,或者讓西域胡商來代辦,我想效果會更好。”

三人商議片刻,決定先嚐試一下,找一支胡人商隊作爲代理,專門給他們進貨,至於進貨的物資,也主要以綢緞、布匹、茶餅爲主。

.........

漢中,幕僚楊垂安匆匆走進劉光世的官房,抱拳行禮道:“成紀縣那邊傳來重要消息!”

劉光世精神一振,連忙問道:“怎麼說?”

“熙河路確實在大舉開採銅鐵礦,就在赤鐵山,之前是由西夏戰俘負責開採,西夏戰俘回去後,一直在招募礦工,官方招募時說是鉛礦,實際上就是銅鐵礦,鐵產量和銅產量都很大,這下知道陳慶的軍俸是從哪裡來了。”

“好!”

劉光世歡喜的一拍桌子道:“朝廷三令五申,不允許各地軍隊私自鑄錢,私採鐵礦,一直是禁令,這下子我倒要看看他怎麼給官家解釋。”

“但會不會監軍已經向官家提過此事了?”

“不可能!若監軍說了,太后豈能不知,御史臺的監察隊伍早就該到了,肯是這個宦官收了陳慶的重賄,一直替他隱瞞。“

“宣撫使說得有理,我們現在該怎麼做?”

“還能怎麼做?”

劉光世冷笑一聲道:“立刻向官家和太后彙報!”

第776章 介休第1390章 獵鷹(上)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小聚第1141章 誠意第929章 強硬第四百零八章 隴西第六百八十三章 協商第三百四十四章 密謀第四百五十九章 獵探第六百七十六章 黃雀第793章 談判第1340章 想法第1461章 收穫第七百零四章 處置第八十七章 機密第1050章 震怒第1422章 疏漏第四百七十八章 陷城第765章 蒲津(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建軍(上)第1321章 分財第1270章 銀交第1052章 妥協第三百五十一章 調查第六百四十二章 驅逐第1467章 實習第四十九章 攻防第1137章 詭異第1417章 嫡次第七十章 獎懲第一百五十八章 佯退第四十五章 再戰第三百二十五章 決戰(下)第1170章 請罪第1244章 棋子第六百八十章 進退第1190章 奪島(下)第1085章 戰敗第884章 大同第928章 處理第二百四十七章 天襲第三百九十五章 意外第二百五十章 難任第七百二十五章 楊家第872章 波瀾第974章 破洛(下)第五百九十七章 小祭第1238章 爆發第973章 破洛(中)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教誨第三百五十九章 婚禮(中)第762章 條件第三百六十四章 人才第六百五十六章 應理第四百五十九章 獵探第812章 奇貨第1520章 西使第六百一十二章 低迷第1311章 崔家第四百七十一章 焚城第814章 交換(上)第四百八十九章 監軍第1425章 陷阱第1187章 運籌第三百七十六章 改良第六十二章 磨刀第二百零四章 試攻第763章 受俘第1462章 耽羅第四百三十六章 接手第1344章 增兵第766章 打援第三百五十九章 婚禮(中)第六百一十章 水殺第1052章 妥協第889章 財源第1015章 原則第1289章 線索第971章 穿山第1006章 升官第三百六十八章 郿縣第五章 狹路第1334章 勞力第860章 談判(下)第1252章 南下第五百九十五章 博弈(十七)第四十三章 火攻第六十四章 偷襲第927章 鬧事第七十四章 投資第1214章 泄密第四百四十六章 契機第881章 逼官第四百四十一章 線索第五百八十六章 博弈(八)第1045章 巡河(上)第1333章 情商第三百八十八章 備戰第1272章 會子第1261章 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