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三章 博弈(五)

bookmark

劉光世雙管齊下,一方面他要積極奪取巴蜀,另一方面他也要爲自己留後路,他想以防禦陳慶東進爲藉口,坐鎮荊湖南路,成爲荊湖南路的土皇帝。

兩天後,劉光世接到天子詔書,天子趙構在詔書中催促他儘快出兵,務必在新年之前奪取巴蜀。

劉光世隨即命令心腹大將王德率兩萬大軍鎮守江陵,又命酈瓊率兩萬精銳爲先鋒,向三峽道進發,他自己則率八萬大軍爲後隊,又安排三百多艘船隻運送糧草,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向夷陵縣殺去。

至始至終,劉光世壓根就沒有理睬李回,兩人不僅派系不同,而且有着根本性的利益衝突,李回沒有軍隊爲後盾,怎麼可能節制得住劉光世?

就在劉光世的大軍剛剛出發,一隻信鴿撲棱棱從江陵縣城內飛起,向三峽道方向飛去。

夷陵縣屬於峽州,而峽州是進入三峽道的門口,已經被陳慶的軍隊佔領,目前夷陵縣的守將是正將指揮使王賓,王賓是當年蔣彥先的部將, 跟隨蔣彥先投降陳慶, 蔣彥先改任文官後,王賓成爲楊再興的部將。

當年王賓曾守住過夷陵縣,對夷陵縣很熟悉,有經驗, 這一次楊再興再次讓他守夷陵縣。

王賓確實很熟悉夷陵縣, 他率兩千軍隊入駐夷陵縣後,立刻在夷陵山上搭建了一座烽燧, 夷陵山居高臨下, 可以看到三十里外官道上的情形。。

這天下午,夷陵縣守軍忽然看見山上燃起三注黑煙, 士兵們立刻敲響了警鐘,‘當!當!當!'城門隨之關閉, 吊橋拉起。

片刻, 王賓率領一千多軍隊奔上城牆, 他也看見了三注烽煙,又注視遠處官道良久, 他已經看到一條長長的黑線, 他回頭下令道:“點燃烽燧!”

夷陵縣的烽燧點燃了, 很快,下牢關的烽燧也點燃了, 一站站烽燧傳下去........

夷陵縣城內房舍都很低矮,而且密集, 在距離東城門不遠的一座大宅內,八十名精銳斥候已經潛伏多時,這是攻城最常用的手段,先派人潛伏進去, 前後裡應外合。

不光陳慶軍隊常常採用這一招, 其他宋軍也同樣採用,早兩個月前大軍撤退經過夷陵縣之時, 酈瓊便留了八十名斥候利用各種身份潛伏在城內。

到目前爲止,他們都比較順利,兵器和盔甲都有,守軍也沒有懷疑他們身份, 而是讓他們參與搬運物資。

這支斥候的首領叫做王潛, 是酈瓊手下的斥候都頭,他在城內呆了兩個月了,親眼目睹西軍在逐步撤離城內百姓,已經全部撤完, 現在城內只剩下少量青壯男子。

王潛也聽到了城頭的警鐘,他知道自己軍隊已經被西軍發現,這樣的話,自己怎麼配合軍隊奪城就是一個大問題了。

就在王潛發愁之時,機會來了,一名西軍將領找到他,要求他們參與夜間守城,不光是王潛的八十名手下,還有其他三百名青壯勞力。

他們穿上了簡易皮甲,拿上長矛,被編入後半夜的守城隊伍之中。

原因也簡單,守軍只有兩千人,兵力太少,要保證士兵白天充足的體力,那就只能讓民夫參與夜間守城,而攻城軍隊遲遲不出現,也讓西軍有了些懈怠。

時間漸漸到了四更時分,西軍士兵們熬不住睏倦,紛紛下城找地方睡覺去了,一名都頭再三交代王潛,如果發現城外有動靜,就立刻敲響警鐘。

“吳都頭放心,我們打仗不行,但警戒肯定沒有問題!”

都頭也溜走了,整個東城牆上就只剩下少數士兵和三百八十名民夫,王潛把其他民夫趕走, 他搶奪了守城門的機會, 很快,他的手下便完全控制了城樓和下面的城門。

機會終於來了。

西城頭上,王賓冷冷注視着數裡外的東城門, 一名都頭跑來稟報道:“啓稟將軍,那批人搶佔了城樓,吊橋和城門都被他們控制了。”

王賓哼了一聲,令道:“命令弟兄們都準備好,隨時撤離!”

“遵令!”都頭匆匆跑了。

王賓心中着實有些無奈,爲了誘兵入城,他們各種手段都想到了,甚至還讓對方的探子來守城門,簡直荒唐。

此時,東城門上射出了三支火藥箭,遠處的兩萬軍隊向夷陵縣奔來,酈瓊揮刀大喊:“加快速度,衝進城去!”

城門已經打開,吊橋放下,開始有士兵衝進縣城,城內警報聲大作,“當!當!當!”急促的警報聲響徹全城。

城內守軍迅速向城西撤離,三百名青壯民夫也衝下城向西狂奔,儼如風捲殘雲,在極短的士兵,城內守軍撤退得乾乾淨淨。

酈瓊率領大軍殺進了城內,大軍浩浩蕩蕩向軍營奔去,王潛連忙下城來參見。

“卑職參見酈統制!”

“我來問你!”

酈瓊用馬鞭一指城內問道:“爲何城內空空蕩蕩,看不見一個人影?”

“回稟將軍,百姓都撤離了,一個月前就開始撤離,當時貼出佈告,說要將縣城改爲軍城,所有百姓都要撤退入蜀。”

“但連軍隊也撤退,居然一個人都沒有留下。”

“卑職一開城門,城內警鐘聲就敲響,所有敵軍士兵都撤離了。”

酈瓊眉頭皺成一團,這有點不符合常理啊!城門開啓,敵軍士兵應該衝上來阻擊,而不是撤退逃跑,這完全不符合陳慶軍隊的風格。

就在這時,士兵一片大喊,只見從城外射進來無數火箭,城內多處地方立刻燃起了熊熊烈火,這是有火油纔會這樣燃燒迅猛。

酈瓊大怒,厲聲喝問道:“這是怎麼回事?”

王潛目瞪口呆,張口結舌道:“卑職....卑職也不清楚!”

“混蛋!”

酈瓊大罵一聲,大喊道:“退出城外!撤退!”

他已經意識到,對方擺下空城計,就是爲了火攻,一個多月前就開始實施,自己手下早就被對方發現,才一直將計就計。

忽然,城外也傳來一片哀嚎慘叫聲,酈瓊催馬出城,只見從北面殺來數千騎兵,後面還有密密麻麻的敵軍,而自己在城外的四千軍隊抵擋不住,被殺得鬼哭狼嚎,四散奔逃。

這時,無數士兵從城內狂奔出來,酈瓊見敵軍勢大,自己軍隊遭遇火攻,這一戰必敗無疑。

他萬般無奈地大喊:“跟着我走!”

他一揮大刀,向斜坡下殺去,身後跟隨着數千士兵,酈瓊拼死殺開一條血路,帶着千餘人向東倉惶逃走。

城內的火攻和城外的埋伏使兩萬朝廷軍隊嚇破了膽,士兵們被上萬軍隊包圍,無路可走,紛紛跪地投降。

楊再興還是比較寬仁,城內火勢雖大,但城東卻沒有事先佈置引火之物,城東燃燒緩慢,城內的士兵只要能逃回到城東,基本上就能逃得性命。

但逃得性命也沒有用,後路已被楊再興的大軍截斷,主將已逃走,軍心完全崩潰,除了投降外,士兵們沒有第三條路可走。

一場焚城烈火,一直燒了兩天兩夜才熄滅,一千多名士兵沒有逃出,最終和城池一起被燒成了白地。

一萬七千五百餘人投降,只有一千多人跟隨酈瓊逃脫,這就意味着麗瓊的前軍幾乎全部覆滅。

第1117章 漢陽第1124章 虛與第831章 造反第886章 兵訊第1255章 透密第783章 地氣第1384章 醜聞第三百六十一章 燕爾第1487章 大定第1032章 木馬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推恩第六百八十五章 迫攻第830章 消息第1044章 宋城第一百四十七章 南下第三十八章 首戰(下)第1268章 勸降第1233章 敲醒第758章 絕望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申請第1357章 豐州第四百三十章 異動第1324章 要價第六百二十九章 考題第1470章 臨璜第六百四十章 新人第954章 解決第804章 報館第909章 故人第六百五十八章 窘況第951章 黃金第六百七十四章 阻截第1090章 血案第1447章 秘議第二百五十四章 異議第三十章 推薦第1089章 鳴冤第1442章 效忠第六百九十九章 決戰(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獻策第816章 先帝第1304章 改局第897章 抓俘第1118章 宣召第二百九十一章 兵變第1157章 全殲第五百三十五章 膚施第1027章 對壘第1331章 歸來第896章 搜城第784章 內幕第1463章 新居第五百九十八章 求援第905章 疫散第九章 絕境(下)第1420章 燕客第1125章 再談第1330章 編制第三百九十九章 喜訊第六百九十八章 決戰(一)第1368章 大興(二)第1480章 搜查第1082章 交換第1361章 狹路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遺城第783章 地氣第一百三十五章 再戰第七百四十五章 時機第三百一十四章 中線第1059章 滅梟第763章 受俘第803章 悟道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強勢第1370章 大興(四)第七百二十九章 試探第880章 架空第906章 急阻第二十七章 神槍第六百五十九章 強募第七百二十七章 壽宴第1007章 太行(上)第1253章 溝通第892章 新官(下)第1479章 兵變第三百五十五章 苦惱第1368章 大興(二)第五百一十六章 切斷第997章 兵臨第994章 捷報第一百七十二章 混亂第1416章 誠意第七十四章 投資第二十章 買糧第993章 破盟第四百三十八章 銀礦第1160章 北歸第835章 微訪第六百八十二章 遭遇第1441章 錯過第1206章 夜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