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八章 凱旋(上)

bookmark

西軍在西夏大勝,滅亡西夏的消息在一個月前就傳到了京兆城,京兆滿城歡騰,數十萬百姓載歌載舞遊行,把勝利的喜悅推向了高潮,也使陳慶的個人威望達到頂點。

就在全城沉浸在勝利喜悅的關頭,陳慶的第三個孩子出生了。

時間一晃過了二十天,勝利笑容還沒有從人們臉上褪去,一場大雪悄然而至,喜慶的京兆府變成冰天雪地的世界。

外面冰天雪地,房間裡卻溫暖如春,趙巧雲躺在牀榻上聚精會神地看一份牒文,旁邊搖籃裡,一個粉雕玉鑿的小嬰兒睡得正香甜。

趙巧雲坐月子已經二十天了,實在百無聊奈,索性又幫夫君批閱牒文。

這份牒文是坐鎮四川的兵馬使鄭平所上,他在牒文中陳述,荊湖南路盜賊橫行,百姓處境悽慘,民不聊生,而朝廷卻不聞不問,希望宣撫使司同意他出兵去荊湖南路一帶剿匪,拯救百姓於水火。

鄭平的提議事關重大,宣撫使司無法決定,便把它轉到陳慶府中,希望夫人定奪。

當然,蔣彥先、周寬、張妙三人都批示同意賑濟荊湖南路饑民,但是否出兵剿匪卻不是他們能決定的。

宣撫使陳慶不在,決定權就在夫人呂繡手上,而呂繡自然又會讓趙巧雲幫忙考慮。

這時,門簾開了,呂繡從外屋走了進來,指指外屋低聲道:“乳孃睡着了。”

趙巧雲點點頭,“乳孃一夜未睡,累壞了,我讓她抓緊時間睡一會兒。”

呂繡摸摸孩子小臉蛋,笑道:“比她姐姐胖多了,她姐姐二十天的時候,還像個小瘦貓一樣。”

趙巧雲也笑道:“她們姐妹只差一歲,等長大了,就有玩伴了。”

“哎!我那個太調皮了,簡直頭大。”

“說明她身體健康,好事情。”

“也只能這樣想了。”

呂繡笑了笑又道:“有個好消息,大軍從西夏南撤了。”

“大姐,不是西夏,是靈州府。”

“我又忘了,總是習慣說西夏了。”

呂繡笑着自嘲一句,又問道:“這份牒文怎麼樣,今天蔣長史又派人來問了。”

“這麼急嗎?”趙巧雲笑問道。

呂繡苦笑道:“是鄭平急,過年後就要春耕,沒有種子,沒有耕牛,只有盜賊,誤了春耕要出大事的。”

趙巧雲問道:“大姐的意見呢?”

“我?”呂繡有點難爲情,她基本上都把這些事情丟給趙巧雲了。

呂繡搜腸刮肚想了一番,吞吞吐吐道:“是不是幫助那些百姓,有助於提高夫君的聲望?我是瞎想的。”

趙巧雲抿嘴笑道:“其實大姐說到了關鍵處,爲什麼要出兵剿匪,幫助百姓,就是爲了維護名聲。”

呂繡思索一下道又:“但應該不是維護名聲那麼簡單吧!鄭平可不是注重虛名之人,他急着出兵,肯定是另有原因。”

“是另有原因,夫君在荊襄有根基,軍方有不少人都是來自荊襄一帶,現在荊襄有難,百姓對我們有期待,我們出兵義不容辭,只是如果出兵過多,朝廷那邊會有激烈反應。”

“那你的意見呢?”呂繡問道。

“我當然同意出兵,只是建議出兵人數不要太多,在六千人左右,在剿匪的同時,也派出扶濟隊伍,配合當地官府,給農民發放種子,把耕牛借給官府,由官府統一安排春耕。

另外,由宣撫使司出面,寫一份奏摺給朝廷,就算土匪橫行,已經威脅到巴蜀百姓的生命安全,所以要出兵剿匪,剿匪結束後,收兵回蜀,把該說的說到位,把該做的做到位,朝廷就無話可說了。”

“行!你把意見寫下來,我蓋一個印,派人送給蔣長史。”

趙巧雲隨即寫了一份批示意見,呂繡加蓋了陳慶的印章,派人送給了蔣彥先。

........

陳慶二十萬大軍已經進了慶州,正沿着馬嶺河谷地向南進軍,陝西路的冬天明顯要比西夏暖和很多,雖然已進入十二月的寒冬臘月,但谷地內卻沒有多少積雪,馬嶺河冰層的寒意也不重,沒有那種冰冷刺骨的寒意,士兵穿厚實一點,完全可以騎馬在冰面上行走。

二十萬大軍和三萬頭駱駝延綿五十餘里,浩浩蕩蕩望不見邊際,大軍朝行暮宿,足足走了二十餘天,這天下午,大軍終於抵達了西平縣。

西平縣是邠州州治,也是涇源道上最重要的戰略之地,向西北的涇源道和向正北的馬嶺河谷就在西平縣匯合。

陳慶見天色已晚,便命令大軍就地駐營休息,士兵們紛紛拿出行軍爐,取出蜂窩煤餅和鐵鍋燒水做飯,這時,邠州知事李厚之,知縣周嶙,帶人趕着數百口肥豬前來覲見陳慶。

陳慶誇讚他們幾句,便命人殺了豬給傷兵營送去,輕傷士兵基本上都痊癒了,還有數千名重傷士兵繼續調養治傷,但也好了大半,他們沒有留在靈州府,也跟着一同南下了。

“宣撫使還是進城去休息吧!”知州李厚之見陳慶的行軍帳十分簡陋,着實有些不安。

陳慶微微笑道:“好意心領了,有事情直接給我說,我就不進城了。”

“是有一件事需要宣撫使明確指示!”

李厚之撓撓頭道:“卑職已經寫報告給京兆了,其實就是關於土地權屬的問題,去年宣撫使頒佈了鼓勵墾荒令,規定墾荒的土地歸農民所有,確實引起了很大的反應,也極大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今年的耕地就比去年增加三成,但這裡面就有一個問題,就是以前的舊耕地,因爲主人不在了而荒置,就有農民就這些舊耕地開墾了,要求官府辦地契,但官府是有這份地契的,事情就有點難辦了。”

陳慶眉頭一皺道:“無主耕地歸官府所有,是官田,土地權屬很明確,農民開墾了可以作爲佃戶,最多是頭幾年可以不收租,但土地權是官府的,這個不容置疑,我去年頒佈的墾荒令也交代得很清楚,是開墾荒地,不是無主的耕地,不能演變成強搶官田。”

旁邊知縣周嶙補充道:“關鍵是耕地擱置多年,和荒地已經分不清楚了,農民也不知道,一旦開墾了,我們不給辦地契,他們就大吵大鬧,今年就鬧了幾次了,往縣衙和州衙裡潑糞,簡直讓人忍無可忍!”

陳慶冷冷道:“歷朝歷代都有刁民,官府的弓手、捕快不光抓賊,也要維持秩序,該抓就要抓,該嚴懲就要嚴懲,不能姑息,墾荒令是有原則的,不能成爲某些大戶趁機侵佔土地的藉口。”

李厚之和周嶙滿頭大汗,連忙道:“卑職明白了!”

陳慶又語重心長道:“墾荒令是去年二月推出來的,三月時,陳倉縣就有人開墾無主耕地,當時縣衙審得不嚴,就給他們辦了地契,結果他們轉手就以每畝五貫錢價格賣給了大戶,發現這個漏洞以後,我們又先後頒佈好幾個法令,包括有連續耕種的年限要求,有數量上限要求,還有十年內不能轉讓的要求。

我記得去年六月我特地下了一道命令,就是防止這種侵佔官田,明確產權屬於官府,開墾者十年內免租免稅,各種法令都是健全的,關鍵是要給農民講清楚,如果講清楚了還要鬧事,那就是刁民了。”

李厚之慚愧道:“卑職回去就召集各縣主官,要求他們派人下鄉,把這些法令講清楚。”

第七十九章 背鍋第975章 內探第1346章 離間(中)第六百九十一章 搶麥第1110章 上任第941章 春暖第987章 爭汝(下)第六十五章 裙帶第七章 絕境(上)第五百八十四章 博弈(六)第811章 教訓第1373章 燕山(中)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警報第1288章 任務第四百八十三章 西寧第二十二章 血戰(上)第七百三十二章 天攻第1043章 認慫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收網第1329章 太學第二百八十三章 暴斃第六百三十四章 科舉第五百四十九章 站隊第1087章 升官第801章 轉移第1496章 緊急第三百零二章 長壽第二百零八章 堵門第865章 泉州第1211章 須城(上)第1163章 求援第1464章 訪問第一百一十一章 江截第1036章 官窯第1436章 抓捕第1429章 崩潰第789章 狗性第1314章 火攻第1134章 增兵第1125章 再談第1301章 戰起第1034章 破城第1502章 重歸第八十四章 複賽(上)第六百七十七章 靈州第四百五十八章 分歧第1049章 提議第1007章 太行(上)第1024章 頹勢第1420章 燕客第五百八十八章 博弈(十)第九十一章 房宅第七百一十三章 合兵第四十五章 再戰第1193章 首戰第970章 洛水第二百四十一章 出岔第1137章 詭異第十九章 軍寨第1446章 傳言第1430章 責任第三十九章 備戰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火槍第1395章 營救(上)第1218章 施壓第三百四十一章 重逢第三十三章 任務第七百四十二章 小鎮第1306章 遇襲第三百二十八章 內訌第1154章 衝突(下)第1138章 真相第772章 西河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線索第845章 啓程第1133章 求援第五百五十章 真相第1282章 禁藥第六百七十三章 血盟第三章 排擠第1339章 房產第六章 死士第1506章 大戰第五十八章 勇擔第四百一十七章 遷徙(下)第875章 轉信第866章 澎湖(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泄密第1082章 交換第1331章 歸來第六百一十七章 士氣第二百五十八章 巧遇第811章 教訓第四百八十七章 村落第一百五十三章 咸陽第六百九十七章 兵變(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建軍(下)第1274章 漏網第一百四十八章 泄密第二百四十九章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