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 合兵

bookmark

楊元清做事謹慎,他沒有將亂匪全部趕盡殺絕,而是抓了數十名俘虜去江陵城,這是爲了防止有人污衊他們殺民請功。

江陵知府張舜聽說西軍支援騎兵到來,還剿滅了龍山土匪劉貴,簡直讓他欣喜若狂,親自出城迎接西軍到來。

“原來是楊將軍,太好了!”

張舜沒想到來得居然是楊元清,當初楊元清在江陵駐紮過幾個月,張舜則是江陵通判,他還擔心來得是一個不好打交道的將領,沒想到是楊元清,讓張舜喜出望外。

楊元清抱拳笑道:“張知府,我們好久沒見了!”

“楊將軍到來,荊湖無憂了,快快請進城!”

“稍等一等!”

楊元清一揮手,“帶上來!”

宋軍士兵押上來七八十名土匪,反綁着雙手跪滿一地,個個垂頭喪氣。

“這是劉貴的匪衆,他們昨晚肆虐方城鎮,被我們斬殺五百餘人,這八十人留下來聽候張知府處置。”

張舜咬牙切齒道:“劉貴手下無惡不作,至少有上千無辜百姓死在他們手上,不用審問了,請將軍直接替我處斬!”

楊元清立刻喝令道:“拖下去斬了,人頭示衆!”

數十人嚇得魂飛魄散,磕頭搗地求饒,“將軍饒命啊!我們再也不敢了。”

數百名宋軍士兵如狼似虎一般把他們拖了下去,只片刻,八十名匪衆全部斬首,四周數千百姓頓時爆發出一片歡呼聲。

........

州衙內,楊元清向張舜介紹了陳慶的剿匪支援安排。

“宣撫使這次支援荊湖南路分三個步驟,第一步是強力剿匪,出兵一萬一千人,我是五千騎兵,還有六千水軍很快會從長江過來,第二步是剿匪與春耕並舉,會有種子和耕牛送來,然後宋軍一邊剿匪,一邊保護春耕;第三步就是賑濟,實際上賑濟一直都會有,保證夏收前不出現饑荒,讓百姓至少有口飯吃,當然,賑濟主要由官府施行。”

張舜着實感動,他嘆口氣道:“陳宣撫使的仁義我們心如明鏡,這份恩德荊南官員和百姓都會銘記於心,現在各州各縣都沒有糧食了,饑民遍野,很多老人兒童都瀕臨死亡,太慘了,如果可以,最好先在各州賑濟,我們一定全力配合。”

“饑荒爲何這麼嚴重?”楊元清也有些震驚到了。

“還不是劉光世造的孽,他把各州縣官倉所有的糧食都運走了,一顆米都沒有留下,結果他一投降,這些糧食全部成了朝廷軍隊的戰利品,都統統運走了,加上盜匪橫行,家家戶戶都糧食都搶光,只能靠四處挖野菜度日,可天天吃野菜也不是辦法啊!眼看開春一天天臨近,種子耕牛什麼都沒有,官員們愁死了。”

“荊湖南路的土匪情況如何?”楊元清又問道。

“荊湖南路的土匪基本上都是遊兵散勇,十幾人二十人一夥,但因爲百姓團結,遊兵散勇佔不到便宜,現在也開始向集羣化發展了,已經有五個比較大的匪衆,將軍昨天的剿滅的劉貴就是其中之一,目前還有四支,江陵府一支,嶽州一支,潭州一支,常德府一支,都是佔山爲王,不好圍剿。”

“現在遊兵散勇還有很多嗎?”

“還有很多,簡直多如牛毛。”

楊元清點點頭,“我們宣撫使就是考慮到土匪比較零散,才命我率五千斥候騎兵來荊南剿匪,五千斥候將分成五十個小隊在各地剿匪,爭取用半年的時間肅清匪患。”

“可還有四股大匪患怎麼辦?”

楊元清笑了起來,“府君忘記了嗎?我們還有六千士兵沒有到呢!”

正說着,有衙役跑來,在堂下彙報,“啓稟府君,一支船隊從西來,下來很多士兵,說是川陝西軍。”

楊元清大喜,沒想到巴蜀的西軍來得這麼快。

.........

長江上,兩百艘三千石大船開始緩緩靠岸,六千軍隊在岸上集結,他們便是從巴蜀過來的六千西軍,主將叫做王丹,是一名正將指揮使,他原本就是楊元清的部將,楊元清轉文職後,他調歸鄭平管轄。

也也是鄭平的精明之處,他收到陳慶的飛鷹傳信,告訴他楊元清已率五千騎兵南下江陵,楊元清爲荊南剿匪首領。

鄭平便立刻換了將領,改派楊元清的舊將王丹率領六千人東去。

楊元清和張舜趕到碼頭,王丹上前單膝跪下行一軍禮,“卑職王丹蔘見楊統領!”

楊元清喜出望外,鄭平居然派王丹統軍前來,這就是顧及自己的面子啊!

“原來是王將軍,快快請起!”

王丹起身又道:“啓稟將軍,這次卑職率領六千軍前來剿匪,除此以外,還有十萬石糧食,鄭將軍說,這是宣撫使的安排,十萬石糧食先用來賑災,糧種會後續運來。”

楊元清點點頭問道:“是稻穀還是大米?”

“回稟統領,只有一萬石大米,其他都是稻穀。”

楊元清回頭對張舜道:“開始搭棚子吧!先從江陵城開始賑粥,然後我們會把糧食送到各地方官府手中。”

張舜大喜,“我現在就安排搭賑粥棚子。”

..........

隨着六千軍隊的到來,西軍開始在荊湖南路進行繳費,楊元清將五千斥候騎兵分成一百支小隊,五十人爲一隊,奔赴各地剿匪,與此同時,船隊也開始將賑濟糧食送往各州,楊元清和王丹率五千軍隊來到了監利縣,這裡盤踞着荊湖南路最大的一支土匪約兩千人組成。

一萬大軍奔赴各地,拉開了荊湖南路全面剿匪的大幕。

.........

這天上午,朝廷特使折彥質抵達京兆,受到了陳慶的熱烈歡迎,特使一行三十餘人住進了貴賓驛館。

折彥質也極爲關心西夏滅亡的情況,折家七代人一百多年都出任府州知府,替大宋鎮守邊疆,府州就是今天的榆林府谷縣,北宋的邊疆。

也是因爲金兵入侵,折家才被迫南下,折彥質做夢都想返回府州,哪怕讓他放棄朝廷官職也在所不惜。

大堂上,兩人分賓主落座,折彥質沉吟一下問陳慶道:“宣撫使可有攻打河東的計劃?”

陳慶笑了笑道:“初步預計是明年,但明年什麼時候,還沒有完全定下來。”

“如果要攻打河東,我建議明年宜早不宜遲?”

陳慶一怔,“折公何出此言?”

“我是以私人身份告訴你,明年朝廷要和金兵議和停戰,一旦朝廷和金兵在淮河一線停戰,金國必然會大舉增兵河東,再想奪取河東,難度就大了。”

陳慶微微一笑,“其實難度大並不一定是壞事,很多時候付出越大,收穫也就越多。”

折彥質大爲慚愧,點點頭,“還是宣撫使看得透徹,看得長遠。”

折彥質沉思良久道:“如果明年我來京兆養老,不知宣撫使是否歡迎?”

“折公在朝中出事了嗎?”

折彥質輕輕嘆息一聲,“這些年起起伏伏都和朝廷抗金策略有關,朝廷抗金,我就會被啓用,朝廷綏靖妥協,我就會貶黜,現在朝廷財政出現危機,明年妥協議和可能性極大,我已經有下臺的心理準備。”

“等金國撕毀協議的時候,折公又會東山再起了。”

折彥質搖搖頭,“我累了,已經不想再折騰了。”

陳慶沉默片刻,很誠懇地對摺彥質道:“如果折公願意來京兆,是我陳慶莫大的榮幸!”

=====

【今天很抱歉,手太痛,碼字吃力,只寫了兩章。】

第一百二十四章 戰幕第875章 轉信第1461章 收穫第1349章 效忠第868章 絞殺第一百章 夜訪第1497章 懷柔第五百五十六章 中部第二百二十三章 路襲第四百七十八章 陷城第四百九十六章 構架第七百四十三章 尺度第973章 破洛(中)第八十四章 複賽(上)第1459章 殺異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綁架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偷襲第七百章 決戰(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決戰(下)第1284章 追查第1040章 舉報第一百一十章 泄憤第1117章 漢陽第一百一十八章 鐵籠第五百一十一章 建言第一百九十章 定西第1427章 建議第四百一十三章 燈下第1349章 效忠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遠景第1277章 投資第七十五章 嘴戰第973章 破洛(中)第二百章 調查第1010章 述職第七章 絕境(上)第五百九十章 博弈(十二)第956章 內患第九十七章 賭箭(上)第1141章 誠意第六百一十九章 密道第894章 運轉第二百九十五章 陷營第1095章 寶貝第二百六十五章 壽宴(七)第1016章 選擇第四十六章 援軍第968章 全殲第883章 聲明第一百四十五章 平涼(下)第897章 抓俘第五十九章 任務第1115章 合謀第一百零五章 妥協第1082章 交換第三百零七章 募軍第四百五十三章 升級第985章 夜遇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輪槳第七百一十八章 機密第1173章 病倒第五百三十二章 初攻(上)第1315章 草盡第873章 交易第三百零六章 混撤第三十二章 婚禮第一百八十五章 軍情第四百五十八章 分歧第798章 小女第六百零四章 不利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倭軍第三百二十四章 決戰(上)第936章 異動第七百一十四章 傳聞第901章 搶麥第1456章 奪兵(下)第四百六十章 補牢第968章 全殲第七百二十六章 燭道第一百二十二章 競技(下)第二百五十九章 壽宴(一)第六百九十六章 兵變(上)第1401章 遇盜第九十二章 壽宴第三百四十三章 入夥第六百九十八章 決戰(一)第七十三章 召見第1161章 殺人第805章 京報第六百九十八章 決戰(一)第四百零五章 急訊第一百六十四章 破綻第二百一十二章 火鷂第809章 成功第1135章 平江第1338章 斷念第四百二十九章 通西第三百一十九章 玉沙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家法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