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四章 澠池

bookmark

澠池縣已經不是陝州地界,而是河南府地界,陳慶之所以要拿下澠池縣,是和它重要的地理位置有關,在某種意義上說,澠池縣是崤函古道的真正入口,只有控制了澠池縣,纔算真正打通了崤函古道。

否則,百姓想投奔川陝謀生,僞齊國只需要派一千人守住澠池縣,誰也進不了崤函古道,正是這個緣故,澠池縣便成了陳慶這次陝、虢之戰的最後一個目標。

事實上,陳慶發動這場戰役,一個很重要的目標就是打通崤函古道,讓中原百姓來川陝謀生,大量百姓來川陝,他便可以慢慢恢復陝北和陝中的元氣了。

五萬大軍和一萬頭補給駱駝浩浩蕩蕩殺向澠池縣,在距離澠池縣還二十里,折可求得到了消息。

這個消息讓折可求大吃一驚,他剛剛纔接到完顏兀朮的命令,命令他立刻派一萬軍隊趕去支援函谷關,他還沒有準備出發,陳慶便率領主力大軍向澠池縣殺來了。

居然有五六萬大軍,小小澠池縣哪裡承受得住?

更重要是,這才兩三天,宋軍就攻下函谷關了嗎?孔彥舟一點消息都沒有,估計已經凶多吉少了。

折可求上了縣城,向西面眺望,遠遠的,他隱隱看見了大旗招展,果然是一支大軍向這邊殺來。

幾名大將勸道:“大帥,澠池縣太小,擋不住宋軍雷霆一擊,恐怕我們會全軍覆滅,快撤退回洛陽吧!”

大將們說得沒錯,澠池縣城牆只高兩丈,而且年久失修,城門也破舊,一根攻城槌奮力一擊,城牆就會坍塌,他們根本守不住。

但從澠池撤退,自己又怎麼向完顏兀朮交代?

副將周行武對摺可求道:“陝州失守,責任不在大帥身上,完全是孔彥舟的責任,陝縣在他手中失守,函谷關也才守兩天就守不住了,大帥據理力爭,怎麼也輪不到大帥承擔責任,四王爺的板子打不到大帥身上!”

“我就怕放棄澠池,陳慶大軍又繼續東進怎麼辦?”

“那也沒有辦法,澠池守不住,我們軍隊全軍覆滅,洛陽更危險了,還不如我們撤軍回去死守洛陽,至少兵力還在啊!若軍隊全軍覆滅,四王爺才真的不會饒過大帥。”

一句話驚醒了折可求,自己真的糊塗了,澠池這種破城丟了就丟了,若喪送兩萬大軍,丟了洛陽,完顏兀朮纔不會饒過自己。

他當即立斷道:“傳令,全軍立刻放棄澠池撤退,返回洛陽。”

宋軍主力還有數裡才殺到澠池縣,折可求已經率領兩萬大軍迅速撤離了澠池縣,向洛陽方向疾速奔跑,說他撤退也行,說他逃跑也可以,這個時候他只想保住軍隊,保住自己的實力。

陳慶也沒有想到折可求居然一戰不打就倉惶逃跑了,這可不符合折家死戰不退、決不放棄的風格,看來折可求不僅背叛了大宋,也背叛了折家的傳統。

陳慶當即下令大軍進入澠池縣,五萬大軍浩浩蕩蕩進了縣城,實行戒嚴,不準百姓上街,需要清除隱患後才能恢復正常。

陳慶在衆將簇擁下走上了城頭,查看城防情況。

城頭上,一名統領不解地道:“郡王,澠池縣也並沒有扼斷崤函道,其實百姓夜裡也可以從崤函道通過,應該不會被發現吧!”

陳慶淡淡道:“扼斷通道並不一定要縣城扼斷,只要在必經道路上修一座哨所,一道關卡,那麼誰也別想過去了。”

衆人一陣大笑,這名統領撓撓頭,不好意思嘿嘿笑了一聲。

這時,劉瓊也不好意思道:“郡王,卑職也有點想法,如果我們重建澠池縣,把它建成一座高大堅固,易守難攻的城池,是不是更方便成爲我們橋頭堡?”

陳慶搖搖頭,“敵人殺來,我們退回陝縣就是了,等敵軍退了,我們再奪回來,如果真需要一座堅城,讓敵軍去修建,我們不必費這個心思。”

劉瓊還再說,陳慶一擺手道:“澠池縣不是戰略要地,如果敵軍攻不下陝縣,他們也不會駐軍在澠池縣,他們更有可能是重建新安縣,或者鞏固洛陽城,你不要總盯着一座小城不放,我再說一遍,戰略之城是陝縣,不是澠池縣、靈寶縣、湖城縣之流,只要守住陝縣,我們就守住陝州了。”

劉瓊滿臉羞愧道:“卑職明白了!”

陳慶又回頭對衆將道:“要想獨當一面,關鍵是要有戰略眼光,要懂得抓大放小,孔彥舟爲什麼這麼快就失敗了,根本原因就是他沒有戰略眼光,他明明有兩萬軍隊,他應該集中起來守陝縣,而不應撒鹽一樣,每個小城都駐紮一點,最後被各個擊破。”

衆人躬身道:“卑職謹記郡王教誨!”

陳慶隨即留一千軍隊守澠池縣,又命牛皋率一萬軍隊守陝縣,命令他在崤函古道上修建二十座烽燧,一直到潼關。

在離開陝州前,陳慶頒佈一系列的任命,任命隨軍幕僚傅林爲陝州知州、任命楊公然爲虢州知州,推薦楊楚出任陝縣知縣,推薦王長誼出任澠池縣知縣,其餘州縣官員則交給吏部司任命。

這也是陳慶和內政堂、吏部司的職責分工,他可以直接任命知州,但知州以下官員任命是內政堂和吏部司的職責,陳慶最多可以推薦個別官員,也只能是推薦,他不能向下越權。

同樣,軍職的任命,陳慶也只能任命最高兩級,目前最高兩級是都統制和統制。

統制以下將領的軍職則由都統制和統制任命,比如都統制可以任命統領以下將領,統制可以任命指揮使以下將領,而統領就沒有任命權了。

另外武將除了軍職外,還有武階官,武階官主要關係到武將的俸祿和福利待遇,也極受武將們的關注。

西夏戰役後,陳慶便廢除了宋徽宗時代制訂的三等五十二階武將體系,這種體系太過繁冗,而且文武不對等,很不公平,陳慶在西軍內部恢復北宋早期的武職官體系和勳官體系。

所以西軍內就不叫武階官了,而叫武職官,武職官則是由吏部司根據將領們的資歷和功勞考覈評定,尤其資歷很重要。

目前陳慶的軍職是西軍都元帥,而他的武職官還沒有任命,只有一個天子賜予的階官頭銜,太尉,還有就是靈武郡王的爵位。

而勳官體系主要是針對退伍將士,給他們一個社會地位。

九萬大軍抵達潼關,陳慶再次簽發軍令,升劉瓊和牛皋爲副都統制,升唐騫爲統制,升王鐸爲上軍統制,一般而言,副統制以上的武職官就可以任命爲將軍了。

九萬大軍繼續駐紮在蒲津關,陳慶則乘船返回了京兆府。

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覆滅第一百七十七章 絕路第五百六十七章 初寵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改國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夜報第七百零九章 凱旋(下)第三百四十四章 密謀第五百二十一章 備戰第1374章 燕山(下)第五百八十章 博弈(二)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伏兵第1191章 破裂第904章 府谷第五百七十三章 承諾第820章 試刀第922章 所圖第1369章 大興(三)第807章 鐵雷第六百五十九章 強募第五百三十六章 撲朔第一百八十七章 屠堡第1240章 目標第839章 安慰第776章 介休第二百七十二章 驚夜第1501章 試攻第五百四十章 城下第1514章 韋滅第976章 威壓第811章 教訓第五百六十九章 官司第四百八十三章 西寧第二百七十六章 脅迫第六百七十三章 血盟第二百一十一章 漏洞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負荊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抓俘第四百一十六章 遷徙(上)第781章 船攻第1120章 棘手第六十章 報功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舊城第1201章 理由第1165章 攔街第822章 重兵第五百一十一章 建言第七百章 決戰(三)第五百零六章 逼宮第957章 廷議第五百一十七章 把柄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隱患第924章 試探第1296章 軍議第四百八十四章 鹽爭(上)第1090章 血案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警報第一百七十四章 拔寨第856章 初談第六百八十一章 奪權第957章 廷議第六百五十八章 窘況第876章 輿論第五百三十章 探子第1477章 絕望第三百零一章 漢陽第1405章 事件第1210章 北上第七百二十二章 慘重第1346章 離間(中)第三百二十七章 夷陵(下)第1254章 渡江第四百二十一章 將計第1321章 分財第五百一十章 手諭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警報第815章 交換(下)第844章 剷除第1112章 請教第1432章 報復第四十八章 蔣幹第824章 激戰(上)第二百零七章 豐收第四百二十一章 將計第六十章 報功第1458章 後路第1409章 家醜第五百八十四章 博弈(六)第1256章 卡位第六百九十九章 決戰(二)第1191章 破裂第1050章 震怒第1073章 呂逝第四百八十五章 鹽爭(下)第二百二十章 黑錦第764章 蒲津(上)第956章 內患第七十二章 激辯(下)第四百二十二章 求救第四百五十六章 新年第六百五十五章 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