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章 澎湖(下)

bookmark

旁邊張通笑道:“老賈,王爺很關心大島,甚至想在大島建縣,你可以把你的想法給王爺說說。”

賈倫眼睛一亮,連聲道:“建縣好啊!還必須駐軍,這種海外大島不像陸地,大軍可以一路殺過去,再荒蠻的地方也能佔領,大島孤懸於海外,如果幾百年不管,恐怕就會被別的海外之國佔領。”

陳慶笑問道:“賈先生對開發大島還有什麼好的想法?”

賈倫想了想道:“我最大的一個建議就是選址,大島上有很多河流直接流入海中,這些河流的淡水非常重要,王爺將來開發大島,一定要沿着河流兩岸向縱深推進。”

陳慶點點頭又問道:“島上的土人怎麼解決?”

“島上的傳統土人據我所知比較溫良,他們生活在北部高山中,以山爲地盤,如果王爺只開發平原,不進山,那就不會有衝突。

但大島南面還有另一撥土人,是外來的,從南洋划船過來,是一些個頭很矮小的黑人,他們比較兇悍殘暴,生活在平原森林內,一直找機會殺戮海岸邊的漢人農民,我建議王爺出兵剿滅這支小黑人部落,只有消滅他們,大島才能安全發展。”

陳慶默默點頭,賈倫說的話他記住了。

兩天後,船隊緩緩抵達了澎湖島,南面有一座天然港灣,船隊可以進去停泊,南面同時也是百姓的聚居地,十艘大海船出現在港灣內,消息傳開,百姓們紛紛跑到港灣來看熱鬧,十艘大海船到來,對他們而言確實是比較罕見的事情。

港灣內有一座臨時簡易碼頭,大船靠邊,一隊隊士兵率先下船,遠處觀望的百姓紛紛後退,軍隊到來,讓他們多少有點害怕。

賈倫和張通也下船了,遠處百姓看見他們,頓時又驚由喜,紛紛跑了過來,將他們團團圍住。

這時,親兵和護衛們前後簇擁着陳慶以及趙瓔珞下船了,腳踩在地上,陳慶忽然覺得格外踏實,尤其遭遇了狂風巨浪後,重新踏上土地的感覺竟是那麼美好。

“王爺,這幾人都是本島鄉老。”

張通帶着幾名老者來見陳慶,幾名老者跪下,恭恭敬敬磕頭,“小民參見雍王殿下!”

“各位父老請起!”

陳慶虛託,把幾名老者請起身,爲首老者抱拳笑道:“小人郝溫,就是京兆人,久聞王爺威名了。”

老者說的一口關中口音,聽到鄉音,陳慶也倍感親切,笑問道:“老人家怎麼來到這裡?”

“回稟王爺,金兵第一次攻入關中時,小人就帶着家人逃命,先逃到巴蜀,後來又坐船輾轉到臨安,結果又遇到金兵搜山檢海,小人又帶着家人繼續南逃,逃到泉州才安定下來,後來聽說在澎湖島上種地不用交稅,小人索性又帶着全家來島上生活,已經整整十年了。”

陳慶點點頭,“輾轉幾千裡,算是逃得最遠的難民了,老人家不容易啊!”

“是不容易,但現在安定了十年,真不想走了,剛纔聽張通說,王爺承諾免稅,是這樣嗎?”

幾百雙眼睛都向陳慶望來,這是島上百姓最急切想知道的結果,這段時間,他們可焦躁壞了。

陳慶點點頭,對衆人肅然道:“各位父老鄉親,我可以向大家鄭重承諾,澎湖小島和大島將無限期免稅,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百年。”

岸上數千百姓頓時一片歡呼,旁邊知縣蔡守志卻暗暗心驚,免稅百年是什麼意思?

接下來縣吏張通帶着知縣蔡守志開始挨家挨戶慰問百姓,他們帶來了糧食、種子和農具。

陳慶則在賈倫的引領下,參觀學堂,學堂一共有三名先生,兩百多學生,十幾座高腳大屋組成,主要島上氣候溼熱,雨量充沛,而且會有毒蟲出沒,所以島上的房舍基本上都是高腳屋,幾乎都是用竹子搭建而成,很結實堅韌。

“我們剛開始教學生《百家姓》和《千字文》,學會幾千個字後,就開始學《論語》、《孟子》,還要背誦一些詩詞。”

賈倫是校長,另外兩名先生是他在縣學的學生,他給陳慶介紹情況,“教材都是泉州各縣捐贈的,筆墨紙硯一部分是泉州商人捐贈,一部分是縣裡撥錢購置,桌椅是百姓們砍樹製作,這裡樹木很多,不缺木材。”

“讀了書後,這些孩子有什麼打算呢?”陳慶又問道。

“大部分父母只是希望孩子識字而已,以後不被人欺騙,到了十四五歲以後就要回家幹活了,有很少一部分父母希望孩子繼續讀書,我已經聯繫縣學,讓一部分孩子去縣學讀書,就是食宿開銷要花錢,他們父母可能承擔不起。”

陳慶擺擺手,“想讀書是好事,他們的一切開支都由縣裡負擔。”

“蔡知縣說,他們也拿不出這筆錢,爲什麼要徵稅,就是這個緣故。”

“你不用擔心,泉州的商稅我們和朝廷對半分,會用來補貼駐軍和縣衙,其餘稅賦也是,縣衙會有錢的。”

“那就太感謝王爺了!”

陳慶笑了笑,一指前面,“那就是小鎮嗎?”

“正是小鎮!”

陳慶移步走了過去,所謂小鎮就是一條大約長兩百步的小街,有民居、學堂和十幾家店鋪,主要是雜貨鋪、酒館以及收貨的店鋪。

雜貨鋪有三家,但酒館卻有一家,很小,其他都是收貨店鋪,沒有客棧和妓院,不過駐軍後,這些都會有。

陳慶在一家收貨的店鋪前停下,問道:“這家店鋪收什麼?”

“回稟王爺,主要是魚乾和其他海產品,然後還有木棉。”

“木棉?”

陳慶好奇問道:“這裡還產木棉?”

“島上有木棉,但產量不算大,主要是大島上的木棉樹太多,每年木棉果子成熟的時候,我們都會坐船去大島採摘木棉,然後賣給商人,賺一點零花錢。”

陳慶暗暗點頭,看了除了種植甘蔗以外,木棉也是也不錯經濟作物。

小鎮很短,走出兩百步不到就結束了,這時,陳慶看見一家雜貨鋪內,賈倫的兒子和兒媳正在忙碌的打理貨物。

看起來小店的貨物並不多,這時,蔡知縣和張通回來,蔡知縣嘆了口氣道:“東西帶得太少,島民失望了。”

陳慶想起一事,便對蔡知縣道:“大船上,有兩間船艙內堆滿各種雜物,是四川那邊造反我們繳獲的各種日用品,有用的都取走了,剩下的都是士兵不需要的物品,都是民品,我本打算送給澎湖大島的土人,現在看來也不用送了,伱們拿一艙去分給百姓吧!另一艙留給澎湖大島的百姓。”

蔡知縣大喜,再三感謝,他連忙帶着張通跟隨一名親兵前往大船去搬運物品。

旁邊賈倫臉色很沮喪,兒子在晉江縣開店失敗,欠了一屁股債,纔不得不跟隨自己來澎湖島開雜貨店,王爺把日用雜貨分給島民,他們還賺屁的錢啊!

陳慶看出他的失望,便笑眯眯道:“我馬上要在島上駐紮一千士兵,我建議你兒子改成一家酒樓吧!生意肯定好。”

賈倫眼睛一亮,連忙躬身道:“多謝王爺提醒,小民明白了。”

陳慶很快便巡視了一圈島嶼,其實也沒有什麼好看的,島嶼大部分都是樹林,這時天色已晚,陳慶返回大船休息。

親兵迎上來道:“蔡知縣帶着百姓把一船艙的東西都搬走了,幾個長老留給雍王這個,他們說這叫海神珠。”

親兵把一隻木盒子遞給陳慶,陳慶打開木盒子,裡面竟然是一顆滾圓瑩潤的大珍珠,尺寸宛如一顆荔枝,散發着一層淡淡七彩光暈。

第1110章 上任第三百二十九章 投降第四百九十章 途中第六百七十四章 阻截第五十四章 名額第879章 梳理第三百二十六章 夷陵(上)第六十九章 凱旋第四百七十六章 聯絡第807章 鐵雷第四百五十一章 送信第1345章 離間(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人第1374章 燕山(下)第1170章 請罪第976章 威壓第1297章 警訊第1415章 聚心第1307章 撤退第四百六十五章 兵變第六百二十六章 醉酒第1085章 戰敗第五百九十七章 小祭第二十一章 清剿第四百四十九章 攤牌第1362章 屠陣第五百九十九章 鉅商第二百七十九章 出遊第一百八十三章 周家第1362章 屠陣第839章 安慰第三百九十九章 喜訊第二百九十五章 陷營第1029章 激戰(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奪城第三百八十八章 備戰第1297章 警訊第六百四十章 新人第1264章 夜襲第三百七十六章 改良第二百六十七章 述職第五百七十二章 開業第五百一十八章 心機第一百四十一章 建議第1068章 清剿第三百七十九章 小別第965章 方案第781章 船攻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綁架第1027章 對壘第1387章 剿匪第1286章 解釋第1483章 突襲第814章 交換(上)第891章 新官(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壽宴(七)第1106章 小店第881章 逼官第788章 告發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家法第1492章 變故第1512章 入甕第一百三十一章 險棋(上)第907章 突圍第1033章 威懾第1446章 傳言第1444章 又刺第六百五十章 朝會第1519章 遼探第1207章 解惑第五百八十三章 博弈(五)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解權第二百三十九章 月黑第三百七十四章 重回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調查第四百章 夜襲第1046章 巡河(下)第一百八十一章 接風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招供第三百三十二章 試攻(上)第三百三十五章 暗渡第1092章 獵殺(下)第938章 佯雷第877章 報復第1058章 夜襲第七百一十六章 夜報第1360章 出兵第四百四十四章 官衙第五百三十四章 改任第1160章 北歸第三百三十六章 水門第1374章 燕山(下)第1492章 變故第三百七十二章 激將第二百二十八章 迂迴第七百三十八章 醴泉第1169章 姦情第1070章 棉貴第855章 智言第933章 交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