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 呂憂

王浩很快趕了過來,他聽手下稟報,雍王府外發現了縱火之物,着實嚇了他一跳,雖然現在的防衛刺客很難再有機會,但就怕出現兆頭,就不知道兆頭背後的水有多深。

“啓稟統制,就是這個大包,裡面一半是乾草。”

王浩打開包看了看,他眉頭也皺了起來,如果是要縱火的話,也太隨意了,這包東西就算點燃了,也扔不過府牆啊!太輕了,裡面放一塊磚頭還差不多。

“是什麼樣的人?”王浩問道。

“看起來像文士模樣,長得又高又胖,但顯然不會武藝,也沒有帶兵器,他就在牆外大街上走來走去,不停打量府內,我們想上去盤問一下,他看見我們,調頭就跑,跑進對面巷子裡不見了。”

另一名內衛士兵也道:“我們根本沒想到這人是要縱火,本想追他,但又怕是調虎離山之計。”

王浩又問道:“他進入警戒範圍了嗎?”

兩名內衛士兵搖頭,“沒有!如果進入警戒範圍,城上巡哨就會喝止他了。”

王浩點點頭,看來不是什麼有組織的刺客,只是對雍王心懷不滿的普通人,如果是專業放火,一定會使用火藥箭或者火油箭,遠距離發射,火藥和火油在市場上也能少量買到,拎一包引火之物走上去,只能是普通人。

事實上,就算用火藥箭放火也沒有用,會被巡哨士兵迅速撲滅,而且點燃了小山也對雍王殿下的安全沒有任何影響。

王浩一顆心放下,但他還是喝令道:“要加強戒備,不得有半點大意,就怕是對方故意裝傻,試探我們的外圍防禦!”

這個可能性倒是有,衆內衛士兵一起答應,又各自歸崗,消失在黑暗之中。

陳慶聽完王浩的彙報,他一下子便想到了黃有功,有高又胖,身材倒是挺像,他被自己下令趕出進賢館,是想報復嗎?

陳慶想了想對王浩道:“你明天一早去找審官署的張署令,讓他幫你查一個叫黃有功的人,有可能是這個人。”

“要不今晚卑職連夜搜查,防止他連夜逃走。”

陳慶擺擺手,“不是什麼大問題,他想走就隨便他,不過,如果他還想去放火燒進賢館,那就是他自尋死路。”

“卑職安排人手在進賢館周圍監視。”

“可以!”

就算沒有黃有功,也應該派內衛在進賢館附近監視,畢竟這些求職官員不是普通百姓。

王浩告退走了,這時,呂繡端一盞參茶走了進來。

“又是發現什麼刺客了嗎?”呂繡放下參茶笑問道。

“夫人怎麼知道?”

呂繡笑道:“我瞎猜的,每次看見王統制夜間求見,我就覺得和刺客有關。”

“這次倒不是刺客,可能是一名求職官員,因爲喝花酒被我趕出進賢館,他懷恨在心,便買了一包引火之物想放火,結果被內衛發現,嚇得他扔掉包裹就跑了。”

呂繡搖搖頭笑道:“這個人也是愚蠢,他也不想想,要是那麼容易縱火,我們這裡早就被燒光了。”

“這種小人物不提也罷,你今天見到叔祖了?”

陳慶所說的叔祖便是呂大同,呂大同和呂青山同歲,都比呂頤浩整整小十歲,其中呂大同是呂頤浩的胞弟,而呂青山和他們是同父異母。

陳慶並不喜歡呂大同,主要是呂大同做事缺乏原則,他對幼子呂絞的無底線溺愛,養出一個禍害,並拖累了整個呂家,導致了呂頤浩第二次被罷相。

不過陳慶還是看在呂頤浩的面子上,任命他出任坊州知事,但他的妻兒必須留在京兆,不能隨他同去坊州,陳慶擔心呂絞又在坊州禍害百姓。

呂繡點點頭,“我就和他說了兩句,他想找夫君表表忠誠,被我一口回絕,我告訴他,忠誠是做出來的,不是嘴上說出來的,善待百姓就是對夫君最大的忠誠。”

“說得好!”陳慶由衷讚道。

“但他有點不高興。”

呂繡嘆口氣道:“他其實是想把妻兒帶在身邊,夫君覺得可能嗎?”

陳慶搖搖頭道:“其實我沒有想到他兒子呂絞的事情,我是接到的祖父的信,祖父說,呂絞本性難移,必須留在京兆,並要派人監視他,他還說”

шωш☢ Tтka n☢ ¢ ○

陳慶猶豫一下,沒有說下去,呂繡追問道:“祖父還說什麼?”

“沒什麼,今天劉醫師看了瓔珞後怎麼說?”陳慶岔開了話題。

“說瓔珞一切良好,不用保胎。”

呂繡見丈夫不肯說,只得苦笑道:“夫君有時間多關心一下阿櫻吧!瓔珞懷孕對她影響很大。”

“我知道!”

呂繡停了一下,問道:“祖父是不是讓夫君除掉呂絞?”

陳慶從抽屜裡取出一封信遞給呂繡,“這是伱祖父寫給我的信。”

呂繡打開信看了一遍,輕輕嘆口氣道:“夫君打算怎麼辦?”

陳慶沉吟一下道:“我已經派內衛監視他。”

呂繡低聲道:“祖父的一定是反覆考慮才做出的決定,若真有那一天,夫君儘管放手去做。”

陳慶淡淡道:“我知道,我希望不會有那一天。” WWW ◆ttκд n ◆C ○

呂繡裡離開書房回自己房間去了。

陳慶負手走到窗前,望着下方波光粼粼的湖水,他還在回想呂頤浩信中最後一句話,‘此子惡性難改,必爲呂氏大患,需留在京兆嚴加監管,若其再犯惡行,孫婿可借他人之手殺之,一切後果由我承擔。’

呂頤浩爲了家族的安危,已經不惜要殺掉呂絞了。

在攻下太原府後,陳慶便暫時停止了北攻,他需要時間消化河東路南部和中部,一年過去,河東路的官場已經穩定,河東路尚書行臺運轉正常,從明年開始,河東路將開始正常的納稅,攻打河東路北部的時機也漸漸成熟了。

恰好在此時,金國即將發動對蒙兀部落的攻勢,而大同府北部的草原也將是重要戰場,根據大同府傳來的情報,大同府的兩萬金兵已經在磨刀霍霍,準備北征草原。

但河東路北部並不止兩萬金兵,還有三萬協從軍,這三萬協從軍是由一萬契丹人軍隊,一萬漢人軍隊和一萬党項人軍隊組成。

其中一萬漢人協從軍駐紮在太原府北部的忻州和憲州,赤塘關就是由他們把守,而一萬契丹軍駐紮代州和應州,另外一萬党項軍駐紮在嵐州和府州。

所以陳慶軍隊想奪取大同府也不是那麼容易,得先殲滅這三萬軍隊。

大同府是遼國的西京,遼國在這裡經略百年,大同府頗爲繁華,漢人、契丹人、奚人、女真人、蒙兀人、羌人、回鶻人以及從遙遠西方過來的粟特人等等,各個民族混居在這裡,人口近二十萬,一直便是遼國乃至金國的軍事重鎮。

當然,這裡的漢人和燕京府的漢人一樣,已經遼國化了,現在又成爲金國的臣民,對大宋已經沒有了當年的故國之情。

也正是這個緣故,西軍想在這裡打探情報很難,京兆情報司設在大同城的情報點,是一個粟特人開的商鋪。

第960章 防爆第1443章 補給第二百二十八章 迂迴第1292章 押司第1111章 默契第三百五十四章 佈置第三十五章 奪關第七百二十七章 壽宴第八十五章 複賽(下)第1266章 牛山第五百二十九章 北關第二百二十四章 後悔第1487章 大定第1011章 定罪第1207章 解惑第四百三十八章 銀礦第二百八十一章 出事第1103章 出路第五百七十六章 聚兵第1472章 順藤第八十九章 新將第五百三十五章 膚施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國策第一百四十八章 泄密第1501章 試攻第五十五章 考試第892章 新官(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提醒第十九章 軍寨第五百五十四章 戰機第1066章 澄清第1421章 刺殺第1326章 挖人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平壤第1293章 識破第1342章 工部第四十三章 火攻第五百六十二章 雙擊第1325章 濟助第六百一十八章 決戰(上)第1037章 清理第四百三十六章 接手第1302章 搶關第六百一十三章 攔截第二百八十九章 初戰(中)第1423章 棘手第三百二十章 救援第979章 火攻第二百二十八章 迂迴第1109章 求情第三百三十五章 暗渡第945章 孟州第二百五十六章 微變第761章 平陽第三百五十一章 調查第二百九十四章 內應第三百三十四章 明計第三百三十九章 仙圖第1209章 夜追第964章 反間第二十七章 神槍第1155章 草谷第861章 行刺第921章 加入第1106章 小店第871章 狡兔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應第二百一十二章 火鷂第878章 溯源第二百九十三章 雙戰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蒸氣第1093章 處理第五百六十七章 初寵第二百四十八章 換策第三百五十五章 苦惱第六十六章 特使第六百二十一章 重用第二百九十一章 兵變第1101章 信心第1174章 小梅第二百九十一章 兵變第四百六十三章 收割第1231章 意外第1159章 察訪第983章 襄陽(下)第六十五章 裙帶第二百一十五章 復仇第1153章 衝突(上)第1495章 遷徙第1031章 虛兵第1384章 醜聞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報警第1289章 線索第四百八十四章 鹽爭(上)第805章 京報第二百六十二章 壽宴(四)第866章 澎湖(上)第1041章 小鞋第1266章 牛山第1344章 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