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章 意外

bookmark

唐騫率領一萬騎兵一路疾奔,終於在次日下午抵達了大同城,距離城池還有十幾裡,東面的一座高山上忽然冒起滾滾濃煙,這是大同城的烽燧,敵軍已經發現了他們。

唐騫原本還想趁敵軍城門未關,一鼓作氣搶入城內,現在看來是他想多了,大同城的防禦十分完善,不給他們突襲的機會。

山頂上滾滾燃燒的烽煙讓唐騫心中着實有些懊悔,早知道這樣就不實施突襲了,晚上進行偷襲,趁夜晚奪取大同城。

但現在一切都晚了,對方發現了他們,必然關閉城門,加強防範。

距離城池還有兩裡,唐騫叫停了軍隊,他催馬衝上一座小山丘,眺望兩裡外的大同城,大同城曾是遼國西京,政治地位重要,城池修建規模宏大,周長至少在四十里以上,城牆高約兩丈五尺,全部用大青磚砌成,堅固高大,一座座城樓氣勢恢宏。

唐騫不愧是斥候出身,目光十分犀利,他發現正南城門在微微晃動,這麼厚重的城門晃動,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對方在用巨石堵城門。

但這種堵城門並沒有半點意義,大同城可是有九座城門,除了四座正城門外,南北東西還各有一座副門,另外,南面還有一座水門。

唐騫又望向城頭,城頭上忽然出現了不少士兵,但也並不多,大概幾千人左右,唐騫基本上可以判斷,城內守軍大概在四五千人左右。

他看了看天色,夕陽西下,晚霞佈滿了天空,已經黃昏時分了,唐騫隨即令道:“就地休息,天黑行動!”

大同城內並非沒有軍隊,還有五千契丹協從軍留下鎮守,主將叫做耶律次保,原本是西京留守副將,率軍投降金國後,被封爲萬夫長,大同府兵馬指揮使。

但他的兵馬指揮使只能指揮五千契丹協從軍,還必須聽令於西路軍都督完顏喝離撒。

此時,他已經知道宋軍十萬大軍北上的消息,也派人去通知了完顏喝離撒。

只是他怎麼也沒有想到宋軍會來得這麼快,當城外山頂上的烽燧燃起,耶律次保都呆住了,他立刻命令用巨石堵城。

當然,大同城有那麼多城門,他不可能全部用巨石去堵,他們也沒有那麼多巨石,他最多隻能堵兩座城門,一座南城門和一座北城門,其他幾座城門他就不管了,這實際上就是有點自欺欺人。

但對於耶律次保這種官場老油條就不一樣了,他知道很多事情其實就是一個態度問題,結果不重要,關鍵是做還是沒有做,如果做了,守城失守不是你的問題,如果你沒做,那麼失守城門的責任就重大了。

就在唐騫眺望城池的同一時刻,耶律次保也在注視遠處官道,他隱隱看見了宋軍騎兵的身影,但被一座小土丘擋住了。

“萬夫長,好像對方沒有十萬大軍啊!”大同知府蕭懷盛小聲道。

耶律次保當然知道對方沒有十萬人,若有十萬人,一座小小的土丘哪裡擋得住?

“大概有一萬人左右,是宋軍的先鋒,我們要當心對方夜間攻城。”

沉吟一下,耶律次保又道:“蕭知府,今天晚上最好不要休息了,做好隨時撤退的準備。”

“啊!城池會失守嗎?”蕭懷盛大吃一驚。

耶律次保看了他一眼,“我們只有五千士兵,要守住四十里的城牆太不容易了,何況對方也有今晚一次機會,他們必然會全力以赴,當然,我也會全力以赴防禦,只是我們得居安思危啊!”

“我明白了,我會做好準備!”

夜幕很快降臨,唐騫兵分兩路,他命七千騎兵聚集在城牆的水城門附近,一起向城頭放箭,另外三千人則悄然埋伏在西城小副門外,距離城門只有兩三百步。

唐騫之所以把突破點放在西城副門,是因爲他發現西城上的守軍最少,這就說明敵軍並不重視西城,不重視的地方自然也不會用巨石堵城門,堵住的城門一定是南城和北城,這兩處的敵軍最多,都在千人以上,最多再把東西正門堵了,但副門一定不會堵。

另外還有重要的一點,根據情報,南北城門有甕城,東西城門則沒有。

耶律次保同樣也誤判了宋軍,他見宋軍都聚集在水城門附近,便認定宋軍準備從水城門突破,他爲此在水城門上方和城內部署了一千五百士兵。

這樣一來,他的兵力就捉襟見肘了,東西兩座十里長的城頭,只各部署了四百名士兵。

城下,宋軍箭矢如雨,密集如雨點般的火藥箭和狼牙箭射向城頭,壓得契丹軍士兵擡不起頭。

南面的大同水河面上,兩艘中型船隻正緩緩向護城河駛來,耶律次保看得清楚,大喊道:“對方攻打水城門的船隻來了,全軍準備反擊!”

數千士兵都緊張起來,劍拔弩張,準備和宋軍士兵決一死戰

西城副門外護城河上,一隻黑色的大木盆向城門下無聲無息漂流而來,木盆內放着一隻鐵火雷,這隻鐵火雷外型像一個大冬瓜,重量在五十斤左右。

這種鐵火雷在火器營叫做鐵狗,填了三十斤火藥,爆炸威力相當於從前五百斤火藥的箱式木火雷。

雖然陳慶讓唐騫使用鐵犀牛,但唐騫見識過鐵狗的威力,炸城門足夠了,如果使用鐵犀牛,極可能會把整個城牆炸塌,一旦女真騎兵殺回來,他們將同樣守不住大同城。

這就是大將者的變通,他們在戰略上要嚴格執行陳慶的命令,比如開春後再攻打大同城,但在具體的戰術上,必須要根據情況靈活處理,不能死板。

陳慶給他兩百五十斤的鐵犀牛,並非讓他一定使用,陳慶給他的命令是必須拿下城池,爲了防止爆炸力不夠,所以才把鐵犀牛給他,這只是保底的手段,而絕不是必用的手段。

唐騫也心領神會,根據他的經驗,五十斤的鐵狗足夠了。

三名斥候士兵推着大木盆到了吊橋下,他們一躍上岸,迅速將木盆拖上岸,木盆是長方形,將木盆緊靠在城門上,又用一根木棍頂住木盤,三人這才小心翼翼將鐵火雷擱置在木盆上。

“那邊有人埋伏!”城頭上忽然有人大喊。

埋伏在城外兩百步外的三千宋軍被城頭上的守軍發現了,城頭上一片混亂,‘當!當!當!當!’急促的警鐘敲響。

與此同時,三名宋軍點燃了火繩,一縱身向水中跳去,也立刻被城頭上發現。

“城下也有人,射箭!”

城頭上亂箭齊發,但三名宋軍斥候躲在吊橋下面,靜靜地等候着爆炸的來臨。

三千士兵索性起身向城門奔來,既然被發現,他們也不再埋伏,但剛跑了五十步,只聽見驚天動地一聲爆炸聲。

“轟!”

火光迸射,巨大的衝擊波將城門炸得粉碎,木屑橫飛,濃煙瀰漫,城頭上的數十名契丹士兵基本都被震暈死過去。

三千宋軍士兵吶喊迅速奔跑,他們搭上木板,奔過了護城河,揮舞長矛和戰刀洶涌衝進了城內。

第六百三十四章 科舉第871章 狡兔第五百零八章 急令第915章 穩定第954章 解決第一百八十六章 夜襲第三百七十六章 改良第1383章 述職第六百七十七章 靈州第1042章 配合第1244章 棋子第820章 試刀第五百六十四章 妥協第1335章 遠景第1304章 改局第四百九十六章 構架第1377章 告狀第六百零八章 陷阱第850章 懷舊第七章 絕境(上)第1012章 勸說第三百九十一章 提議第七百二十四章 陝縣第1117章 漢陽第四十七章 攻心第七百一十七章 會盟第1221章 突變第1239章 態度第六百九十一章 搶麥第1123章 廷議(下)第980章 城破第842章 內訌第777章 方案第四百一十五章 復相第1210章 北上第六百七十九章 巷戰第五百五十七章 金鎖(上)第五百六十四章 妥協第1412章 寒心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遺城第七百三十八章 醴泉第三百一十八章 江陵(下)第1133章 求援第七十三章 召見第945章 孟州第三百零六章 混撤第一百四十四章 平涼(中)第三百三十四章 明計第1136章 無疑第864章 離去第五百五十一章 鑄錢第785章 躊躇第973章 破洛(中)第861章 行刺第七百章 決戰(三)第七百章 決戰(三)第1401章 遇盜第755章 困獸(上)第1325章 濟助第880章 架空第六十二章 磨刀第969章 圍城第三百零五章 瘟疫第833章 夜動第四百四十六章 契機第1091章 獵殺(上)第1501章 試攻第1147章 布店第842章 內訌第883章 聲明第七百四十五章 時機第六百零一章 渡河第1126章 組建第1183章 調任第五百八十九章 博弈(十一)第812章 奇貨第1373章 燕山(中)第1441章 錯過第三百四十八章 破相第四百二十九章 通西第758章 絕望第三百二十二章 壓力第四百一十二章 算命第一百九十六章 新官第七百三十六章 防禦第五百一十六章 切斷第七百四十七章 貨郎第六百零九章 斷後第1029章 激戰(下)第870章 促和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談判第841章 審訊第二百八十四章 華容第1479章 兵變第五百八十三章 博弈(五)第849章 報館第757章 困獸(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回陝第三百九十五章 意外第822章 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