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顧莞琪,蕭詡心裡有些愧疚,當着孩子們的面不便多說,索性扯開話題:“阿寧,你今日下榻走動,感覺如何?”
顧莞寧隨口笑道:“走了十幾步。再有十日半月,行走便無礙了。”
蕭詡目中閃過喜悅,仔細打量顧莞寧一眼,見她面色紅潤目中滿是神采,心裡頗爲高興,立刻道:“我這就讓禮部挑選吉日,爲你舉行冊立皇后之禮。”
顧莞寧也未矯情推辭,點點頭道:“也好。”
只有經過冊立大典,她才能真正執掌鳳印,入主椒房殿。也才能真正成爲後宮之主。
宮變之後,蕭詡大動干戈,清除了王皇后在宮中的黨羽。不過,宮中人多心思多,稍微有個風吹草動,消息便會傳到宮外。
她暗中部署查探幾個月,已經列出了一長串需要“清理”的名單。
待她正式掌鳳印,也該是好好整頓後宮之時了。
……
半個月之後,皇后冊立大典在宮中舉行。
相比新帝登基,皇后冊立之禮要簡單多了。不過,也得進太廟,祭拜先祖,昭告天下。
顧莞寧穿着正紅色的鳳服,戴着鳳冠,膚白勝雪,烏髮如雲,黑眸紅脣,豔光灼灼。猶如一朵盛放的牡丹,國色天香,風姿奪人。
她和穿着龍袍的蕭詡並肩而立,氣勢絲毫不落下風。
這一對年輕恩愛的帝后,毫無避諱地在人前攜手,時而對視一笑,旁若無人。
先帝嬪妃大多告病靜養,無人來觀禮。新帝的四位嬪妃,顧莞琪也告病不出。另外三個不肯放過能見新帝的機會,特意前來觀禮。
然後,三個年輕的妃嬪都被帝后攜手相視而笑的畫面酸到了,心中不由得生出茫然無措的失落。
天子的眼中,除了他的皇后,再無別人。
她們的年輕美貌,根本未引來天子的關注,哪怕是輕飄飄的一瞥都沒有。
她們真的能從顧皇后的手中,奪來天子的寵愛嗎?
有可能嗎?
……
魏王世子夫婦和韓王世子夫婦今日一同前來觀禮。
傅妍和林茹雪照例並肩而立,兩人看着身着鳳服頭戴鳳冠的顧莞寧,心中俱都涌起濃濃的豔羨。
沒有嫉恨。
因爲此時的她們,再無資格嫉恨顧莞寧。
地位相近的時候,還有嫉恨攀比的心思。當蕭詡登上帝位顧莞寧穿上鳳服的那一刻,她們便只有低頭跪拜的份。
先帝苦心留下遺旨,挑了四個家世出衆美貌多才的嬪妃進宮。衆人都以爲性情強硬的顧莞寧會大鬧一場,不準四妃進宮,讓天子顏面無光進而夫妻心生隔閡。
沒想到,顧莞寧的做法恰恰相反。主動下旨讓四妃進宮,落了一個賢惠容人的皇后名聲。
事實上,蕭詡從未去過任何嬪妃的寢宮。甚至因心中愧疚之故,對顧莞寧愈發寵愛順從。
這纔是得了面子又得了裡子啊!
傅妍心中滋味尤其複雜。這幾年,她一直沒有身孕。魏王世子倒未說什麼,魏王妃心中卻頗有些不滿,在她面前暗示了幾回。
傅妍無奈之下,只得主動爲魏王世子納了兩個美妾。其中一個,是在元佑帝喪期之前懷的身孕,已經快臨盆了。
林茹雪沒有子嗣的困擾,不過,夫妻幾年,早沒了新婚時的熱乎勁。韓王世子身邊也有幾朵“解語花”。
這也是司空見慣的事,沒人會覺得詫異。
而年輕的天子,在皇后養傷期間,從不親近任何嬪妃……大有要爲顧莞寧守身如玉的架勢。怎能不讓人心生羨慕?
“堂嫂,”林茹雪輕聲說道:“冊立禮成,我們也該去給皇后娘娘道喜了。”
傅妍回過神來,打起精神點了點頭:“好!”
……
顧莞寧坐在椒房殿的鳳椅上,蕭詡坐在她的左側。閔太后則坐在顧莞寧的右側。
今日是皇后冊立大禮,顧莞寧也是今日當之無愧的主角。閔太后本就不是愛出風頭的人,心甘情願地坐了次位。
今日前來觀禮的皇室宗親,一一上前行禮道賀。
傅妍林茹雪身爲世子妃,隨在各自的婆婆身後。
論輩分,魏王妃韓王妃是長輩。不過,論地位,自是高居鳳位的顧莞寧爲尊。也因此,魏王妃韓王妃一起躬身行了禮:“見過皇后娘娘。”
顧莞寧微微一笑:“四嬸六嬸不必多禮。兩位弟妹也平身。”
四人謝了恩典,才各自起身。
之後宮中賜宴,魏王妃韓王妃陪着閔太后坐了一席,傅妍林茹雪則陪顧莞寧坐了一席。傅玉三人,也自動自發地坐在一起。
傅妍目光微微一轉,笑着說道:“娘娘今日容光煥發,想來身子是已經大好了。”
“娘娘福澤恩厚,當日代皇上受了重傷,養了三個多月便能下榻走動。可見是有上蒼庇護。”林茹雪含笑接了話茬。
顧莞寧淡淡一笑:“好在本宮撐了過來。不然,何來今日?豈不是白白便宜了別人。”
這話茬可就不好接了。
傅妍有堂妹進宮爲妃,不便多言。
林茹雪沒有這一層瓜葛,說話便坦然得多了:“若不是皇祖父遺旨選定了四妃,皇上絕不會隨意選妃。便是有她們在宮中,皇上也未多看她們一眼。皇上待娘娘情深至此,實在是娘娘的福氣。”
顧莞寧神色未見動容,依舊平靜自若:“弟妹這般盛讚皇上,皇上聽了,心中必會覺得欣慰。”
很顯然,皇后娘娘並不喜歡這個話題。
林茹雪十分識趣,很快便扯開話題:“娘娘自今日起,就要移居椒房殿,執掌鳳印。不知宮務是否也一併接手?”
自元佑帝死後,宮務一直由閔太后打理。如今顧莞寧做了皇后,可會立刻執掌宮務?閔太后會否心甘情願地將掌宮之權移交到閔太后手中?
宮中的動靜,和朝堂息息相關。身爲皇室中人,對宮中的一舉一動格外關注,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傅妍目光一閃,語氣中滿是關切之意:“宮務繁瑣,最耗精力。娘娘鳳體尚未痊癒,應該靜養一年半載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