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形勢不妙

“山賊退了?”直到此時,村民們才如夢方醒的看着空空如也的山路大聲呼叫起來。

一些瘋狂的村民早已殺紅了眼,見殺賊退去,竟然不顧一切便衝了出去,緊追不捨。

“不要追擊,快回來。”

聽到林東的吼聲,那些村民纔不情不願的停下追擊的腳步。

“贏了,贏了……”

隨着叫喊聲一聲高過一聲,林東的名字第一次在村民中傳了開來。

“林東,爺爺果然沒看錯你……”族長摸着那幾根稀疏的鬍鬚點頭說道。

哼,剛纔你可不是這麼說的,林東心中暗自腹誹。口中卻沒說什麼,只是艱難的擺了擺手。

站了這麼久,林東早已體力不支,眼見山賊退卻,一口氣鬆懈,身子一軟,緩緩倒下。

當他再次醒來之際,已經日落半山,母親正坐在牀前抹着眼淚。

“娘,你怎麼了?”林東用力撐起身子,虛弱的道。

“東兒,你醒了……”

“我沒事,外面情況怎麼樣了?”林東揉了揉眼睛問。

山賊已經退了,不過族長說,這夥山賊還在山下不肯離開只怕輕易不會放棄。

林東微微點頭,他心中清楚,這些山賊沒討到好處,只怕不會善罷甘休,固守不是長遠之計,最好的辦法就是立刻報告官府,讓官府派兵圍剿。

不過,這個方案很快就自己否決。

經過這麼長時間的休息,腦海中那些記憶碎片也終於被他整理了出來。

按照這些記憶來看,今年的確是明朝崇禎七年,此時的大明內憂外患。

從崇禎元年開始的大規模民變起,明軍就與流寇之間你來我往,刀光劍影,打的不亦樂乎。雖然明軍始終保持着對流寇的實力優勢,流寇卻沒有被剿滅,反而到了崇禎七年,流寇有被欲剿欲強的趨勢。究其原因,是因爲各省總兵只能負責各省區域內的流寇。

而流寇之所以叫流寇,就體現在一個流字,跨省作戰極爲熟練,頗有游擊戰之風,期間還要帶走路上遇到的良民,導致流寇實力越來越強,整個西北和中原一片混亂,北方几省流寇作亂始終無法肅清。

直到後來崇禎皇帝放權,任命陳奇瑜出任剿匪總司令,全權負責剿滅流寇,這個官職管轄流寇經常出沒的五個省,包括山西、陝西、河南、湖廣、四川,所以權利極大。

陳奇瑜此人是進士出身,典型的文人(這點很重要,在明朝爲了防止武將造反,都是文官統兵,武將負責實施。),而且即便在當時,此前他的名聲也是很小的,看起來有些不靠譜,不過此人的本事卻相當大。

《明史》記載,崇禎五年,其巡撫延綏,擒卻頭目百七十七人,六年,延水流域羣盜盡滅。請注意,擒拿的頭目就一百七十多人,那時他手上的兵不過兩千人。

當時,明軍對流寇保持優勢,又有這樣的猛人負責全面剿寇,很多人認爲,流寇的日子差不多到頭了,而事情開始的發展也是朝着這個方向來的。

陳奇瑜一上任,就四面出擊,打的流寇鬼哭狼嚎,湖廣一時大盜幾盡。而他對流寇的作戰也不是隨意爲之,頗有一套系統,逐漸的將流寇的主力攆到了一個地方,力圖圍而殲之。

這個地方就是這次圍剿的主戰地—車廂峽。車廂峽位於今天陝西平利縣內,長四十餘里,四面山石陡峭,中間通道極爲狹窄,易入難出。

說白了,就是前後山口一堵,甭管兵力有多精銳,裝備有多齊全,都是死的份。而當時流寇的主力部隊七八萬人就來到了這個絕地,結果可想而知。

明軍將山口一封,站在山上又是往下扔石頭,又是往下扔火把,僵持了幾十天,流寇死者過半,活着的更慘,人無糧,馬無草,弓箭盡失,偏偏又下了二十天雨,可謂是十死無生,此刻只要明軍發起進攻,大功即可告成。

而日後明朝的掘墓人李自成就在裡面。就在這畢其功於一役的時刻,流寇過來請降了,笑話,折騰了這麼多年,現在好不容易把你們全圍住了,投降?早幹嘛去了。即便是一般人,估計也不會同意其投降,但陳奇瑜同意了。

三萬六千餘流寇因此假降逃脫,大錯就此鑄成。這些人可不是剛剛反叛的農民,而是長年與官軍鬥爭殘存的精銳,經此艱苦考驗,已有趨向職業化軍隊的水準,華麗的完成了由寇到軍的轉變,原來一直被官兵追着打,現在基本可以和官兵對着打。

可惜官兵基本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以爲只是一次普通的失利罷了,原來怎麼打,現在還怎麼打。

不久惡果顯現,陝北悍將賀人龍被李自成擊潰圍困,猛將曹文詔戰鬥中被逼揮刀自盡,洪承疇,左良玉等名將畏敵不戰。

僅僅第二年,明朝中都鳳陽失陷,連朱元璋祖墳也被農民軍刨了。至此,明朝再也沒有機會,也沒有能力將農民軍全部剿滅。

雖然目前來說,明軍對農民軍還有優勢,但是國內大規模的戰爭消耗錢糧無數,財政已經面臨破產的窘境。

加上目前正處在小冰河期,天氣異常,糧食欠收,連年自然災害不斷,導致國庫空虛。

官府爲了應對北方的戰事,不顧百姓疾苦,不但不對農民百姓減稅,還隨意增加各種名目的賦稅,橫徵暴斂,搞得民不聊生,百姓流離失所,紛亂四起。

此時的明朝軍隊早已成了一羣只知道搞錢的惡吏,對付老百姓手段一套一套的,叫他們以命相搏對付山賊根本想都別想。

同時明朝朱家的皇子皇孫也越來越多,國家很大一部分錢都落入了這些皇親國戚手中,又由於崇禎皇帝好大喜功,被人一通忽悠,大筆一揮,免除了商業賦稅,這就讓朝廷的收入雪上加霜。

這樣以來,朝廷賦稅全部落在了農民的身上,朝廷只能通過不斷增加稅收來維持戰爭支出,弄得老百姓苦不堪言。

而那些用大量銀子堆出來軍隊此時早已腐朽不堪,幾十萬的軍隊,真正有戰鬥力的不過是將領花大價錢培養起來的家丁。

明朝開國時期,在軍隊主要實行的是衛所制度,以軍屯作爲軍隊後勤糧草來源,又用開中法鼓勵商人運糧到邊境或者就地形成了“商屯”,保證了邊關軍隊的糧食來源。

但是問題來了,封建王朝永遠擺脫不了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土地兼併,而在明朝不僅僅是大地主兼併自耕農,兼併土地的還有親王郡王,軍事勳貴,以及我們的這些邊關將領。

各級衛所軍官也像大地主豪強一般瘋狂的兼併屬於軍屯的土地,到明英宗正統年間的時候,就已經有邊將“廣置屯田,私役屯軍”,到了景泰時期就是“守城守關軍士,多無田地耕種”,到了弘治時期就已經“屯田有名無實”了。

各級衛所軍官利用職務之便,侵佔軍屯土地,私役士兵,同時和商人勾結,買賣商品,通過這一系列手段積累了大量財富,爲他們私人蓄積家丁提供了充分的經濟基礎。

大致在明朝中葉出現了武將私蓄家丁的狀況,從明孝宗弘治年間開始,在短短几十年間就成爲了明朝邊關防守的主力,在戰場上發揮出了極其巨大的作用。

可隨着文武官員的貪慾無休止的上升,家丁的數量也漸漸減少,加上軍隊內部矛盾的不斷演變,軍隊早已沒有什麼戰鬥力。叫他們欺負一下老百姓還行,叫他們上戰場,還是算了,畢竟還是活着比較舒服。

至於衛所軍,更加指望不上。由於軍官大貪婪,到了崇禎朝時期,衛所軍戶的生活水平直線下降,他們負擔不起家屬的衣着裝備,家庭收穫的糧米連吃都不夠。

有的軍戶甚至衣不蔽體,有病無藥可衣、沒錢治病。除此之外,衛所軍的軍屯土地還遭受到諸侯王和貴族的侵佔,這也使得衛所軍的收入大大的降低。

諸侯王以及貴族利用自己的權勢地位,隨意的威逼役使衛所軍戶,衛所軍戶世世代代甚至成爲了他們的專有奴僕。

衛所軍戶不在屯田,甚至充當了諸侯王、大貴族的勞工。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衛所軍戶出現了大面積逃亡的現象。

有的軍戶成爲了工人與小商販,有的秘密逃回原籍,有的直接公開離伍。

就這樣,到大明開國僅僅七十年後,明英宗正統三年(公元1438年),衛所軍戶的逃亡數量竟然就已經超越了一百二十萬。

這樣的數量,基本上佔全國軍數的一半了。有的衛所僅僅只剩下了一個人!逃亡現象異常的嚴重,就更談不上有什麼戰鬥力了。

以目前的形勢,就算官府想要剿滅山賊,只怕也有心無力。

第七十四章 一石二鳥第二百四十七章 最後一天第一百八十三章 爲我着甲第二百三十一章 兌換黃銅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盜來襲三第五十章 鳳陽之戰 四第十九章 抓了一個,跑了一個第二百一十章 那是我們的軍隊第一百六十九章 軍議第二百三十九章 守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女子來訪第六十三章 鳳陽之戰十七第一百章 請求參訓第二章 我怎麼這麼倒黴第四章 形勢不妙第三百一十六章 立君之爭第五十章 鳳陽之戰 四第一百一十一章 萬事俱備(求收藏,求推薦)第七十章 賞與罰第三百章 戰嶽託第一百零三章 懲治惡霸一第二百六十四章 追擊第三百二十二章 取揚州第二百一十八章收穫頗豐第二百章 組建騎兵第六十二章 鳳陽之戰十六第八十六章 埋伏第十九章 抓了一個,跑了一個第二百二十八章 京城來信第一百三十八章 試炮(求個收藏和推薦!)第四十一章 請喝花酒第二百四十七章 最後一天第一百八十七章 大敗第四十六章 程三的手段第一百四十九章 闖賊現第二十五章 擔任糧長第二百四十九章 驚退第一百五十八章 深夜訪客第一百五十三章 纏鬥第三百一十二章 大潰第二百九十章 援軍趕到第一百九十三章 步兵交鋒第四十章 佈置第三十章 有錢能使鬼推磨第四十九章 鳳陽之戰 三第八十七章 挨餓受凍第一百九十一章 偵察隊長第一百三十二章 入學條件第二百六十九章 各施手段第一百八十八章 家園第二百二十九章 立國第一百二十章 海盜來襲九第二百七十六章 培訓炮兵第二百三十四章 設伏第二百二十章 米尼槍第二百六十七章 烏龍第二百九十八章 分割第五十六章 鳳陽之戰十第二百六十七章 烏龍第二百五十二章 混戰第二百五十二章 混戰第二百四十三章 受辱第二百零二章 比試第一百一十一章 萬事俱備(求收藏,求推薦)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謀而合第一百七十八章 勸諫第四十四章 才藝比試 一第八十四章 公堂對峙第二百三十四章 設伏第八十四章 公堂對峙第五十六章 鳳陽之戰十第四十三章 被算計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錦衣衛千戶第二百一十一章 進城第八十二章 揚眉吐氣第二百一十九章 建議第八十四章 公堂對峙第三百一十一章 陣斬嶽託第一百九十章 騎兵突圍第一百零二章 百廢待興第二百四十四章 破敵之策第二百一十章 那是我們的軍隊第六十五章 巡視傷兵營第二百八十六章 濟南之戰第三百一十五章 京城淪陷第二百四十八章 登城第三百一十九章 漫天要價第七章 拜訪親戚第七十二章 護衛隊長第三十二章 城外之行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戰第九十二章 初到海州第三百零二章 戰嶽託 三第二百二十六章 離開第一百五十九章 誤會第一百三十章 界碑找到了第六十章 鳳陽之戰十四第一百二十一章 海盜來襲十第二百九十章 援軍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