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把病因分爲三類:"經絡受邪入臟腑,爲內所因","四肢九竅,血脈相傳,壅塞不通,爲外皮膚所中","房室、金刃、蟲獸所傷"!”
“近代則將病因分爲五類:外感病因:包括六淫(風寒暑溼燥火)和癘氣,內傷病因:包括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飲食失宜、勞逸失度!”
“繼發病因:包括痰飲、瘀血、結石,其他病因:包括外傷、寄生蟲、胎傳、諸毒、醫過,發病邪氣與正氣交戰,決定發病及疾病的發展變化。又稱爲"正邪分爭"!”
“"邪氣"泛指各種致病因素,"正氣"指人體的自我修復調節能力、適應環境能力、抗病能力等,"正氣不足"是發病的內在依據,即"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體質、情志、地域、氣候等,與發病有密切關係,病機病機是疾病發生、發展與傳變的機理,又稱"病理",基本病機包括:邪正盛衰、陰陽失調、氣血失常、津液代謝失常,內生五邪,包括:風氣內動、寒從中生、溼濁內生、津傷化燥、火熱內生!”
“病位傳變,包括:表裡出入、六經傳變、三焦傳變、衛氣營血傳變、臟腑傳變等,病性轉化,包括:寒熱轉化、虛實轉化等!”
“中醫認爲,元氣爲先天之精所化生,是人體最基本最重要的氣,由先天之腎所藏,後天脾胃來濡養,借三焦和經絡流行分佈並彌散全身!”
“像自古到今得每一位對中醫做出傑出貢獻得大家:岐黃、醫中聖手、扁鵲、懸壺、杏林、虎守、再世華佗、青囊、蒼生大醫,每一位都是中醫聖人!”
“中醫具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其獨特之處,在於"天人合一"、"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及辨證論治。主要特點有:
“中醫認爲人是自然界的一個組成部分,由陰陽兩大類物質構成,陰陽二氣相互對立而又相互依存,並時刻都在運動與變化之中!”
“在正常生理狀態下,兩者處於一種動態的平衡之中,一旦這種動態平衡受到破壞,即呈現爲病理狀態,而在治療疾病,糾正陰陽失衡時並非採取孤立靜止的看問題方法,多從動態的角度出發,即強調"恆動觀"!”
“而且中醫還認爲認爲人與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即"天人合一"、"天人相應",人的生命活動規律以及疾病的發生等都與自然界的各種變化(如季節氣候、地區方域、晝夜晨昏等)息息相關!”
“人們所處的自然環境不同及人對自然環境的適應程度不同,其體質特徵和發病規律亦有所區別。因此在診斷、治療同一種疾病時,多注重因時、因地、因人制宜,並非千篇一律!”
“中醫認爲人體各個組織、器官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不論在生理上還是在病理上都是互相聯繫、互相影響的,因而從不孤立地看待某一生理或病理現象,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多從整體的角度來對待疾病的治療與預防,特別強調"整體觀"!”
“中醫認爲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是由若干臟器和組織、器官所組成的,各個組織、器官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決定了機體的整體統一性!”
“還認爲人與自然的統一性,自然界存在着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自然界的變化可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體,而機體則相應地產生反應,在功能上相互協調,相互爲用,在病理上是相互影響!”
“中醫的三個哲學觀是取象比類的現代化科學化,分形是上個世紀美國人創立的,但分形即--相似的觀念中國幾千年前就有!”
“如著名的陰陽,五行就是最古老的分形觀,上個世紀鄧宇等的新發現,是取象比類、象數學、取數比類的現代化科學化,即通過類比、象徵方式把握對象世界聯繫的思維方法,運用帶有感性、形象、直觀的概念、符號表達對象世界的抽象意義!”
“在治療手段上,中藥按治療作用分爲:補虛藥、解表藥、清熱藥、溫裡藥、理氣藥、消食藥、收澀藥、祛風溼藥、芳香化溼藥、利水滲溼藥、化痰止咳平喘藥、安神藥、平肝息風藥、活血祛淤藥、止血藥、瀉下藥、驅蟲藥、芳香開竅藥!”
“鍼灸按人體十四體表經脈循行常用穴位鍼灸,根據病情的不同和穴位的不同而選取不同的進針手法和深度及角度!”
“十四經脈爲:任脈、督脈、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
“拔火罐療法是用罐狀器,借火熱的作用,使罐中產生負壓,吸附在皮膚的穴位上,造成局部充血、瘀血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中醫四診:望診,觀察病人形體、面色、舌體、舌苔,根據形色變化確定病位、病性,稱爲望診..形體觀其形體,可知五臟盛衰,軒岐早有論述!”
“《素問•脈要精微論》雲:"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隨,府將壞矣!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
“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則按俯,筋將憊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則振掉,骨將憊矣!"腦爲元神之府,腎精生化之髓充實其中,才能神光煥發,思維敏捷!”
“苦頭往前傾,目睛內陷,是髓海不足,元神將憊現象。背爲胸廓,心肺居於胸中,背曲肩隨,是心肺已虛象徵,腰爲腎臟所在部位,不能轉搖,是腎臟功能衰憊的表現!”
“聞診,包括聽聲音和嗅氣味兩方面:首先從病人發生的各種聲音,從其高低、緩急、強弱、清濁測知病性的方法,聲音高亢:是正氣未虛,屬於熱證、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