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四章 新政

也不說在範炯這樣專業的人眼裡,黃小剛和黃娜這對舅舅和外甥是如何的不專業,反正兩人一直都是這麼湊合着幹過來的,並且看起來也還要這麼湊合着繼續往下幹,也就不去管了。

開完這場軍議,舅侄倆也就按照分工各自行事,黃娜主理軍政,黃小剛負責民政。軍政的訓練、整編也就是怎麼回事了,倒也不用過多着墨,黃娜自然採取老帶新、一傳十的老方法,挑選出二百四十人組成六個教導排,對新兵展開了爲期一個月的強化新兵訓練。

項目自然還是老三樣,也就是隊列、體能和團建,一個月的新兵強化訓練結束之後,纔會分兵種搞實戰訓練。

不要覺得這麼搞浪費時間,古往今來的那些農民起義軍動輒數月之內就能發展出數萬人馬,可戰鬥力卻弱得如渣渣,轉眼就被官軍給剿滅了,人多又有什麼用呢?

所以,事情多還是在民政這邊,如果說眼下的各種事務算是一副重達一斛的擔子的話,那麼差不多八斗都在黃小剛的肩上擔着,一點也不輕鬆啊!

也就說開完了軍議,事情也就得一樣樣的開始做起來。

首先,黃小剛把從蘆山帶出來搞後勤保障的一百六十名青壯、健婦分作四隊,各自帶領一定數量的高密新招青壯分別負責軍營的建設、城牆的修繕還有軍隊的後勤與保障。

此外,高密的政務也得全面的抓起來,於是黃小剛就把最近把廢奴搞得越演越烈的高仲叫了回來,開始進行對天鳳軍實際控制區的田畝釐定,拿出了具體的“均田”政策,貼出告示讓百姓持田契來縣衙登記確權。

在實際的均田新政中,天鳳軍並不會強制徵收普通百姓手中實際持有的隋朝公田以及地主的私田,只是確權之後,以戶爲單位可以讓他們獲得每戶最多兩丁四十畝的免稅待遇。也即說不管老百姓手中有多少公田,每戶就兩個男丁和四十畝田免稅,超過這個數目以後其餘的土地產出自然就要交稅了,如果一些人口多,田地多的大戶想要合理避稅,那就必須分戶。

此外,地主持有的私田雖然不在免稅的範圍之內,但只要在指定的期限內拿着地契來確權,那麼在稅收方面就可以給地主按照原先隋朝規定的稅制打五折徵收。甚至對於地主們手中持有的,對隋朝搞瞞報和漏報的田畝,只要地主們願意主動出來登記並繳納一定的契稅,並且沒有百姓對此提出異議,天鳳軍這邊也給予承認併發給地契,並且還給予三年的免稅優惠。

此外,在農業稅賦和農村徭役方面,天鳳軍這邊也不準備全面推翻隋朝的制度,而是在現有制度上先打個五折,簡單點說就是大規模的減負。

之前說過,隋末之所以烽煙四起,主要的問題就是楊廣瞎搞又是窮兵黷武三徵高麗,又是驕奢淫逸大建宮室、開鑿大運河,農民負擔過重活不起,這也才紛紛揭竿而起。

但實際上,楊廣搞這些事情並非是用從農民口中奪食的方式聚斂來的物資,而是大部分來自他老子隋文帝給他留下的家業。

隋文帝開皇十七年(597年),歷史在漢文帝之後,再度迎來了一次“天下免稅”。

根據《隋書》記載,這一年“戶口滋盛,中外倉庫,無不盈積”,朝廷財政收入覆蓋了所有的花費之外,京城的府庫還放滿了錢幣,多餘的儲藏甚至堆積到了走廊上,由於沒有地方容納新的賦稅,隋文帝下令停止徵收這一年的正賦。

只是,從開皇十七年的“天下免稅”算起,爲什麼短短二十一年隋朝就從“全盛”走向了覆滅?

其實,也就是隋文帝在有意無意之間,導演了一場類似於後世“大躍進”的運動。這場運動幫助隋文帝建立了極端高效的抽稅系統,在民間經濟還沒有真正恢復時,就將各種資源源,源不斷地抽取到了政府手中,塞滿了政府的倉庫。

隋代之前,在北齊和北周的爭鬥中,北齊就屬於戶籍和土地統計比較混亂的一類,政府稅收損失最多時,按照戶口繳納的租調竟然比實際情況少了百分之六、七十。而由於政府規定光棍之家只需要按照普通人家的半數來納稅,許多人爲了逃避稅收,結了婚卻並不登記。

北齊的皇帝也知道問題嚴重,但由於控制力弱,想不出辦法,在財政困難時,只好削減百官俸祿,裁剪公職人員編制。

到了隋朝,如原來的山東(崤山以東)地區,統一之前屬於北齊,由於北齊的治理結構直接繼承自北魏,已經積累了太多的弊端,政府收稅相當困難。這裡的人們爲了逃避稅役,常常更改年齡,青年壯年紛紛成了小孩和老頭,獲得政府的免稅權。

隋文帝決定以這個地區爲突破口,命令地方官員進行一次運動式的大檢查,把人們全都叫到官府,一個一個對着相貌來覈實年齡,發現有造假的,不僅本人受懲罰,就連所在地的里正和黨長(相當於街道辦事處主任)都要被髮配邊關。

由於隋代(包括之前的北齊和北周)是按戶納稅的,在原北齊地區內,許多大家庭都有幾十上百號人,這些人加起來算是一戶,只納一份稅。隋文帝趁嚴查戶籍之機,將大家庭打散,規定叔伯兄弟必須分家,避免逃戶現象。經過這次運動,政府從民間獲得了44萬3000戶的新稅源。

山東地區重新清理戶籍成功,隋文帝感到非常滿意,皇帝的態度立即讓一些大臣嗅到了方向,渤海郡公高熲乘機上本,要求把整理戶籍的經驗向全國推廣,同時要把運動的成果變成制度固定下來。

在高熲的建議下,一套比北周更加嚴苛的戶籍制度建立了起來,政府統一制定稅收戶籍冊發給各個州縣,而各州縣的戶籍是一年一清理。每年的正月五日,各地都要進行一次人口普查工作。

後來,經過隋代君臣的共同努力,隋代的戶籍制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嚴密程度,朝廷幾乎掌控了社會的各個角落,沒有人能夠逃避政府的稅收和勞役。

第二百零八章 參軍第三百九八章 騎虎難下第二百六二章 神速第五百三五章 耽羅來附第五百四六章 檢校空軍第七百二二章 提議第二百三六章 陽謀第一百六四章 免稅第一百四六章 齊備第六百零八章 應勢而爲第四百六十章 禮送歸西第六百五九章 天意如此第六百四四章 人之常情第六百零二章 世道不靖第八十一章 神醫第六百四四章 人之常情第二百八二章 自薦第二百六九章 贊助第四百三六章 李淵點兵第三百四八章 知難而退第七百章 算賬第六百九六章 年節第三十二章 製陶第五百八十章 初步掌控第四百章 白刃衝鋒第四百四五章 基建膠州第二十七章 轉進第七百三一章 上路第二百九二章 高麗軍神第一百零六章 天作之合第四百零八章 機不可失第五百章 司馬西歸第六百六十章 手談問心第四十八章 什麼鬼操作?第三百三六章 土崩瓦解第五百五三章 坐而論道第一百三二章 步步爲營第四百五九章 回航沛縣第四百十三章 硝煙未盡第七百三一章 上路第二百三五章 蹊蹺第三百五六章 點石成金第七百零三章 外交第十八章 盡人事第一百五十章 衛府第四十一章 官升一級第二百五八章 戰備第六百零三章 稅賦何用第二百三六章 陽謀第五百九一章 茅塞頓開第一百七六章 功民第四百十三章 硝煙未盡第六百零二章 世道不靖第五百七七章 國家紅利第二百十一章 祭祀第一百二六章 一步到位第二百零一章 埋伏第四百十七章 守土有責第五百二九章 總動員令第一百五九章 夢想第四百七一章 去留兩難第二百五五章 開打第六百五八章 新法試行第七百章 算賬第七百六三章 突襲第四百零七章 臨敵變陣第七百六一章 警訊第六十六章 賊窩第三百五九章 計劃不足第四百零四章 卻月車陣第六百九二章 過年第四百十九章 退無可退第四十三章 規劃第六十七章 反殺第二百章 束手第六百十五章 箭定勝局第七百十三章 踏青第三百三五章 乘勝追擊第四百七一章 去留兩難第三百零八章 破陣第二十七章 轉進第九十七章 事預則立第五百二三章 恰恰胡旋第六百一十章 吃麪翻碗第五百七三章 不似凡人第七百二七章 早晚第五百六八章 魏公先行第三百三四章 乏善可陳第六百八六章 試飛第二百四九章 謀士第四百三六章 李淵點兵第四十一章 官升一級第三百八八章 錦上添花第六百零九章 糧信本位第二百零三章 狂勝第四百四六章 魯班後人第一百四六章 齊備第二十六章 撤離第六百七三章 問飲第一百零十六章 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