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大投入 大發展

中國並不是一個盛產金銀的國家,因此經常出現錢荒,也就是所謂的通貨緊縮。這對於經濟來說,並不是好事情,在健康的財政之中,應該保持適度的通膨,這樣就能促使人們增加消費和投資,要不然把錢留在手中,只能看着貶值。

“在以往,金融沒有統一的時候,如果奉票大舉貶值,老百姓就會轉而用其他的貨幣,甚至直接持有外幣保值。可是現在金融統一之後,市面上只准流通華元,我們搞通膨就會由所有老百姓買單,造成貨幣貶值的狀況。”

“岷源兄,這麼做恐怕不合適吧!”唐紹儀一聽在討論貨幣的問題,也忍不住湊了過來,皺着眉頭說道:“老百姓手裡頭本來沒有多少錢,要是在貶值,他們豈不是活不下去了!”

王永江擺了擺手:“少川兄,這個帳頭兒不能這麼算,當然老百姓會受到一點損失,但是那些有鉅額存款的人,他們損失更多,這樣就迫使他們不得不把資金拿出來,進行投資。投資就需要僱傭工人,就需要採購物資,這些資金還是會流回老百姓手中。只要保持百姓收入增加的速度,稍微超過通膨率,那麼老百姓的收入還是不斷的增加,怎麼能算是盤剝百姓呢!”

唐紹儀一聽,也微微點頭:“岷源兄果然是理財高手,見識就是不一樣。”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張廷蘭也補充說道:“還有一點,廢兩改元之後。一定要儘快杜絕市場上的金銀直接交易。我聽說中原和西北有很多地主,他們把攢下的金銀全都埋在了地下。這是守財奴,對國家一點用處都沒有!”

“嗯。”唐紹儀也說道:“統一的貨幣的時候,附加一條規定,在一定期限之內,主動把金銀換掉,可以多得一成的資金,如果逾期,就要按七折兌換。”

“這個辦法好。”張廷蘭笑道:“以後制定政策也要有點彈性。不要只是死硬的命令,必須交,不交就殺頭,這樣的話少說。政府要善於利用利益槓桿,聽話就有糖吃,不聽話就挨板子。”

幾個人說着都哈哈大笑起來,這時候閻錫山已經吃完了。他也到了這張桌子前面。

“副總統,總理,岷源先生,我這有點難題,還想請你們給指條明路啊?”

“百川客氣了,有什麼話就直說吧。”

“我和楚參議在河南土改的時候。接觸了不少的地主,有些人的確有心投資工商,也曾經試圖進軍實業。但是他們對現代的經營一竅不通,機器啊,財務啊。金融啊,市場啊。這些完全都是陌生的。就算是有心,也不敢投資,因此大多數都選擇注資政府辦的企業。可是政府企業數量也有限,無法把所有資本都利用起來,這也讓人爲難啊。”

閻錫山和張廷蘭他們討論的問題正好是兩個方面,張廷蘭他們想要用通貨膨脹,迫使那些不想投資的人去投資。但是閻錫山考慮的正是想要投資的人如何去找到市場,有了想法,還要有方向,有路子才行。

唐紹儀忍不住說道:“政府不是開辦了培訓班麼,難道沒有效果?”

閻錫山忍不住苦笑道:“要說沒有,那是扯淡,但是說實話,效果真的有限。我們抽調的授課人員有些是企業家,有些只是眼界開闊一些的老師。各地辦廠條件不一樣,想要很快把找到路子,難度不小,另外那些乾脆不懂經營,胡說八道,恐怕只能幫倒忙。”

張廷蘭一聽,臉色也有點不好看,閻錫山的話讓張廷蘭想起了後世的一種現象。教別人成功,你就成功了;教別人發財,你就發財了。

雖然張廷蘭提出要辦培訓班,但是靠着一幫本身就稀裡糊塗的人,怎麼能指出一條明路?從小農經濟,到市場經濟,這中間天差地別,想要一步就跨過去,難度還是太大了,不是一蹴而就的。

王永江也忍不住說道:“的確這是一個要緊的問題,我們一面缺乏資金投入,一面卻又找不到投資渠道,就好像血管被堵住了一樣,循環不暢,可是要命啊。”

“但是企業家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培養出來的,那要靠着自己去拼,去闖,去找路子。”唐紹儀也忍不住說道:“政府能幫一點忙,但是主要還是靠自己。”

大家都忍不住低頭思索,一時還沒有主意。張廷蘭沉吟半晌,突然笑道:“我倒是又一個辦法了,既然自己沒有合適的,那不妨就從外面引進!”

這時候黎元洪也湊了過來,忍不住說道:“這恐怕不行吧,要是讓那些洋人都進來,豈不是開門揖盜麼?”

“當然不是洋人了。”

“那還有誰?”唐紹儀也皺起了眉頭,然後眼前一亮:“拙言,你是說用海外華人麼?”

“沒錯。”張廷蘭笑着說道:“南洋華人幾百年前就背井離鄉,前去闖蕩,很多人已經經營了幾代人。在那種條件之下,他們很多人都建立了自己的工廠,種植園,成爲了南洋的富商。國內要是能給他們提供更好的發展空間,讓這些人回國投資,我敢肯定,一定會快速見效。有了他們作爲榜樣,就能帶動更多的人!”

利用華僑華人,來投資辦廠,這可是後世的成熟經驗,開放初期,就是這些華商回國投資的。

而且現在還有一個很好的契機,張廷蘭在背後策動了南洋華人獨立,造成了衝突越來越嚴重,不管是英國還是荷蘭,都對華商有嚴重的不信任,經常審查,到處找麻煩。很多華商的經營空間越來越小,這時候國內給們開了一扇大門。這些人多半會踊躍回國。

聽到張廷蘭說出了這個設想,王永江就忍不住揶揄的說道:“拙言也讀過厚黑學不成。我怎麼感覺有點像補鍋法的味道啊!”

張廷蘭一想,這話也有道理,南洋的事情是自己鬧出來的,結果又開放大門,把華商弄回來,和故意擴大裂痕的補鍋匠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不管怎麼說,只要能做到皆大歡喜,那就是好辦法。”張廷蘭道:“讓華僑回國投資。也有一點問題,那就是他們多半都是廣東福建的人,就算投資,也多半會投在家鄉。”

王永江笑道:“那就要看引導了,另外還有一點,就是要把基礎設施跟上去,粵漢鐵路一定要加快修通。另外從杭州南下,到福州,再到廣州的沿海鐵路也要修出來,這樣東南各省也就連接到了一起了!”

一聊到鐵路的問題,唐紹儀急忙說道:“趕快回會議室吧,正好部署一下第一個五年計劃。”

衆人再度聚集到了一起。王永江編制過東三省的發展規劃,雖然完整執行一個五年,就因爲全國統一,而不得不進行調整,但是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按照新計劃。從1924年開始,一直到1928年結束。作爲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

在這個時期當中,中國要讓主要工業品翻番加倍,其中鋼鐵產量要達到500萬噸,在23年,東三省的鋼鐵產量達到了65萬噸,比起預計的還要多將近10萬噸。

加上國內其他地區的產量,總計也只有80萬噸左右,要達到500萬噸,就要增長4倍還多,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量,不過張廷蘭對這個目標還是很有信心的。

自從入關以來,張廷蘭就在北京,唐山等地着手建立鋼鐵廠,另外對漢陽鐵廠的擴建工作也在進行,河南完成土改之後,也有了大筆資金,因此也在建造鋼鐵廠。

這些鋼鐵廠基本上在三年之內,陸續都會完工,到時候中國鋼鐵產量就能達到200萬噸左右。

而且由於茂山鐵礦的開發,中國和意大利簽署了一項協議,中意合作,在中國建造粗鋼生產基地,然後將鋼錠運到歐洲銷售。

同時德國也加入進來,中國要引入德國技術,全面提升東三省的鋼鐵企業,如果順利完成,鞍鋼一家的產量就會超過100萬噸,加上本溪,再加上其他的鋼鐵廠,光是東三省,在5年之內,也能超過300萬噸的產量。

擴建之後漢陽鐵廠產量也會超過50萬噸,實際上對於鋼鐵行業來講,並不是5年增長這麼多,而是7年,投資從22開始,就已經在增加了,只是這5年到了收穫期。

根據記載,蘇聯在1930年鋼鐵產量是576.4萬噸,同期日本是228.9萬噸。這兩個國家是中國目前最主要的威脅,如果28年中國鋼鐵產量達到了500萬噸,就基本和蘇聯持平,是日本的兩倍多。

現在戰爭就是鋼鐵的較量,基本上都是鋼鐵多的,勝過鋼鐵少的,有了這些鋼鐵之後,面對蘇聯,中國就有了充足的底氣,也可以說日本也徹底失去了擊敗中國的可能。

而且以目前的情況來計算,中國在二戰之前,應該能完成三個五年計劃,到時候鋼鐵產量至少能突破2000萬噸,換句話說,中國就能成爲和蘇德比肩的大國,當然比起美國還有很大差距。

但是中國也有足夠的實力,至少能有力量享受勝利果實,如果發展能再快一些,甚至可以改變世界走向。

這個世界不能總讓盎格魯撒克遜人主導,君臨天下幾千年的古老帝國,在打了一個盹之後,要重新回到世界的巔峰。

除了鋼鐵之外,煤炭要超過一億噸,發電量要超過300億度。在石油方面,要把延長礦和玉門礦徹底開發出來,保證石油自給率達到7成。另外還要加強尋找石油的力度,實現自給自足。

除了這些主要工業品之外,張廷蘭還要求每年化肥產量要增加30萬噸,保證農業增產穩產。

在交通運輸方面,要建成粵漢鐵和武漢長江大橋,這樣等於是京廣鐵路徹底貫通,南北之間,就多了一條最重要的交通大動脈。同時要修成川漢,寧漢鐵路,沿着長江,修出一條並列的鐵路。在加上東南沿海的鐵路,以及蘭新鐵路,縱貫中國南北的鐵路網要初具端倪。中國的鐵路里程要超過3萬公里,主要省會城市基本同火車。

在農業方面,以中原土改爲契機,要大修農田水利設施,建立水庫,灌溉溝渠,多打深井,這些工作都儘量發動有地農民出義工。畢竟政府的資金有限,沒法投入太多的錢,就只能利用農民的無償勞動了。

在教育方面,要基本建立起三年義務教育,後世都是九年義務教育,目前的財政實在是承受不起,因此只能限定在三年,也就是保證學生完成初小。

林林總總,一共涉及到了方方面面,會議連續開了三天,才把各項任務明確下來。不過除了這些明面上的東西之外,張廷蘭還有兩項秘密的目標,第一是徹底解決西南和兩廣,將全國統一起來。第二則是打造出第一個航母戰鬥羣,使中國擁有海上干預力量。

一個統一的中國,再擁有了一定的海上力量,就可以放手在南洋進行經營,甚至可以支持徐樹錚他們直接打出造反的旗號,而不用向現在一樣躲躲藏藏。

眼下的時代還算是大有可爲,畢竟沒有了核武的限制,中國有四億多的人口,兵源幾乎不會枯竭,就算和北極熊比起來,也有四倍的優勢。

只要是接壤的地區,就絕對無法阻擋中國的滾滾洪流,五年時間,苦練內功,然後就是恢復中國勢力範圍的時候,張廷蘭已經暗暗下定了決心。

第一個五年計劃終於編制完成,在議會當中也得到了通過。五年時間,中央財政計劃累計投資15億元,加上地方資金以及私人資本,總計會有投入50億以上。

這還沒有算上農民的義務勞動,總的投資金額絕對是空前的。不過要想實現這麼大的投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央政府平均一年要拿出3億元。

在北洋時代,政府一年財政收入才8000萬而已,目前中國收回了各種權力,又進行土改,增加稅源,再加上工商發展起來,每年貢獻了大量的稅收,但是財政收入的總額也不過6億元左右,5年之後,能達到10億元已經很勉強了,想要拿出3億進行投資,絕對不可能。

“拙言,爲今之計,就只有舉債,向國內發行債券,最好也能在歐美髮行,借錢搞建設!”

王永江,唐紹儀,以及剛剛出任央行行長的王樹翰共同提出了這個建議。。)

第578章 張廷蘭的錦囊妙計第518章 火種計劃第177章 收穫頗豐第171章 暴怒的本莊繁第613章 人雖在,名已壞第812章 飽餐一頓第118章 遇襲第701章 延遲賠款第218章 自投羅網第112章 小禮物第809章 圍獵第702章 洋人的朝廷第331章 一記重拳第696章 副總統第102章 追悼會第484章 耐力比拼第190章 奉天的主人第378章 再度北上第751章 擾亂敵人,發展自己第66章 嘴和屁股第513章 快步前進第2章 我有辦法第214章 刺殺第317章 遠東自由軍第744章 千年劇變(上)第642章 不宣而戰第577章 條件第81章 找個大師捧殺你第235章 預備隊第435章 刺殺第739章 雙喜臨門第185章 私了第464章 氣急敗壞第367章 驅逐第489章 破城第436章 生死之間第699章 入關第203章 高士儐第351章 師傅徒弟第43章 日本人的拉攏第103章 惹禍了第482章 下馬威第31章 鬱悶的矢田第516章 大擴軍第775章 邊疆勵志故事第594章 俄國人低頭第118章 遇襲第608章 民黨的傳統第157章 大忠臣第692章 消失的潛艇第397章 成爲棋子第369章 土包子第692章 消失的潛艇第584章 神速推進第89章 單刀會第515章 大炮換人才第139章 造不如買第407章 淹死哥薩克第570章 圖謀海軍第509章 都死了第487章 徐樹錚的詭計第60章 楊士琦也淪陷了第522章 黃金爭奪戰第593章 乘勝求和第115章 新的制度第696章 副總統第337章 宰人(下)第350章 我們要去奉天第720章 南北烽火第556章 大豐收第197章 水稻育秧第352章 悲劇英雄第344章 敲竹槓第72章 截殺第574章 藏污納垢第288章 鉅額貸款第424章 五億抄底第336章 宰人(中)第556章 大豐收第417章 搶劫比賽第639章 又一艘第145章 緝毒第767章 一飛沖天第719章 風不止第647章 熊本聯隊的末日第407章 淹死哥薩克第400章 統一戰線第595章 全國宣講第266章 謀取金礦第255章 化學之父第706章 血案第55章 送禮的學問第278章 僕從軍第269章 滾滾而來第376章 小登科第132章 北洋兵第37章 拷問善耆第600章 傀儡第547章 天生俠骨第683章 克里斯蒂懸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