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不能退讓

得樞密院令,河北路沿邊安撫使、知雄州馬懷德行文契丹,問其兵馬南下越境之罪。結果契丹強硬迴應,說是巡視治下兩輸戶,反問宋朝爲何突襲耶律佛奴。

消息傳到京城,兩個使節耶律乙辛和姚景行兩人統一口徑,堅持認爲軍隊並沒有進入宋境,宋朝攻擊他們無據,要求宋朝交出兇手,並且賠償。

樞密院裡,杜中宵看了國信所交來的公文,笑着搖了搖頭:“要讓契丹人服軟,可真是不容易。現在一萬兵馬被全殲,他們猶不認輸。”

富弼道:“契丹立國已經近二百年,對中原一直處於上風,如何肯服軟?哪怕現在國力不濟,依然認爲自己軍力強盛,非本朝可比。”

杜中宵點了點頭,沒有說什麼。想明白了,其實契丹的做法並不奇怪。想前世學的歷史,清朝直到鴉片戰爭被徹底打敗之前,對於歐洲來的西夷一直持鄙視態度。直到被堅船利炮徹底擊敗,纔算認清了現實。契丹也是一樣,也曾入主中原,中原軍閥曾爭着自認兒皇帝,軍力一直強盛,怎麼肯因爲緊近十幾年宋朝軍力崛起,就自認不敵?他們是大國,不是小國可比。

張昇道:“看來不能恢復燕雲,徹底擊敗契丹,他們會一直這麼強硬下去。只是,他們如此,我們也沒有辦法。無非是筆墨官司,又不能興兵。”

杜中宵搖了搖頭:“我們不方便擅自興兵,契丹人卻未必忍得住。契丹人自認兩輸地是他們的,那就從此斷了此節。吩咐雄州,徹底斷了治下百姓的兩輸,從此不許契丹官吏和軍隊越境。”

富弼道:“契丹如何肯依?北人愛絹帛,契丹的絹帛,多是從燕雲十六州之地的百姓收取。數年前太尉在唐龍鎮擊敗契丹,已經斷了歲幣,現在契丹境內絹帛之價,數倍於本朝。斷雄州兩輸,於本朝不是什麼大事,對契丹可不是如此。”

“不依又如何?難道派兵來打嗎?”杜中宵不以爲意。“此次俘耶律佛奴,已經說明了,本朝不怕契丹動兵。可除了興兵之外,契丹又有什麼手段?”

張昇和富弼點了點頭,明白了杜中宵的意思。契丹能夠面對中原處於上風,是因爲他們有擊敗中原的軍力。一旦失去了軍事的上風,還有什麼能讓中原畏懼呢?

杜中宵道:“對於本朝來說,契丹的危險,只在於其強大軍力。一旦軍事不佔上風,不要說從本朝得到好處,就連想維持現在的狀態也不可能。此次命治下的百姓不再兩輸,先看看契丹會怎麼做。”

張昇道:“能怎麼做?本朝好似沒有求契丹的地方。”

杜中宵道:“契丹惟一能做的,就是在幽州集中兵力,威脅南下。”

兩國交往中,契丹這樣做不是一次兩次,而是慣常動作。直到澶州之盟,契丹明白了南下入侵併沒有好處,才收斂了些。但宋朝與黨項作戰的時候,契丹再次做出威脅,增加了每年的歲幣。

現在,杜中宵不怕契丹這樣做。戰爭威脅嚇不倒宋朝,宋朝現在甚至想跟契丹發生戰爭。

崇政殿,趙禎召集兩府大臣和御史中丞,商量此次雄州之戰。

賞過茶湯,趙禎道:“此次契丹一萬騎兵入境,被張岊早得軍情,妥善佈置,全殲契丹兵馬。河北路多年未有此種大勝,甚是可賀。”

文彥博道:“此次大勝,自是喜事。只是契丹人損失許多兵馬,必不肯善罷干休。沿邊安撫使馬懷德行文契丹,追究其派兵越境之罪。契丹卻言,那一帶的百姓本都是兩輸戶,也是契丹治下,耶律佛奴一軍交不算是越境。派到京城的兩位契丹使節,也是如此說,堅決不肯認錯。”

田況道:“是啊,契丹不肯認錯,此事難了。”

趙禎看看衆人,道:“契丹不肯認錯,本朝又該如何?”

若按歷史上的軌跡,遇到這種事情,宋朝問罪前方領軍的將領,向敵人委曲求全,也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可現在不同,從杜中宵到唐龍鎮起,宋朝連戰連勝。軍隊經過整訓之後,說明戰力強大。而且現在錢糧充足,又有鐵路修到邊境,並不害怕打仗。這種軟弱退讓的話,就沒人坐說了。

御史中丞包拯道:“契丹越境在先,被擊敗之後,還要強詞奪理。若是朝廷認了此事,何以威臨四夷?臣以爲,契丹人如此說,那就沒什麼好談的了。把越境的耶律佛奴等人,押回京城,明正典刑。命與契丹邊境的衆守臣,嚴守邊境。再禁絕沿邊的榷場,先與契丹斷了聯繫。”

田況道:“如此做,不是與契丹開戰了?”

包拯道:“越境之後還強詞奪理,若說開戰,契丹人先開戰。”

田況搖了搖頭:“不可,如此太過孟浪了。現在禁軍整訓還沒有完成一半,若契丹興大軍前來,河北路應對吃力。只可先與契丹虛與委蛇,等到禁軍整訓完成,再論勝負。”

說到禁軍整訓,其餘大臣一時不敢說話。這是樞密院最近最重要的事情,進展還算順利,其他衙門不敢插嘴。就連趙禎自己,也輕易不敢說話。

看趙禎和幾個大臣看着自己,杜中宵道:“臣以爲,國家大事,不可被禁軍整訓束縛住。縱然禁軍不整訓,現在滅了黨基,收復了西域,難道就怕契丹人地下了?現在整訓完二十餘萬人,轉過年來,還可以再編成十餘萬人。有此四十萬大軍爲根基,對契丹守則有餘,攻略有不足罷了。如果加緊一些,把其餘四十萬禁軍全部編成,縱然一時不足,也可以作戰。那時邊戰邊練,效果又能差到哪裡?”

“邊戰邊練?”趙禎不由沉吟。“如此做,使得嗎?”

杜中宵道:“有何使不得?無非是軍中將領官員少了些合適的人,中下級將領,可以從軍校中選合適人才,先以假攝官統軍。候其有了軍功,再行升遷就是。當年救唐龍鎮時,營田廂軍絕大部分都是假攝官,不是一樣大勝。只要軍校在,後續人才充足,並不怕打仗。”

趙禎點了點頭,略一思索,便明白杜中宵的意思。禁軍整訓到現在,面臨到了一個難題。軍校中出來的低級將領充足,但中高級將領,因爲主要是原來的禁軍將領,舊人把持住職位。如果沒有戰爭,軍校出來的低級將領,很難升上去,從舊人中脫穎而出。而不把舊將淘汰掉,禁軍就難脫胎換骨。

說到底,宋朝禁軍整訓到現在,需要一場戰爭。

第129章 由他去吧第52章 若即若離第168章 你們不管我管第167章 猴戲第145章 康員外的煩惱第166章 兵臨高昌第125章 有些不對第78章 回鄉的榮耀第198章 定期儲蓄第201章 只去拿人第182章 細作第62章 追查第176章 佔領高昌第75章 一潰千里第73章 形勢突變第160章 應有盡有第29章 波及部族第73章 內部牽制第28章 風高放火天第186章 夫妻相見第16章 用刑第91章 攜手致富第135章 大戰在即第12章 徵役第89章 同去第24章 秘密回京第36章 獻城第15章 人多官少第122章 稀奇第98章 鋼如泥土第198章 內部複雜第44章 背後勢力第212章 物是人非第273章 封賞第19章 齊射最好第92章 杖責第111章 都是小錢第67章 數路齊出第104章 和氣生財第15章 人多官少第118章 普通人第191章 合圍第27章 要開拓市場第6章 糟民第153章 外戚第137章 什麼教育?第67章 生意第116章 重臣雲集第120章 不問從前第116章 疑惑第123章 軍令軍政第63章 脫胎換骨第120章 遠方來客第87章 軌道第13章 關鍵證人第17章 需要改革第132章 先下手爲強第141章 平安不便宜第269章 斃敵城外第59章 兩軍會師第44章 債券第39章 大軍出動第216章 集結葉縣第113章 創業維艱第96章 免稅第101章 陛下,降不降!第48章 衝不動的軍陣第170章 地震第30章 京西營田第42章 故人屬下第119章 鐵路上的馬車第24章 秘密回京第193章 會員制第153章 鬼谷口第107章 大同府第140章 反常第225章 新與舊第109章 人人有書讀第68章 審明紀律第109章 獻不獻城?第19章 攻破曲陽第150章 只是路遠第141章 抑配車票第217章 是東是西?第119章 小火慢燉第161章 兵進伊州第141章 平安不便宜第162章 佈置第29章 再次自薦第102章 奇風異俗第104章 終於降了第113章 大勢所趨第141章 北進第23章 全力應戰第42章 債券第131章 放手第104章 海商第35章 防守反擊第49章 免死第24章 新知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