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順逆藏於心(下)

第211章 順逆藏於心(下)

張樑來去匆匆。

小坡上,公孫珣卻是一直沉默,甚至於閉目出神起來,隔了許久,方纔睜開了眼睛。

“主公!”婁圭見狀趕緊上前。“此事……”

“喚張晟過來。”公孫珣乾脆言道。

“喏!”

張晟失魂落魄,手持九節杖的他宛如行屍走肉一般來到公孫珣身前……其實, 昨日張晟到了張角處爲了將事情解釋清楚,便將諸事全盤托出,當時就已經知道了當日襄國縣寺內公孫珣所持‘張寶書信’是假的了,而且也因此一時脫開了心結,並因爲對大賢良師的愧疚而愈發主動了起來。

然而現在嘛,只能說這位趙國太平道首領之前的種種心思, 都宛如笑話一般了。

而且大起大落之下,昨日這張晟越是對張氏兄弟心生愧疚, 越是覺得撥雲見日,今日就越是覺得憤恨沮喪!憤恨,自然是憤恨大賢良師兄弟如此薄情寡義,將自己和一衆趙國太平道道人拱手讓出;沮喪,則是哀嘆自己身爲一個小人物,在劉焉、張角、公孫珣這些大人物的交易中宛如風中枯草,毫無半點自持之道。

不過即便如此,張晟也不願意放棄最後一絲希望……不是爲自己,而是爲了自己手下那些篤信《太平經》,一心一意爲了致太平而奔走於鄉野的基層太平道人。

“當然了。”公孫珣看着北面河堤幽幽言道。“這番計算就沒必要讓這位新來的壯士知道了,更不要讓其他一些什麼人知曉……”

“回稟婁督郵。”良久,張晟側身對着婁圭叩了下首,然後方纔咬牙解釋道。“刺殺方伯的悖逆之輩,乃是鉅鹿張氏兄弟,而我們太平道上下不過是被他們藉着《太平經》經義欺瞞哄騙而來的可憐之人罷了……還請您和君侯一併明鑑!”

婁圭微微一怔。

當然,公孫珣也沒有催促他的意思,坐在馬紮上的無慮候只是和身旁關羽一樣,眯着眼睛去看遠處因爲早上開飯而變得繁忙熱鬧的河堤工地罷了。

面對婁子伯如此連番追問, 高瘦的張晟一時抿嘴無言,只是幹跪在那裡,因爲他知道,若是這番問題回答不好,恐怕是救不了自己那些下屬的。

“太原王氏出身的那個醜道人?”張晟心中微微一動。“此輩經義並不出色,但因爲出身名門,鉅鹿那邊格外高看他一眼,在教中也是和大賢良師多有親近的。只是最近聽說,他去了在邯鄲向國相身邊做了賓客。”

“無妨!”許久不言的婁子伯忽然插嘴。“你認得王憲王道人嗎?”

“此話怎講?”婁圭這才正色了起來。

“能如何?”公孫珣不以爲然道。“自然是要將這番懷疑的心思藏在心中,然後一邊對太平道小心提防,一邊對方伯鎮之以靜了!”

“確實。”婁子伯悚然而驚:“其實說到底,太平道勢力廣大,一個處置不好便要出亂子,屆時天子必然不喜。而方伯這人滑不溜秋,萬事只爲私利,便是爲了報仇又怎麼會真的願意擔上這種潑天的干係?”不過,話到此處,婁圭卻又忽然搖頭,儼然是拿不定主意。“但似乎也說不好,畢竟太平道前日所爲是想要他命……”

“其實能說到之前一步,我便不會殺你那些下屬道人了。”公孫珣眯眼看着此人言道。“說到如今這一步,我連你也都不會殺了……你也是知道的,太平道大小三十六方,遍佈天下,萬一不可制,勢必禍亂天下,留着你主持趙國太平道事宜,倒是比殺了你更合適一些。”

“對了。”眼見着公孫珣吩咐完畢有往河堤處的意思,婁圭卻也是忽然想起一事。“君侯雖然病好,但不妨繼續住在此處,沒必要去河堤……”

“還能做什麼?”張晟勉力擡起頭來,對着公孫珣咬牙切齒言道。“當日君侯不是還曾讓我辯解過此事嗎?我家這位大賢良師苦心經營,各方聯絡,無外乎是要謀逆篡位,以黃天代蒼天,以張氏代劉氏!”

“不錯。”公孫珣也再度面無表情的開了口。“雲長。”

“我爲何不能如此處置?”公孫珣收回目光,當即扭頭反問道。

“不是!”張晟毫不猶豫的應道。“此事君侯當日也同樣有所見教,我們太平道中除了如我這般用來傳教之人外,其餘首領多是各地豪強大戶,他們或是因不能入仕對漢室不滿已久,或是乾脆就爲野心熾烈之輩……這些人才是跟大賢良師一體的,如我輩篤信《太平經》之窮困之人,不過是……”

“請君候吩咐。”

“你能說出這話來,倒是真有幾分醒悟了。”坐在馬紮上的公孫珣從遠處收回目光,然後再度盯住了此人。“可我還要問你……那張角到底爲何要哄騙你們?他們要借你們做什麼?”

“這就對了。”公孫珣正色起來,也是仰頭負手一聲感慨。“人心難測,天知道劉君郎是怎麼想的?天知道張角又在打什麼主意?”

“無他,現在便請雲長去河對面,以我的名義找襄國縣長董昭、縣尉張燕,然後讓他們出人隨你一起去捕殺那馬肥馬老公,還有依附於他的那些太平道人,平素與太平道走的近的豪強、富戶,也挑幾個無良之輩一併殺了!聲勢要做足!”

“太粗糙了。”公孫珣乾脆言道。“我總覺得太平道這種處置方式太過於粗糙了!而且這種隨意拋棄下屬的行爲也未免太過功利了,難道這張氏兄弟就不怕失了人心?”

“我直言好了。”公孫珣瞅着堤上主動避開自己的人流,倒是依舊沒有隱瞞自己這個心腹的意思。“今日張樑舉動,以及他替那位大賢良師表達出的態度,總讓我覺得有些不對頭……”

“暫時沒有了!”公孫珣一邊說,一邊豁然起身。

唯獨一個張晟,先遭背叛,如今又起死回生,便只覺得渾身酥軟了下來,一直伏在地上。然而,稍等片刻,他還是勉力扳直身體,並緊握着自己的九節杖站了起來!

“不對嗎?”

“喏!”

“莫非還冤枉了你們不成?”一旁的婁圭聞言頗爲無語。“刺殺方伯的難道不是你們太平道?你難道不是你家大賢良師在冊的弟子?你的那些屬下難道不是太平道人?說到底, 你們若是覺得死不甘心到也罷了,至於清白……你們又何清白可言?”

衆人一時無言,婁圭稍頓片刻,自然是遣人迎接並送回秦羅敷,然後便立即追了上去。而關羽也要去殺人,還要醃漬腦袋,所以一開始便已經昂首隨着公孫珣往山坡下去了。

“或許吧。”公孫珣一聲嘆氣。“但總歸是要小心的好。而且,便是張角那邊只是有所高估,可劉焉這裡,也未必就一定可信吧?”

“明白了!”婁圭也是拱手稱道,而且幹勁滿滿。“君侯可還有吩咐?”

一直都好像沒有反應的關羽終於睜開了眼睛,轉而看向了圪蘆河的下游……剛纔張樑便是沿河而走的。

“造反嘛,總是要有兵卒衝鋒在前的。”張晟一時失態苦笑。“我輩自以爲是在教化百姓,是在治病救人,是在致天下太平,其實不過是在爲大賢良師圖謀大事而糾集人手,宛如幫兇……我明白君侯的意思了,我輩確實該死!”

“說的好。”公孫珣微微頷首,卻是再度追問。“那我再問你,你們太平道中真的全是清白之人嗎?真的全是被你家大賢良師哄騙進來的嗎?”

“譬如說呢?”婁圭一時疑惑。“這方伯可是許諾說要先給君侯一個大郡的,既然我們先得酬勞,又怎麼會……”

“不是不能,”婁圭壓低聲音認真言道。“而是說前日晚上,君侯不是說了嗎,已經應下方伯光明正大的借刀殺人之邀,準備全力一擊,覆滅太平道!既然如此,您何必還在張晟身上下如此心思?一併殺了,趙國不就安穩了嗎?而且如此行事,也能讓太平道放鬆警覺。”

“在。”關羽昂然作答。

“不是這個意思,”婁圭趕緊解釋。“不瞞君候,之前我等私自做主,去邯鄲請主母遣人來照顧君侯,使者連夜來信,說是主母如今已經派了秦夫人過來,怕是今日晚間便能到了,河堤上怕是有些不諧……”

“還有子伯,”公孫珣復又吩咐道。“等到雲長殺完人回來以後,你便立刻遣人去邯鄲,讓子衡起草一篇文書,以國中名義質詢張角……要張角獻出千金以資州中,作爲他管教太平道不力的罰金。”

“能怎麼講?”公孫珣冷笑言道。“我也是剛剛在坡上纔想到這一點……人家劉君郎是冀州刺史,是宗室重臣,身後還有一堆江漢世族做倚仗。那麼萬一他要藉着職務和洛中人脈的優勢,反過來給我還有張角一起下套呢?稍微使點小把戲,這明碼標價的借刀殺人,說不定就會變成鷸蚌相持漁翁得利的情形吧?”

“不過是什麼?”公孫珣循循善誘。

“喏!”

婁圭一時無語。

“我不回邯鄲,也讓羅敷直接轉回去。”公孫珣目不斜視,已然負手來到坡下。“張晟,之前許諾分一半新田與趙國貧民的言語,如今依舊算數,你好自爲之!”

“殺完人以後將首級醃了,還要拜託雲長,從襄國到鄴城,一路沿途公開傳示這馬肥的腦袋,還要公開告訴所有人,前日刺殺方伯的,便是這太平道馬肥了!”

“君侯在上!”張晟扔下手中的九節杖,僵硬的給對方叩首之後,也是異常乾脆。“方伯被刺,要拿趙國的太平道人做交代,晟身爲首領,自知毫無幸理, 唯獨手下諸多道人,本是清白之身……”

張晟早就紅着眼睛擡起了頭來,聽到此言,更是毫不猶豫的俯身再拜:“君侯的意思我已經懂了!但有我在,就絕不讓趙國太平道生亂。便是真到了事情不對的那一日,也一定會對君侯有所報答!只是……只是,君侯此時若不殺我,何以在方伯處交代?而此事若不能有所交待,鉅鹿那裡又怎麼會不對我生出疑慮呢?”

“可若如此,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婁圭稍作思索便反應過來:“君侯的意思莫非是覺得張角另有安排?又或者覺得這位大賢良師跟我們一樣,是在行緩兵之計,然後暗中意圖動作?”

“我既然已經病好,爲何還要住在此處打攪人家?”公孫珣不以爲然道,然後腳步不停,已經是往坡下而去了。“再說了,河堤將成,這是百年功業,我怎麼能因爲一場刺殺、一場風寒就虎頭蛇尾呢?”

“我覺得君侯高看他們了。”婁子伯連連搖頭。“這張氏兄弟自從當日造反失利以後,所行之事皆是爲了完善謀逆,而且無外乎是當日哪裡有所不足,如今便在哪裡有所補充而已……勾結豪強是爲了人才、兵器、錢糧;與周邊大儒辯論經義是爲了大義名分;廣傳教義是爲了兵員。如此作爲難道不正是功利之舉嗎?而且再說了,趙國和鉅鹿如此相近,我們死死盯住張氏兄弟,那這太平道還能有什麼動作可做?”

“這件事情裡面的得失可不止是酬勞。”公孫珣愈發面露嘲諷。“得了一個大郡太守又如何?若他給了我一個大郡太守,卻沒有像許諾的那般繞過那些內侍給太平道定下確切罪責……那最後萬一事情有所不諧,張角被我這個擅殺無辜的酷烈之輩‘逼反’,天子豈不是要殺我以謝天下?!”

而等到關羽的身形消失在北岸以後,河堤上的婁圭卻是忍不住開口了:“君侯爲何要如此處置張晟?”

“這太平道刺殺刺史一時,你也聽到了許多內情,還有一些事情並未來得及對你言……不過,剛纔所言馬肥之人,雖然年長,左右皆稱馬老公,卻是閹宦子弟的家人,更是本地太平道專與豪強、富戶相通之人,算不得無辜。”

臨到年末,其實天色已經漸漸轉暖,圪蘆河也有些化凍的跡象,所以剛剛改了字的關雲長乃是踩着浮橋過河往北去的,他要去殺人,以此來回報公孫珣的簡拔與信重。

“便說是他求情好了。”婁子伯不以爲意道。“我們也自然會讓王道人有所配合。至於說,如何與方伯交代,你莫要忘了,這趙國太平道首領可不止你一人……”

“謀逆之輩的弟子,閹宦子弟的家人,哪裡會無辜呢?君侯要我如何?”

“這是自然。”公孫珣從容解釋道。“鎮之以靜,只等事前向他求一份正式公文過來便是。他若是給了,我必然會履行約定,回身拿下張氏兄弟;而他若是不與我這份公文,我便不去碰張角,直接拿了他送來的大郡太守之職,走馬上任好了。”

“你案子未銷,不好有所任命。”公孫珣平靜言道。“但此時我身邊乏人,正要借你勇力!”

“方伯那邊鎮之以靜便可了嗎?”婁圭依舊不解。

不管如何,手下那些道人活了下來,自己也活了下來,趙國的太平道信衆依舊尊重自己,也總算是還有些許直起身子的理由了。

婁圭拱手稱是,卻又忍不住回頭看向了遠處一羣聞訊趕來的趙國權貴……這些人聽說公孫珣醒過來,也是迫不及待的想要來分地論功了。

——————我是重新做人第二天的分割線——————

“(馬)肥固慮太祖神威,自知不可長免,乃暗結刺客,謀於太祖。事泄,庇於魏郡趙氏,趙氏者,中常侍趙忠族也,煊赫河北。然太祖以關羽爲使,固誅肥於趙氏園中,復傳其首於州郡。太平道首張角見之,一時喪膽,遂奉千金以賄冀州刺史劉焉。”——《舊燕書》.方士列傳

PS:本月還有53k……

新書羣684558115大家可以加一下。

(本章完)

第388章 一棹每隨潮上下第391章 時事難從無過立(續)第18章 虎 羊 狼(6k大章)第56章 路遇第83章 拿下第385章 受壽永多夫何長?(二合一還賬)第213章 我獨向南行(2合1,大家中秋快樂!第129章 牌戲第435章 君臣不易逢第530章 空看花開滿臺日(續)第137章 直下第125章 無生第247章 公孫珣且戰且思第142章 雷雨第306章第429章 魚困自見水第21章 戲殺(5.5k)第533章 不見枯枝培土時(下)第149章 清楚第438章 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第272章 豪傑如土士如鐵(上)第31章 洛陽城外第258章 孝衣白肥衝南風第234章 堂中闢一人第313章 漢兵奮迅如霹靂第244章 曹孟德暑日懷霜雪第204章 誰問道左人(2合1)第67章 大人(上)第400章 河北風清人自知(7k勉強2合1)第387章 貴賤不相逾第427章 上下是新月第126章 速殺第92章 進退第196章 不聞新人來(中)第321章完本總結第408章 又見猛虎起河東(上)第97章 處置(中)第436章 師生貴禮輕(2合1小小還賬)關於完本與完本活動第461章 山人琴畔鬼吹燈第504章 金樽應啼別離後第541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全書完)第36章 潁川論士第489章 枕膝堪入眠(上)第112章 洶洶第324章 忽進忽退忽渡河第507章 力盡關山未解圍(上)第21章 戲殺(5.5k)第26章 緱氏縣中第72章 宦遊(5.3k二合一)第217章 范陽之枉第502章 虎嘯喧爭如竊語(續)第291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對不起,寫了一章又刪除了第58章 驚變第334章 一卷旌收千騎虜第240章 赴前連赴後第174章 兵臨第485章 南箕北有鬥第3章 請戰第372章 紛紛入歧途第257章 盡道亡人在無極第415章 舊渡仍許借歸船第514章 終剛強兮不可凌第85章 首尾第112章 洶洶第261章第370章 忠勇如公更不多第220章 匹夫之勇第359章 但教方寸無諸惡第57章 歸家第420章 難奪三軍志第513章 誠既勇兮又以武第138章 劫持(上)第469章 及年歲之未晏兮第430章 鳥飛似得林第39章 虛驚第125章 無生第95章 當走第398章 莫將生死較疏親第524章 劍閣崢嶸而崔嵬第263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298章 星河掛戶夜長曉第230章 歃血第494章 故人北走臨沂水第274章 陌上顯大德第287章 夫子如何較去留第331章 太守半月覆遼東第310章 猶堪一戰取功勳第149章 清楚第535章 山形依舊枕江流第539章 故人送客長江道第301章 河南塞北三千里第33章 卻陷紛爭(5.6k)第356章 波濤失意虓虎起第47章 軟紙第536章 今逢四海爲家日第189章 深居俯夾城第533章 不見枯枝培土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