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宛城龍盤雖可貴

第477章 宛城龍盤雖可貴

“衛將軍既稱公,乃尊其母沛國譙縣劉氏爲燕國太后,敕封其妻清河趙氏芸爲燕國後,其餘諸位夫人皆稱嬪……拜汝南呂範爲燕國首相……”

南陽宛城東面都亭舍中,窗外早春寒風料峭,窗內, 一名年方弱冠之人正立在榻前捧着一封文書爲榻上之人閱讀。

“你且住!”剛起了個頭,榻上臥着那人,也就是號稱中原雙璧的曹操曹孟德了,便忽然扔下了放在額頭上的熱巾,然後好奇出聲。“竟然沒有立世子嗎?”

“回稟大人。”年輕人,也就是曹操長子曹昂了,即刻搖頭。“並無立世子言語, 最起碼文書中的彙報沒有提及……”

“那必然就是沒立了, 只是他竟然不怕出事嗎?”光着腳的曹操翻身坐起, 捏着鬍子滿臉疑惑。“別人倒也罷了,他次子公孫平跟董卓的孫女可是有婚約的,且公孫平的外公馮芳乃是幾十年前便做到尚書郎,也算是久任中樞之人,這麼一個背景天然受關西文武的支持,而所謂河北地盤實際上乃是河北、關西兩大塊,本就有嫌隙,這要是鬧出亂子也屬尋常吧?”

這個話題比較敏感,曹昂只能沉默以對。

“還有,他竟然沒有追封他父親嗎?”曹操回過神來,繼續詢問。“這難道不該是當先爲之的事情嗎?我爲何沒聽到?”

“下面有提及,說是衛將軍一開始準備給他父親加諡號爲文,乃爲燕文公,但無人認可, 甚至有人當面說荒謬,而他也不計較, 便就此擱置了。”早已經大略看完了一遍這封文書的曹昂即刻作答。

“我懂了!”曹操這下子反而恍然失笑。“他不是想給生父加文, 他生父有什麼功績可言,居然能稱燕文公,他這是想表彰他的母親……認爲他母親的功績足可以稱‘文’,只是其母尚且在世,不好明說罷了,所以就此擱置。”

荀彧帶着一股香氣走入房中,看着榻上裝死的曹操也是一聲嘆氣,卻並不點破,反而乾脆立在了之前曹昂所站的位置,拿起了那封文書,一面閱讀,一面久久不語。

曹操聽着不好,趕緊放下文書,又將扔到榻上角落中的面巾撿起,不顧冰涼一片,直接蓋在了自己腦袋上,然後仰臥在榻,眯着眼睛裝起傻來。

而現在的局勢又如何呢?

很簡單,首先,不管如何,天子都和長安公卿、宗廟形成了徹底分裂之格局,漢室權威自董卓遷都後也再度跌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低點,而不管是不是陰謀,劉虞之死都讓天子承擔起了一個難以承擔的巨大惡名!

“公孫大娘今日死了,明日便能當的此諡。”曹操重新躺下,一聲感慨。“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學勤好問曰文;慈惠愛民曰文……還真貼切!你且繼續,我正要聽聽燕國官制,這纔是要點。”

“接着念……”

“正是如此。”

“文若!”回到眼前,曹操點頭復搖頭後,看到荀彧沉默不語,卻是終於點出了問題關鍵。“此番天子巡幸南陽,種種小節咱們就都不說了,便是丁衝我都不追究了……只說一事,到底是戰是和?”

荀彧面露憂慮:“可若不戰,坐視衛將軍建國稱公,無視天子姿態,則漢室再無體統可言,堪稱名存實亡,而沒有漢室大義,又如何能維持盟約?若中原盟約不在,咱們豈不是要被衛將軍從容分而吞之?屆時,恐怕連半分勝算都沒有!”

“明公!”荀彧正色而對。“事到如今,多思無益,若就此降了,之前多少年的辛苦,多少年的志氣,豈不是都成了笑話?明公與我此生到底算是什麼?又何以對生前身後之人。而且,彧還想再問一問明公,這個時候,這個局面了,漢室天下不指望你,還能指望誰呢?明公真要坐視衛將軍以燕覆漢嗎?”

“喏,小人失言,小人這就去買《小杜律註解》來看。”曹昂俯身稱是。

“是!”

“喏。”曹子修趕緊繼續低頭讀道。“三省之下,復設六部,曰禮部、吏部、工部、兵部、刑部、戶部,每部皆有尚書一人,左右侍郎二人,直對各州郡縣鄉亭;又設十二寺,依舊屬三省,曰太常寺、鴻臚寺、宗正寺、大理寺、少府寺、太僕寺、司農寺、將作寺、黃閣寺、版印寺、欽天寺、衛尉寺……”

“文若今日說的都是廢話。”曹孟德赤足盤腿坐在榻上,難得沒有給荀彧留臉。“這些事情你我難道不知道嗎?若非公孫珣欲篡漢久矣,若非其人與你我治政頗有分歧,何至於形成今日局面?只是文若,現在不是想他的時候,而是咱們自己都要撐不住了!”

“不過,”曹操在榻上覆又冷笑嘲諷道。“公孫文琪再肆無忌憚也是有難處的,譬如安利號的去處便無說法,想來他母親在一日,他就不好真的將安利號納入燕國體制內的……還有嗎,御史臺什麼的?”

但是,天子的價值低到了極點,卻不代表中原諸侯可以拋棄他……因爲且不說兩位漢室宗親要考慮自己的姓氏影響,也不說曹操要考慮自己內部勢力巨大的潁川、南陽士人集團,只說一件事,中原諸侯只有維持盟約纔有可能在公孫珣身前維持戰略平衡,而這個盟約只能是以匡扶漢室這個名義來維繫。

“天子年幼……”荀彧無奈緩緩言道。

曹操微微頷首,卻又緩緩搖頭:“那又如何?”

你們還要不要匡扶漢室!

荀文若也是沉默以對。

“燕國設三省,一設中書省,掌機要,發政令,爲首相所領;再設尚書省,掌機要,統攬各部、臺、曹、閣所入文書,批陳閱覽,爲左相所領;後設門下省,掌機要,專司監察、批駁政令,爲右相所領……”

“喏!”曹昂趕緊再度舉文書而朗讀。“拜汝南細陽呂範爲燕國首相,魏郡審配爲左相,南陽婁圭爲右相……”

“戰,我恐怕是落入公孫珣的策略中,咱們之前議論,最好再等個兩三年,甚至拖到建安十年左右,反正能拖一日是一日,屆時公孫文琪麾下那批百戰精銳年長退役,將領蹉跎,再拿中原人口的數量優勢,策動劉玄德的兵馬,劉景升的後勤儲備,與其隔河決一死戰!”曹操繼續在榻上攤手而對。“可現在呢,他手上那批有大戰經驗的精銳大多還在軍中,甚至區區三載,反而有養精蓄銳的嫌疑……咱們此時撞上去,到底是少了兩分勝算吧?”

而且和劉表、劉備不同,那倆人只是派幾個使者在此,曹操整日卻需要在宛城看着才行,不然就憑小天子現在這種失態模樣和南陽地區對漢室的傳統向心力,怕是過不了幾天南陽就要真姓劉了!

君不見,那南陽鄧芝,乃是曹孟德非常看重的人才,且出身名門,爲光武第一功臣鄧禹之後,但也就是這個緣故,所以上來便被小天子直接提拔爲了侍中,雖然說鄧芝等曹操到達以後專門來尋曹操解釋過,但這到底算怎麼一回事?以後曹操怎麼可能再信任鄧芝?

總之,曹孟德是真的要被小天子給弄出病來了……只是他到底是一代人傑,心裡看的清楚,知道輕重,明白此時誰纔是真正的大敵,這才勉強忍下來了。

“婁子伯這也算混出來了……”

所以,這個價值極低,甚至還有些負面作用的小朝廷,曹操、劉備、劉表三人偏偏還得畢恭畢敬的供起來。

所以,此時追究出奔這件事本身已經毫無意義了,關鍵在於現在的局勢。

換言之,天子的價值低到了極點。

公孫珣太不要臉了,明明得了天大的便宜,卻反而裝模作樣,擺出一副受害人的姿態,要請天子回去……這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真送回去啊?

“父親大人所言甚是,小人也是這麼覺得。”曹昂也忍不住多說了一句。“進、定、出,條理分明,權責清晰,且三者並立,不會出現一家過於獨大的局面……”

其實,公孫珣之前的一番計策還是有一處極爲明顯之破綻的,那便是當時的幕後操作人鍾繇鍾元常,因爲計劃趕不上變化,不得已露了一些馬腳……

不過,眼見着自家兒子放下那封文書出門,曹孟德便去拿那封文書仔細閱覽,剛看到說燕國不受寺人,不由失笑之時,便忽然聽到前者又於門外院中揚聲開口:

“見過荀長史!”

曹操呼啦一下再度坐起身來,卻又面露嘲諷,緩緩躺了回去:“這是仿前漢重歸宰相實權了!怪不得之前屢屢分權立制,削弱三相權責,卻不想在這裡等着呢!只是他也不想想,他活着的時候以建國之主的威望,自然是君臣和睦,可等他死了,他兒子豈不是要與這七位相國再來一回漢武故事,君、相爭權?而七位相國,牽扯到政、軍、財、監、間,固然會相互對立,難成一統,可反過來說卻也極難徹底壓倒……再加上一個安利號,到時候,這公孫氏的燕國便是千秋萬代,也少不了要鬧個千秋萬代!”

於是南陽再度鬧起來了,小天子就差哭着指着三個中原諸侯的鼻子問了,你們還是不是大漢忠臣?

可是,這股噁心味還沒結束呢,三家聯手好不容易勸下天子,又勉強想出了拿大將軍安撫公孫珣的權宜之計,好嘛,那邊公孫珣直接稱公建制了!

這是要篡漢的節奏!

“設計精巧,頗得法家治國精髓,可惜卻少了道德人心的位置……”荀彧輕聲作答。“而且,制度如此完善,愈見其人慾圖天下久矣!”

首先,便是其人出現在武關的時機過於巧合了,天子剛過去他就引兵到了。

那什麼時候能準備好?

大漢忠良、新任大漢司空曹孟德就是在這種質問之下躲到都亭裝死來了……也沒別的地方可去,公孫珣將大漢朝最後一批宮人宮女送過來了,南陽又沒什麼正經宮殿,於是一夥人就把宛城大小官寺全佔了,昔日縣寺都變成楊太尉的太尉府了,還想如何?

而如今僅僅是如此其實倒也罷了,也就是噁心一下而已,不影響大局的。

當然是啊!

“靈帝倒也罷了,桓帝並不昏庸,他只是首開黨錮,引來士人厭惡而已。至於閹宦……你不知道你太爺爺就是個權宦嗎?難道他也是個禍國之人?”曹操斜着眼睛看向自己的長子,不免語重心長。“你已經成年了,今年夏日都要娶孫氏女爲妻了,就不要老是聽一家之言了,法家、道家的書都可以讀一讀。譬如那潁川郭圖,雖然是個天下皆知的小人,可他家的律法知識卻是公認的好,最近鄴下那裡版印了他的一本《小杜律註解》,據說是他在陰山下放羊的時候寫下的,你爹我就覺得很好,爲什麼不去買一本來看呢?”

肯定匡啊!

“而且失德!”曹操依舊不耐。“我問清楚長安故人了,劉伯安之死,萬衆所見!總不能推到楊琦頭上吧?再說了,楊琦也自殺謝罪了,還要如何?”

“這就更不用說了。”曹操愈發百無聊賴。“公孫文琪之心,真是路人皆知,六部便是照搬尚書檯六曹,十二寺無外乎就是九卿加上欽天監、黃閣,還有一個如今書籍、佈告、文書版印風行後專設的版印寺而已。”

“自然還有!”曹子修趕緊再念。“再設四臺,曰御史臺、財政臺、樞密臺、靖安臺,御史臺掌監察,爲鉅鹿田豐所領,財政臺掌財政,爲北海王修所領,樞密臺掌兵馬調度,爲遼西韓當所領,靖安臺權責不明,但以潁川戲忠所領,郭嘉爲副,不言自明……又曰,凡三省三相,與四臺首腦,並於鄴下銅雀臺設坐,並稱臺僚,遇有國主外出、年幼等非常事,七座並論,可暫決一切國事,雖鄴下諸將軍亦要聽命!”

“是,大人。”曹昂鼓起勇氣正色而對。“之前小人從荀師(荀悅)處學習,覺得荀師所言極有道理,那便是至尊也會犯錯,也會有不對的時候……試想一番,若是桓靈之時也有這樣的實權七相,怎麼會讓國家崩壞到這個地步?若是大漢天子少年時皆有如此七相相互擎肘執政,又怎麼會有閹宦外戚禍亂國家到如此地步呢?”

“非只如此。”曹操搖頭不止。“你想過沒有,公孫珣苦心積慮讓天子出奔,難道就沒有後手準備?如我所料不差,便是咱們想到法子維持不戰,他也要以請天子回朝爲理由,正式與我們開戰的!”

曹昂欲言又止。

“那便只有戰了!”荀彧愈發蹙額。“這纔是主公真正憂慮所在吧?衛將軍出此奇策,實爲一石二鳥,一面成功分割漢室,就勢稱公建制;一面卻讓天下大局異動,就勢開戰,決勝中原!而我們實在是措手不及,沒有準備!”

實際上,曹操當時已經跟荀彧商量好了,等局勢緩和下來,找機會把天子送到陳郡,也就是曹操集團的腹心之地,不說挾天子以令諸侯了,也不說奉天子以令不臣,只是大略養着小天子,讓他不要搗亂就好,順便借他的名義給大夥封個官什麼的,也挺不錯。

曹操裝了許久,額頭上冰涼一片,被窗外寒風一吹更是難受,到最後竟然隱隱有頭疼的感覺,便乾脆抓起面巾直接擲在了地上,然後翻身坐起,氣急敗壞:“文若以爲這燕國國制如何啊?”

荀彧也是難得嘆氣,卻依舊沉默。

曹孟德這才滿意的點點頭……曹昂就是這點讓人滿意,這小子從來都很孝順,很聽他爹的話。

“文若。”曹操伸手握住了對方之手。“不瞞你說,這幾日我真的是吃不好睡不好,每日閉上眼睛,做夢都在想此戰之事……有時候會想,要不要乾脆就此降了?可每次醒過來,卻總是覺得不甘!有時候又會想,自己難道真不能一戰而勝,從容奪回天下大局,興復漢室,然後咱們還會成爲周公、召公那樣的人物!可每次醒來,想想自己的兵力,想想對方的實力,卻又總顯得有氣無力!”

“荀悅的學問是好的,觀點也對。”曹操瞥了一眼自己的長子,幽幽言道。“不然我也不會讓你去當他的學生,便是你今日這番道理其實也對……天子英明欲有所作爲時,這七相必然是擎肘之人;可國家衰敗,天子無能之時,這個制度確實能保底,與之相比,什麼世族作大、君臣相爭,倒也顯得無足輕重了,想來公孫文琪便是因爲漢室的教訓才這麼做的。不過子修……”

“子修有話說?”曹操不以爲然。

“其實這件事情與衛將軍脫不了干係!”荀彧稍微一滯,還是緩緩相對。“天子出奔,恐怕是被他刻意設謀引出去的……鍾元常便是明證!”

所以,在與楊彪等人細緻交流之後,曹操和荀彧這種天底下頂尖的聰明人便大致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了!

說白了,天子過於年輕沉不住氣,最後全然被公孫珣戲弄於鼓掌之中,只不過天子這邊也是被逼的沒辦法了,也是有一定覺悟的,雙方儼然有這麼一絲互相順水推舟之意。

但是,所以說但是!

那出兵討伐逆賊啊?

這個還真討伐不了……沒有準備啊!根本就沒有大規模決戰的準備!

其次,作爲雍州牧和事實上代表公孫珣監控長安朝廷之人,鍾繇其實才是天子出奔一事實際上的第一責任人。正所謂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孰之過?當然是看守者的責任!然而,鍾元常此番居然沒有受到任何懲處,反而是臨時上馬的公孫瓚爲此吃了掛落!

這種河北-中原對峙的大格局下,把二者之外最大的變量,也就是漢室天子給送回去,你中原聯盟是要不攻自破的!

“也是老一套。”曹操躺在那裡不以爲意道。“這其實就是將三公與尚書檯、黃門監三者先合爲一,再分爲三……中書省居中定策,尚書省管入,門下省管出,分給三相分領,若我所料不錯,將來白馬義從也是要處在門下省所轄的,這纔是婁子伯爲此任的一個最大底氣!不過,不管如何,如此一來到底是權責上清晰明瞭了不少,也算是有些新意了。”

“竟然是夫從婦得美諡嗎?”曹昂不免震驚。

“我知道多思無益。”曹操一聲嘆氣。“這番話,不過是隻能說給文若聽的私密言語罷了……其實我自己何嘗不明白,中原大局,捨我其誰?也罷,發出信函,請劉表、劉備,一起再會於新野,也請天子移駕到彼處親自召見兩位漢室宗親,以資鼓勵!”

“那就發出信函吧!”荀彧沉默片刻,也跟着點了點頭。“明公,請務必牢記,中原局面,天下大勢,漢室江山,舍君其誰?!”

————我是心裡真有點怕的分割線————

“珣既稱公建制,南陽殊無訊也,或賀於珣:‘中原諸侯合力,亦只三分勝也,此必操知公之神武,將親持天子歸於長安矣。’珣哂曰:‘凡弱冠時孟德即不服孤也,一十八載無半分勝而無變,何今日有三分勝反變也?且候大戰!’”——《漢末英雄志》.王粲

PS:週五例行請假……明天那章就得等到第二天早上看了,實在抱歉,這種生活太累,撐不住就是撐不住。

(本章完)

第377章 人言寶刀投烈士第53章 中流擊水第142章 雷雨第187章 羔羊臨釜鳴第426章 思故才知心第360章 虎狼從中也立身第330章第333章 伐心在強不在謀第339章 河北有義士第102章 大事(下)第93章 過河附錄11:《舊燕書》孝莊文皇后本紀——sduyi第431章 漳河連清河第189章 深居俯夾城第190章 春去夏漸腥第301章 河南塞北三千里第410章 世間底是英雄物第156章 謀斷第266章 天涼好個秋第323章 且行且思且得訊第462章 吾疑漢室曾漏網第280章 文物多師古(上)第439章 須知飲啄繇天命第384章 西宮東闕何所罪?第464章第177章 背德第2章 盧龍塞第254章 洶洶人寰猶不定第279章 舊俗疲庸主第17章 歸家第203章 皆憐宮闕土晚上別等第381章 長驅白馬向西殿第334章 一卷旌收千騎虜附錄9:女頻寫手日記(下)——sduyiyi第292章 鄉音無改鬢毛衰第360章 虎狼從中也立身第246章 孫文臺所向無前第109章 道旁第276章 門前立故友(下)第499章 何如沂水舞雩人(繼續大章提前還債第468章 長安城內聞更聲第86章 霜降第346章 單于在山西(下)(新年快樂!)第19章 大案第210章 順逆藏於心(上)附錄3:漢燕演義標題集——燎原火第467章 榆中西門逢故人(續)第195章 不聞新人來(上)第481章 紫氣黃旗豈偶然?(上)第456章 獨往人間不獨還(繼續感謝白銀大萌江第76章 撤屯(中)第492章 當頭退避也應難第281章 文物多師古(下)第534章 人世幾回傷往事?第194章 只見舊人哭(下)第273章 豪傑如土士如鐵(下)第469章 及年歲之未晏兮第239章 戰左復戰右第245章 傅南容乘夜拭白珪第269章 草木黃落兮雁北飛(中)第406章 力障孤城勢轉窮第232章 虛言復東阿第187章 羔羊臨釜鳴第49章 不見第312章 李廣無功緣數奇第473章 路漫漫其修遠兮第500章 一朝斬龍落田埂(繼續大章還債)附錄3:漢燕演義標題集——燎原火附錄11:《舊燕書》孝莊文皇后本紀——sduyi第323章 且行且思且得訊第128章 爺們第228章 左右爲難第446章 世間魚鳥各飛沉第427章 上下是新月第458章 舊恩如言亦難收第128章 爺們第539章 故人送客長江道第149章 清楚第513章 誠既勇兮又以武第43章 僞書盜印第430章 鳥飛似得林第377章 人言寶刀投烈士第127章 巡遊第160章 秋獵(上)第44章 醫無閭第177章 背德第60章 出奇第23章 不疑(6.6k)第255章 時時鬥戰欲何須第158章 定策(上)第152章 無力(上)第48章 務實第442章 卓哉光武真聖君第69章 大饗(上)附錄7:《舊燕書》卷六十九.韓程高關張趙傳第439章 須知飲啄繇天命第291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第325章 萬里望河源第41章 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