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7:《舊燕書》卷六十九.韓程高關張趙傳

附錄7:《舊燕書》卷六十九.韓程高關張趙傳——蔡有明天

韓當,字義公,遼西令支人,以便弓馬,有膂力,知軍事, 少從軍於盧龍塞,屢屢不得志。熹平三年遇鮮卑寇邊,時太祖武皇帝年十八,爲郡中吏,當隨太祖將三十騎夜出盧龍塞,大破之,由是聲震河北。後聞太祖求學於洛陽, 乃先發於道左, 途中相從之。熹平四年, 太祖建義舍於緱氏山,事皆委當,當代太祖資賢達、助孤弱、處事揚名皆以太祖爲先。

熹平年末,嘗以賓客身與太祖出塞,復臨陣決於鮮卑。敵酋驕橫,越衆出陣,當一箭而落,三軍驚駭,乃有大勝。後,太祖謂之曰:“義公英武,宜舉爲軍侯。”當默然不語。太祖復問曰:“軍侯秩六百石,以白身賓客驟進六百石,尚不足乎?”當乃曰:“固不足也。”太祖大奇:“六百石軍侯, 吾之極能也,汝欲何秩?”當立於馬上, 昂然曰:“當自隨君侯入洛,存問各地風俗, 此生無別念, 惟願與君侯宦遊四海,安撫一方,除世間不平,所求者三餐也。”太祖喟然嘆曰:“此天授義公與吾也!”後太祖行任平城別部司馬,建制義從,舉當將之。

漢光和六年末,太祖移涿郡守,當去職隨行。七年二月黃巾渠帥程遠志領兩萬五千人自幽州廣陽郡西攻涿縣。爲墮敵士氣,太祖使當等衆將各領二十騎,每日輪番衝營騷擾黃巾軍。黃巾漸疲,太祖欲破之,然黃巾騎卒爲礙,韓當率三百義從大破黃巾軍一千騎卒,並俘獲戰馬八百匹。四月太祖爲五官中郎將,東路主將,往平東郡黃巾。韓當夜渡黃河,奇襲白馬得手,是爲首功,後復隨太祖轉戰四方,屢立戰功,朝中所受封賞皆不受,白身從太祖。十月黃巾平,太祖任衛將軍,開府拜韓當爲衛將軍屬司馬,爲武官之首。

中平五年,涼州叛軍十萬,出涼州,入三輔,直逼長安。太祖代何進領三河騎士出征,兩軍決戰,大破之。當率騎兩千斷叛軍路,叛軍與戰,不敵,竄至渭河南,爭從冰上渡,冰裂,落水者甚衆,涼州遂平。

建安二年太祖平袁紹,告衆人曰:“此番吾將北歸,凡河北軍國重事,無論何職,盡統於衛將軍府仿關中故事,以呂範爲主,審配、婁圭,韓當三人爲副,總統一切!袁紹生死,地方軍管,臨陣賞黜,皆四人爲之!”當俯身辭曰:“臣一邊鄙匹夫,不得當此命!”太祖責曰:“吾亦一邊鄙匹夫!汝從吾少時便負刀相從,實爲元勳,吾既理事,無論大小寬窄,身側豈能無汝一席之地?”衆人凜然。建安四年太祖爵燕公,建銅雀臺於鄴,首創七相制,當領樞密臺,位列七相。

建安八年,天下將定,唯江夏世族不法,殘民甚重,聞燕軍將至,聚於沙羨,衆三萬餘,皆持兵,當往伐,平,將重刑之。使人求曰:“天下既平,韓公爲天下計,應量刑從寬”。當叱曰:汝等知天下將定,料量刑從寬,卻聚衆殘民,此知法犯法也,當罪加一等,今吾刑爾輩,天下無不稱快。使人曰:“縱不爲天下計,亦當謀己身,韓公前程遠大,何故圖樹敵也,今饒吾等,來日必有厚報”。當笑曰:“殿下曾有言,要去世間腐肉,今視汝等,皆爲禍天下者,至於己身,今有一言告汝,苟利國家便可爲,豈因禍福避趨之”。乃重刑彼輩。

開元元年太祖受禪登極,當受封萬戶,領樞密臺,掌天下兵馬調度。開元二十四年太祖病重,當耗重金遍尋天下名醫。開元二十五年秋,太祖崩,孝莊太后遣使召諸臣入宮議事,時當爲太祖祈福於洛陽馬廟,聞太祖武皇帝崩,驚坐不語,左右勸之,不答,視之,已卒。

太宗仁皇帝即位,追諡當曰忠武,配享太廟。子綜嗣。

程普字德謀,右北平土垠人也。初爲州郡吏,有容貌計略,善於應對。熹平三年冬,太祖與韓當將三十騎夜襲鮮卑大營,普率步兵出,與太祖相得益彰,大破鮮卑,遂至二百石。

熹平五年三月,太祖嘗攻鮮卑,忽馬失前蹄,爲敵所困,普下馬棄刀,迎面蔽扞太祖。賊以矛突普,普赤手奪矛,反挑殺之,復棄矛,如是再三,鮮卑膽寒,俱大驚而退。太祖在旁喟然曰:“當時虎將,何如程德謀者?”普由是知名塞外,後郡中論功,太祖備言普能,遷郡兵曹掾。熹平六年太祖任平城別部司馬,將入洛,郡守郭蘊求問繼者,太祖以普知兵遂薦之,蘊從,以爲假司馬。

光和七年四月,太祖遷五官中郎將,持節,東攻卜己,慮麾下皆騎,乃調普部,普率部日行百里,五月即至。時黃巾樑遠部欲匯卜己,普、順率步卒二千當道而阻之,賊二萬,攻其半日,不動如山,太祖師至,賊破,東郡乃平,戰後封賞,普特進校尉。

然普以豪勇,多行激烈事。一日,將徵,太祖解其氅覆普背,復謂普曰:“卿之豪勇,吾固知也,昔日徵鮮卑,非卿斥手奪賊刃,救吾於危難中,幾不得免。然時事易矣,卿今日欲爲大將,不可止豪勇,亦當持重!普感念下拜,自此漸爲大將之才。”

後太祖將至洛,憂鮮卑爲禍桑梓,以普持重,表爲雁門都尉。鮮卑軻比能部襲擾幽並,爲普所退。漢中平六年前泰山太守張舉舉族反叛,勾結鮮卑、烏桓,破盧龍塞,莫敢當者,普率軍與戰,三戰皆勝,純敗逃塞外。七月,董卓爲禍,普以建威將軍領遼西太守應太祖檄文往盟,太祖以方面任之,曰:“前,吾與諸將共往,後,有德謀無憂”。

普顧大局,善克己,建安二年,太祖平河北,廢司隸校尉,改程普爲鎮南將軍,領司州牧,委以屯田事。普素好酒善飲,及任,滴酒不沾,左右奇曰:將軍何故至此?普曰:“大戰方休,糧秣所耗者甚,今吾一人乏飲一日,可供數家一日之餐”,左右拜服,下皆效之,民糧不乏。及秋,糧大熟,普連飲數日不止。

建安六年,官渡戰起,太祖以普爲前營指揮,普連營三十里疊疊向前。操因前戰不利,欲奪先聲,數與普戰,無果,束手無策,乃使人罵曰:“普數戰無功,此一將無能,累死三軍也。”軍中聞之皆請戰,普聞之,雖忿,舊巋然不動。後有軍吏復告太祖,太祖拊掌曰:“豈不聞,善戰者無赫赫之功乎,德謀可託大事。”軍中遂安。九月,戰機至,普領兵向前,所向皆破,操棄營而走。

開元元年,太祖受禪登極,普受封萬戶,領司州牧。

普性達觀,喜諧。開元十三年二月,普染沉痾,太祖往視,普不能起,太祖語普曰:“光陰似矢,朕與卿皆老矣,今有願否?”普曰:“陛下萬壽,萬勿言此,臣能從陛下掃平四方,兒孫滿堂,其滋味如飲醇醪,平生足矣。”及太祖歸,其子諮垂淚不止,普視之,捶榻嘆曰:“悔矣,今有一願,忘語陛下。”諮忙問之。普曰:“昔聞陛下割瓶贈酒,以遺英豪,吾時處幽州,憾不能…。”聲近不可聞,諮忙拭淚曰:“兒即追陛下,叩請陛下賜酒。”將奔,普忽亮音曰:“謬矣,吾想請陛下告吾,酒自何處購也”。言罷大笑不止,諮破涕爲笑。

三月,普病益重,乃召諸子,正色曰:“今吾將亡,有一言告汝等。吾素喜飲酒,然有度,今後輩皆效吾喜飲,但不自持,久必爲禍,吾死,程門當禁酒也,切記之。”諸子稱喏,普使其呼“今日程門當禁酒”,如是者三,乃卒。時普曾任司州牧,重治安,故多有司州吏員在側,聞之,以普遺願,乃告洛陽諸門,“今日城門當禁酒”。後孝莊太后聞之,笑與太祖語:“哀家思過往,確當城門處禁酒”。遂爲定製,因事源普,後皆呼曰:“城門普檢”,延續至今。

諡曰武昭,子諮嗣。

高順,字素卿,上黨人也,少有武風,師從鄉中賢者,頗讀諸子。熹平初,從軍,積功至隊率,時有軍司馬辱順卒妻,順殺之,遂發爲軍中陪隸,後爲太祖所部,其人嚴重清白,時陪隸多有逃叛,而順撫循得意,不失一人,爲呂範所得,常爲臂膀。熹平末,從徵鮮卑,焚彈汗山而返,路遇雨水,太祖傷重難爲。時有渤海高衡高玄卿爲夏育親拔,亦在軍中,育慮己敗而太祖獨勝,恐將罪己,乃陰使之反。時情急危殆,順得範命,負太祖而走,至後軍乃安。太祖握其臂,賜刀呼順助呂範平亂,乃返,至營中舉刀安衆心,範亦以太祖之威德責夏育之無道,玄卿羞愧難當,乃自戕而死。待天明,太祖先收衡屍,復嘆曰:“衡亦清白之人也,今失一高衡,得一高順,非天命乎?其以玄卿,君當素卿。”乃以順功績之重,賜字素卿,復自陪隸拔爲軍侯,一營皆側目也!後太祖自平城入洛,拔順爲曲軍侯。

光和七年時太祖任五官中郎將,東攻卜已,順隨程普率雁門別部二千人至東郡,當道阻敵,屢立戰功,及黃巾平,遷別部司馬,屯雁門。順爲人清白,善養衆,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所部千人,鎧甲、鬥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及冬,哨卒請酒禦寒,順不許,曰:“吾等從軍者,存身,守鄉,建功也,今禁酒者乃爲汝身安,爲袍澤安也”。哨卒聞之皆默。及旬日,全軍皆獲皮具,問之,軍需答曰:“此高將軍捐家所購也”。士卒皆感其德,願爲其效死。

中平六年三月漁陽張舉與遼西烏桓反,太祖以道難行,指順爲前鋒,大軍後出管子城。及三日大軍將拔,忽聞順急奔兩百里一戰而下管子城,俘張舉。太祖喜,召而賞之。順曰:“大軍雲集未動,舉輕而無備,此天賜戰機也,況部下用命,順未敢居功,請賞士卒”。太祖遂贊曰:“疾行如風,拔城如火,素卿部當名陷陣營。”乃大饗其部。後順復隨太祖趁雨奇襲柳城,獲丘力居,其部攻烏桓如秋風掃落葉,論功遷橫野校尉。

初平元年順隨太祖討董,二月河東白波賊反,太祖率騎兵與賊戰,順率陷陣營防守大營,賊乃分兵攻營,死戰不能下。臨夜太祖親率騎兵列陣前逼,賊無立足地,其首郭太知必敗,令徐晃殺己,全軍乃降,論功加高順爲橫野將軍。

建安元年九月太祖與袁紹會戰於樑期,趙雲、高順率部攻紹軍左翼,雲率部投矛亂其陣,順部隨進,斬大將陶升,潰紹軍左翼,戰乃勝。建安二年正月太祖攜太宗率軍八萬自邯鄲往攻紹。初十,紹謀士許攸以呂翔部一萬步卒及清河畔大營爲餌,誘太祖過橋來攻。及翔部潰,徐榮、張飛等率部追擊離營。忽紹軍主力五萬自伏處來攻,距中軍僅五里,諸部渡之不及。時太祖、太宗、諸文臣皆位中軍,身側僅義從二千,順部步卒四千。呂範、董昭等以險,勸走,太祖斥之,乃令龐德率義從出營,遮護尾翼,復賜所持斷刃與順,令掌全軍。紹軍遙見太祖旗號,皆喜。長史逄紀以歸鄉爲餌,誘安平國軍馬往攻太祖,紀衝列陣前,紹軍士氣頗振。然順以伏盾戰法,數息間重挫袁軍,射殺逄紀,袁軍大懼,三鼓不能下。及榮、飛回援,紹、攸率軍乃退,遇審配部攔腰截擊,全軍大潰。事後太祖贊曰:“摧敵鋒於正銳,挽狂瀾於既倒,舍素卿者何。”諸將皆服。

建安六年,官渡戰起,順率部駐要地白馬,兼守糧道。

開元元年,太祖登極稱帝,順受封八千戶,掌洛中禁軍。

開元五年,太祖閱兵於洛,有好事者問順曰:“今觀天下精銳,騎軍首推義從,步軍首推陷陣,若以義從陣陷陣,孰勝?”順屢辭不得脫,答曰:“義從當勝”。後太祖聞之,曰:“素卿何其謙也,陷陣雖數增,然終不過萬,若使過萬,當遠邁李陵,義從亦不可敵也”。衆皆駭然,遂有語曰:“陷陣不滿萬,滿萬不可敵。”

開元十一年,順病篤,乃上書太祖,其奏曰:“蒙陛下厚恩,不以臣卑鄙,擢臣於陪隸,然臣思之,隸中如順輩者不知凡幾,今臣將死,不懼人言,請陛下垂蒙,選其能者以用。”太祖覽奏曰:“數典忘祖者何其多也,如素卿者何其鮮也。”遂首開恩科,名曰“專隸”。

諡曰武肅,長子德,早夭。次子寵嗣。

關羽,本字長生,後太祖賜字雲長,河東解人也。少爲友人仇,亡命奔趙國,路乏資財,守節不爲盜,聞太祖築堤於圪蘆河,遂輸石於堤。光和二年末,霞堤將成,刺史劉焉往視,遇刺,爲呂布與羽救。時太祖再側,見而奇之,後聞其舊事,遂引爲腹心。左右以逃人相諷,太祖笑而對曰:“今海內沸騰,當用賢者,焉以區區而不用?”

漢光和七年,廣陽黃巾三萬圍涿城,太祖爲涿郡守,見敵至城下立寨,乃引公孫越、劉備、關羽、牽招、張飛、魏越凡二十騎出城,透賊寨而還,賊不能傷也。及入城門中,衆將自矜誇斬獲不止,唯羽不言,太祖問之,答曰:“觀彼輩形狀多閭左氓首,不能救彼,罪也,故不敢誇功,但求速平此亂也。”太祖壯其志,任其假曲軍侯,領新募之軍。及程遠志軍敗,太祖驅敗兵衝擊張寶大營,遠志聚衆返身死戰,爲羽所斬,賊復潰,遂奪黃巾營盤。五月羽克發乾縣城,約束軍士,張榜安民。時縣內遊俠潘璋,字文珪,性博蕩無賴,素無形狀,其年十六,於城中見羽威風,乃大嘆之,往投,自變行爲善,遂成健將,專司扛刀,後致位將軍。十月黃巾平,羽因斬將拔城之功遷河內朝歌令。

羽傲上而憫下,慢虛而務實。太祖嘗行軍過邯鄲,訪蔡國丈諱邕。時邕好清談,聞太祖至,高踞其上。羽拍案叱之:“汝輩純儒,全無治國安邦之能,只知沽名釣譽,汝等安穩度日乃吾等隨君侯苦戰得來,今安敢爾”。邕默然,避席而謝,後專於傳道授業,著書立說,乃成大家。

中平二年冀州大亂,盜賊蜂起,劫掠四方,獨避朝歌,有童謠曰:守土安民需良將,造福一方有云長。中平五年,太祖與袁紹將戰,召羽往邯鄲助戰,將行,百姓萬餘隨之。七月,及袁紹初圍邯鄲,審配守城,羽分兵三千,出城建營,參軍郭嘉隨之,曰:“敵雖衆,及其未定,擊之,可破也”。羽大善之,於是翌日三擊敵營田銀部,斬將潰營,驚怖其衆,紹稍沮。隔日,乃建土山,欲誘羽而擒。嘉進曰:“此十面埋伏之策也,將軍可稍緩。”羽對曰:“非其言也,且觀成敗。”羽既出營,見袁營動,知有伏,郭嘉復諫之,羽固慨然曰:“土雞瓦狗者,不堪一擊,何期勝負?未聞趙括斬武安君也!”遂戰。乃趣千衆出營,繞城緩行,及到土山前,正見雷雨大作,乃乘雨而攻,大破之,兼斬袁軍大將高覽,方得勝而歸。“羽既破袁軍歸營,郭嘉冒雨迎之,大感慨:“以微末之資,擅測將軍之神武,實不爲智。將軍此戰,堪稱神武。”羽面赤美鬚髯,撫須睥睨對曰:“昔在中山,衛將軍曾語曰:爲將者,焉能不知天文,不知地理?往來,已九載矣!今日以此言復贈奉孝,當勉之。”嘉拜服。紹既挫,又逢大雨,知不可爲,竟以十萬衆不得爲而走。待數月,邯鄲疲敝,紹以秋收後兵馬俱全,遂再發十萬衆合圍邯鄲,幾得之,適逢太祖親援將至,方走。時張飛在城中,乃語關羽:“衛將軍至矣,將有大戰,吾等爲衛將軍爪牙之任,不先折其勢,則大戰不得也。”羽大讚之,二將乃並騎兵,得七百衆,追而攻之。紹憂,乃使中郎將文丑率驍騎八千,翼而阻,羽、飛以七百騎入八千騎中,輒殺傷百餘人,乃出,如此者六七,阻騎散亂難制,終不可卒脫。由是關張並得萬人敵之言”。及紹平,遷鎮東將軍,領青州牧,屯濟南,安撫泰山。

建安六年,太祖戰於中原,委羽以東線,是歲,羽率衆攻夏侯惇於兗東,屢有斬獲,惇屢敗,乃拒險而守,兩軍犬牙交錯,互有勝負,急切難下,忽郭嘉書至,獻策白衣襲下邳,羽以大略,本不欲行,然閱至信末,現太祖手書夾片,曰:“雲長豪氣凌雲,實曰虎臣。勇如一國,堪敵萬人。本非周公瑾、夏侯元讓之俗流。然國家之一統,事關蒼生,且棄名而屈謀!”羽大悟,即以潘璋將五千衆佯攻夏侯惇,自引萬人,棄軍馬,夜渡武水,襲繒國,復親着草履,着白衣,推輜車向南。遂到下邳,陳珪、陳登、糜芳、曹宏、陳羣皆就擒。羽入城,盡得徐州將士家屬,皆憮慰,約令軍中不得幹歷人家。復以秋收澇災爲念,乃大發城中倉儲與下邳內外百姓、民夫,陳、曹、糜府庫財寶,其分文不取,盡賞士卒。”

備聞下邳失,與惇往,時備有親衛名鈴鐺兵,統領曰甘寧,擁備至城下,搖旗吶喊,耀武揚威,羽單騎出城,持孝莊太后所賜巨刃往旗下,備左右持矛出,爲刃所斷,備、惇大驚,急擎兵,不能當,馬爲羽所斬,二人皆落馬,寧在側持矛刺羽馬,中,羽下馬棄刀,持矛刺寧,自口透體而出,復奪寧馬歸城,備軍大駭,終不敢圍城,東線遂勝。訊至官渡,曹軍聞之皆驚,遂無戰心,太祖發兵攻曹,乃有大勝。

開元元年,太祖登極稱帝,羽斬大盜於毒以爲獻禮,受封八千戶,任水軍都督,屯會稽。羽在軍親賢接士,輕財重義,有國士之風。在民當官決斷,事無留滯,國人思之。開元二十二年,有海寇名騫,於毒之後也,謀報父仇,勾連倭人,屢寇徐揚。太祖聞之,乃改倭島名東州,羽明其意,遣子興往東州,不得渡,有平原管輅者,年十二,獻觀星術,興乃渡,後遍訪東州諸國,知其虛實,著《東州列國志》。開元二十四年,羽破邪馬臺,東州乃入燕土。

及太宗仁皇帝即位,改年號貞觀,羽上書乞骸骨,太宗準其奏,加羽至萬戶,以其子興任水軍副都督。貞觀四年,興以孝莊太后所賜古籍《禹貢》訪得夷洲,即今之臺灣郡也,貞觀五年,興立界碑於臺灣郡,及還,染疫而亡,詔悼惜之,封二千戶,子統嗣。

貞觀七年,羽卒於洛陽,太宗爲之流涕,罷朝十日,諡曰武穆,子平嗣。

“張飛,字益德,涿郡人也。知忠義,重信諾,黃巾亂起,投軍,太祖爲涿郡守,以其豪勇,擢而爲將。嘗引二十騎扣敵三萬營,敵聚千騎伏於左右,待至,猝發。二十騎盡失,益德怒,直刺敵騎將鄧茂,茂慌而走,千騎失措,俱從而走。太祖立於城上,見飛逐千騎如驅牛羊,乃顧左右曰:‘飛亦萬人敵也!’遂發白馬義從三百,側擊賊騎,千騎一時俱喪。”

初平元年,諸侯討董,紹爲盟主,聯軍十萬以臨虎牢。董卓遣大將華雄臨虎牢,耀武揚威,連戰連勝,衆莫能抗。獨劉備不以兵弱,自請爲先鋒擊之。其部張飛望見雄麾蓋,策馬剌雄於萬衆之中,斬其首還,卓諸將莫能當者,震懾三軍。入夜,備以虎牢喪主將,當無所備,復親引千衆渡船跳於關後,先破成皋,再取虎牢,諸侯復震。然,紹明喜,而以備、飛皆太祖故舊而心憂,至於病痾。

漢建安元年七月,時飛與備募兵於淮南,聞河北將戰,飛單騎北走邯鄲往助太祖,經秦亭渡會李進,乃渡河。至鉅鹿,時紹謀士許攸以官爵誘當地豪強大戶,全郡皆叛。飛依董昭謀,將郡卒一千,徵郡南八縣十城,連戰連捷,九月覆敗許攸,乃全收鉅鹿。後袁紹集軍十萬圍邯鄲。凡六日,邯鄲危。飛率騎五百往援,陣斬袁軍大將呂曠,乃入城,邯鄲守軍士氣大振,城不復危。建安二年正月,太祖破紹,以功表張飛橫野將軍號,贈重金,飛受印掛金,單騎返淮南,途再遇李進,二人相惜,傳爲美談。

飛善亂戰,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建安八年,太祖以呂範爲帥,與劉備戰於淯水,備,飛之義兄也,飛奉命將兵兩千往攻呂範,及戰,飛獨率親衛奮勇向前,斬四將,擒一將,連透數營,然其部遭阻,飛不顧,及至司馬懿營前,單騎往刺懿,懿部不能當,懿馬驚而走,飛逐之於陣,忽懿馬失前蹄,自忖必死,然飛以其出身名門,恕之,單騎東走,滿營皆不敢阻。及劉備復至,情勢愈危。懿羞憤難免,遂卸甲割髻,裸衣號令軍前,親突陣向南撲備中軍,乃大勝。待全軍往逐劉備,獨懿尋飛不止,並得飛洗甲於淯水中。二者一時皆裸衣,激鬥於淯水,飛前突陣負創七處,漸不支,爲懿殺之於水。唯岸流激烈,竟不得屍。”

開元元年,太祖登極稱帝,錄其前功,追封振義將軍,諡武,子苞亡其蹤,無嗣。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也。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弓馬嫺熟,知兵善陣,中平末,遼西烏桓叛,其爲本郡所舉,將義從子弟詣太祖。及太祖爲烏桓所困於大淩河,不得渡,雲引十七騎隔河見之,不避刀矢,迎千騎而衝,凡數次,左右皆亡,雲獨身猶衝殺不止,震驚兩岸。太祖壯其舉,乃親持刀而渡,呼各部雜胡殺烏桓求赦,乃得脫。時軍中文士,戲忠者皆在,蒙此得免其難。雲亦遂與太祖征討。”

雲勇毅冠三軍,常先登陷陣。建安元年太祖與袁紹戰於邯鄲,兩軍陣罷,紹將文丑素以勇稱,乃請致師之禮,太祖環視諸將,令雲出戰。醜悍不畏死,全不顧身,雲乃以巧破力,待醜力盡,刺其於馬下,紹觀醜死,雙手震顫,士氣頗沮,太祖乃揮師攻紹。雲趁勢歸陣領本部攻紹左翼陶升部,升部皆持盾,矢不能透,雲乃令衆以矛擲之,升部大亂,高順率部趁勢而出,斬陶升,潰紹軍左翼,戰乃勝。

建安五年秋,太祖伐涼,以云爲先鋒,出散關,扼武都道,時有氐王楊千萬等七八部,受韓遂命,各擁衆萬餘鎖武山、氐道,隔絕隴西,道險狹處,步徑裁通,賊等壁其上。雲本欲棄之北歸漢陽,聞太祖已至勇士,迫韓遂於榆中,乃復西行觀其地理,歸告程銀曰:‘賊衆雖衆,且塞武山狄道,然各不統屬,互難支援,可破也!’銀與諸將皆曰:“此言或是也,然兵少道險,雖勝一二,難用深入,恐難盡破!”雲對曰:“此所謂一與一,衛將軍所言狹路相逢勇者勝耳,破其二三,其衆自潰。”遂進到武山下安營,全軍六千,仰攻之,斬楊千萬與一氐王首,未至其三,賊盡潰而走。遂通武山至隴西。隴西空虛,雲復以銀引衆守鄣縣,自選精騎八百,親逆洮水北行出狄道。至黃河,方立寨,逢韓遂棄榆中西行至此,衆七千不止,雲乃使左右偃旗藏於寨中,單騎橫槊立旗於營前。遂遙望之見旗幟營盤,大恐至泣,乃東歸降太祖。太祖聞之,嘆曰:“子龍一身是膽!”以平涼第一,加冠軍將軍,贈秩。

時雲秩爲諸將先,軍中頗議,太祖問因,龐德對曰:無他,不願爲後耳。太祖明其意,笑曰:“一者子龍從軍數載,未曾爭功。二者諸將雖多英豪,然雲長之驕橫於能力,德謀之自矜於資歷,伯進之不識於大體,汝之處小事於偏私,文遠之桀驁不馴,唯子龍不勞孤心,冠於諸將,故今贈其秩以勵諸將。”衆聞之,皆拜服不嫉。後張魯聞太祖平涼,乃以漢中降,太祖納之,舊以其爲漢中守,兼以涼州匪患,令雲駐此,督漢中、武都二郡。

建安四年太祖爵燕公,建銅雀臺於鄴,加雲副都督銜,復屯漢中。建安七年,太祖方平中原,即發兵三路伐蜀。雲直引步騎兩萬自中路出陽平,直撲白水,蜀軍望雲旌旗而散,遂得白水關。蜀將張任居葭萌關拒險以守,雲按兵不動,秘製霹靂車,十日而成,發石彈擊關牆,葭萌數日而下。雲月內連破蜀道名關,其部無一傷亡,蜀中震動,乃撤入劍閣,焚棧道以自保。後蜀中鉅變,劍閣空虛,張任出關搦戰,爲雲所斬,蜀道乃通。時天下將定。諸將從太祖,如關羽等多納姬妾,唯雲不娶,太祖問之,雲曰:“天下未定,枕蓆未安,雲安敢以私廢主公之大事?”太祖贊曰:“子龍真丈夫也!”

開元元年太祖受禪登極,雲受封五千戶領涼州牧。開元十一年移臧州牧,屯蘭城。雲善撫羌戎,諸胡皆服。開元十九年春,雲母喪,乃歸洛治喪,及秋,聞韓禮與諸羌叛,圍車師郡,禮韓遂之子也。太祖召雲,賜節,使還臧州。雲率親衛數十,一人三馬,星夜歸臧。比到,自率騎五百立諸羌陣前,羌哨急報中軍,羌酋怪問:“是謂誰?”報曰:趙公至矣。酋驚曰:“趙公存乎”。急出迎。雲問其何叛,答曰:“韓禮言白馬皇帝棄天下,趙公即世,中國無主,且今春大旱,乏糧就食。”雲曰:“今吾至,汝等誰敢應戰。”諸酋皆跪地謝曰:“請趙公責罰,我等不察爲彼所欺,實不敢反。”雲曰:“天子萬壽,汝等且待陛下發落。”諸胡曰:“今攻禮,請爲先鋒,求將功贖罪。”雲許之。禮聞雲至,諸羌拜服,乃請降,雲以西域路遠且臧州乏糧,納之,命禮輸糧於臧,禮不敢違。開元二十一年,太祖以龐德代雲任臧州牧,召雲歸洛,增秩三千戶,使領司州牧。

及太宗仁皇帝即位,改年號貞觀,雲上書乞骸骨,上罷其奏。雲治家嚴謹,家人明禮奉法,其子統、廣皆文武兼資,廣尤善射,聞名於洛。時洛陽諸勳家中多有不法者,唯雲等不涉其中。

貞觀三年,軻比能以太祖崩殂,合鮮卑三部攻陝州,破雲中,至雁門,天下震動,太宗乃以云爲禁軍統領,御駕親征,與鮮卑陣於雁門,時鮮卑三部、軻比能王庭勇士皆誇豪勇,搦戰於前,雲遂請戰。太宗曰:“將軍今年事已高,倘稍有參差,動搖一世英名,不美矣。”雲正色曰:“自先帝垂蒙,委以方面事,臣自矜身份,未曾臨陣,今幸陛下親征,復請行致師之禮。”太宗壯其志,準之,復使其子廣觀陣。雲自陣出,鮮卑諸胡觀其鬚髮皆白,乃鬨笑之,雲不答,縱馬持矛,刺敵於馬下,如是者四。

鮮卑頗怯,復邀比射,廣恐雲力衰,乃縱馬而出,指其四部持羽之士曰:“今吾觀爾等皆插標賣首,可一併受死。”鮮卑持羽者,盔插鷹羽,諸部勇士也。四胡大怒,縱馬而出,廣持五石弓,挾四矢,發其三,中三人,存者怯,縱馬而返,廣復射中其馬,胡步行歸陣,爲軻比能所殺。鮮卑全陣皆默,我軍歡聲震天。太宗贊曰:“虎父無犬子。”遂揮師掩殺,大敗鮮卑,班師而還。及勝,雲責廣曰:“矢何中馬,業荒於嬉乎?”廣謝曰:“非也,父年逾古稀,尤刺四人,故子射其三,不敢比父肩也。”時人稱頌。至洛論功,加雲至萬戶,領樞密臺,廣封二千戶,任禁軍副統領。

貞觀五年,太宗以廣爲帥,使徵鮮卑,廣揮師漠北,斬軻比能,北疆遂定。太宗大喜,賜廣國姓,遷禁軍統領。時御史臺諫曰:“趙相一門固有大功,然賜國姓,榮寵至極,今趙相領御史臺,掌天下兵馬調動,其子領禁軍,非宜也。”太宗乃問諸臣:“趙相有能否。”答:“然也。”問:“趙相有德否。”答:“冠於諸臣。”問:“卿等嫉否。”諸臣謝曰:“不敢,臣等實不及也。”遂不復諫。

貞觀七年,雲病卒,諡曰武忠,配享太廟,子統嗣。

——

《舊燕書》卷六十九.列傳第十九

評曰:漢燕更替,太祖建茲武功,時天下名將六公爲先。韓公少從太祖,多歷艱險,忠之至也,程公謀顧大局,不計私利,高公振彭、黥之跡,自拔陪隸,常能以義藩身,關公馬上能戰,馬下能治,萬事以民爲先,張公秉持本心,身處亂世而不忘義,趙公權傾天下而朝不疑,位極人臣而衆不嫉。賢哉,皆社稷之臣也,有燕之盛,斯實賴焉。

(本章完)

附錄12:《舊燕書》.太祖武皇帝本紀.卷二——第168章 天命第452章 白雪紛紛落庭中(下)第514章 終剛強兮不可凌第127章 巡遊第435章 君臣不易逢第147章 意外第185章 淡淡夕陽景(還債)第370章 忠勇如公更不多第264章 志氣方自得(上)第150章 明白第242章 釋懷難釋意第22章 借刀第407章 空期戎馬收河北第218章 歲在甲子第60章 出奇第96章 處置(上)(8k補前兩天的字數)第421章第305章 節使三河募年少(還賬成功)附錄12:《舊燕書》.太祖武皇帝本紀.卷二——第361章 虎狼從中也立身(續)第151章 不甘第42章 請和第38章 呂郎固窮!(8k)第106章 郎署第34章 義舍(7k2合1)第8章 破營第99章 小謀第113章 探問第213章 我獨向南行(2合1,大家中秋快樂!第69章 大饗(上)第74章 秋風第537章 第二十三張 故壘蕭蕭夏如秋第310章 猶堪一戰取功勳第158章 定策(上)第512章 出不入兮往不反(續)第134章 何去第274章 陌上顯大德第61章 中軍第480章 秦嬴謾作東遊記(續)第87章 表文第350章 南轅咄咄欲何求第439章 須知飲啄繇天命第103章 麥飯第165章 霧氣第280章 文物多師古(上)第496章 三杯拔劍刺虎穴第153章 無力(下)第282章 區區計生死第211章 順逆藏於心(下)第357章 大河封凍亂武興(上)關於完本與完本活動第56章 路遇第349章 西北功名奮發冬第372章 紛紛入歧途第206章 人從河中來第506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續)第405章 羽書無路達深宮第375章 雄心如君莫可擬第42章 請和第364章第356章 波濤失意虓虎起第508章 力盡關山未解圍(中)第223章 卷旗而出第181章 日出東南隅第55章 望氣第530章 空看花開滿臺日(續)第28章 洛陽城中第285章 萬事俱可忘第111章 災異第150章 明白附錄6:舊燕書.太祖武皇帝本紀.卷一.卷二—第510章 天時懟兮威靈怒第305章 節使三河募年少(還賬成功)第206章 人從河中來第187章 羔羊臨釜鳴第421章第221章 雕蟲小技第178章 定論第199章 摒除萬般事(下)第268章 草木黃落兮雁北飛(上)第399章 北邙故人今何在?第128章 爺們第59章 問策第197章 不聞新人來(下)(熬夜8k補償)第298章 星河掛戶夜長曉第444章 南陽龍虎方爭鬥(續)第241章 盜馬亦盜人第537章 第二十三張 故壘蕭蕭夏如秋第13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106章 郎署第155章 狂言第68章 大人(下)(5.6k2合1)第448章 愛嘆非爲婚姻故第124章 待死第270章 草木黃落兮雁北飛(下)第66章 插曲第25章 勤奮苦讀第472章 豈餘心之可懲第538章 故壘蕭蕭夏如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