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山脈連脊屏列,自北而南由十九座拔地而起的山峰組成,像一條蜿蜒的巨龍匍匐在洱海之畔。故而位於蒼山南端的下關,又稱龍尾關。位於蒼山北端的上關,又稱龍首關。
明軍將士在王弼的率領下,趁夜色攀木援崖而上,其間艱辛危險自不消提。但他們再次創造了奇蹟,征服了壁立千仞的點蒼山!
天矇矇亮時,五千明軍已經穿行在蒼山山脈許久了。這時他們終於看清了這崇山峻嶺的真面目。
只見放眼望去,山中盡是蒼翠的森林,山頂卻覆蓋着皚皚白雪。從蒼山之巔融化的雪水,又在山中的峽谷彙集成了一道道壯觀的瀑布。
而且山間雲霧繚繞,雲氣變化無常,雲集雲散間,一會兒淡如輕煙,一會兒又如黑墨,看的將士們嘖嘖稱奇,彷彿身臨仙境一般。
“快走。”王弼卻無心欣賞這點蒼奇景,一個勁兒的催促部隊。因爲他遲到了。
按照計劃,這支明軍應該在拂曉前抵達下關城背後的斜陽峰上,待大軍攻城後突然殺出,製造混亂。
然而藍玉也好,王弼也罷,在做計劃的時候都沒想到點蒼山的氣候,與山下迥異且變幻莫測。
昨夜出發時,他們夜觀星象,能確定今天是個大晴天。結果上山之後,半夜裡忽然狂風大作,吹的將士們東倒西歪,不辨南北。
然後又下起了暴雨,本就崎嶇難行的山路變得讓人愈加舉步維艱。明軍將士雖然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但還是比預定計劃晚到了一個時辰。
等他們翻山越嶺,克服重重險阻,終於來到斜陽峰時,便聽到山坡南麓喊殺震天。
將士們聞聲大急,趕忙使出吃奶的力氣,攀上斜陽峰一看,龍尾關前果然已經激戰良久了。
“快!”王弼焦急的催促將士們,趕緊砍伐竹竿,把所有帶來的旗幟都撐起來。然後拼命的敲鼓,又吹響了號角。
就在這震天的鼓聲與號角聲中,他拔出劍來,指着山下的龍尾關斷喝道:“孩兒們,跟我來!”
說完便率領五千選鋒,如下山猛虎般朝着下關撲去……
~~
下關東面,藍玉已經指揮着主力部隊在攻城了。
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下關城下那條寬寬的洱河。爲此,藍玉命人提前打造了若干竹排,將其一個接一個的並排投入河裡。
每個竹排四個角上都留好了洞口,用鐵鏈將所有相鄰竹排上相鄰的洞口緊緊綁起來,一座寬敞的浮橋就這樣一點點搭好了。
而用來掩護工兵搭橋的,是此次雲南之戰首次亮相的炮兵部隊。藍玉大軍在威楚城那段時間,一是爲了休整,二就是爲了等這支部隊趕來匯合。
原本明軍沒有適合野戰的火炮,尤其是在雲南山地作戰,沉重的火炮絕對是輜重部隊的噩夢,所以將領們壓根就沒有打炮的念頭。
但此番攻打大理,不管是從上關還是下關進攻,都要面對高牆厚壁、堅固完善的城防體系。爲了降低攻城部隊的傷亡,藍玉聽取了楚王殿下的建議,等到大明第一支山地炮隊趕到後,才進兵討伐大理。當初設計繩降系統時,老六還想爲明軍設計一款山炮。這些年在他的關心下,大明的制炮工業突飛猛進,製造能力今非昔比,只要他能設計出合適的樣式來,兵器局就能給他造出來。
而山炮要求重量輕,體型小,必須便於運輸,同時還必須得保證威力。這既要又要的兩個條件一卡,水師用的所有火炮便都不合適了。哪怕是最輕的碗口炮,對山地作戰來說都過於沉重了。
好在這難不倒楚王殿下,因爲他想到了戚繼光的虎蹲炮。他記得,戚繼光發明虎蹲炮的初衷,跟自己差不多,都是因爲要應對在山區、森林、水田等大炮無法機動的地區作戰,才發明了這種輕便又不失威力的火炮。
虎蹲炮的樣式也很簡單,炮身僅兩尺長,炮口內徑卻有三寸,屬於短身直筒大口徑火炮,其實就是世界上第一款正式裝備軍隊的迫擊炮。
戚繼光的虎蹲炮以熟鐵製成,爲了防止炸膛,周身還加了七道鐵箍。炮頭由兩隻鐵爪架起,另有鐵絆,全重三十六斤。一頭牲口就能拖得動。必要時士兵揹着炮就能行軍,十分輕便。
而老六造炮都是銅的,不用擔心炸膛,就省了七道鐵箍,所以‘六式虎蹲炮’的重量也進一步降到了三十斤以內,射程卻比鐵炮還要遠一截。
~~
俞敏屬於攻城部隊,此時站在陣地後方的隊列中,跟同袍一起好奇的看着前排那些虎蹲炮,還有忙碌的炮兵。
炮兵正忙着挖坑架設虎蹲炮呢。
因爲迫擊炮的後坐力很強,所以發射之前,要先在地上挖個坑,把炮尾坐進去,再用大鐵釘將炮身固定於地面。炮口高仰,形如猛虎蹲坐,故而炮名‘虎蹲’。
炮手們安置好火炮後,便開始手腳麻利的進行裝填。
只見他們先插入藥線,以布縛之;然後裝入六七兩火藥,用木馬子合口蓋住。接着填入炮口少許乾燥的土,放入百枚五錢重的鉛子,再用土少築幾下。這是爲了保持炮口的氣密性,以增加威力。
最後,將一個重三十兩的大鉛彈壓頂,就完成了裝填。
待軍官一聲令下,炮手們便用火繩點燃了引線,然後捂着耳朵,後退幾步。
有經驗的老兵見狀也趕緊捂住耳朵張開嘴,只有俞敏這種沒見過大炮的新兵蛋子,還在那傻愣愣的看着。
便見炮口火光一閃,陣地上響起震耳欲聾的炮聲,嚇的俞敏一屁股坐在地上,腦瓜子嗡嗡作響。旁邊牛總旗跟他說什麼,他一個字都聽不清。
直到牛總旗把他從地上拉起來,緩了好一會兒,他才重新恢復了聽覺。
圍觀打炮都這麼慘,更別說被炮打的目標了。
下關城頭的大理軍隊,也沒見過大炮,炮響之前他們全都站在長城牆上,拼命向洱河投擲石塊,試圖阻止明軍架設浮橋。
砸的正歡時,炮響了,大理軍隊也不知道躲避。眨眼間,便被射倒了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