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四清晨,五更過後,散居在南京城各處的文武百官,便騎馬坐車,趕往位於東城的紫禁城。
正月裡的南京,呵氣成霜、寒風徹骨,官員們瑟縮在長安右門外,互相打聽着這兩日的最新消息。
前天夜裡,朱老闆派兵大索全城,但凡進京講數的官員,有攜帶空印賬紙者,一律被當場拿下,押回親軍都尉府受審。
聽說昨天取消早朝,就是因爲朱老闆在通宵達旦的審問犯官,分身乏術所致……
今天恢復早朝,說明那三百多名犯官已經審完了。
那麼皇上會怎麼處置他們,以及他們的主官?會不會牽連到中書各部?還有韓國公會如何應對?
這三個問題就成了百官討論的焦點。
但事發到現在時間太短,衆人只知道韓國公昨日去拜訪過劉伯溫,此外就不知道什麼確切消息,衆說紛紜,怎麼猜的都有。
直到天光微明,胡惟庸那儉樸卻不低調的驢車,緩緩駛到長安右門前。
百官便一擁而上,紛紛迎接胡丞相。
“胡相。”
“胡相早安。”
“好好,諸位早。”胡惟庸團團抱拳,一如既往的一團和氣。
“胡相。”神情憔悴的戶部尚書李泰惴惴的擠到他面前。
他知道這次戶部逃不了干係,但還是奢望能讓皇上小懲大誡,留條活路給自己。
“誠意伯答應幫忙了嗎?”李泰期冀的看着胡惟庸。
胡惟庸緩緩搖頭,斷絕了他最後的僥倖。
李泰身子一晃,就要栽到在地。
胡惟庸扶住他,低聲道:“打起精神來,待會兒是你最後自辯的機會了。”
“哎。”李泰點點頭,咬緊牙關,強撐着站住。
胡惟庸又環視百官……當然主要是文官,沉聲道:“諸位且放寬心,責任本相來承擔,不會牽連到你們的。”
頓一下,又緩緩道:“當然戶部有關人員,出了這麼大的簍子,本相也只能大義滅親了,爾等也要有個心理準備。”
“謝胡相。”少數人如喪考妣,大部分官員鬆了口氣。
這時,皇城內響起悠揚而莊嚴的鐘聲,長安右門緩緩敞開。
“好了各位,列隊上朝吧。”胡惟庸便對衆人道。
“是。”於是百官迅速分文武列對,文官以胡惟庸爲首,武官以曹國公爲首,分兩列整齊的走進長安右門。
~~
有人可能又要問了,稅收賬目都是戶部管,皇帝就是要查,也只會查戶部,別的衙門的人擔什麼心?
這是朱老闆奇葩的財務制度所賜。
按說,一國財政應該遵循‘收支兩條線’,簡單說就是收稅的只管收稅,國稅收到國庫裡,再根據各處的需要往下發,嚴禁坐收坐支。
這不是什麼先進的財務思想,宋朝就是這樣搞的。
朱老闆雖然很多方面強無敵,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他最大的短板就是財政方面。他居然天真的認爲,先把稅糧從地方收到京城,然後再由戶部分配到各地,屬於脫褲子放屁,還浪費民力,增加損耗。
於是大聰明的決定,延續元朝中央大撒把,地方坐收坐支那一套,覺得這樣能高效省時省力,還能避免戶部的人貪污。
簡單說,就是縣裡收上稅來之後,便直接縣裡負責分派了。當然,分配方案是戶部制定的。
譬如,臨淮縣徵得所有稅糧五千石。先留存五百石作爲縣裡的辦公費用,給下面人發工資;再解送一千石給臨近的衛所,給他們發軍餉;縣境內的驛站雖然歸兵部管,但只要在本縣,開銷就得由本縣負責,所以再給一百石;要是府城有王府,還要給王府解送千八百石,作爲營建王府的費用……
總之一句話,只要這個縣境內,朝廷地方官府的一切開銷,都由縣裡直接撥給,不用再送去京裡了。
所以解送進京的,可能只有區區兩千石,還不都是給戶部的。什麼承運庫、內庫、太僕寺、工部、吏部、禮部、太常寺……等等一堆衙門,都會得到一份。最後入太倉的可能還不到一千石。
這種混亂的財務制度,再配上可以現場填數目的空印賬紙,簡直絕了。有經驗的老手能玩出花來,保準大家都滿意……
可雨露均沾的結果,就是人人都腚上有粑粑,出了事兒自然都跟着提心吊膽了。
~~
華蓋殿,朱元璋端坐在御座上,等待着百官上朝。
太子鬱悶的立在一旁,他本來打算督空印案的。但沒能如願,因爲審案的是他督不動的那位。
“咋啦?不讓你審這個案子,就這麼難受?”朱元璋是很注意兒子……呃,大兒子的心裡健康的。
“父皇,其實讓兒臣來更合適。”太子點點頭道:“伱親自審理,很多事就沒有寰轉的餘地了。”
“讓你來,哼哼,最後都給咱從輕發落了?”朱元璋沒好氣道:“咱又不能駁你面子,最後還不都便宜了那幫混蛋!”
“怎麼會呢,兒臣會秉公判決的。”太子叫屈道。
“別以爲咱不知道,那晚不是你搗鬼,能只抓回這麼點兒人?”朱元璋哂笑一聲道。
“沒有的事兒。”太子心虛一笑,絕不承認道:“但怎麼說,都是要懲辦少數,警告多數的嘛。就算要大換血,也得分批分次的來,一鍋端了會出大亂子的。”
“什麼大亂子?”朱元璋冷笑一聲道:“你就是讓宋先生他們給帶溝裡去了,覺着好像離了那幫士大夫不行似的。老大,他們那是唬爛你呢。說白了,地方上那些官府就是個收稅的,別的作用可有可無。
“現在他們連這件事都給咱瞎吉巴搞成一坨屎,咱還有留着他們的必要嗎?”
“全都換掉,咱有那麼多官員填補嗎?”太子無奈道:“就算當官的是地裡長出的,也得春種秋收啊。”
“咱國子學裡培養的那些足夠了。”朱元璋哼一聲。
“他們不是要用來清丈畝的嗎?”太子反問道。
“清丈畝之後,就有的是人了。”朱老闆道。
“清丈還沒開始呢,沒個三年五年能結束嗎?”爺倆爭辯起來。
“皇上,殿下,該上朝了。”這時吳公公輕聲提醒道。
“好好,咱說不過你,先上朝。”朱老闆舉手投降。